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比讀書】執子之手必再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第一次知道安德烈.高茲(Andre Gorz)與妻子(Dorine),是因為看了西班牙庫倫卡劇團(Kulunka Teatro)的經典默劇《安德魯與多莉尼》(André & Dorine)。這齣劇的文本便是高茲寫給妻子的一封情意深遠的長信——Lettre à D——當然或許有人會說這就是一封(情義均濃的)情書,但若只看到愛情,那可能就小看了這信的深度(雖然愛情確實濃厚)。
當年台北藝術節的介紹提及劇團名稱「庫倫卡」源自西班牙東北部的巴斯克語,意指「母親抱著嬰孩,搖來搖去」。庫倫卡劇團以面具與肢體為道,跨越語言限制,直接震動觀眾,這種不用說的,反倒可以說得更多,以至於當年菲比就在現場哭得亂七八糟。
©Kulunka Teatro
經劇團改編後的戲劇帶有幽默性格——才剛剛讓你笑完,又馬上讓你哭出來,但高茲的原始信件卻是按照時序,平實寫出與妻子的過往。以下節錄南方家園出版的中譯本《最後一封情書》,再見高茲與朵鈴。
《最後一封情書》南方家園出版 ©南方家園
妳八十二歲了,身高縮了六公分,體重只剩下四十五公斤,但妳依然美麗、優雅、令人心動。我們一起生活了五十八年,可我比以前更愛妳。我再次感到空虛咬嚙著,我空洞洞的心,唯有你緊緊貼著我,才能將它填滿。
我需要重新拼貼我們的愛情故事,好讓我真正體會它全部的意義。這愛情,讓我們成為現在的我們,讓我們通過彼此,為了彼此,而活著。現在我寫這一封信給妳,是想明白我生命的曾經,我們共同活過的曾經。
我們的故事有一個美麗的開始,幾乎是一見鐘情⋯⋯妳那樣引人注目,那樣冰雪聰明(witty),美得像一個夢。當天邀約我們的主人已經警告過妳:「他是一個奧地利猶太人(Austrian Jew),一個完全不必理會的傢伙。」一個月之後,我在街上遇到妳,我不抱太大希望,約妳去跳舞。妳只簡單地說好,Why not。那是一九四七年,十月二十三日。之後我們又見面了。又去跳舞,一起去看了傑哈・菲利浦( Gérard Philipe,南方家園翻譯為卡瑞,但菲比覺得傑哈可能比較忠於原音)。
在第三次或第四次約會後,我終於吻了妳。我們一點也不急。我小心地脫光妳的衣服,真實與想像奇妙地吻合再一起,我發現米諾斯島(Milos)的阿芙蘿黛蒂(Aphrodite)幻化成活生生的肉體。妳頸子散發的珍珠貝光澤照亮臉龐。我無法出聲,良久凝視這充沛的活力與溫柔交織的幻象。
Venus of Milos, or else Aphrodite of Milos
該作現典藏於法國羅浮宮(並作為鎮館三寶之一)
妳讓我明瞭,歡愉並不是一個獲得或是給予的東西,而是把自己交付出去,召喚對方,把自己也交付出來。我們彼此毫無保留地把自己交付給對方。
認識妳之前,我從來不曾和一個女生在一起能夠超過兩小時而不開始感到厭煩並且讓對方察覺(這段也被收錄在文末附上的Daniel Mermet 朗讀)。妳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妳帶領我進入另一個世界。我以英文和妳交談,把妳的語言當成我的母語。甚至後來妳用法文回答,我都還是繼續用英文和妳對話。我對英文的認識主要來自妳,以及書本,從一開始我就把它當作一個我們之間的私密語言,讓我們的親密關係和外界社會規範隔絕。我感覺自己和妳建構一個不受外界侵犯、能夠保護我們的世界。
我們兩個都是不穩定、衝突世界裡的小孩,天生就是要保護彼此。我們需要一起,為對方在世界上創造出那個天生被剝奪的地方。但是,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的愛情必須也是一個終生的誓約。我從來沒有這麼明白地把它說出來,我只是放在心底,我感覺妳懂的。
我之前是原則性、理論性的反對婚姻,認為婚姻是中產階級式的法規,覺得婚姻只是在法律上系統化的愛情,這種只關乎兩個人、和社會無關的一種關係。法律約束的目的,就是在取代兩個伴侶之間的相處與感情。我的說詞是:「誰知道十年、二十年之後,我們的誓約還會是我們想要的呢?」
妳的回答斬釘截鐵:「如果你和某人締結今生之緣,那就是把兩個人的生命視作共同體,就不會做出拆散或不利這個共同體的舉動。兩方的結合就成為一個共圖同的計畫,兩個人就會不停地去實踐、去適應、去隨著外在改變而調整運作方式。」這幾乎就是沙特嘛!
