嗑書系列19-6《夏郁芬親子理財課》-實作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實作篇

#14、遊戲學理財

#大富翁

raw-image

每個人玩大富翁都會有不同玩法,有些人看到房地產就要買,有些人則亂買公司股票沒有節制。

但往往大富翁都會有「機會」與「命運」,運氣不好時,「命運」牌的損失可能讓你血本無歸,加速買單。

「命運」牌,就代表著人生中的「風險」,可能是天災,可能是人禍或疾病,學會控管,才能因應風險

#15、逛超市學理財
raw-image

1、出門前列清單

去超市前,跟孩子一起確認購買清單,了解究竟缺了什麼東西,不要空手出去,沒有預算、沒有清單,只有自己的「感覺」。

2、拿著紙筆記錄

超市商品琳瑯滿目,有特價品、有奢侈品,看到商品時不要急著出手(尤其特價品),不妨先紀錄確認,多比價和分析,找出真正的需求。

3、決定的重要性

規劃的周全最終的一步是:「做決定」,讓孩子們思考並且判斷到底這個商品是否是本次的需求,培養其「下決心」,若預算超支,該怎麼處理優先順序。

切忌,家長不要急著下指導棋,要求孩子一定要買什麼商品,或不買什麼商品,扼殺他們思考的機會,適度提醒即可。

學會做決定,並且為決定負責,這行為將影響到他爾後的人生。

4、收尾

別忘了,付款後要清點找回的零錢,做好收尾的工作,有始有終。

16、逛銀行了解知識


raw-image

本章節主要講透過逛銀行來讓孩子可以知曉各種功能(存錢、貸款、投資、換匯)等,並且說明藉由存銀行得到利息,來講解「複利」的概念。

#個人看法:

本書的著作應該有一定時間,基本上現在若要介紹,以手機App來講解或許是較實際的事情,用定存來複利也不太可行,本章節較可以實踐的是,帶著孩子「開戶」,讓其擁有自己的存摺,感受到自己有專屬帳戶,萌生其未來接觸金融商品的入門

17、#規劃自助旅行
raw-image

小孩中學後,當一家要準備出遊時,與其自己想破頭,不如給孩子主動權,讓他們「規劃」一趟自助行。

討論的方向從以下幾點幫助孩子規劃並且編列預算:

1、地點

2、交通方式

3、食宿

4、景點門票

5、紀念品

6、預備金(意外)

讓孩子們掌握和規劃,每次出遊結束後,可以一起討論和檢討,本次旅行的滿意度,哪些是當初沒計算到的,哪些又是能持續保持。

但要記住一個重點,不要責怪孩子規劃不周,每次的規劃和討論都是學習的過程,這趟旅遊與孩子們一起參與的回憶,以及學習到的經驗,才是無價

18、#打工



不用排斥孩子打工,只要注意幾點:

1、如何自己賺錢,了解金錢非得來不易。

2、確保工作環境安全,不影響生活。

但打工會有一定年紀限制,一般家庭可以先從家務或是其他性質開始。

從家務讓孩子幫忙得到報酬可以注意幾點:

1、列出公約:

理論上,個人分內事不給,公共事務(大掃除、利他)才給。

2、獎勵性質:

不一定是要勞務工作,也可以是獎勵成績優異、投稿書刊、學習成果發表等,藉由獎勵方式讓孩子更多動機

3、多方嘗試:

每個家庭不同,不是這個方法適合李家就一定適合自己,要避免孩子「惟利是圖」,就必須要隨時觀念溝通、解釋原因及用意。

打工,最重要的觀念是要傳達,金錢的獲得不是不勞而獲,而是要有「付出」,也許是勞力,也許是腦力,從而建立正確價值觀。

19、信用卡運用
raw-image

#優點:

1、不必帶大量現金

2、善用紅利、回饋達到優勢

3、支出明細可見,方便追蹤

#缺點:

1、不善理財會透支

2、最低還款的陷阱

3、逾期的高利率循環

作者建議,12歲以上可以讓小孩有信用卡,主要是要讓孩子懂得信用卡的優點與缺點,若父母擔心透支,可以先設定「低額度」或是「金融VISA卡」(有多少現金就刷多少)來達到透支問題。

與其擔心小孩透支而完全禁止,不如在還可以掌握的年紀讓其嘗試運用,邊觀察邊教學,遠比等其成年後自己探索來的低風險。

20、教育基金與醫療保險

#教育基金

raw-image

作者說,孩子的教育費用的高峰會在「大學時期」,假設有家長要存這筆大學的教育基金,是用每個月存固定金額的方式,幫其存到18歲,那一定要考量到「通貨膨脹」的概念,不要傻傻死存。

