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最快樂!The 30-day Money Cleanse Introduction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從小到大總有人要我們存錢,卻沒有人教我們要怎麼花錢
面對花錢這件事,也總是會有人提醒我們在 needs and wants 間打轉?
雖說有錢不能買早知道,但至少有錢還可買下短暫的快樂吧!
還是說,要怎麼花錢才能不要買下日後的後悔罪惡感呢?
根據美國 Purdue University 針對全球超過170萬人調查結果,證實有錢確實會快樂。但當財富超過某個感到「最舒適」值時,即年收入超過9.5萬美元(約265萬元新台幣)以上,快樂程度及對生活的滿意度反而開始下降了。
因為有錢,也許較有本事花錢買下較多的物質享受,但這不表示您就懂得怎麼去花掉您手上的錢,或您花錢所買來的快樂就能持續久久,也不見得您跟他人的相處就會變得更加融洽!這就是為什麼有錢到一個程度後,對生活的滿意度反而下降了。
然而擁有很多錢到底是可以買下您想要的東西吧!
只是到了付帳單時,該要怎麼減輕付錢時的痛苦感及日後的罪惡感呢?
換個方式說,如果您這一生就只想好好工作到老,然後您這一生就只要賺了這些錢就花掉這些錢,然後賺更多錢再花掉更多錢… 今朝有酒今朝醉,甚麼都不要多想... 試想一下…
會不會到了您65歲時還是月光光心慌慌,簡樸的日子也回不去了呢?

市面上的書都在教我們怎麼存怎麼賺怎麼投資,支出不可以高過您的收入... 但錢不是不能花出去,而是我們該怎麼看待"花錢"這個動作帶給我們的反饋呢!
這本書倒是提供了一個 step-by-step 的方法。
📕書名 The 30-Day Money Cleanse: Take control of your finances, manage your spending, and de-stress your money for good (#本書目前沒有中譯本),直翻譯"30天的金錢淨化: 控制您的財務,管理您的支出,並減輕您的金錢壓力",但我還挺想翻成"30天的洗錢計劃..."😆
淨化,是不是好比消磁水晶,清洗,歸零並重啟能量?(中文沒有很好請見諒)
但在開始之前,您可能要先理解您與金錢的關係。
一談錢,您就害怕討厭?不想面對?還是興奮?
喜歡錢,但總覺得它是罪惡之淵?還是快樂之源?
有了錢,卻不知該怎麼好好管理?還是船到橋頭自然直?
No matter which one of them...
先以慈悲與理解的心去接受您對金錢的態度吧!重啟花錢能量吧!

To be continued…

因為喜歡數字會說話 (不盡然需要 buy in),每篇文章我都希望可以帶進一些數字實質的概念,希望透過閱讀以下的研究報告可以給自己一個不同的 view.

Additional info here which may give you a different thought:
Experienced well-being rises with income, even above $75,000 per year
金錢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根據這份研究報告顯示,即使年收入高於 75,000 美元的家庭仍能擁有幸福體感!

