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工作與社區營造(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談起工作,我從未想像過沒想到自己繼續待在小島,順利找到一份找到自己喜愛的工作,更意想不到的是—在自己土生土長的社區從事鄉郊保育的工作,擦掉過去對鄉鎮的狹窄定義,開始對地方空間與社區營造的關注和想像。
在入職初期,當時的工作主要是以農業生態教育為主,而在大嶼山開展一連串的導賞、口述歷史活動。項目背後是希望以在地農業為切入點,組織及培育當地街坊了解到土地的價值 —與地方歷史脈絡和人文生態息息相關—藉此去抗衡政府規劃時缺乏思考地方價值,由上而下去推動只符合經濟利益的「明日大嶼願景」。反思其政策源頭,與香港對於土地開發和利用永遠是以「利」字當頭的思維息息相關,但令我覺得震驚的是,涉及到600憶公帑的規劃並沒有經過民意徵詢就宣告誓在必行。
而對於島嶼的居民來說,有些想過問其中過程但未有任何渠道可反映市民意見,有些擁有土地的鄉紳因為涉及自身利益自然贊成,更多的島民是習慣接受「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論述,沒有深思過背後政策對島上經濟、文化、生態會帶來翻天覆地的影響。農地會被石屎慢慢覆蓋,島嶼上的流浪牛牛也漸漸失去生存空間,土地的炒賣會帶來更多物價的上漲,汽車湧到島嶼導致交通問題嚴重,人們即使搬到島嶼,也找不到足夠的就業機會。這些是島民想要的結果嗎?
從那時開始,我就開始思考,鄉郊被不斷地城市化是最好也是唯一的發展模式嗎? 每個地方都有其歷史及地理的特殊性,賦予地方擁有着某些優勢。以前的大嶼山主要務農、捕魚為生,優秀的農產品例如大嶼山的雲霧茶、黃皮
更會賣出市區,甚至出口到外地。大嶼山隔離的島嶼— 坪洲也曾是附近地方的輕工業中心。這些社區產業,來到今時今日式微固然有其原因,但在「經濟至上」的推土機之下,對島嶼的人們就沒有任何的意義嗎?所有的發展也一定要套用同一套規劃思考嗎? 我相信,鄉郊的發展的終點,不是要變成城市,而是與城市各取所長,各取所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一直相信,品格和價值觀是由島嶼賦予我的,讓我相信人與人連結的力量,相信扎根於社區脈絡的重要性,相信島嶼賦予空間讓我們去實踐更多生活的可能性。
我一直相信,品格和價值觀是由島嶼賦予我的,讓我相信人與人連結的力量,相信扎根於社區脈絡的重要性,相信島嶼賦予空間讓我們去實踐更多生活的可能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們直面大自然的力量,習慣應對各種不確定性,以各種方式謀求生存。當然,這並不是指金門或小琉球沒有這些困境,事實上,在我所體會過的離島生活以及從居民身上感受到的特質,都神奇的存在著某些共通性,而在每一座獨一無二的島上,長出屬於自己的樣子。
本來我過著安逸的日子,也活得不錯,吃飽穿暖,好天氣出門散步,有風雨躲在家裡,沒有非要做什麼事不可,縮衣節食的話,也不用太努力賺錢。但偶爾會覺得空虛,懷疑就這樣活著是不是有點可惜,好像該做些事,對社會有點貢獻,或留下一些什麼。 這種時候心裡的一座島就浮出來,使我意識到自己是個島民
Thumbnail
本文從新自由主義的視角以及其中的政治力量切入,討論在現今的社會中,以觀光為主的地方創生會遭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文章指出觀光發展可能帶來的分配不正義及新自由主義對地方創生的影響。最後,我們更將走入地方,探討實際的地方創生風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地方現實中的社會階級與地方圈的現實等主題。實例融合作者在日本石川縣加賀市的經歷,定義出什麼樣的人適合到地方發展。提醒了在選擇工作時,不必追求即時顯著的成長,而是應該專注於本業技能培養。不僅可以實現溫飽,也能找到事業上的突破。要是沒辦法持續提升自己,將會隨年齡增長陷入更深的泥沼。
Thumbnail
島嶼週記是作者參與朋友發起的一個充滿感動與美好回憶的活動,時隔多年發起人再次發起島嶼週記活動,構起許多島嶼的故事,想起我的第一次環島初體驗,是因為客戶要求,那年旅程由南到北,有許多特別而美好的回憶,也沒想過這次的環島意外成為實現客戶夢想的推手。
Thumbnail
打工換宿的日子太美好,每天活在夢幻島,過著睜開眼睛就下水的生活,那時候的問候語不是「吃飯沒?」,而是「今天下水嗎?幾點下哪?」 從那時候開始,好像生命中有一個開關被打開了,開始愛上小島的生活,愛上泡在海裡的日子,用最少的資源,獲得最大的快樂,連原本看了就煩躁的太陽都開始讓我覺得滿可愛的。
Thumbnail
這是我為自己精心策劃的一場天涯海角之旅,我初入職場的故事;可是工作之前,我也不得不做最壞的心理準備,自己極可能沒有歸期的最壞打算。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們直面大自然的力量,習慣應對各種不確定性,以各種方式謀求生存。當然,這並不是指金門或小琉球沒有這些困境,事實上,在我所體會過的離島生活以及從居民身上感受到的特質,都神奇的存在著某些共通性,而在每一座獨一無二的島上,長出屬於自己的樣子。
本來我過著安逸的日子,也活得不錯,吃飽穿暖,好天氣出門散步,有風雨躲在家裡,沒有非要做什麼事不可,縮衣節食的話,也不用太努力賺錢。但偶爾會覺得空虛,懷疑就這樣活著是不是有點可惜,好像該做些事,對社會有點貢獻,或留下一些什麼。 這種時候心裡的一座島就浮出來,使我意識到自己是個島民
Thumbnail
本文從新自由主義的視角以及其中的政治力量切入,討論在現今的社會中,以觀光為主的地方創生會遭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文章指出觀光發展可能帶來的分配不正義及新自由主義對地方創生的影響。最後,我們更將走入地方,探討實際的地方創生風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地方現實中的社會階級與地方圈的現實等主題。實例融合作者在日本石川縣加賀市的經歷,定義出什麼樣的人適合到地方發展。提醒了在選擇工作時,不必追求即時顯著的成長,而是應該專注於本業技能培養。不僅可以實現溫飽,也能找到事業上的突破。要是沒辦法持續提升自己,將會隨年齡增長陷入更深的泥沼。
Thumbnail
島嶼週記是作者參與朋友發起的一個充滿感動與美好回憶的活動,時隔多年發起人再次發起島嶼週記活動,構起許多島嶼的故事,想起我的第一次環島初體驗,是因為客戶要求,那年旅程由南到北,有許多特別而美好的回憶,也沒想過這次的環島意外成為實現客戶夢想的推手。
Thumbnail
打工換宿的日子太美好,每天活在夢幻島,過著睜開眼睛就下水的生活,那時候的問候語不是「吃飯沒?」,而是「今天下水嗎?幾點下哪?」 從那時候開始,好像生命中有一個開關被打開了,開始愛上小島的生活,愛上泡在海裡的日子,用最少的資源,獲得最大的快樂,連原本看了就煩躁的太陽都開始讓我覺得滿可愛的。
Thumbnail
這是我為自己精心策劃的一場天涯海角之旅,我初入職場的故事;可是工作之前,我也不得不做最壞的心理準備,自己極可能沒有歸期的最壞打算。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