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4/16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華燈初上》──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說到最近備受討論的台灣電視劇,相信大部分人第一印象就是想起《華燈初上》了。在今年年初時,我被髮型師問到有沒有看《華燈初上》,我回答沒有時,她非常意外。繼《我們與惡的距離》後,《華燈初上》又一次把台灣電視劇捧上高峰,到底《華燈初上》在紅甚麼呢?
《華燈初上》故事由一宗埋屍案為始展開。1988年,台北市林森北路條通商圈有著不少酒店,當中又以日式酒店「光」最受日本客人的歡迎,「光」在媽媽桑羅雨儂、蘇慶儀,以及一眾陪酒小姐的經營下非常出色,然而她們也未料到一宗棄屍案竟把「光」捲入爭議之中。與此同時,小姐與媽媽桑之間劍拔弩張的關係也慢慢浮出水面,到底誰是被害人?誰是兇手呢?
  • 劇情架構
一部好的作品會有清晰的架構,當我們在構思一個故事時,我們會常常提到「起、承、轉、合」。在《華燈初上》中,故事的架構比其他的作品更為明顯,這是因為作品以一個季度為單位,清楚地把故事分成不同章節。《華燈初上》第一季,觀眾會發現誰是死者;《華燈初上》第二季,觀眾會發現誰是嫌疑犯以及他們的動機;《華燈初上》第三季,觀眾會發現誰是犯人。《華燈初上》故事非常清晰,觀眾會跟著角色一步步走進劇情中,一起發現誰才是真正的被害人與兇手。這種做法的好處是故事架構清晰,而且在不同部分中都有著明顯的目的性,從而建立一個飽滿的故事內容。不過,這種做法亦有壞處,那就是劇情可能會變得拖沓和作品的熱度下降。當作品不同季度播出時間相隔很久時,人們會慢慢忘記作品的內容。現今影視作品層出不窮,作品的熱度非常容易被其他作品蓋過。
在《華燈初上》中,第三季備受爭議。當中的原因不難理解,一部分觀眾認為《華燈初上》的結局不夠出於人們意料之外;一部分觀眾認為劇情節奏過慢。毫無疑問,《華燈初上》是今年台灣電視劇最出眾的作品之一。《華燈初上》的劇情和細節安排上都非常出色,不過也因如此,才令觀眾不滿。為甚麼呢?正是因為劇情十分引人入勝,觀眾在劇情發展的時候,以及在等待第三季播出的空檔期時都不斷猜測誰是兇手,以及兇手的殺人動機。當第三季播出後,不少人對兇手感到失望,失望的並不是她的殺人動機不夠充分,而是兇手不夠令人意外。在第三季揭曉誰是兇手時,其實不少網友在網上早已猜出誰是兇手及其動機。當《華燈初上》在第一季、第二季把懸疑感拉到最高時,觀眾對兇手的期望值亦變得更高。面對觀眾的期待值,不少懸疑劇都希望能給予一個觀眾滿意的答案。在眾多懸疑劇中,大部分的套路都是:黑化的配角、科幻設定、新增角色、開放式結局等等。大部分懸疑劇都會在劇中安排一、兩個看起來非常老實的配角,然後在劇情中來一個反轉,令觀眾感到意外。當然,劇情安排合理,觀眾才會感到意外,不合理那就是違反角色人設。若劇情走向愈來愈誇張時,部分懸疑劇更會以科幻結果作為結尾,例如一切都只是主角的夢境等。以我個人來說,我看過的出色懸疑劇都不以兇手作為重點,這些作品花更多時間在叙述劇情如何展開,以及兇手如何與警方或偵探鬥智鬥力,如《沉默的真相》。對比之下,那《華燈初上》呢?
