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何思慎|中美若無大地震,中日「新幹線」不易出軌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自2月24日俄烏衝突爆發起,日本成了東亞地區最積極響應美國號召的國家,不僅在外交上高調譴責俄羅斯,更出台對俄制裁;見此發展,俄羅斯也在北方四島議題上展現強硬立場,並宣布退出日俄和平條約談判,東亞頓時湧上一片波詭雲譎。對此議題,《多維新聞》訪問到輔仁大學日文系特聘教授兼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台灣大學日文系兼任教授何思慎,探討俄烏戰爭對日俄關係的衝擊,以及對中日關係的可能影響。此為系列專訪第二篇(共二篇)。
多維:此次衝突爆發後,日本政壇浮動著「再武裝化」的躁動,先是前首相安倍晉三在2月28日提出「核共享」,引發了區域爭議,日本政府隨後緩頰否認,但岸田文雄又於3月13日提出,願意修改日本憲法,將日本自衛隊正式納入憲法第九條。在您看來,日本政壇會持續朝這個方向走嗎?或只是個別政治精英的試水溫?
何思慎:岸田文雄不會放棄「非核三原則」的主張,且承繼我們前面講到的「自由黨」與「民主黨」兩系,岸田隸屬的「自由黨」向來主張「Little Japan」,與安倍等主張「Great Japan」的「民主黨」系統,對於國家發展路線規劃本就不同:岸田這派代表的是「重經濟、輕軍事」的願景,與安倍等想要積極變成「正常國家」、掙脫二戰戰敗國地位、修改憲法第九條的主張有所區別。
從這個角度來看,安倍在當首相時既有「清和會」的外交思路,也審時度勢,是一個「平衡感」非常好的首相;但當他不是首相時,就比較能講「心裡話」,尤其看到今日烏克蘭的局勢,安倍可能也聯想到,烏克蘭在蘇聯時期既有核武、又是軍工重鎮,只是後來在大國的保護承諾下,放棄了核武,結果今日慘遭入侵,「擁核」才是國家安全保障的根源,放棄便是坐以待斃。安倍可能是在這種思路下,認為若要讓日本成為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有必要考慮放棄「非核三原則」:不擁有、不製造、不攜入。
但岸田出身廣島,這是一個二戰時遭遇核攻擊的地區,當地反核聲浪非常強烈,每年8月6日都會有示威,要求日本政府簽署「棄絕核武」的公開聲明,但就日本當下現實處境來看,政府不可能簽署,因其是美國「核保護傘」承諾的受益者,怎能回過頭來質疑「這把傘」?更遑論呼籲世人「以後都不要這把傘」。不過儘管如此,岸田不可能輕忽廣島的反核民意。
安倍當首相時,便解禁集體自衛權,甚至有意挑戰日本自衛隊的「專守防衛」原則,這個爭議現在輪到岸田來承接,但因為爭議基本無解,所以岸田也是把問題丟給安倍之弟、日本防相岸信夫。而要修改「專守防衛」原則,比解禁集體自衛權更難,因為如果突破這一原則,日本便可先發制人攻擊敵方基地,這絕對違反憲法第九條。
而要動「非核三原則」,又比修改「專守防衛」原則更難。「非核三原則」具有民意基礎,岸田又是以廣島為政治基地,必須重視當地民情,如果沒辦法在廣島選上眾議員,岸田就什麼都不是了,故有必要在「非核三原則」上站穩立場;另一方面美國也不樂見日本擁有核武,如果日本能有,美國要如何在朝鮮議題上堅持反核立場?
當然或許安倍也不見得是故意給岸田找麻煩,也有可能是「做球」,日本政壇很常有這種事,目的是讓岸田表明立場。
另外關於「將日本自衛隊正式納入憲法第九條」一事,這個議題安倍時期便有,岸田不過是承接前人的政治遺產,也就是將日本自衛隊加入憲法第九條的新增第3項,作為妥協方案,既維持自衛隊的存在,又不牴觸憲法第九條的和平主義精神。
而之所以會有這種安排,是因為自衛隊的「違憲」爭議持續難消,有不少日本民眾、團體前去法院控告自衛隊,指其為不該設立的「違憲」存在,案子堆積成山。而自衛隊的「違憲」問題,在政治上難以解決,司法上更難,法官只能讓民眾控告,但迴避憲法解釋。然而問題終究要解決,因此安倍時期,自民黨選擇與公明黨、立憲民主黨、日本維新黨相妥協,讓自衛隊入憲,寫入憲法第九條第3項,先解決自衛隊的「違憲」問題。但至於第3項有無違反前面2項,日本便暫且不管。
換句話說,日本政府是想以「憲法明文規定」的操作,先讓自衛隊的存在合法化,但自衛隊的存在是否違反和平主義,便忽略不表。因此岸田的這番表態,其實與俄烏衝突無關,而是承繼了安倍時期留下的政治任務。
多維:俄烏衝突爆發,既讓日俄關係惡化,也似乎讓日美關係強化。不知您怎麼看待中日關係未來發展,會否因此衝突而生波折?
