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蘊皆空的五蘊是講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五蘊即色、受、想、行、識。

  • 色就是我們眼、耳、鼻、舌、身、意觸及到的都是色;
  • 受就是感受;
  • 想就是我們的意識在活動;
  • 行就是我們的行為,因為意識的關係,它透過行為來活動;
  • 識即表面意識、潛在意識、深層意識、最深層意識,大約就是六識、七識、八識、九識。

五蘊從哪裡來?都是從眼、耳、鼻、舌、身、意來的;此六根的中樞、樞紐是什麼?就是意識。

譬如我們說,抓蛇要抓七吋,那就是攻堅的地方,就是指意識。

你們看,所有行騙的行業,用的都是同一招,沒有第二招!

就是靠眾生的「貪」來下手的!


我也想學佛乘大法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od cast的沙龍
5會員
57內容數
pod cast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03
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普度眾生,普度眾生要隨緣隨分,不要把它想成「差別相」。  釋迦牟尼佛已經成佛,只要有一個眾生沒有得度,就不叫成佛。所以,真正普度眾生是要往「一合相」的方向努力,真正普度眾生是眾生都解脫了,只要還有一個眾生沒有解脫就不叫普度眾生。
Thumbnail
2023/01/03
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普度眾生,普度眾生要隨緣隨分,不要把它想成「差別相」。  釋迦牟尼佛已經成佛,只要有一個眾生沒有得度,就不叫成佛。所以,真正普度眾生是要往「一合相」的方向努力,真正普度眾生是眾生都解脫了,只要還有一個眾生沒有解脫就不叫普度眾生。
Thumbnail
2022/07/29
若有人堅持要吃素,你可引用「牛肉麵」公案,若真的不行就「默擯」,不要與人對立。 你可以請問他:「在佛教歷史上,有哪一個人是僅靠吃素證道的?」沒有人是因為僅靠吃素而證道的,「吃素」只是一種慈悲「相」。 吃素無所謂,但並不表示吃素就可以證道;證道只有一條路,就是心清淨,別無他法。 善性導師講述 阿閦佛
Thumbnail
2022/07/29
若有人堅持要吃素,你可引用「牛肉麵」公案,若真的不行就「默擯」,不要與人對立。 你可以請問他:「在佛教歷史上,有哪一個人是僅靠吃素證道的?」沒有人是因為僅靠吃素而證道的,「吃素」只是一種慈悲「相」。 吃素無所謂,但並不表示吃素就可以證道;證道只有一條路,就是心清淨,別無他法。 善性導師講述 阿閦佛
Thumbnail
2022/07/28
以前 佛陀說不能殺生,是以身、語、意做標準。是以你有殺生的念頭,有殺生的行為,有殺生的語言為主。以前的羅漢有天眼通, 佛陀曾說:喝水時不能用天眼來看水。為什麼?因為,以天眼一看,水裡有很多的微生物,為了不殺生,就不能喝水了,這樣會渴死!所以, 佛陀所講的殺生是作意殺生,不可以起殺生的意念。 阿閦佛
Thumbnail
2022/07/28
以前 佛陀說不能殺生,是以身、語、意做標準。是以你有殺生的念頭,有殺生的行為,有殺生的語言為主。以前的羅漢有天眼通, 佛陀曾說:喝水時不能用天眼來看水。為什麼?因為,以天眼一看,水裡有很多的微生物,為了不殺生,就不能喝水了,這樣會渴死!所以, 佛陀所講的殺生是作意殺生,不可以起殺生的意念。 阿閦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如果從人類個體的內在的視角,去投射感知整個世界,是屬於主觀性的解讀整體實相,整體實相的圓滿整體訊息經過主觀濾鏡,大部分的資訊都被過濾,只留下小範圍的資訊,加上主觀的加工,進入到我們的個體真實,轉譯成我們認知的相對實相。
Thumbnail
如果從人類個體的內在的視角,去投射感知整個世界,是屬於主觀性的解讀整體實相,整體實相的圓滿整體訊息經過主觀濾鏡,大部分的資訊都被過濾,只留下小範圍的資訊,加上主觀的加工,進入到我們的個體真實,轉譯成我們認知的相對實相。
Thumbnail
