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6|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咖啡與執念

    即使自己會設計烘豆機,但並非從零開始 (畫圖當然是從零開始),有很多借鑑,那烘豆機設計的歸屬到底算誰的呢?
    烘豆機在怎麼說就是協助烘豆師控制烘焙過程的設備,基礎還是從人的行為開始,烘焙中如何攪拌咖啡豆能夠上色均勻?火力的大小如何有效調整?能不能看到豆子?都是從這些部分去討論的。 先提出需求→經由設計去達成。 我會思考與大多數烘豆機較不同的設計,主要還是從自身理解烘焙的程度去討論,什麼是烘焙需要的?什麼是烘焙不需要的?烘焙過程中要解決什麼問題? 製作烘豆機大概是我目前人生階段一個很重要的過程,因為自己製作烘豆機→販售→利潤;這個過程可以讓我維持生活並多少償還一些債務。 但是烘豆機也無法做一輩子,並非我不想做一輩子,而是思考設計本身的生命可以維持多久? 很多烘豆機泯然於歷史中,也有的設計在歷史中堪稱經典。 當然會期待自己的設計成為經典,但是所謂的經典必須有其特點,而這個特點必須是在當時相對於大多數同類產品是有區隔且有效的。例如  Dyson吸塵器。
    所以我在設計的過程中是不斷的改善細節,很多細節是很難看見的,短時間也不會有太多明顯的效果,但是在必要時,這些細節就顯得重要了。 所以側火會不會是個經典呢? 大概就只是個比較明顯的特點吧? 側火在設計上有很多的不便,製作上也比一般火力在下方的烘豆機麻煩許多,而且為了改變火焰的方向,提高抽風的強度,但是要減少烘焙過程中的熱量損失,設計上要注意的細節是很繁瑣的。
    至於流出的圖稿,在當時是最好的設計,但是之後呢?任何的一個設計如果沒有下一個設計去做比較,大概也分不出優劣吧? 從這一點去想,也是給自己一點動力吧? 所謂的 "自己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我還是挺佩服許多烘豆者對於風味的執念,想要呈現一種期待中的美妙風味;這是我無法企及的,大概經歷過一些生活經驗,導致人生的某些神經疲乏,對於風味當然是可以辨別,也可以侃侃而談,但本身是沒有執著的。 總得有些執著,才有更多出人意料的風味呈現,人生大概就在這些執著中,不時欣賞與前進吧。就咖啡這個世界裡。 ※本文章同時紀錄於https://fustaer.blogspot.com/2022/04/blog-post.html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