妳是第一個,我身體靈魂都愛的女人,感覺我們之間有一種深沉的共鳴;總歸一句,妳是我第一個真正的愛戀。妳不需要任何人替妳在世界上找到一席之地。妳有一種天生的權威,溝通和組織能力也相當出色;妳有幽默感;妳無入而不自得,而且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也能讓妳周遭的人感到自在;妳很輕易就會成為周遭人的知心或是忠告者。妳在很快的時間裡,憑直覺就看掌握別人的問題,並且幫助他們看清楚。
激烈的愛情是和他者進入共鳴的一種方式,身體和靈魂,而且僅僅和這個人。我們微微的在哲學之中,而且,在哲學之上。
妳的優雅和英式幽默幫助我在上級之間獲得好評。靠妳日積月累蒐集的十多冊資料,我可以針對幾乎不管任何議題,一個晚上寫出一整版報紙篇幅。往後所有我的雇主都知道我不能沒有妳
《最後一封情書》南方家園出版
我們第一次和西蒙・波娃、沙特和《現代雜誌》(Temps Modernes)的「家族」們一起過除夕時,沙特對妳顯出極端注意。當妳從容自在,回答他的話,而不是帶著面對大人物的畢恭畢敬(雖然南方的中譯為「必恭必敬」但我還是習慣成語『畢恭畢敬』),他臉上露出非常歡愉的樣子。
妳反抗所有理論,尤其是數據。數據是無法使人信服的,妳說,因為它們只有在被解讀的時候才會產生意義,而在解讀的過程中,就已經失去數字所能代表的權威性。而我呢,我需要理論來建構我的思維,我反駁妳說,一個未經建構的想法,很可能淪為毫無根據或是毫無意義的瞎說。妳回答說,理論也很可能成為一個枷鎖,讓人看不見現實的複雜變化。這些辯論其實是個遊戲,但在這個遊戲裡,妳完全站得住腳。妳不需要認識科學,就知道若沒有直覺或是感知,智慧和意義都不能存在。妳對事物的評斷斬釘截鐵地呼應曾經經歷過的經驗,這種篤定是可以交流但無法解釋清楚,因為這街評斷的權威性——或稱做道德常理也可以——不需要經過論證來解釋;相對於依藉理論的評斷,若非在理論上立於不敗之地,很可能潰敗不成立。我的「為什麼一定總是妳有理呢!」就是這個意思。
《最後一封情書》南方家園出版
妳從死神魔掌中逃脫,生命有了另一層意義,另一種價值。幾個月後,妳在一個晚宴上又遇見伊利胥(Ivan Illich),他立刻明白妳這個改變;他凝視妳眼睛良久,對妳說:「妳看到過另外那邊了。」妳看到過「另外那邊」;妳到過人們回不來的國度。這改變了妳對生命的看法。我們不謀而合,可以用一位英國浪漫派作家的句子來詮釋「生命比任何的財富都重要」。
庫倫卡劇團經典默劇《安德魯與多莉尼》劇照 ©Kulunka Teatro
我不要參加妳的火葬儀式;我不要接受妳的骨灰罈。我聽到凱薩琳・費瑞兒(Kathleen Ferrier)的嗓音唱著:「世界是空虛的,我不想要再活下去了!」我醒了過來⋯⋯我傾聽妳的呼吸,手輕撫著妳。我們倆都不希望成為對方死去後的存活者。我們經常說,如果不可能中的可能,如果有來生,我們還要共度
2006年3月21日-6月6日
歡迎搭配 Daniel Mermet 的節錄朗讀,您應該也會喜歡。
2007年9月22日 早晨
距離巴黎八十英里外,一個名叫Vosnon的村莊,距離大馬路一段距離的高茲住宅。清潔女工看見房門上用圖釘釘著一張單薄的便條紙,字條上潦草的寫著:「通知警察局,不要上樓」。門外是高茲種植的兩百多棵樹,屋子裡,依舊有朵鈴的優雅美麗。高茲和他的妻子朵玲肩併著肩,躺在床上。醫生宣告,他們因服藥過量死亡。床邊放著幾封高茲寫給朋友的信,用平靜的口吻向朋友告別,並請朋友將他們一起火化,骨灰合而為一。這一年,他八十四歲;她八十三歲。
Lettre d’André Gorz à sa femme Dorine
