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報第十期】歲時的故事──端午雜談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0/010
◎蔡佳芳
時序走入夏,末了便是端午,節曆自春秋發展迄今,世人稱其農民曆,以為耕種之人才須使用,殊不知曆法是古人透過細微觀察及測量,紀錄日軌及月跡,簡化宇宙時序而成,藉此調整自身與宇宙同息,豐富並綿延生活的進程。坊間所稱的農民曆取陰陽合歷,二十四節氣為陽曆,以地球公轉一圈為準則,陰曆則紀錄月球的運行,修補歲差(「進動」現象)而成,為華人社會生活的準則。從歷法演變而來年節,以三大節慶最為著名,分別是春節、端午、中秋,本文將雜談端午的由來與吃食。
端午為陰曆,鄰近的陽曆節令為夏至,為全年日照最充足的時期。古代因農曆5月多逢瘟疫盛行,視5月為惡月,舊時因醫療缺乏,遂寄望於宗教,視疫病為邪祟,透過各種方式驅邪避禍,成後世的禁忌及傳統。春秋時有詩人屈原投江,民間傳說裡則有《白蛇傳》,亦有龍圖騰祭祀的歷史。
《白蛇傳》是東方文化不可或缺的作品,有豐富的戲曲、音樂及影視及改編。其中描述白蛇飲雄黃酒露出真身,確實符合端午的習俗。有一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五月潮濕高溫,除蛇蟲出沒之外,易有瘴癘及疫病萌發之慮。傳統裡有端午飲雄黃酒,或將該酒塗於孩童額頭的習俗,具解毒、殺蟲、去濕疹等功用,可避免被蛇蟲侵擾。另,民間有在家門掛菖蒲及艾草之習,兩者皆是驅邪的良方,具聞艾草洗澡可以去百病,中醫則建議在正午時將腳沁泡在黃酒中可排毒。尚有纏五色線及掛香包驅邪之說。《白蛇傳》以端午為背景,帶入歲時節慶,訴說淒美的愛情故事,流傳百年至今依然耐人尋味,想必是因其與節氣結合有關。
屈原投江的故事,乃知識分子對於世間的控訴。屈原為楚國人自小便博覽群書,胸懷報國之志,任官之後積極輔佐楚懷王,推動軍事、經濟及制定法律,惟其性情耿直,終受小人妒陷,後楚懷王被秦國誘騙囚病致死,新上位的楚襄王更不待見屈氏,將其遠放江南,後楚被迫遷都,屈原悲憤難忍,心懷故土卻無力回天,遂投江明志,百姓憫其忠,投米於江中,望魚蝦不要食其體,後成端午吃粽的傳統。
吃粽;在台灣一直有南北兩派的支持者,每年端午前必熱熱鬧鬧評比,必得分出高下。
  • 北部粽:俗稱的北部粽是將餡料與糯米拌炒,裡頭有香噴噴的紅蔥頭、醬油、蝦米及鹹蛋黃,再進入蒸籠完熟,口感近似油飯。
  • 南部粽:分菜粽及肉粽,菜粽以高湯及調味花生為底,再經大鍋水煮完成,肉粽則有紅蔥頭、香菇、醬油、蝦米及鹹蛋黃,也是水煮完成。
  • 外省粽:比較有名的外省粽是湖州粽跟潮州粽,因為其外觀為長形,內餡為一肥一瘦兩肉,就由肥瘦製造出滑順口感,其他餡料則與南部粽無異,偶會加入乾蠔豐富滋味。
如果說清明食潤餅是春天的團圓記憶,那端午吃粽則為夏日的熱鬧派對。散落各地的家人,透過年節的回歸,共享吃食的傳統,共度每年的仲夏。歲時深深影響著東方文化圈的人們,銘刻在血液裡的認同,則是維繫情感的基石,塵世紛擾在短暫的相聚後逐漸消散。仰望日月之時,季節的回憶與我們相伴,提醒珍惜共度佳節的親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7會員
81內容數
前山報創刊於2015年的秋天,我們聚焦於士林、陽明山前山區域的藝文生態,企求呈現繽紛多采的人間故事。歡迎朋友們來到林語堂故居、大稻埕舒喜巷,一同享受閱讀裡的美好時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山報 的其他內容
捷運列車帶來了世界各地的旅人,從捷運劍潭站為士林起始站,遍訪台灣小吃美食,進擊台北最有玩味的川流市集,士林的眾生相成了台北最豐盛的饗宴。
在你的記憶中,有沒有哪一處,閃爍著綠樹與藍天相互輝映的畫面呢?是陽光透過葉隙灑下黃金錢幣的午後、是村子裡和死黨爬上爬下的老榕樹、還是結實纍纍的土芒果掉落的聲音與酸甜的滋味?
