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偷走的時光:《偷畫男孩》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偷畫男孩》(The German Lesson)改編自德國作家齊格飛藍茨(Siegfried Lenz)的作品、世界五十大小說《德語課》(Deutschstunde)。
《德語課》取材自德國表現主義畫家埃米爾諾爾德(Emil Nolde)在納粹時期遭到「禁畫」的真實事件,是戰後德國最為著名的小說之一,更被德國中學列為必讀經典。
故事視角從少年感化院的西吉開始,回顧在二戰期間發生的肅殺揪心的往事。這段往事穿插於一篇題為〈善盡職責的快樂〉的文章開始,而「善盡職責的快樂」這句話亦貫穿全片,片中每個身為「德國公民」的人,都在善盡己責,而私/公、自由/極權之間的權衡,何種才是真正的職責呢?
西吉的父親顏斯是納粹黨的一員,他經常要求西吉監視畫家好友麥克斯,因為當時政府已經下了「禁畫令」,但麥克斯仍舊無視禁令照常作畫。對納粹黨的代表顏斯來說,與政府站在一起,就能掌握他人的生命與自由;也不需要思索自由的意義,如同漢娜鄂蘭所言,平庸也是一種惡,而對顏斯而言,成為一個平庸的「惡人」似乎比較「快樂」。
片中,當畫家麥克斯質問老友顏斯,為何如此極端,他回了一句:「我只是盡我的職責而已」。成為惡魔的鷹犬,算不算是惡魔的同黨?而職責的盡頭,帶著這對父子走向瘋狂,他們只能各自堅持自己的職責,如顏斯堅持命令在戰後依然管用,荒謬與現實對照之下,他過分的堅持,不僅擊碎自己家庭,也擊碎兒子的人生。
反觀畫家麥克斯所追求的「善盡職責」,卻是追求藝術的自由與生活的真實。雖然政府下達「禁畫令」,但麥克斯依舊畫下臨風的女孩,與爪牙般鷗鳥的真相。西吉在父親脅迫下,前往監視畫家,另一方面又為那些畫作所著迷;懵懂的他在服從與自由之間搖擺,從未真正地與哪一方站在一起。
而被囚禁於少年院的時光,西吉在書寫裡感受前所未有的自由,而這正是「善盡職責」的意義,
也終於能擺脫這段夢魘的追索,坦然走向光的出口。
#牧電影#電影誌#電影台詞#電影語錄#電影推薦#movies #moviequotes #moviescenes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0會員
    474內容數
    將日子寫成詩,感慨寫成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蔡牧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難道你的記憶都不算數..... 那時候的天空藍多了, 藍得讓人老念著大海就在不遠處好想去, 那時候的人們非常單純天真, 不分黨派的往往為了單一的信念或愛人, 肯於捨身或赴死。」——朱天心《古都》 「時間是不可逆的, 生命是不可逆的, 然則書寫的時候, 一切不可逆者皆可逆。」朱天文《荒人手記》
    「我本是無憂無慮的江戶小少爺,雖然父母早逝,哥哥不疼,但有善良的老僕人阿清關愛;……這樣正直純真的我,卻受生計所迫,千里迢迢到那窮鄉僻壤當什麼中學老師,還得和一群牛鬼蛇神苦苦周旋!」夏目漱石《少爺》
    還記得在微涼的午後,淡水河畔夕陽西下,「有河BOOK」的玻璃窗上透亮的詩句,總是襯著浪漫的天空藍。怎麼也沒有想到,書店主人隱匿的《病從所願》 有天也隨流入河,成為難捨的記憶。
    在書中各樣案例的呈現,都是為了「理解世界」。張愛玲曾說過:「談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因此,個人的所作所為,事實上並非只是對當下環境的反應,而是一生積累的價值觀。 這樣的理解,其實帶我們打開視野,也願意給對方一個機會,溫柔地問:「你發生什麼事?」
    《唐頓莊園》(Downton Abbey),由麥可·恩格勒執導,並由同名電視劇的製片人朱利安·費羅斯編劇。 若未能追及電視劇集,也不須擔憂,其人物刻畫深刻,在清晰的敘事脈絡下理解故事,而這個發生在莊園的事件,實則人性的縮影——財產繼承、權勢搶奪、愛情進退與同志情誼,都在莊園裡一一呈現。
    「難道你的記憶都不算數..... 那時候的天空藍多了, 藍得讓人老念著大海就在不遠處好想去, 那時候的人們非常單純天真, 不分黨派的往往為了單一的信念或愛人, 肯於捨身或赴死。」——朱天心《古都》 「時間是不可逆的, 生命是不可逆的, 然則書寫的時候, 一切不可逆者皆可逆。」朱天文《荒人手記》
    「我本是無憂無慮的江戶小少爺,雖然父母早逝,哥哥不疼,但有善良的老僕人阿清關愛;……這樣正直純真的我,卻受生計所迫,千里迢迢到那窮鄉僻壤當什麼中學老師,還得和一群牛鬼蛇神苦苦周旋!」夏目漱石《少爺》
