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學佛是不是要出家比較好修?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學佛和出不出家沒有太大的關係

出不出家,是時空背景的因素產生的。
 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以出家為主,但也有不出家的,像 維摩詰就是在家居士,那是每個人的因緣不一樣。我們比較贊成居士修行,因為成佛非常的困難,必須面對世間法的各種磨鍊,包括結婚生子、工作、親友、同事等等。
這也就是說在逆境中成佛,不是在順境中成佛的。譬如結婚生子,出家人沒有這些問題,但在佛乘宗都有,而且還要解決得很圓滿,這是我們和傳統佛教觀念上不太一樣的地方。
善性導師講述
我也想學佛乘大法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會員
5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od cast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因、緣、果」同時,是聖境界,不是凡夫的境界。 因為凡夫有時間、空間的限制,所以才會有開始、過程、結束的問題。 凡夫境界幾乎沒有「現在」才種因的,都是千百萬劫來的,即使用最高明的電子計算機也沒有辦法算清楚,那太複雜了! 舉個例子,許多人以為人死了再來,就是完完整整的我這個人再來,其實不是!
一般民間信仰所謂的濟公活佛,佛教是不承認的,只有民間信仰才有。 羅漢和菩薩最大的差別 在於,羅漢的分身是祂本身的能量起變化;菩薩不是自己的能量起變化,菩薩的能量是法身,祂的變化是隨著因緣而變化,不是隨著自己的想法而變化。 我也想學佛乘大法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因緣和命運不一樣 因緣有無量的路在走,是無量的;而宿命只有一條路可以走。 因緣論是無量的因緣同時存在,譬如說你現在可以做營業員、可以做弘法者、可以做流浪漢…,你具備所有的因、緣、果,現在切入的點就是你自己種的因、結的緣,正好切入你要的那個東西,但其實每一場因緣你都在、你都有。 善性導師講述
五蘊即色、受、想、行、識。 色就是我們眼、耳、鼻、舌、身、意觸及到的都是色; 受就是感受; 想就是我們的意識在活動; 行就是我們的行為,因為意識的關係,它透過行為來活動; 識即表面意識、潛在意識、深層意識、最深層意識,大約就是六識、七識、八識、九識。 就是靠眾生的「貪」來下手的! 我也想學佛乘大法
佛法不是理性 佛法是超越感性與理性,因為理性偏向法執,感性偏向我執。 如果用理性去解釋佛法,修佛法的話,還是在物質的範圍裡,頂多在精神的層次,最高只到無色界天,沒有辦法再超越無色界天。 從生物能進入氣能,再到靈能,到了靈能的階段以後,當然還有許多的層次。 我也想學佛乘大法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一心圓法界,感應遍十方, 謹以戒定慧心香,普供養十方三世諸佛菩薩。 弟子000,無始劫來, 因貪嗔癡所造身語意惡業,今深自覺悟, 罪性本空,趣向真如, 祈求大慈大悲威德力加持, 三業頓淨,圓證菩提, 並以此功德,普迴向十方眾生, 常樂我淨,同證佛果。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因、緣、果」同時,是聖境界,不是凡夫的境界。 因為凡夫有時間、空間的限制,所以才會有開始、過程、結束的問題。 凡夫境界幾乎沒有「現在」才種因的,都是千百萬劫來的,即使用最高明的電子計算機也沒有辦法算清楚,那太複雜了! 舉個例子,許多人以為人死了再來,就是完完整整的我這個人再來,其實不是!
一般民間信仰所謂的濟公活佛,佛教是不承認的,只有民間信仰才有。 羅漢和菩薩最大的差別 在於,羅漢的分身是祂本身的能量起變化;菩薩不是自己的能量起變化,菩薩的能量是法身,祂的變化是隨著因緣而變化,不是隨著自己的想法而變化。 我也想學佛乘大法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因緣和命運不一樣 因緣有無量的路在走,是無量的;而宿命只有一條路可以走。 因緣論是無量的因緣同時存在,譬如說你現在可以做營業員、可以做弘法者、可以做流浪漢…,你具備所有的因、緣、果,現在切入的點就是你自己種的因、結的緣,正好切入你要的那個東西,但其實每一場因緣你都在、你都有。 善性導師講述
五蘊即色、受、想、行、識。 色就是我們眼、耳、鼻、舌、身、意觸及到的都是色; 受就是感受; 想就是我們的意識在活動; 行就是我們的行為,因為意識的關係,它透過行為來活動; 識即表面意識、潛在意識、深層意識、最深層意識,大約就是六識、七識、八識、九識。 就是靠眾生的「貪」來下手的! 我也想學佛乘大法
