學習Notion的大家應該多少都會發現
很多人會在Notion上建立GTD、卡片盒筆記系統等等
提升生產力的系統,我也不意外
但其實我是個不擅長做筆記的人,
在各種嘗試之下目前終於找到一種比較能持續的方式了
卡片盒筆記是一種靈活的知識處理工作流,源自Luhmann,
特色是有效處理和連結知識。
相較於一般筆記,卡片筆記具有獨特的特點:
Notion雖然具有優秀的資料庫跟關聯的功能,
但是使用上還是有一些不方便的地方
因為這些小地方的不好用,我開始嘗試了其他的筆記軟體
我希望使用卡片筆記可以使我的寫作過程更加輕鬆,
並能夠快速將筆記轉化為各種碎片化的知識,以便於傳播和應用。
比起傳統的筆記資料庫,我更需要一個專注於寫作和輸出的工具,
以減少整理資料所帶來的焦慮和阻礙。
嘗試用obsidian或affine等等有白板功能的軟體後
繞了一圈我發現我自己根本就不習慣白板式的發想,
而是比較習慣適合清單列表的形式,
所以最後還是決定專注改善Notion
鎖定要回到Notion處理之後
發現之前用的不順的原因是執著於版面簡潔
而將內文寫在卡片裡面,
但是其實標題直接填寫完整卡片內容,
看起來更清楚也更簡單可以像excel一樣
很直覺的一股腦的寫完一大堆卡片
釐清自己的筆記邏輯跟習慣也是選擇的一大重點
魯曼的卡片盒筆記是手動加上編號,如果有新的分支就會加上a1等等的
但對於一個強迫症來說,實在很不喜歡雜亂的編號
所以我利用函數製作了自動編號,拖拉移動卡片他的編號會自動更新
只需要專注在內容就好,排序交給電腦自己算吧!
在編號的前面會顯示簡單的卡片屬性與分類
靈感卡片:
如果沒有設定子卡片,代表他目前是獨立存在他會顯示為靈感卡片
主題與卡片串:
如果有設定子卡片,則以最上層的母卡片作為卡片串的主題,這有助於將相關的卡片組織在一起,形成一個主題性的知識串。
關鍵分支:
隨著卡片數量的增加,會漸漸組織成關鍵分支
這將有助於快速生成完整的文章結構或思維框架,
從分支數量較多的卡片開始,非常直覺
(有點像是可以收成的感覺XD)
子卡片可以往下加階層,但是最多到第八層開始顯示就會不完整,
資料庫目前的限制似乎是最多到第十層
雖然我想應該不太會有人需要分支到那麼多層啦...但還是一個小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