Ils se sont sereinement donnés la mort ensemble
le 22 septembre 2007, elle 83 ans, lui 84
Sur la porte de leur maison
un simple message "prévenir la gendarmerie"
avatar-img
27會員
115內容數
藝文工作者,喜劇性格,老派思想,用力過著堅持與理想並進的人生 現以做展覽的、畫圖的、做菜的與教書的等身份切換中 Art Facilitator Phebea Chun-Yi Shen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沈菲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原來我們生活很巴黎」第三篇,來到路易十四「下手」發揚的案例二「鏡子」,歡迎查看案例一「高跟鞋」,兩篇連看可以一窺路易十四到底有多愛美,並且因此啟動諸多建樹,並啟發後人持續跟進,以至於完成如今我們眼中的「巴黎」印象。
「原來我們生活很巴黎」的第二個主題,來到路易十四。菲比主要介紹了兩個比較具代表性的物件:高跟鞋,以及鏡子。透過羅浮宮自製影片,可以知曉當初畫家是如何將(已經行動不便的)63歲國王,畫得如此威風凜凜。路易十四優美的小腿線條與芭蕾站姿,讓人想起他過去跳舞的日子。
菲比從沒想過小川系會讓我和先生陷入「吃不吃苦」的論戰。 菲比第一次讀小川系是《蝸牛食堂》,再之後就是《山茶花文具店》以及後續在台出版的書籍,這些書中的主人翁大多是離群且自足的,本以為作者應該是被滿滿善意中養大的孩子,直到讀了《針與系》,才知道我想得太簡單了。 #小川系 #針與系 #感謝我媽
選書取向主要回應菲比過去在法國生活的經歷,雖然談的人事物看似都在法國,但事實上,真正的核心卻是在真實生活中,你我,在今日的台灣都會遇到的那個法國,說得再白話一點就是在我們習以為常地以為我們就是在過生活,卻從未察覺「原來我們生活很巴黎」,而我就從這個視角,選了幾本書來驗證這項觀點。
「原來我們生活很巴黎」第三篇,來到路易十四「下手」發揚的案例二「鏡子」,歡迎查看案例一「高跟鞋」,兩篇連看可以一窺路易十四到底有多愛美,並且因此啟動諸多建樹,並啟發後人持續跟進,以至於完成如今我們眼中的「巴黎」印象。
「原來我們生活很巴黎」的第二個主題,來到路易十四。菲比主要介紹了兩個比較具代表性的物件:高跟鞋,以及鏡子。透過羅浮宮自製影片,可以知曉當初畫家是如何將(已經行動不便的)63歲國王,畫得如此威風凜凜。路易十四優美的小腿線條與芭蕾站姿,讓人想起他過去跳舞的日子。
菲比從沒想過小川系會讓我和先生陷入「吃不吃苦」的論戰。 菲比第一次讀小川系是《蝸牛食堂》,再之後就是《山茶花文具店》以及後續在台出版的書籍,這些書中的主人翁大多是離群且自足的,本以為作者應該是被滿滿善意中養大的孩子,直到讀了《針與系》,才知道我想得太簡單了。 #小川系 #針與系 #感謝我媽
選書取向主要回應菲比過去在法國生活的經歷,雖然談的人事物看似都在法國,但事實上,真正的核心卻是在真實生活中,你我,在今日的台灣都會遇到的那個法國,說得再白話一點就是在我們習以為常地以為我們就是在過生活,卻從未察覺「原來我們生活很巴黎」,而我就從這個視角,選了幾本書來驗證這項觀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的靈感來源是喬凡尼·巴提斯塔·莫羅尼的《紅衣女士》,這幅畫作中的女性形象,可能讓作者聯想到那雙充滿洞察力的眼睛,以及貴族生活中的壓抑與矛盾,從而創作出這封深情的信件,既反映了藝術作品的影響,也表達了對人物命運的深思。