    還記得在微涼的午後,淡水河畔夕陽西下,「有河BOOK」的玻璃窗上透亮的詩句,總是襯著浪漫的天空藍。怎麼也沒有想到,書店主人隱匿的《病從所願》 有天也隨流入河,成為難捨的記憶。
    在書中各樣案例的呈現,都是為了「理解世界」。張愛玲曾說過:「談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因此,個人的所作所為,事實上並非只是對當下環境的反應,而是一生積累的價值觀。 這樣的理解,其實帶我們打開視野,也願意給對方一個機會,溫柔地問:「你發生什麼事?」
    《唐頓莊園》(Downton Abbey),由麥可·恩格勒執導,並由同名電視劇的製片人朱利安·費羅斯編劇。 若未能追及電視劇集,也不須擔憂,其人物刻畫深刻,在清晰的敘事脈絡下理解故事,而這個發生在莊園的事件,實則人性的縮影——財產繼承、權勢搶奪、愛情進退與同志情誼,都在莊園裡一一呈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的故事主要描述居住在集中營外的德國軍官一家人的生活,並環繞著關於幸福和罪惡的命題逐步展開。幸福是否必然與罪惡有關呢?如果從歷史和社會層面來看,這部電影或許可以作為某種索引,並讓我們重新追問:某些「幸福」與罪惡之間,究竟形成了什麼樣的關係?
    Thumbnail
    主人翁辛克萊以一個少年的視角描繪了對自我認知、性向、性啟蒙、對威權的反抗等議題,呈現出當代年輕人面對的壓力和情緒。文章探討了真實與虛假、自我封閉與蘊含的自我表達之間的衝突,提供了改變內心的勇氣和真誠面對自己的重要性。
    Thumbnail
    如果作文考試的題目是「履行職責的歡樂」,我們會寫出什麼樣的內容?有些文章可能大談職責的重要,有些可能闡述職責如何帶給人們歡樂,但不知有多少人會針對「職責」本身提出質問。例如:「職責」本身究竟意味著什麼?只要是「職責」就一定要徹底執行嗎?如果「職責」的履行給自己帶來的是歡樂,但給他人帶來的盡是苦難呢?
    源起是看了一部德國電影「惡魔的教室」。 故事的的開始是為了一項「社會實驗」。並不容易說初衷好壞…只是過程讓原本是高中生(書裡的大學生和研究生)開始「認同自己的角色」扮演。而在主事者(教師以及書中的大學教授身兼獄監)的容許下,事態發展出人性之惡,電影裡後來有位學生因此中彈身亡,而該教師也坐上警車
    Thumbnail
      本片獲2023年德國電影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劇本獎,更代表德國角逐明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影片開頭是兩位老師針對最近校內頻傳的偷竊事件,私下質問兩位學生,認為班上誰最有可能是偷錢的兇手。學生起初不願說出任何同學的姓名。然而,老師卻持續逼問,並表示不說沒關係,只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是一部以納粹加害者視角呈現德軍在奧斯威辛集中營所進行暴行的電影。影片透過指揮官和家人的日常生活,引起觀眾對納粹心理歷程的深入反思。儘管電影並未呈現血腥場景,卻通過這種平靜的描寫讓觀眾感受到窒息的恐怖。此外,影片處理了視覺和聲音之間的不同感官刺激,進一步引起觀眾對暴力和創傷的思考。
    Thumbnail
      本片以德國當代最重要的藝術家─李希特(Gerhard Richter, 1932-)的傳記為藍本。描述居住在德勒斯登(Dresden)的主角Kurt Barnert(Tom Schilling 飾),小時候目睹阿姨因行為異常而被第三帝國(納粹政府)帶至醫院治療,最後因優生學政策而在集中營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要談的,就是這種平凡而正常到近乎完美的弔詭狀態。除了默默發出「別再做那種事了」的警語,和在熱成像下散發溫暖光影的孩童們之外,連同霍斯在內的所有納粹黨人,基本上都處在一種絕對服從的集體氛圍之中;他們不認為自己有罪,因為他們是公務員,只是執行的工作內容是屠殺而已。
    Thumbnail
    這部電影真的是在測試觀眾的道德底線,很像在看《罪與罰》一般,那種罪孽感油然而生,噁心想吐。邪惡在某些人眼中,是選擇性的,不是義務性的不該做,但這些人竟然把邪惡當作自然性。做了人類文明史上最慘無人道的事情,心裡也可以一絲的罪與罰都沒有。電影還是真人真事,還是重要歷史。  
    Thumbnail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的故事主要描述居住在集中營外的德國軍官一家人的生活,並環繞著關於幸福和罪惡的命題逐步展開。幸福是否必然與罪惡有關呢?如果從歷史和社會層面來看,這部電影或許可以作為某種索引,並讓我們重新追問:某些「幸福」與罪惡之間,究竟形成了什麼樣的關係?