「知妄本自真。見佛則清淨。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 經頌云 楞伽經云。佛告大慧。當善四大造色。云何菩薩善四大造色。彼真諦者,四大不生。於彼四大不生,作如是觀察。觀察已竟。名相妄想分劑。自心現分劑。乃至大慧,彼四大種,云何生造色。謂津潤妄想大種,生內外水界。堪能妄想大種,生內外火界。
Thumbnail
「知妄本自真。見佛則清淨。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 經頌云 楞伽經云。佛告大慧。當善四大造色。云何菩薩善四大造色。彼真諦者,四大不生。於彼四大不生,作如是觀察。觀察已竟。名相妄想分劑。自心現分劑。乃至大慧,彼四大種,云何生造色。謂津潤妄想大種,生內外水界。堪能妄想大種,生內外火界。
Thumbnail
五蘊即色、受、想、行、識。 色就是我們眼、耳、鼻、舌、身、意觸及到的都是色; 受就是感受; 想就是我們的意識在活動; 行就是我們的行為,因為意識的關係,它透過行為來活動; 識即表面意識、潛在意識、深層意識、最深層意識,大約就是六識、七識、八識、九識。 就是靠眾生的「貪」來下手的! 我也想學佛乘大法
Thumbnail
五蘊即色、受、想、行、識。 色就是我們眼、耳、鼻、舌、身、意觸及到的都是色; 受就是感受; 想就是我們的意識在活動; 行就是我們的行為,因為意識的關係,它透過行為來活動; 識即表面意識、潛在意識、深層意識、最深層意識,大約就是六識、七識、八識、九識。 就是靠眾生的「貪」來下手的! 我也想學佛乘大法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我們生命的五蘊當中,真的有一個主導者! 受,這個感受也受業力的影響,就是我們的心跟外界接觸的第一剎那是苦受樂受。快樂的人,當然福報大的人,快樂的時間多了;罪業重的人,痛苦的感受多。 生命的主導者是我們習慣性的思考模式!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我們生命的五蘊當中,真的有一個主導者! 受,這個感受也受業力的影響,就是我們的心跟外界接觸的第一剎那是苦受樂受。快樂的人,當然福報大的人,快樂的時間多了;罪業重的人,痛苦的感受多。 生命的主導者是我們習慣性的思考模式!
Thumbnail
這裡提及一些關於正念的不同觀點。正念有別於超覺靜坐(TM),比起靜坐,正念更像是透過智慧來重新觀看「我」這個被持續使用的詞彙,而這份智慧也是佛教的核心觀點。若將正念與靜坐畫上等號,那其實太過縮限了透過正念擴展生命的諸般可能。
Thumbnail
這裡提及一些關於正念的不同觀點。正念有別於超覺靜坐(TM),比起靜坐,正念更像是透過智慧來重新觀看「我」這個被持續使用的詞彙,而這份智慧也是佛教的核心觀點。若將正念與靜坐畫上等號,那其實太過縮限了透過正念擴展生命的諸般可能。
Thumbnail
前言     台中普門學苑每月三次聚會研讀佛學的「佛學讀書會」,目前在導讀印順導師著作《成佛之道》。歲末最後一次上課,廖文章導讀老師,正導讀到第四章「三乘共法」,剖析四諦因果的頌文,在講「集諦」法義的頌文中,有一句「發業與潤生」的文句,不容易瞭解,有需要再探討一番。為了幫助學員加深法義的理解,當時我
Thumbnail
前言     台中普門學苑每月三次聚會研讀佛學的「佛學讀書會」,目前在導讀印順導師著作《成佛之道》。歲末最後一次上課,廖文章導讀老師,正導讀到第四章「三乘共法」,剖析四諦因果的頌文,在講「集諦」法義的頌文中,有一句「發業與潤生」的文句,不容易瞭解,有需要再探討一番。為了幫助學員加深法義的理解,當時我
Thumbnail
五停心: 簡單來說,是五個淨化心靈、促進禪定的方法。禪定在中國又稱為止。 然而「止」不過是觀的基礎,觀這個字有觀看或觀想的意思。心一旦透過「定」獲得淨化和統一,他就會變得很深邃、很有力很清澈。 四念處:基本上就是「觀」的四種方法,透過對身、受、心、法四者的觀想,我們可以拔除貪
Thumbnail
五停心: 簡單來說,是五個淨化心靈、促進禪定的方法。禪定在中國又稱為止。 然而「止」不過是觀的基礎,觀這個字有觀看或觀想的意思。心一旦透過「定」獲得淨化和統一,他就會變得很深邃、很有力很清澈。 四念處:基本上就是「觀」的四種方法,透過對身、受、心、法四者的觀想,我們可以拔除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