建議教育基金若是從小開始存,可以選擇風險稍高但報酬也高的來實施。

若有股債配的觀念就是,95%的股票配5%債卷,這樣才能有複利及抗通膨的效果。

#醫療保險

有些人會幫孩子買高額的保險,以為這樣能給孩子最好的照顧,但其實這是一個迷思,因為倘若孩子真得有狀況,受益人卻是父母,而非孩子本身。

真正要審慎買保險的應該是「父母」(或支應開銷的家庭支柱),因為這個家庭是仰賴「父母」而生存,如果某一方因為事故而失去經濟來源,這是保險才能夠發揮最大功用,支應相關開銷達到避險的效果。

小結:如果預算有限,那保險的比例應著重於家庭支柱上,不要本末導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R浪逃殺-的沙龍
31會員
114內容數
閱讀是件令人上癮的嗜好,享受閱讀樂趣,記錄下自己的心得想法以及詞句分享。
BR浪逃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02
我想先用一段話做為引言: 「謊言的代價是什麼?」(What is the cost of lies?) 這句話是來自HBO迷你影集《核爆家園》首集開頭就問觀眾的一個問題,這段話在我做這個專題時,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因此我把這段話放在這段今日的一開始,也請大家把自己對這問題的答案,先放在心裡。
Thumbnail
2023/06/02
我想先用一段話做為引言: 「謊言的代價是什麼?」(What is the cost of lies?) 這句話是來自HBO迷你影集《核爆家園》首集開頭就問觀眾的一個問題,這段話在我做這個專題時,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因此我把這段話放在這段今日的一開始,也請大家把自己對這問題的答案,先放在心裡。
Thumbnail
2023/04/19
本書很強調一個重點,就是「時間」的寶貴性,正常人工作時間約8小時,佔一天的⅓,剩下的2/3卻時常被輕易浪費,因為多數人認為自己在結束整日工作後,再無心力,因此蹉跎......但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且無價,誰也不會多出來。 因此,如何善用這些時間,藉此來放大甚至扭轉,就是本書所要傳遞的重點
Thumbnail
2023/04/19
本書很強調一個重點,就是「時間」的寶貴性,正常人工作時間約8小時,佔一天的⅓,剩下的2/3卻時常被輕易浪費,因為多數人認為自己在結束整日工作後,再無心力,因此蹉跎......但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且無價,誰也不會多出來。 因此,如何善用這些時間,藉此來放大甚至扭轉,就是本書所要傳遞的重點
Thumbnail
2023/02/01
林宜敬是我一支有在追蹤的一個臉書作者,但除了作家的身分外,他還有幾個身分,台大資工畢業、美國布朗大學電腦科學博士、「MyET」口語學習軟體執行長,基本上作家身分就是他專業外的興趣。 《流寇與創新者》基本上就是他臉書上的文章合輯,全書約5萬6千多字,閱讀時有些文章內容其實我早就已經開過,文字筆鋒相當流
Thumbnail
2023/02/01
林宜敬是我一支有在追蹤的一個臉書作者,但除了作家的身分外,他還有幾個身分,台大資工畢業、美國布朗大學電腦科學博士、「MyET」口語學習軟體執行長,基本上作家身分就是他專業外的興趣。 《流寇與創新者》基本上就是他臉書上的文章合輯,全書約5萬6千多字,閱讀時有些文章內容其實我早就已經開過,文字筆鋒相當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致富心態 這本書到今天分享Ch.10大概是本書的一半 在這10個章節裡談財富、貪婪、幸福... 突然發現 金錢與資產配置是我們的[人生遊戲攻略] 學財商,就是學習配置致勝攻略
Thumbnail
#致富心態 這本書到今天分享Ch.10大概是本書的一半 在這10個章節裡談財富、貪婪、幸福... 突然發現 金錢與資產配置是我們的[人生遊戲攻略] 學財商,就是學習配置致勝攻略
Thumbnail
今天與同事小孩面對面分享投資理財, 我發現2個很好的現象, 1.小孩子很年輕就開始想要理財的動機 2.父母開始意識到理財愈早開始愈好 這二件事明顯跟我年輕當學生時有很大的差異, 假設我更早接觸到有在理財的長輩或者朋友, 相信此時此刻,我就開始享受複利帶來的更大威力了。 分享過程中,理財還是需要系統性
Thumbnail
