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5/0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防疫清瘟茶

近來台灣的Omicron變異株疫情持續升溫,確診新冠個案只長不消,從四月初起似有反覆增長的跡象,中重症及重症都為數不少。直至五月初,共計近27萬確診,累積死亡人數896;疫苗接種率:接種一劑有88.7%, 完成兩劑的有83.1%,加強劑的有63.6%。台灣輸入個案不多,入境要求嚴謹,幾乎可算是完全閉關,有台灣朋友說是連一隻蒼蠅也飛不進來,正正因為這般的嚴謹,反而推遲了一個似乎無法避免的集體免疫的過程,今日截稿確診人數再倍增,44294例。 反觀香港,截至五月初,總確診超過121萬(有專家學者認為以推算演繹法顯示真正的數字近四百多萬,超過60%),死亡人數9344例,接種率,完成兩劑的大約都與台灣相若,加強劑大約40%;香港年初開始經歷幾乎日日幾倍的確診個案,從每日三位數直線衝上72000多例,尤其當時氣溫相當寒冷,猶如嚴冬,對一眾年長及慢性病患者都是嚴峻的考驗,九千多例死亡個案中也以這兩大類居首。香港的防疫政策維持陸海空口岸開放,只是要求入境後隔離的日數長短時有更改,因此輸入個案沒停過,也因此,有專家說香港是被集體免疫了,免疫屏障還相當高,也可說是禍福相依。 猶記得二月初疫情增長速度相當快,診所為避免密集人群造成病毒傳播,積極開發了遙距診症的網絡平台,平台提供預約,視像診症,診症後可網上支付,後可選擇快遞中藥或患者著友人或家屬代取;透過平台還可採購適合的保健食品等服務。疫情暴增後診所累積的視像診症也不少,確診後的頭五天是藥物治療的關鍵時刻,不論中西藥讀者自行選項,只是要切記能夠清熱解毒的藥物從來都是相當寒涼,加上病毒的殺傷力也不低,病毒消除後必定產生一些後遺症,而後遺症是非常多樣化的,近期整理了一些個案,累計有咳嗽、多痰、氣喘、誘發哮症、腦霧、記憶屏障、莫名出血、暈眩、頭痛、失眠、誘發濕疹、女士生理週期混亂、疲倦、畏寒等等⋯⋯或許過些時日還有新的發現。 中醫藥在防疫治疫方面的歷史遠自古代,集多年的臨床經驗及無數醫家的珍訓,本診所今針對此次疫症提供防預涼茶,以及一些可行性的搭配:(註:以下所有涼茶非中成藥) 1.  防疫清瘟茶:金銀花 石膏 牛蒡子 大青葉 青蒿 連翹 薄荷 北祈 貝母 黃芩 知母 藿香 佩蘭 生薑等 適應症狀:瘟疫熱症,見發熱、喉痛、身酸痛、咳嗽伴有黃痰、怕冷兼怕熱或鼻塞流涕、咽乾口渴等   服用:本品為濃縮中藥顆粒,只需滾水沖服,成年人可日服三次,或每4-6小時一次,直至症狀改善。 小童3歲以上,可每次服用1/3包,或每4-6小時一次,直至症狀改善。 註:但凡瘟疫,三大症狀需要立刻處理,發熱、喉痛及咳嗽,由於各人體質有異,服後可能出現增加清涕,鼻塞可能更重,或伴有脾胃不適,這是因為恆常好食生冷,有慢性上呼吸道病症如鼻敏感,遇此現象只需配合幾次風寒感冒茶及健脾祛濕茶即可。 希望以上的資料對台灣的讀者有些幫助,確診並不可怕,只要對症服藥,一般人都是5-9天可康復,康復後個別人士可能需要調理,集體免疫看來是免不了,所以,沒確診的民眾要檢視自己的健康狀況,增強抵抗力,若有以下一些症狀可參考傳統涼茶作為預防疾病的選項。 2. 袪濕茶:茯苓 佩蘭 藿香 生薑 桑白皮 麥芽 薏苡仁 陳皮等   症見:疲倦、胸悶、腹脹、無胃口、皮膚搔癢、無名種毒、全身水腫
3. 預防感冒茶(風寒型):白芍 桂枝 乾薑 大棗 甘草 細辛 羌活等   症見:頭/身痛、疲倦、怕冷、發熱、鼻塞、鼻水、不渴
4. 預防感冒茶(風熱型):板藍根 荊芥 防風 金銀花 蔓荊子 紫蘇葉 石膏 生薑   症見:喉腫痛、頭重痛、肩頸痠痛、咽乾渴或苦、鼻塞、發熱、無汗
5. 五花茶:金銀花 菊花 雞蛋花 玫瑰花 槐花   症見:喉痛、牙痛、頭痛、暈眩、口渴、尿赤熱、腹痛、疲倦 6. 酸梅湯(台灣也有地道配方)   症見:暑熱、疲勞、消化不良、腹賬滿、小兒積食、沒胃口、口臭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