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黍包金,草蒲泛玉。

2022/06/0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齊天樂  端午(宋‧楊無咎)

  • 疏疏數點黃梅雨u2殊方又逢重五goo2
  •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風物依然荊楚tshoo2
註解:雨,白音hoo7。這樣就押韻了!
取自:https://www.epochtimes.com/b5/20/6/14/n12183964.htm
晉朝平西將軍周處的《風土記》中,記載了黃曆五月五日端午節和夏至吃粽子的風俗:「俗以菰葉裹黍米,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爛熟,於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角黍,蓋取陰陽尚相裹未分散之時象也」。
閩南語的端午節叫做「五日節」,取其五月五日之舊俗!俗諺:「未食五日節粽,破裘毋甘放。 」,蓋梅雨季,還是有時有陰雨,氣溫會變涼!此詩的「疏疏點點黃梅雨」,暗示過了端午,梅雨季也就快要過了!呼應前述俗諺的庶民氣象觀察!
「菰」,即今的茭白筍!茭,kha, 閩南音為「腳」,取其根腳處為白筍義!菰與蘆,皆為水生植物,古人以菰蘆葉裹粽,後發展以竹葉裹粽!
其色金黃,故有「包金」之說!端午、夏至時陰陽循環剛好處在陽氣至極的時點,此時這涼粽多沾上蜂蜜、砂糖來吃,古人的詩作,「蜜粽冰糰為誰好」(范大成《重午》)、「菰粽蘸蜜綵作絲」(宋.陳造《次韻梁廣文重午弔古》),還有清人詞「沙糖角黍,依然風味」(樊增祥《金縷曲》)都為此習俗作下諸多註腳!而如今市面肉粽盛行,鹼粽則快要淹沒入歷史洪流了!
【kiⁿ仔粿】影片中寫「梔仔粿」,其實是與另一種食物混淆了!《台日典》寫【粉粿】hun2-ke2(其他講法)hun2-koe2(漳)/hun2-kor2(泉)。粉粿。解說:用綠豆粉做ê粿。做法影片:
【梔】,tsi 音!不過《台日典》紀錄好幾個不同的音,由此可以得知為何 【梔】會有kinn音!因為兩者都有黃色素!以此作粿!
  1. 《台日典》的kinn寫【焿】字!故民間有寫「大麵焿」一詞。可參考舊文:【大麵焿 vs. 大麵羹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89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詩詞中的閩南語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53會員
872內容數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閩客粵雖偏居海隅,但漢文化淵源流長,始於中原黃河流域,語音雖異,但文字千年傳承不變,想聽保有完整平上去入的詩詞吟唱嗎?想知道閩語漢字書寫嗎?不妨入內一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