    Thumbnail
    主人翁辛克萊以一個少年的視角描繪了對自我認知、性向、性啟蒙、對威權的反抗等議題,呈現出當代年輕人面對的壓力和情緒。文章探討了真實與虛假、自我封閉與蘊含的自我表達之間的衝突,提供了改變內心的勇氣和真誠面對自己的重要性。
    Thumbnail
    如果作文考試的題目是「履行職責的歡樂」,我們會寫出什麼樣的內容?有些文章可能大談職責的重要,有些可能闡述職責如何帶給人們歡樂,但不知有多少人會針對「職責」本身提出質問。例如:「職責」本身究竟意味著什麼?只要是「職責」就一定要徹底執行嗎?如果「職責」的履行給自己帶來的是歡樂,但給他人帶來的盡是苦難呢?
    源起是看了一部德國電影「惡魔的教室」。 故事的的開始是為了一項「社會實驗」。並不容易說初衷好壞…只是過程讓原本是高中生(書裡的大學生和研究生)開始「認同自己的角色」扮演。而在主事者(教師以及書中的大學教授身兼獄監)的容許下,事態發展出人性之惡,電影裡後來有位學生因此中彈身亡,而該教師也坐上警車
    Thumbnail
      本片獲2023年德國電影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劇本獎,更代表德國角逐明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影片開頭是兩位老師針對最近校內頻傳的偷竊事件,私下質問兩位學生,認為班上誰最有可能是偷錢的兇手。學生起初不願說出任何同學的姓名。然而,老師卻持續逼問,並表示不說沒關係,只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是一部以納粹加害者視角呈現德軍在奧斯威辛集中營所進行暴行的電影。影片透過指揮官和家人的日常生活,引起觀眾對納粹心理歷程的深入反思。儘管電影並未呈現血腥場景,卻通過這種平靜的描寫讓觀眾感受到窒息的恐怖。此外,影片處理了視覺和聲音之間的不同感官刺激,進一步引起觀眾對暴力和創傷的思考。
    Thumbnail
      本片以德國當代最重要的藝術家─李希特(Gerhard Richter, 1932-)的傳記為藍本。描述居住在德勒斯登(Dresden)的主角Kurt Barnert(Tom Schilling 飾),小時候目睹阿姨因行為異常而被第三帝國(納粹政府)帶至醫院治療,最後因優生學政策而在集中營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要談的,就是這種平凡而正常到近乎完美的弔詭狀態。除了默默發出「別再做那種事了」的警語,和在熱成像下散發溫暖光影的孩童們之外,連同霍斯在內的所有納粹黨人,基本上都處在一種絕對服從的集體氛圍之中;他們不認為自己有罪,因為他們是公務員,只是執行的工作內容是屠殺而已。
    Thumbnail
    這部電影真的是在測試觀眾的道德底線,很像在看《罪與罰》一般,那種罪孽感油然而生,噁心想吐。邪惡在某些人眼中,是選擇性的,不是義務性的不該做,但這些人竟然把邪惡當作自然性。做了人類文明史上最慘無人道的事情,心裡也可以一絲的罪與罰都沒有。電影還是真人真事,還是重要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