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飛揚」是1994年劉墉和他的兒子劉軒,為台南德蘭啟智中心募款,所進行的一場盛大的演講。這場演講在台南市立文化中心舉辦,當時現場有兩千多位聽眾,還有不得其門而入在外頭看著轉播螢幕的千餘人。
那一年剛要上大學的我,沒有機會親臨現場,卻在一年後買了這場演講的錄音帶,反覆聽過數十餘次,成為我年輕時重要的生命啟蒙。用這一句話來濃縮、表達《
我在地球的奇異旅程 》這本書的讀後感,對我來說再適切也不過。至於稱為「三部曲」,是因為這本書正是用了三部曲的架構,來表達榮宏兄55年來人生的起伏與跌宕。
讀過我《
閱讀寫作公開課 》的朋友,一定會發現我在該書的第11堂課中,特別寫過一篇〈你以為的「沒有」,其實是個禮物〉,談火星爺爺2014在TED X Taipe上的那場
演講 。那場演講不是TED遞出邀約,而是榮宏兄通過Open Mic的選拔,經過兩個階段的徵選,為自己贏得的機會,而且只有八分鐘,而不是一般場次的十八分鐘。
為了這八分鐘,他花了一千倍的時間準備,終而成功的讓自己在舞台上發光。這「一千倍的準備」,以及「主動爭取」的態度,正是榮宏兄從他一出發就跌倒(不,是無法站起)的人生,淬鍊而出的精神。
「成長」首部曲
這本書的第一部曲「成長」,寫的是他高中以前的人生故事。八個月大就小兒麻痺、七歲之前完全無法走路,讓他這趟「奇異旅程」從一開始,就異常的艱辛。在地上爬行的日子,從出生到七歲那年,二舅逼他學習用柺杖走路,才有了第一個重要的轉變。以前,最遠他只能到轉角的柑仔店,在那之後他開始上幼稚園大班,也開始明白,「每次把限制當起跑點,有一天,就會走到一個你無法想像的遠方。」
小學他讀的是進學國小,這個在台南中西區的學校,當時有一個特殊班,專門招收小兒麻痺的孩子。學校裡的老師、孩子、接送車司機,這些人在火星爺爺的眼中,都是他的貴人。是的,在這本書中,你幾乎不會讀到一個壞人,這絕對不是火星爺爺過份美好了世界,而是:人生當然可以是一顆酸檸檬,可是你可以決定,自己最終得到的,是不是一杯美味的檸檬汁。
讀著榮宏兄細數過的人物,我突然瞥見一個名字,他在忠孝國中的班導師-「王宗傑」老師。這三個字,突而帶我回到三十年前,台南一中一年級的課堂。我們的國文老師,正是當時轉到一中任教的王宗傑先生。
有一天,老師在課堂上突然冒出這樣一句話:「我買了一棟房子來放我的書。」這句突如其來的話,宛如一顆對決的直球,打中當時的我。現在回想起來,正是這樣一句話,讓我後來決定走上中文之路,一路讀到博士,成為一個大學的國文教師(下午讀到這段時,我把這個發現告訴了榮宏兄,他還幫我在臉書上找到了闊別三十年的老師)。
稍前,我就發現跟榮宏兄有不少共同點,沒有想到他既是我台南一中與東海大學的學長,影響我們人生許多的老師,也是同一位。如果有人問我對竹園崗(南一中)還有什麼記憶,那應該是從那時起,我對自己建立了自信,也找到了閱讀了興趣。同樣的,榮宏學長也是從那時候,開啟了對閱讀與寫作的興趣,出社會寫文案、寫故事一路延續至今。
「奠基」二部曲
開啟這本書二部曲「奠基」的,是成大電機的四年大學生活。雖然選擇了理工科,但榮宏兄卻在求學的歷程中,深切的感受到自己更感興趣的其實是「人」。
怎麼說呢?我算是很幸運的在中學時期,就知道自己喜歡的是人文(其實是數理不好),但教書之後我也常遇到,學生跑來找我晤談選錯科系的問題。他們常常在世俗與家人的期待,以及內心的渴求之間劇烈拉扯,最終能夠聆聽內在且付諸實踐的,還是少之又少。
榮宏兄透過在社團的探索,發現自己更有興趣的是企管。當時企研所錄取率很低,他從全無基礎,重考了一年後考上東海企研所,順利的在1993年畢業(隔年,我進入東海中文系就讀),進入花旗銀行工作。
在二部曲裡頭佔據最大篇幅的,是火星爺爺對於「母親」的書寫。跟殷實的父親相比,他的人生有極大的部分,是由能幹又扛下家中決策大責的母親推動的。當然,爸媽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有時是親密又複雜的存在,就像文中提到的:「我叛逆,她受不了;有主見,她又覺得是男子漢。我身體不便,是她的負擔;上進好學,又是她的驕傲。我早年跟她疏遠,她對我不懷期盼;長大能理解陪伴,又讓她寬慰。」
有了工作能力後,他極力想回報母親,而不敵病魔離去的母親,最後給了他一個珍貴的禮物(讀到這段,我想起王文華〈我的生日禮物〉):去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
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榮宏兄先是去了滾石唱片,躬逢其盛的在「民歌20年」的熱潮中,用一系列打動人心的文案,創下數億的佳績。接著到蕃薯藤擔任產品行銷,繼而成為作者,寫出當時被瘋狂轉載的《給下一個科學小飛俠的37個備忘錄》,直到現在的這第八本書。
「開闊」三部曲
第三部曲名為「開闊」,寫的是如何創業成為講師,進行企業內訓與直播課,創立「火星學校」(
https://www.marsqool.com/ )。他延攬許多優秀伙伴,運用直播陪伴教學,帶給學習者便利的系統化學習。這些,可以留給讀者們,好好細細的品味。這一部曲裡頭,我最感興趣的,其實是榮宏兄如何透過一步步的跨界探索,逐漸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
在這個新媒體時代,擁有故事力,會說故事,乃至於讓自己成為一個故事,無疑是最迷人也最能夠打動人心的。而故事需要獨特性,也需要生活的觀察、嘗試、突破與細節。
從榮宏兄嘗試彈鋼琴、學吉他、玩咖啡、當MV演員(周華健〈
有故事的人 〉)、拍微電影,到泳渡日月潭,周遊十四個國家,造訪北極聖誕圈,無一不在告訴我們:困住我們的從來就不是我們「沒有什麼」,而是我們怎麼看待「沒有」。
在接近結尾的〈地球旅行者的體悟〉中他告訴我們;「只有極其受限,才能感受無垠豐盛。」當過去的想法、信念、期待,都被「解除安裝」之後;我們才能張開翅膀,迎向無限可能。
最後,這本書的最後一篇,是〈家人〉。那是時間淘洗後,留下最珍貴的部分,也是我們之所以能夠不斷前進,最原初的動力。願我們都能不再被舊有的思維侷限,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