Thumbnail
我渴望能見你一面,但請你記得,我不會開口要求要見你。。。。惟有當你也想見我的時候,我們的見面才有意義。愛也一樣,只有你也愛我,我愛你這件事情­才有意義。 ─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 
Thumbnail
藝術家二創,用名曲配上名電影片段,我是三創,再創作出一個近似原電影劇情的一頁過小說。電影「冬天的故事 Conte d'hiver」片段, 古典 - 莫札特的已知版本:降 B 大調第 26 號小提琴奏鳴曲,KV 378
Thumbnail
「愛是世上唯一的普世價值。」《愛情性本論》以哲學思想為愛慾的主題進行辯證,女主角蘇菲亞就此成了她口中愛情理論的實驗品。作為一名40歲的中年女性,面對現階段「感情」的掙扎,兩名男性角色分別掏出了她理解「愛」的兩面。其一是她的老公札維耶,她精神上依靠的靈魂伴侶,兩人總能平等地交談如此愜意,幾乎成為朋友般
Thumbnail
小品愛情 紫羅蘭的由來與他的故事,根據考察據說是希臘神話奧林匹斯愛神阿芙蘿黛蒂 因著她所愛的情人遠去出國深造,有可能就無法再回來了 「留下來,不然就到我一起走」阿芙蘿黛蒂說道 「我愛之人,我真的想留下來,但是我得要面對自己的命運,我想這就是宿命了」 「只要我們在一起沒什麼命運可以阻擋我
Thumbnail
即便以現代的觀點來看,知名指揮家伯恩斯坦的情感生活,也不容易為主流價值所接受,但他無論是對妻子費莉西亞,還是對同志愛侶柯斯藍,都是有情有義。感情的事,不適宜用道德,去做絕對的黑白論斷,親密關係裡,各人有各人的功課,能夠無愧於己,無愧於每段關係,應該就是力所能及的最好結局了。 婚內出軌是很多女性
Thumbnail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爾斯泰的經典,雖然設定在19世紀,但故事裡的愛情、婚姻和家庭問題仍然觸動著現代讀者的心弦。 故事一開始,有一句經典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話就像是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看見每個家庭獨特的不幸,也讓我們思考著現代社會中家庭的多樣性。 主
Thumbnail
波瑟芬妮是狄米特與宙斯生下的孩子,是個甜美的可人兒,所有的神祇,尤其是單身的阿波羅及荷米斯都為他神魂顛倒。但護女心切的狄米特卻把愛女藏在鄉間,希望他可以像雅典娜或黛安娜一樣,成為一個處女女神,這樣的想法讓維納斯大翻白眼。
Thumbnail
書的最後高潮是愛蓮娜與約瑟夫的見面,對愛蓮娜來說,歸鄉的種種挫敗:朋友對其異國生活的冷淡看待,母親的冷酷和冷漠,與男朋友古斯塔夫的漸行漸遠,一趟旅程成了她流亡人生的清算,更慘的是,約瑟夫完全忘記了她……愛蓮娜最後的一根和故鄉的線就此斷了。書中這段話讓人心碎: 愛蓮娜把自己獻給他,連同她一生的全部重量
Thumbnail
【前情提要】聽到露西亞真情的愛的告白,受寵若驚的安朵美達除了感激之外,表明堅決支持她和巴賽爾公子的戀情,並讓其開花結果。說到這裡,露西亞也不客氣,拿出好友及法羅蘭王子來做文章。若是王子殿下敢娶我們的惡役大小姐,露西亞會夥同其他七位閨密在婚禮時好好考考這位新郎,當然,鬧洞房是跑不了的。關於安朵美達和魔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的靈感來源是喬凡尼·巴提斯塔·莫羅尼的《紅衣女士》,這幅畫作中的女性形象,可能讓作者聯想到那雙充滿洞察力的眼睛,以及貴族生活中的壓抑與矛盾,從而創作出這封深情的信件,既反映了藝術作品的影響,也表達了對人物命運的深思。