何思慎:中日關係的發展,還是取決於中美關係。日本其實也在觀察,尤其習拜第二次視訊通話後,中美關係怎麼走。我相信倘若中美關係緩和,中日關係的對抗性也會緩解。
其實在池田勇人擔任首相的1960年代,日本就相當務實,看見甘迺迪(Jack Kennedy)有意拉攏中國,日本便隨即與中國建立經濟關係。看重經濟的「宏池會」,向來不會輕忽中日的經貿發展前景,只不過需要美國允許,當今美國還未敲下「定音鎚」,岸田還未真正與拜登舉行面對面會談,先前其雖有意訪美,卻一直無法成行。這次趁著日本成為Quad輪值國,應能在5月峰會時邀到拜登訪日。
因此未來中日關係走向,Quad峰會的成果有一定指標性,美日印澳能否談出什麼內容,印度的立場很關鍵,美國的意向更重要。倘若拜登願意落實「四不一無意」,而不是讓其持續飄浮在空中,便有機會將中美關係重新拉回「護欄」,如此一來中日關係便不會出軌。打個比方,中日關係就像「東北新幹線」,如果中美關係沒有發生大地震,「東北新幹線」便不會出軌。
而「護欄」這個概念也很有趣,中美關係回到「護欄」,為的就是「不要衝突」,但這並不意味護欄內不能賽車,只是不能翻車。如果中美關係真能重回「護欄」,大概就是這種樣態。

原文發表於2022/3/28《多維新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179內容數
祁賓鴻在多維新聞的兩岸與國際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祁賓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岸田也想證明,自己的外交政策比安倍更高明,但後者在現階段似乎不這麼覺得。
今天台灣的領導階層應該要去設想,自己在兩岸問題上一面倒靠向美國,對中國大陸形成一定程度的威脅,就像烏克蘭要加入北約一樣,對台灣而言到底有沒有實質的好處?台灣是不是要因此承擔過高的戰爭風險?
如果由比較長遠的視角來看,很可能2014年順利佔領克里米亞以及支持烏克蘭東部親俄民兵勢力逐漸壯大之後,莫斯科就已經做好了全面開戰的計劃。
這次衝突,莫斯科代價高昂的冒進給北京上了一課,而烏克蘭的遭遇,其實也給台灣上了一課。
張登及:外界有很多聲音都以俄羅斯「擴張」來解釋,但我更想從兩個角度來討論,第一個是烏克蘭的「火藥」,第二個是烏克蘭的「地緣」。
系列報導第一篇:反思俄烏情勢|五個視角與兩個力道 系列報導第二篇:反思俄烏情勢|美歐為何不設禁航區?北約是否承諾不東擴? 在會後問答環節,俄烏戰爭是否帶給中國「戰略機遇」,以及台灣能否從中學習,成了會上兩大熱議主題,四位與談人亦就此分享觀點與看法。
岸田也想證明,自己的外交政策比安倍更高明,但後者在現階段似乎不這麼覺得。
今天台灣的領導階層應該要去設想,自己在兩岸問題上一面倒靠向美國,對中國大陸形成一定程度的威脅,就像烏克蘭要加入北約一樣,對台灣而言到底有沒有實質的好處?台灣是不是要因此承擔過高的戰爭風險?
如果由比較長遠的視角來看,很可能2014年順利佔領克里米亞以及支持烏克蘭東部親俄民兵勢力逐漸壯大之後,莫斯科就已經做好了全面開戰的計劃。
這次衝突,莫斯科代價高昂的冒進給北京上了一課,而烏克蘭的遭遇,其實也給台灣上了一課。
張登及:外界有很多聲音都以俄羅斯「擴張」來解釋,但我更想從兩個角度來討論,第一個是烏克蘭的「火藥」,第二個是烏克蘭的「地緣」。
系列報導第一篇:反思俄烏情勢|五個視角與兩個力道 系列報導第二篇:反思俄烏情勢|美歐為何不設禁航區?北約是否承諾不東擴? 在會後問答環節,俄烏戰爭是否帶給中國「戰略機遇」,以及台灣能否從中學習,成了會上兩大熱議主題,四位與談人亦就此分享觀點與看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探討日本面對南海海槽地震威脅,提出以「安全」為核心,重新規劃國土的新思路。日本應重視低災害風險地區的發展潛力,如日本海沿岸和內陸地區,並以歷史人口變遷為例,說明人口分佈並非一成不變。過度集中發展的風險,主張建設「日本海側國土軸」,以實現區域均衡。重新思考交通建設的優先順序,並提出應對人口減少的策略。
Thumbnail
2020/9/25 美國帶頭創設但不受自己創制拘束的情況很多,台海中線亦然。1970年代中期前,空軍執行美軍任務不僅穿過「中線」,還深入中共內陸偵察核武試驗。華府聯中制蘇以迄90年代,台美雖不再侵擾大陸領空,但閩浙沿海十數浬之外,仍是國軍佔據優勢。此後中共崛起,美國敦促,兩軍始尊重中線。  
Thumbnail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將於2024年4月10日以「國賓」身份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高峰會,並預計在11日於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中進行演講,這是繼2015年安倍晉三首相以來,再次有日本元首受到如此高崇的接待。
Thumbnail
(2012) 我們對日、中已經懷抱著兩極化的情感與意見,更不要談對日中關係有什麼深刻的瞭解了。讓情緒主導我們對鄰近大國的看法,可能是致命的事。它會導致我們在錯誤的時間與場合,帶著違反現實的幻想,做出錯誤的決定。這個判斷其實對日、中兩國來說也是如此。