下圖顯示:
年收入低於 7.5 萬美元的家庭隨收入增加,實際體驗的幸福感(紅線)對生活的整體滿意度(綠線)二者指數不僅隨之上升,實際體驗的幸福感甚至於對生活的整體滿意度。而二者指數的差距亦隨收入增加而漸漸靠攏並觸及臨界值在 7.5 萬美元。
當家庭年收入高於 7.5萬 美元後,二者指數雖仍持續上升,實際體驗的幸福感卻只是緩慢往上,並漸漸拉開與對生活的整體滿意度的差距,反而對生活的整體滿意度的指數已遠遠超過實際體驗的幸福感了。意有所指些甚麼呢?
不可否認的,收入增加,的確是會讓人對生活的整體滿意度提升,世俗地說,我想那就是直觀的快樂感受與安心程度的提升;收入增加,有良好的社會支持,可能有較多的社會資源,對個人的身心靈應有正面的效果。
然而,實際體驗到的幸福感也會如此等距上升嗎?因收入增加,您就懂得與人好好相處了?因收入增加,您不想面對的人事物就會因此而消失了?
實際體驗的幸福感(紅線)與對生活的整體滿意度(綠線)的指數變化
📌這本書目前沒有中譯本
📌以上內容是我的閱讀理解並落實執行的心得分享非完全直譯書本內容
📌請買書請讀書 (Please order the book)
Ashley Feinstein Gerstley
關於作者。About the Author
Ashley Feinstein Gerstley
avatar-img
1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101 millions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將100萬元存入銀行,設月利率2%,按年複利計算,則5年後本利和共有多少錢? 這是國二數學考題 要先注意題目寫的是按年複利計算非按月複利
勞保財務最新精算報告中顯示勞保預計破產時間將從 2026 年延後兩年至 2028 年,該一次提領,還是月月領? Scenario 1: 一次提領先落袋為安 Scenario 2: 可等到65歲時再申請月領 人生該是哪個選項?
。設定Mr. A於25歲年底起每年存下5萬元台幣直到35歲停止不再投入  自市場取得5%年化報酬 。另一位Mr. B於40歲年底起才開始每年存下5萬元台幣直到退休  同樣自市場取得5%年化報酬
1. 假設該年輕人年收入36萬 (Salary月薪三萬元) 2. 預期每年會調薪2% (Salary: from 360,000 to 367,200/yr) 3. 自25歲起每年年初投入全年所得的20% (Saved/Input = Salary*20%)
將100萬元存入銀行,設月利率2%,按年複利計算,則5年後本利和共有多少錢? 這是國二數學考題 要先注意題目寫的是按年複利計算非按月複利
勞保財務最新精算報告中顯示勞保預計破產時間將從 2026 年延後兩年至 2028 年,該一次提領,還是月月領? Scenario 1: 一次提領先落袋為安 Scenario 2: 可等到65歲時再申請月領 人生該是哪個選項?
。設定Mr. A於25歲年底起每年存下5萬元台幣直到35歲停止不再投入  自市場取得5%年化報酬 。另一位Mr. B於40歲年底起才開始每年存下5萬元台幣直到退休  同樣自市場取得5%年化報酬
1. 假設該年輕人年收入36萬 (Salary月薪三萬元) 2. 預期每年會調薪2% (Salary: from 360,000 to 367,200/yr) 3. 自25歲起每年年初投入全年所得的20% (Saved/Input = Salary*20%)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你喜歡花錢,還是喜歡儲蓄或投資呢?大部分的人也許認為「買更多,日子過得更好」,甚至不惜因而欠下卡費或貸款。《跟錢好好相處》開宗明義點出:幸福指數,並非隨著收入增加、消費增加而等比上升,休閒娛樂也不該變成花大錢消費的原因或理由。必須先認知到一件重要的事:金錢代表的究竟是什麼?我們該如何正確地看待金錢?
一直以來沒有思考過金錢與自己的關係? 不知道金錢留不住的原因在哪? 你從未檢視過消費習慣,或嘗試思考過卻找不到貓膩? 沒有深入思考過自己與工作的關係,不知如何開始? 你已經很努力賺錢卻永遠靠近不了自己的理想生活? 《跟錢好好相處》,從你的錢怎麼來,到你的錢怎麼去,都有全面性的檢討,他適用任何人。
Thumbnail
只看書名以為是講金錢的書,讀了覺得更接近引導人培養「志業」的書。 整本書主要談論兩件事,金錢和幸福的平衡以及金錢螺旋的概念。 金錢和幸福的關係,不一定錢越多就越幸福。 當金錢超過一個門檻,再多的金錢對提升幸福感是有限的。每個人對於多少錢才足夠的標準不同,甚至不知道要多少才夠。
金錢是現代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許多人來說,金錢是生活的基石,它能夠提供物質上的保障,讓我們不再為基本的生活需求而煩惱。然而,金錢是否真的能帶來幸福和快樂?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Thumbnail
