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6|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防範外來野生動物入侵

    綠鬣蜥,這個外形很像凶猛的恐龍,會變色的爬蟲類,雖然是溫和的純素食動物,但是牠會長到一公尺多,吃大量的葉菜類對農作物造成極大損失,而且在堤岸挖洞產卵也會造成河岸侵蝕,因此這些年各地方政府祭出各種獎勵措施鼓勵民眾移除。
    綠鬣蜥,這個外形很像凶猛的恐龍,會變色的爬蟲類,雖然是溫和的純素食動物,但是牠會長到一公尺多,吃大量的葉菜類對農作物造成極大損失,而且在堤岸挖洞產卵也會造成河岸侵蝕,因此這些年各地方政府祭出各種獎勵措施鼓勵民眾移除。
    這個月(2022年6月)開始,為了防範外來野生動物入侵,影響台灣的生態環境,規定了八千多種具有入侵風險的外來動物活體輸入,這八千多種裡,包括了近年來引起社會普遍關注的綠鬣蜥、埃及聖䴉、海蟾蜍,以及卡通動畫中可愛的浣熊。
    前一陣子到屏東,與朋友在他的秘密花園泡茶聊天時,就看到許多綠鬣蜥,這個外形很像凶猛的恐龍,會變色的爬蟲類,雖然是溫和的純素食動物,但是牠會長到一公尺多,吃大量的葉菜類對農作物造成極大損失,而且在堤岸挖洞產卵也會造成河岸侵蝕,因此這些年各地方政府祭出各種獎勵措施鼓勵民眾移除。
    至於埃及聖䴉這種長相奇特像神話傳說中的大鳥,也對台灣本土鷺科鳥類的生存產生影響。因為埃及聖䴉在台灣適應得很好,超會繁殖又沒有天敵,數量增加很快。
    據說是四十多年前新竹的一個私人遊樂園飼養的六隻埃及聖䴉逃脫,自此在野外繁衍,到了2013年政府開始編列預算要移除,但是一開始的措施實在太溫和了,只針對牠巢裡的卵塗上油,希望不要順利孵化。
    這樣的成效當然不好,數量到了2019年已多到幾萬隻,眼看就要形成大災難,才開始委託能夠合法使用獵槍打獵的原住民獵人來直接獵殺成鳥,結果成效良好,2020那一年就獵到一萬多隻,整個族群數迅速降低,估計再一、二年應該就能控制下來,甚至完全根除。
    比較有趣的是浣熊,前一陣到鄉下朋友家,聽到會有浣熊出現時我還嚇了一跳,才知道這種北美洲的哺乳動物也開始在台灣野地裡出現,這也會是將來具威脅性的入侵物種。
    浣熊長得實在很可愛,多毛圓滾滾,臉上像是戴著眼罩,看起來一副無辜的可憐樣,可是因為牠聰明,又不怕人,力量大,行動矯捷,是很少數在人口密集都市裡還能繁衍生存的野生動物,尤其在城市裡牠沒有天敵,又有很多垃圾桶裡的食物可以吃,因此只要牠一入侵,在城市內的野生族群數量增加速度是很快,因為基本上不太可能像埃及聖檈一樣,在都市裡用獵槍直接射殺。
    日本北海道前些年因為浣熊的入侵,被迫開始移除,花不少錢每年移除至少二萬多隻。浣熊當然不可能自己從美國、加拿大,移民到北海道,一定是有人把牠們當寵物養,最後太大隻,已不像寵物,就棄養造成,綠鬣蜥在台灣也應該是寵物棄養所形成的災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