今天與同事小孩面對面分享投資理財, 我發現2個很好的現象, 1.小孩子很年輕就開始想要理財的動機 2.父母開始意識到理財愈早開始愈好 這二件事明顯跟我年輕當學生時有很大的差異, 假設我更早接觸到有在理財的長輩或者朋友, 相信此時此刻,我就開始享受複利帶來的更大威力了。 分享過程中,理財還是需要系統性
Thumbnail
每逢過年時刻,孩子手上總有一堆大大小小的紅包,現金塞滿整個枕頭底下,若不及時引導孩子金錢的使用,可能很快就被他們花光。孩子的財商教育月小開始越好,要怎麼提昇孩子對金錢的思維?父母該怎麼運用孩子的壓歲錢創造更多的利益?以下一些些小小的看法。
Thumbnail
每逢過年時刻,孩子手上總有一堆大大小小的紅包,現金塞滿整個枕頭底下,若不及時引導孩子金錢的使用,可能很快就被他們花光。孩子的財商教育月小開始越好,要怎麼提昇孩子對金錢的思維?父母該怎麼運用孩子的壓歲錢創造更多的利益?以下一些些小小的看法。
Thumbnail
最近發現一本不錯的書籍,可以教導孩子這類的知識與觀念,現在我們來看看這本書《24堂課養出富小孩》。 第一篇:錢從哪裡來 第二篇:零用錢怎麼花 第三篇:錢存在哪裡比較好
Thumbnail
最近發現一本不錯的書籍,可以教導孩子這類的知識與觀念,現在我們來看看這本書《24堂課養出富小孩》。 第一篇:錢從哪裡來 第二篇:零用錢怎麼花 第三篇:錢存在哪裡比較好
Thumbnail
適合自行閱讀年齡: 12歲以上 前言 作者背景是一位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育有3個孩子,有著老師和家長的雙重身份讓他更意識到學校決乏財務教育,而教育孩子理財的責任便落在父母身上。筆者身為母親及理財策劃顧問,也深感認同,孩子第一個接觸金錢的地方便是家庭,所以在家庭中教育孩子理財是不可或缺的課題。
Thumbnail
適合自行閱讀年齡: 12歲以上 前言 作者背景是一位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育有3個孩子,有著老師和家長的雙重身份讓他更意識到學校決乏財務教育,而教育孩子理財的責任便落在父母身上。筆者身為母親及理財策劃顧問,也深感認同,孩子第一個接觸金錢的地方便是家庭,所以在家庭中教育孩子理財是不可或缺的課題。
Thumbnail
3、決定的重要性: 規劃的周全最終的一步是:「做決定」,讓孩子們思考並且判斷到底這個商品是否是本次的需求,培養其「下決心」,若預算超支,該怎麼處理優先順序。 切忌,家長不要急著下指導棋,要求孩子一定要買什麼商品,或不買什麼商品,扼殺他們思考的機會,適度提醒即可。
Thumbnail
3、決定的重要性: 規劃的周全最終的一步是:「做決定」,讓孩子們思考並且判斷到底這個商品是否是本次的需求,培養其「下決心」,若預算超支,該怎麼處理優先順序。 切忌,家長不要急著下指導棋,要求孩子一定要買什麼商品,或不買什麼商品,扼殺他們思考的機會,適度提醒即可。
Thumbnail
原則講的差不多,接下來,分享一下,在這段期間,在與不同年齡朋友聊到財務自由或提早退休這方面的問題時,所提的一些建議。 因為我只在 I 象限經營,所以都是以投資相關的內容為主,希望這些建議,能夠給想和我一樣,早點離場職場過著退休生活的朋友,幫上一些忙。 學生時代:玩,就對了 一、投資自己。 像是:
Thumbnail
原則講的差不多,接下來,分享一下,在這段期間,在與不同年齡朋友聊到財務自由或提早退休這方面的問題時,所提的一些建議。 因為我只在 I 象限經營,所以都是以投資相關的內容為主,希望這些建議,能夠給想和我一樣,早點離場職場過著退休生活的朋友,幫上一些忙。 學生時代:玩,就對了 一、投資自己。 像是:
Thumbnail
「金融素養,是孩子一生金錢問題的解方嗎?」 這篇講的是很細、很關乎讀者經驗的東西。各位可以停一停先別往下看,回想一下,自己人生中第一次獨立決定如何用錢的那個時候,是依靠什麼東西來做出最終決定?
Thumbnail
「金融素養,是孩子一生金錢問題的解方嗎?」 這篇講的是很細、很關乎讀者經驗的東西。各位可以停一停先別往下看,回想一下,自己人生中第一次獨立決定如何用錢的那個時候,是依靠什麼東西來做出最終決定?
Thumbnail
人生的每一個決定其實都是一場「賭局」,而無論最後的結果為何,都必須要自行承擔,畢竟這是自己的選擇。然而,在「賭」當下的心態為何?是否能拉高每次決定後的「勝率」?這靠的可不是運氣,而是如何正確理財(使用錢)該有的觀念!
Thumbnail
人生的每一個決定其實都是一場「賭局」,而無論最後的結果為何,都必須要自行承擔,畢竟這是自己的選擇。然而,在「賭」當下的心態為何?是否能拉高每次決定後的「勝率」?這靠的可不是運氣,而是如何正確理財(使用錢)該有的觀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