佛法不是理性 佛法是超越感性與理性,因為理性偏向法執,感性偏向我執。 如果用理性去解釋佛法,修佛法的話,還是在物質的範圍裡,頂多在精神的層次,最高只到無色界天,沒有辦法再超越無色界天。 從生物能進入氣能,再到靈能,到了靈能的階段以後,當然還有許多的層次。 我也想學佛乘大法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一心圓法界,感應遍十方, 謹以戒定慧心香,普供養十方三世諸佛菩薩。 弟子000,無始劫來, 因貪嗔癡所造身語意惡業,今深自覺悟, 罪性本空,趣向真如, 祈求大慈大悲威德力加持, 三業頓淨,圓證菩提, 並以此功德,普迴向十方眾生, 常樂我淨,同證佛果。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有些人以為修行要到深山離群索居,或是到各地的教堂、佛寺或廟宇才能修出一朵百合花或蓮花。其實是也不是,要看自己對修行的解讀。老智者說,修行要入人群,獨善其身無人打擾雖好,也很容易提升對經典旨趣的理解,卻無法藉由五花八門、七嘴八舌、人多嘴雜的言行磨礪出如如不動的心性。 家是最困難的修道場,面對自己
Thumbnail
31.某法師說「學無緇素,達者為師」,這種器量令人佩服。我雖不達,曾跟隨幾位居士學佛三十餘年,對其人之才德學甚仰戴。今雖重返出家為主的教團, 對出家師亦能如法禮敬,更盼能自在的切磋法義,為方外之交.此想在今日是否僭越?     出家人以道場為家,辦道乃家務     在家人以家為道場,作務而念佛  
Thumbnail
覺醒,學佛,修行,甚至悟道,是需要諸多因緣俱足的。 如同我說過,今生有緣能成為出家眾,是福德深厚的人。 然而,未具足出家因緣的人,就不能學佛或修行了嗎? 我個人的體悟是,覺醒修行,進而能斷見惑,出離六道,最後證悟涅槃成佛,是沒有固定道路的。 因為,眾生各有因緣。
Thumbnail
《大莊嚴法門經》中有一段重要的教導:「菩薩出家者,非以自身剃髮名為出家。何以故?若能發大精進,為除一切眾生煩惱,是名菩薩出家。」這段經文揭示了佛教中出家的深層含義,超越了表面的形式,直指修行的本質。出家代表了一種內在的覺醒和決心,是對生命更高層次的追求。凡是想要求出家者,必須先生起善法之心
不懂佛法的人,總以為覺修者或出家人,和棄世躺平的失敗者,沒有兩樣。 儘管表面上看來差不多,但覺修者或出家人,絕對不是躺平族或放棄人生的逃避者。 十幾年來,每隔一段時間,就有讀者來信問, 做人實在太苦,太多煩惱和壓力,乾脆放棄人生,什麼事都不做,即使淪為流浪的街友也無妨,這樣不可以嗎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退休前,除了工作,多餘的時間就只有學佛。我是個沒有慧根的人,看不懂文言文,從抄經讀經開始,就花了近二年,漸漸開竅後,才開始學「解門」直至中年,之後皆多在「行門」下工夫。有個自己的道場,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但也只能心中想想,沒有實際實現的能力;但經由網路,或許能開啟另一種可能性。  目前感興趣的事
70歲之後不適合出家 四種出家 身出心出/身出心不出/身不出心出/身心俱不出
Thumbnail
有些人以為修行要到深山離群索居,或是到各地的教堂、佛寺或廟宇才能修出一朵百合花或蓮花。其實是也不是,要看自己對修行的解讀。老智者說,修行要入人群,獨善其身無人打擾雖好,也很容易提升對經典旨趣的理解,卻無法藉由五花八門、七嘴八舌、人多嘴雜的言行磨礪出如如不動的心性。 家是最困難的修道場,面對自己
Thumbnail
31.某法師說「學無緇素,達者為師」,這種器量令人佩服。我雖不達,曾跟隨幾位居士學佛三十餘年,對其人之才德學甚仰戴。今雖重返出家為主的教團, 對出家師亦能如法禮敬,更盼能自在的切磋法義,為方外之交.此想在今日是否僭越?     出家人以道場為家,辦道乃家務     在家人以家為道場,作務而念佛  
Thumbnail
覺醒,學佛,修行,甚至悟道,是需要諸多因緣俱足的。 如同我說過,今生有緣能成為出家眾,是福德深厚的人。 然而,未具足出家因緣的人,就不能學佛或修行了嗎? 我個人的體悟是,覺醒修行,進而能斷見惑,出離六道,最後證悟涅槃成佛,是沒有固定道路的。 因為,眾生各有因緣。
Thumbnail
《大莊嚴法門經》中有一段重要的教導:「菩薩出家者,非以自身剃髮名為出家。何以故?若能發大精進,為除一切眾生煩惱,是名菩薩出家。」這段經文揭示了佛教中出家的深層含義,超越了表面的形式,直指修行的本質。出家代表了一種內在的覺醒和決心,是對生命更高層次的追求。凡是想要求出家者,必須先生起善法之心
不懂佛法的人,總以為覺修者或出家人,和棄世躺平的失敗者,沒有兩樣。 儘管表面上看來差不多,但覺修者或出家人,絕對不是躺平族或放棄人生的逃避者。 十幾年來,每隔一段時間,就有讀者來信問, 做人實在太苦,太多煩惱和壓力,乾脆放棄人生,什麼事都不做,即使淪為流浪的街友也無妨,這樣不可以嗎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退休前,除了工作,多餘的時間就只有學佛。我是個沒有慧根的人,看不懂文言文,從抄經讀經開始,就花了近二年,漸漸開竅後,才開始學「解門」直至中年,之後皆多在「行門」下工夫。有個自己的道場,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但也只能心中想想,沒有實際實現的能力;但經由網路,或許能開啟另一種可能性。  目前感興趣的事
70歲之後不適合出家 四種出家 身出心出/身出心不出/身不出心出/身心俱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