Thumbnail
我渴望能見你一面,但請你記得,我不會開口要求要見你。。。。惟有當你也想見我的時候,我們的見面才有意義。愛也一樣,只有你也愛我,我愛你這件事情­才有意義。 ─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 
Thumbnail
藝術家二創,用名曲配上名電影片段,我是三創,再創作出一個近似原電影劇情的一頁過小說。電影「冬天的故事 Conte d'hiver」片段, 古典 - 莫札特的已知版本:降 B 大調第 26 號小提琴奏鳴曲,KV 378
Thumbnail
「愛是世上唯一的普世價值。」《愛情性本論》以哲學思想為愛慾的主題進行辯證,女主角蘇菲亞就此成了她口中愛情理論的實驗品。作為一名40歲的中年女性,面對現階段「感情」的掙扎,兩名男性角色分別掏出了她理解「愛」的兩面。其一是她的老公札維耶,她精神上依靠的靈魂伴侶,兩人總能平等地交談如此愜意,幾乎成為朋友般
Thumbnail
小品愛情 紫羅蘭的由來與他的故事,根據考察據說是希臘神話奧林匹斯愛神阿芙蘿黛蒂 因著她所愛的情人遠去出國深造,有可能就無法再回來了 「留下來,不然就到我一起走」阿芙蘿黛蒂說道 「我愛之人,我真的想留下來,但是我得要面對自己的命運,我想這就是宿命了」 「只要我們在一起沒什麼命運可以阻擋我
Thumbnail
即便以現代的觀點來看,知名指揮家伯恩斯坦的情感生活,也不容易為主流價值所接受,但他無論是對妻子費莉西亞,還是對同志愛侶柯斯藍,都是有情有義。感情的事,不適宜用道德,去做絕對的黑白論斷,親密關係裡,各人有各人的功課,能夠無愧於己,無愧於每段關係,應該就是力所能及的最好結局了。 婚內出軌是很多女性
Thumbnail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爾斯泰的經典,雖然設定在19世紀,但故事裡的愛情、婚姻和家庭問題仍然觸動著現代讀者的心弦。 故事一開始,有一句經典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話就像是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看見每個家庭獨特的不幸,也讓我們思考著現代社會中家庭的多樣性。 主
Thumbnail
波瑟芬妮是狄米特與宙斯生下的孩子,是個甜美的可人兒,所有的神祇,尤其是單身的阿波羅及荷米斯都為他神魂顛倒。但護女心切的狄米特卻把愛女藏在鄉間,希望他可以像雅典娜或黛安娜一樣,成為一個處女女神,這樣的想法讓維納斯大翻白眼。
Thumbnail
書的最後高潮是愛蓮娜與約瑟夫的見面,對愛蓮娜來說,歸鄉的種種挫敗:朋友對其異國生活的冷淡看待,母親的冷酷和冷漠,與男朋友古斯塔夫的漸行漸遠,一趟旅程成了她流亡人生的清算,更慘的是,約瑟夫完全忘記了她……愛蓮娜最後的一根和故鄉的線就此斷了。書中這段話讓人心碎: 愛蓮娜把自己獻給他,連同她一生的全部重量
Thumbnail
【前情提要】聽到露西亞真情的愛的告白,受寵若驚的安朵美達除了感激之外,表明堅決支持她和巴賽爾公子的戀情,並讓其開花結果。說到這裡,露西亞也不客氣,拿出好友及法羅蘭王子來做文章。若是王子殿下敢娶我們的惡役大小姐,露西亞會夥同其他七位閨密在婚禮時好好考考這位新郎,當然,鬧洞房是跑不了的。關於安朵美達和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