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年,縱貫線通車。
台灣日本時期首任總督樺山資紀要是能夠親眼目睹在台中舉辦的通車典禮,大概百感交集吧。他一上任就倡議應該盡速推動縱貫鐵路鋪設,但短短一年多的任期卻連個紙上作業都搞不定。鐵路不但有利日方深入台灣各地統治,也方便開發各地資源。只不過,由於財政與技術人才短缺,蓋個鐵路比想像中複雜太多。本來要交由民間興建的,但資金募集始終不順利,連個影子都沒看到,樺山資紀就卸任返日了。
然而,這可是個拖不得的重大建設哪。火車帶動產業發展,也成了戰時兵員、物資調動的關鍵。靠著鐵路,明治天皇在一八七八年打贏「西南戰爭」,這是日本最後一場內戰,乘坐京浜、京阪神鐵路而來的軍隊迅速集結,徹底兼滅西南地區的武士叛亂。對外,鐵路更成了日軍屢戰屢勝的關鍵。在一九○四年的日俄戰爭中,日本國內鐵路累計運送軍隊一百三十萬人、馬二十萬匹、貨物三百二十萬噸。鐵路連結港口,有效確保物資運送海外。利用鐵路輸送的二十八釐米大砲殲滅俄國旅順港的太平洋艦隊。日本獲勝,成了黃種人首度戰勝白種人的戰爭。
殖民母國受惠鐵路甚深,在台灣,民間創立鐵道會社的申請卻一延再延,資金老是喬不定。一八九九年,政府終於決定自己來。台灣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向日本帝國議會提出「台灣事業公債案」,在總額三千五百萬圓的公債中,有兩千八百八十萬圓用於鐵道建設。經過無數次調查、整修、路線規劃後,日本入主台灣的第十三年,殖民政府將清朝留下來基隆到新竹間的鐵道一路延伸至高雄,完成縱貫線。隨著台灣景氣良好,客貨運量猛增,又在一九二二年完成海線。
彰化站正是山海線的交會點。這裡位在彰化舊城外頭的西北角,日本時代稱為線東堡西勢仔庄的地方。車站完成後,原先一望無際的田地迅速發展為彰化城的精華地段。大批員工隨著鐵道而來,蓋車站的同時,鐵道部順便蓋了一批段長、驛長及員工宿舍。一九二二年海線完工的這年,彰化扇形車庫落成,對面二十幾間宿舍同時完工。這些掛著驛長、助役、車長、主任、技手、運班手、鍛冶工、事務員、技術員職稱的員工們,一個個帶著妻子小孩住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