我個人認為《華燈初上》的問題在於劇情安排不夠飽滿。故事劇情在第一季非常充實,這源於故事需要交代故事背景,人物角色關係等等,短短數集在講述兇案、被害人、關係人等等眾多資訊是非常充足的,亦因這樣,觀眾並不會覺得劇情進展慢。然而在第二季中,劇情單薄這一缺點慢慢展露出來。縱使劇情在第二季中新增多個角色,如寶寶、馬天華等等,單以兇殺案來說,第二季其實並沒有進展。這主要是因為劇情開始圍繞在不同角色間展開,描述著她們與被害人之間的過往,甚至是角色本身的故事。於是,故事不再只以兇殺案為中心,而是開始延伸到日式酒店「光」的酒店小姐身上。《華燈初上》的第三季,劇情不用交代背景,不用介紹角色,也不用講述角色間的關係,因此故事變得空泛。或許是想要豐富第三季的內容,劇情花了不少時間描述前兩季有提及的毒品案。故事來到第三季彷彿與日式酒店「光」和被害人都沒有太大關係。官官相護、警黑合作成為第三季的其中一個重點,而兇手的部分並沒有花很多時間描述。或許如此,不少觀眾覺得第三季劇情拖垮,看完跟沒看一樣。
我個人認為《華燈初上》第三季本來可以拍出新意思,若在第三季可以換個角度拍攝,如《漢娜的遺言》第二季、《隱密的角落》等,由兇手的角度出發,描述他們如何利用信任和關係去誤導偵查人員,整個故事或許會不一樣了。不過,最理想的情況是劇集只有兩季,畢竟《華燈初上》的故事篇幅不多,複雜性低。
  • 感謝?
蘇慶儀:「從我以前認識你以來就是這個樣子了,搶著要照顧別人,搶著要替人出風頭,好像全世界就只有你羅雨儂最厲害,別人都是弱者。你沒有想過我的感覺,你也不在乎我需不需要,你做的一切完全都是成全你的優越感。」
看完整部作品,我們不難發現故事的核心圍繞在「感受」上。我幫助別人,卻沒從他人的立場上思考他們是否需要我們的幫助。許多時候,我們會好心做壞事。我們認為幫別人渡過難關是善良的行為,我們潛意識中認為我們幫助了別人應該會得到他的感激,但當事實與我們預設中不一樣時,我們會覺得對方得寸進尺,不懂感激之情,就如故事中的蘇慶儀。有趣的是,在《華燈初上》中,故事用另一個角度講述受助者的心理。在劇中,蘇慶儀說過:「我從第一天認識你我就知道了,她之所以幫你、救你,也是因為你的存在,剛剛好滿足了羅雨儂的病。那種自以為可以幫助別人,同情別人的病,會不會很可悲啊?」我相信大部分幫助別人的人都未有想過受助者心中不懷感激,甚至心中對他們感到怨恨。在故事中,蘇慶儀接受羅雨儂的幫助,跨過難關,但在這個過程中,蘇慶儀感到不滿。我個人認為這股不滿是出於她對於自身的無力感。因為她自己沒有能力改變現況,所以她只好依靠別人的幫忙。作為一個追求事業、獨立的女性,蘇慶儀擁有非凡的自信心、企圖心。向羅雨儂求助的她是自己看不起的她,是她討厭的她。有趣的是,她把這種厭惡轉移到伸出援手的羅雨儂上。因為她認為自己不需要羅雨儂的幫忙,所有一切都是羅雨儂主動幫忙,而她只是接受羅雨儂的好意。對部分人來說,蘇慶儀像是個壞人,但對認識她的人來說,她是溫柔、友善,善談的蘇媽媽。情感非常複雜,我們幫助別人並不一定能得到別人的感激。在這裹,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矛盾點。我們因為不想被人說好心做壞事而當一個旁觀者,但社會上總會有人指責那些旁觀者不幫忙。當人們需要幫助時,其他人應該伸出援手;當人們不需要時,其他人不應該多管閒事。這種兩極的反應令人難以捉摸。
這部作品從推出到播放結束經歷了兩極的看法,由萬眾矚目到備受討論是否「爛尾」。毫無疑問,《華燈初上》的剪輯、故事安排都非常出色,但亦因為剪輯和故事安排令到作品後勁不足。不知道大家覺得《華燈初上》「爛尾」嗎?
想即時知道文章更新的朋友,可以追蹤我的IG:momo_no.name,以了解更多內容~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