日本動畫《河童之夏》序曲,河童「小酷」跟著擅長抓魚的爸爸央求官員不要填補他們所居的沼澤地,豈料官員懷疑河童爸爸是要告發他們違法的事,因而出刀砍殺,就在要斬草除根殺掉小酷時突然地裂,小酷掉入裂縫中,隨即合攏起來,變成了一顆化石,等待在某一個時空解除封印。
在台灣,「鼓」的存在遍及大街小巷,圍繞著我們的生活運轉,可是一個好的鼓,尤其是手工鼓,它所需要耗費的心力與技術,卻是難以衡量。一場午後與响仁和鼓藝工坊的相遇,引領我們走進製鼓的萬花筒中,靜心聆聽來自鼓魂最深處的鳴響。
若以博物館的性質區分,可將吳沙故居歸類於名人故居(此詞沿用臺灣文化界的通稱)。而在民主化後期的台灣,轉型正義抬頭,多元角度及敘事交替,資訊取得相對容易的現代,歷史正逐漸解構,在此僅將兩方觀點略述,有興趣的讀者可再閱相關史料進行佐證。
在台三線沿途的光景中,秋風曬得沉厚香氣的柿子,是最讓人深刻的風物,順著公路、水路、細路吹著暖風,慢慢走進每座小鎮。有別於過往客家印象,橫跨桃竹苗和台中等4縣市舉辦的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匯聚來自6個國家的56位藝術家、多達58件藝術作品與地景裝置的「浪漫台三線藝術季」,邀請藝術家以各地客庄文化和地景為主
捷運列車帶來了世界各地的旅人,從捷運劍潭站為士林起始站,遍訪台灣小吃美食,進擊台北最有玩味的川流市集,士林的眾生相成了台北最豐盛的饗宴。
在你的記憶中,有沒有哪一處,閃爍著綠樹與藍天相互輝映的畫面呢?是陽光透過葉隙灑下黃金錢幣的午後、是村子裡和死黨爬上爬下的老榕樹、還是結實纍纍的土芒果掉落的聲音與酸甜的滋味?
日本動畫《河童之夏》序曲,河童「小酷」跟著擅長抓魚的爸爸央求官員不要填補他們所居的沼澤地,豈料官員懷疑河童爸爸是要告發他們違法的事,因而出刀砍殺,就在要斬草除根殺掉小酷時突然地裂,小酷掉入裂縫中,隨即合攏起來,變成了一顆化石,等待在某一個時空解除封印。
在台灣,「鼓」的存在遍及大街小巷,圍繞著我們的生活運轉,可是一個好的鼓,尤其是手工鼓,它所需要耗費的心力與技術,卻是難以衡量。一場午後與响仁和鼓藝工坊的相遇,引領我們走進製鼓的萬花筒中,靜心聆聽來自鼓魂最深處的鳴響。
若以博物館的性質區分,可將吳沙故居歸類於名人故居(此詞沿用臺灣文化界的通稱)。而在民主化後期的台灣,轉型正義抬頭,多元角度及敘事交替,資訊取得相對容易的現代,歷史正逐漸解構,在此僅將兩方觀點略述,有興趣的讀者可再閱相關史料進行佐證。
在台三線沿途的光景中,秋風曬得沉厚香氣的柿子,是最讓人深刻的風物,順著公路、水路、細路吹著暖風,慢慢走進每座小鎮。有別於過往客家印象,橫跨桃竹苗和台中等4縣市舉辦的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匯聚來自6個國家的56位藝術家、多達58件藝術作品與地景裝置的「浪漫台三線藝術季」,邀請藝術家以各地客庄文化和地景為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閒聊端午時節,端午預告著盛夏即將來臨,在5月與6月之間,節氣依序 立夏、小滿、芒種、夏至這四個節氣。6月初因有芒作物開始成熟,此時亦是秋季作物播種的最適當時期,意味著稻已經結實成 「種」,吐穗結實的稻子穀粒上會長出細「芒」,因此將這節氣稱為「芒種」。 關於端午節起源的說法眾多,較普遍
Thumbnail
端午節,有個補正氣、轉運的說法,你知道嗎? 看起來很神奇,但其實原理非常簡單。 如果你想多了解,趕快看下去吧~ 「端午節的習俗與活動」 紀念屈原─如賽龍舟、吃粽子、 夏季的中氣─利用陽氣最旺時,去邪氣、補正氣。掛艾草和喝雄黃酒 不說佳節快樂,而是「祝福安康」 「端午節來由:紀念
Thumbnail
最近幾年一些節日愈過愈沒趣味,就像端午節就只有吃粽子、划龍舟、午時水和立蛋,好像流於形式一般。 端午節的故事講的是屈原,因為不被楚頃襄王信任而遭流放,最後在投汨羅江自盡,粽子的產生是因為人們敬佩他的愛國情操,丟到江裡,希望魚蝦不要吃屈原,改吃粽子,至於划龍舟則是因為尋找屈原遺體而產生的習俗。 對
Thumbnail
過去,學校和報章媒體大多宣傳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說划龍舟是為了找屈原,粽子是為了給魚蝦吃避免屈原被吃掉……這些傳說讓「屈原」成了端午節的最佳代言人。我們也逐漸忘記或不知道端午節對台灣的意義以及在地的風俗。⁣
Thumbnail
端午節 是紀念戰國時代楚國「屈原」的節日 屈原有楚國第一詩人的美稱。 滿懷抱負的他不受楚王重用,又被奸臣陷害。 於是在農曆五月初五時,屈原帶著悲憤與痛苦,抱石投汨羅江自盡 在每年炎熱的農曆五月初五這天,都會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含義 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 它的第一個午日 正是登高順陽
Thumbnail