Thumbnail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預定於4月10日以國賓的身份受邀前往美國拜訪,這是自9年前安倍以來,再度有日本首相受到國賓身份邀請前往美國訪問。
Thumbnail
臺灣過去數十年來因民主政治逐漸呈現自由狀態,2024總統大選有16個政黨參選,兩岸議題、國民黨與民進黨對決等議題引發民眾關注。日本歷史上的江戶和平模式與會津爭戮模式成為臺灣借鏡對象,強調時空背景相同,但立場不同的傷痛。張安樂強調臺灣不能再沈浸在幻想中,時間有限,應從日本歷史中吸取教訓。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二战的中途岛战役中,日本可以做些什么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四艘航母呢?诚然,日本海军因为密码被美军破译了的原因,导致中途岛海战失败,但是其实即便如此,日本联合舰队依旧是可以采取一些保护措施来降低损失的。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在第二次世界大
Thumbnail
當前「美日」、「美韓」、「美菲」都是軍事同盟國家,除分別簽署有「共同防禦條約」外,日本、南韓、菲律賓等國家,也皆有美國的軍事基地存在。台灣與美國雖無軍事同盟,但在近年來台美軍事合作的密集互動下,其實已發展出「準軍事同盟」的深層關係。
今天最大的國際新聞大概就是日本石川縣能登地區的地震了,發生在台灣時間下午三點十分左右,並針對能登半島發布了「大海嘯警報」,目前鄰近的核電廠暫無異常,天佑日本。
Thumbnail
探討日本面對南海海槽地震威脅,提出以「安全」為核心,重新規劃國土的新思路。日本應重視低災害風險地區的發展潛力,如日本海沿岸和內陸地區,並以歷史人口變遷為例,說明人口分佈並非一成不變。過度集中發展的風險,主張建設「日本海側國土軸」,以實現區域均衡。重新思考交通建設的優先順序,並提出應對人口減少的策略。
Thumbnail
2020/9/25 美國帶頭創設但不受自己創制拘束的情況很多,台海中線亦然。1970年代中期前,空軍執行美軍任務不僅穿過「中線」,還深入中共內陸偵察核武試驗。華府聯中制蘇以迄90年代,台美雖不再侵擾大陸領空,但閩浙沿海十數浬之外,仍是國軍佔據優勢。此後中共崛起,美國敦促,兩軍始尊重中線。  
Thumbnail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將於2024年4月10日以「國賓」身份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高峰會,並預計在11日於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中進行演講,這是繼2015年安倍晉三首相以來,再次有日本元首受到如此高崇的接待。
Thumbnail
(2012) 我們對日、中已經懷抱著兩極化的情感與意見,更不要談對日中關係有什麼深刻的瞭解了。讓情緒主導我們對鄰近大國的看法,可能是致命的事。它會導致我們在錯誤的時間與場合,帶著違反現實的幻想,做出錯誤的決定。這個判斷其實對日、中兩國來說也是如此。
Thumbnail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預定於4月10日以國賓的身份受邀前往美國拜訪,這是自9年前安倍以來,再度有日本首相受到國賓身份邀請前往美國訪問。
Thumbnail
臺灣過去數十年來因民主政治逐漸呈現自由狀態,2024總統大選有16個政黨參選,兩岸議題、國民黨與民進黨對決等議題引發民眾關注。日本歷史上的江戶和平模式與會津爭戮模式成為臺灣借鏡對象,強調時空背景相同,但立場不同的傷痛。張安樂強調臺灣不能再沈浸在幻想中,時間有限,應從日本歷史中吸取教訓。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二战的中途岛战役中,日本可以做些什么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四艘航母呢?诚然,日本海军因为密码被美军破译了的原因,导致中途岛海战失败,但是其实即便如此,日本联合舰队依旧是可以采取一些保护措施来降低损失的。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在第二次世界大
Thumbnail
當前「美日」、「美韓」、「美菲」都是軍事同盟國家,除分別簽署有「共同防禦條約」外,日本、南韓、菲律賓等國家,也皆有美國的軍事基地存在。台灣與美國雖無軍事同盟,但在近年來台美軍事合作的密集互動下,其實已發展出「準軍事同盟」的深層關係。
今天最大的國際新聞大概就是日本石川縣能登地區的地震了,發生在台灣時間下午三點十分左右,並針對能登半島發布了「大海嘯警報」,目前鄰近的核電廠暫無異常,天佑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