別錯誤自己愛花錢的天性 我很早很早以前就開始記帳,還記得二十幾年前,依據記帳的結果,估計每個月應該可以只花三萬元,當然設想只要業外收入超過三萬元,就可以財富自由、順利退休。 所以,當時很著重於減少支出,總是想要挑戰自己,類似「一百元過一天」的挑戰,但省錢的策略總是宣告失敗,人生總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一書中,作者討論金錢與幸福之間的平衡,強調個人應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衡量理想的財富量。作者透過個人經驗說明,將金錢投資於喜愛的事物如購書和營造閱讀環境,是達到財富和幸福平衡的方式。他提倡創建個人化的幸福標準,而非盲目追求無限的財富。
Thumbnail
🟧隨筆,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賺錢的目的不是為了存更多錢,而是要讓自己活得更自由! 過去我們總是把金錢和幸福畫上等號,認為越有錢越能夠有幸福感 但現實是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對於金錢的幸福感究竟有多少? 比較總是會讓你持續走在追逐財富的路,而永遠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作者在前言探討擁有多少錢才會幸福? 伊斯特林悖論主張,當人們貧窮時對於收入增加會帶來幸福感。然而當年收入達到某個高度之後,就算收入再增加,幸福感也不會有所改變。 金錢的確可以帶來物質的享受與歡愉,但有許多心靈層面的感受是無法用錢買來的,難怪俗話說:能用錢解決的都是小事。倒也不是說自己很富有,而是
Thumbnail
有錢就快樂?辛苦賺錢弱勢都不花出去,就會累積空虛感,然而有時衝動購物下一直買東西,反而越買越不滿足。如何花錢持續買快樂? 重點是看你如何花費,或花在別人身上,有時慷慨才是真正的快樂。 (source:iStock) 認真花錢 花錢能買到的三種持久快樂 用錢去買時間自由的快樂 把錢花在別人的
Thumbnail
你喜歡花錢,還是喜歡儲蓄或投資呢?大部分的人也許認為「買更多,日子過得更好」,甚至不惜因而欠下卡費或貸款。《跟錢好好相處》開宗明義點出:幸福指數,並非隨著收入增加、消費增加而等比上升,休閒娛樂也不該變成花大錢消費的原因或理由。必須先認知到一件重要的事:金錢代表的究竟是什麼?我們該如何正確地看待金錢?
一直以來沒有思考過金錢與自己的關係? 不知道金錢留不住的原因在哪? 你從未檢視過消費習慣,或嘗試思考過卻找不到貓膩? 沒有深入思考過自己與工作的關係,不知如何開始? 你已經很努力賺錢卻永遠靠近不了自己的理想生活? 《跟錢好好相處》,從你的錢怎麼來,到你的錢怎麼去,都有全面性的檢討,他適用任何人。
Thumbnail
只看書名以為是講金錢的書,讀了覺得更接近引導人培養「志業」的書。 整本書主要談論兩件事,金錢和幸福的平衡以及金錢螺旋的概念。 金錢和幸福的關係,不一定錢越多就越幸福。 當金錢超過一個門檻,再多的金錢對提升幸福感是有限的。每個人對於多少錢才足夠的標準不同,甚至不知道要多少才夠。
金錢是現代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許多人來說,金錢是生活的基石,它能夠提供物質上的保障,讓我們不再為基本的生活需求而煩惱。然而,金錢是否真的能帶來幸福和快樂?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Thumbnail
別錯誤自己愛花錢的天性 我很早很早以前就開始記帳,還記得二十幾年前,依據記帳的結果,估計每個月應該可以只花三萬元,當然設想只要業外收入超過三萬元,就可以財富自由、順利退休。 所以,當時很著重於減少支出,總是想要挑戰自己,類似「一百元過一天」的挑戰,但省錢的策略總是宣告失敗,人生總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一書中,作者討論金錢與幸福之間的平衡,強調個人應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衡量理想的財富量。作者透過個人經驗說明,將金錢投資於喜愛的事物如購書和營造閱讀環境,是達到財富和幸福平衡的方式。他提倡創建個人化的幸福標準,而非盲目追求無限的財富。
Thumbnail
🟧隨筆,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賺錢的目的不是為了存更多錢,而是要讓自己活得更自由! 過去我們總是把金錢和幸福畫上等號,認為越有錢越能夠有幸福感 但現實是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對於金錢的幸福感究竟有多少? 比較總是會讓你持續走在追逐財富的路,而永遠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作者在前言探討擁有多少錢才會幸福? 伊斯特林悖論主張,當人們貧窮時對於收入增加會帶來幸福感。然而當年收入達到某個高度之後,就算收入再增加,幸福感也不會有所改變。 金錢的確可以帶來物質的享受與歡愉,但有許多心靈層面的感受是無法用錢買來的,難怪俗話說:能用錢解決的都是小事。倒也不是說自己很富有,而是
Thumbnail
有錢就快樂?辛苦賺錢弱勢都不花出去,就會累積空虛感,然而有時衝動購物下一直買東西,反而越買越不滿足。如何花錢持續買快樂? 重點是看你如何花費,或花在別人身上,有時慷慨才是真正的快樂。 (source:iStock) 認真花錢 花錢能買到的三種持久快樂 用錢去買時間自由的快樂 把錢花在別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