相傳 端午節相傳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人,忠心愛國,無奈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屈原感到失望,就投汩羅江自盡。 屈原投江後,居民為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裡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粽子),並且競相划船(賽龍舟)希望找到屈原的屍體。 端午節最普遍的習俗包括「划
Thumbnail
談到端午節的起源與文化意涵,以及白蛇傳與印度神話的相關性。同時介紹了印度寶來塢的大型歌舞劇,祝福大家有一個充滿活力的端午節。
Thumbnail
端午節快到了! 端午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通常在農曆五月初五慶祝。這一天人們會吃粽子、賽龍舟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   你知道嗎?傳統美食也可以吃得既健康又美味!這次我準備了全素的粽子,使用了圓糯米、藜麥、豆腐、紅蘿蔔、香菇和炸豆腐等食材。不僅營養豐富,還蘊含著愛心與傳統的味道。讓我們一起迎接這個
嘿,大家!端午節快到了,你是不是也感受到了那種濃濃的節日氣氛呢?這個節日可真有意思,既有歷史故事,又有美食和活動。
Thumbnail
在閒聊端午時節,端午預告著盛夏即將來臨,在5月與6月之間,節氣依序 立夏、小滿、芒種、夏至這四個節氣。6月初因有芒作物開始成熟,此時亦是秋季作物播種的最適當時期,意味著稻已經結實成 「種」,吐穗結實的稻子穀粒上會長出細「芒」,因此將這節氣稱為「芒種」。 關於端午節起源的說法眾多,較普遍
Thumbnail
端午節,有個補正氣、轉運的說法,你知道嗎? 看起來很神奇,但其實原理非常簡單。 如果你想多了解,趕快看下去吧~ 「端午節的習俗與活動」 紀念屈原─如賽龍舟、吃粽子、 夏季的中氣─利用陽氣最旺時,去邪氣、補正氣。掛艾草和喝雄黃酒 不說佳節快樂,而是「祝福安康」 「端午節來由:紀念
Thumbnail
最近幾年一些節日愈過愈沒趣味,就像端午節就只有吃粽子、划龍舟、午時水和立蛋,好像流於形式一般。 端午節的故事講的是屈原,因為不被楚頃襄王信任而遭流放,最後在投汨羅江自盡,粽子的產生是因為人們敬佩他的愛國情操,丟到江裡,希望魚蝦不要吃屈原,改吃粽子,至於划龍舟則是因為尋找屈原遺體而產生的習俗。 對
Thumbnail
過去,學校和報章媒體大多宣傳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說划龍舟是為了找屈原,粽子是為了給魚蝦吃避免屈原被吃掉……這些傳說讓「屈原」成了端午節的最佳代言人。我們也逐漸忘記或不知道端午節對台灣的意義以及在地的風俗。⁣
Thumbnail
端午節 是紀念戰國時代楚國「屈原」的節日 屈原有楚國第一詩人的美稱。 滿懷抱負的他不受楚王重用,又被奸臣陷害。 於是在農曆五月初五時,屈原帶著悲憤與痛苦,抱石投汨羅江自盡 在每年炎熱的農曆五月初五這天,都會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含義 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 它的第一個午日 正是登高順陽
Thumbnail
相傳 端午節相傳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人,忠心愛國,無奈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屈原感到失望,就投汩羅江自盡。 屈原投江後,居民為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裡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粽子),並且競相划船(賽龍舟)希望找到屈原的屍體。 端午節最普遍的習俗包括「划
Thumbnail
談到端午節的起源與文化意涵,以及白蛇傳與印度神話的相關性。同時介紹了印度寶來塢的大型歌舞劇,祝福大家有一個充滿活力的端午節。
Thumbnail
端午節快到了! 端午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通常在農曆五月初五慶祝。這一天人們會吃粽子、賽龍舟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   你知道嗎?傳統美食也可以吃得既健康又美味!這次我準備了全素的粽子,使用了圓糯米、藜麥、豆腐、紅蘿蔔、香菇和炸豆腐等食材。不僅營養豐富,還蘊含著愛心與傳統的味道。讓我們一起迎接這個
嘿,大家!端午節快到了,你是不是也感受到了那種濃濃的節日氣氛呢?這個節日可真有意思,既有歷史故事,又有美食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