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都要到》是由衛福部規劃製作關於CRPD(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的議題繪本其中之一,作者是王文華,繪者是鄒明貴。看著書封上的一群孩子中,是一位坐輪椅的女孩子,這讓我即好奇又期待著故事,因為就自身的有限閱讀繪本範圍,覺得市面上的繪本較少是以坐輪椅的形象為主角,看看此書在CRPD的議題架構下,會怎麼呈現身障者的形象。
故事內容是一位坐在輪椅上的女主角-小琪,她想和班上同學一起去秋季旅行,但是班級老師說需要家長陪同,而小琪的爸媽無法跟著她旅行,直到小琪的新學期遇到喵喵老師,這時班級再度有秋季旅行,而喵喵老師詢問小琪出遊意願,發現小琪神色有口難言,喵喵老師主動和校方提出想要帶班上每個孩子出遊,接著打電話尋找無障礙環境的農場和有升降梯的巴士,一切安排好後,最後喵喵老師順利帶著全班出遊。
看到這故事的小琪角色設定,讓我感到可憐,內文的開始情節是這樣敍述(附圖一):
去年的秋季旅行她沒辦法參加,
因為老師說:「除非你媽媽肯陪你來」
媽媽不能來,因為媽媽要照顧剛出生的寶寶……
今年的春季旅行她也沒去,
因為老師說:「那裡需要爬上爬下,除非能請爸爸來幫忙。」
可惜爸爸工作忙,沒有辦法來幫忙。
圖一:小琪的無助就像在身處孤島上,爸媽都各自忙自各的事。沒有人願意傾聽她的期望。
小琪為自己意願發聲,他想和班上同學出遊,卻直接被大人們拒絶,小琪也只能接受事實,他的行動不方便,是無法參與活動,好在小琪算幸福,之後升上一個年級,換上新的老師,才能如願和同學們一起出遊;這故事或現實生活中,若沒有這樣的好運氣,遇到願意去處理問題的老師或大人,這小孩個體的聲音可能就繼續被乎略了,有些「大人」遇到問題或怕麻煩,立即解決的作法就是先把小孩推開,或有時還會認為孩子無理取鬧,沒有資源弱小的一方更顯的無助,喵喵老師也是同樣遭遇,當喵喵老師和校方提出,希望帶著全班去旅行時,喵喵老師得到校方的回應如下:「可是我們以前都沒有試過……」 校長抓抓頭,「這是有難度的事情啊!」隔壁班的老師說,「別忘了你,你有小琪」(附圖二),沒有一個人願意協助,還丟了一句「你有小琪」,也就意指小琪是個和其他孩子不一樣的麻煩,喵喵老師有一片心意,長官同事沒有人支持,我認為這樣兩位角色處境設定,不但偏離以強調CRPD身障者人權,尊重個體的核心,也沒有展現社會包容異己的環境,反而是呈現了有能力和資源的一方不願溝通,而弱勢的一方無援,還想問的是,難道故事角色的設定只能呈現無助弱小,刻意放大身體上的缺失,才能突顯身障者嗎?
圖二:喵喵老師想要帶全班孩子出遊的想法,被校長和同事老師們紛紛拒絕。
我曾看過義大利繪本《雨天相簿》(ALBUM PER I GIORNI DI PIOGGIA),作者是Dani Torrent,這本和《每一個都要到》都是以輪椅的孩子作為角色,不一樣的是雨天相簿是坐輪椅的男孩且為第一人稱敍述,故事內容是男孩自述暑假的最後一天,是他的生日,全家相聚為他慶生,他收到叔叔的相機禮物,在雨停後,陽光明媚的下午時刻,全家一起到了海邊,他用相機記錄著,和每一個家人共同遊玩的此刻。內容裡面有一段男孩提到家人,看看他是怎麼敍述(附圖三、圖四):
我媽媽整天待在辦公室,進行難度很高的作帳工作……
但是,今天,泡泡飛揚起來了,片刻閃爍。
我房子是我父親設計的……明天爸爸會整天待在書房裡,
但是今天:一、二、三、跳水!水波金光閃閃[1]。
相較《每一個都要》的小琪,大人們都先拒絕著她,而這故事呈現就在這一刻,家人們暫時拋開現實工作的束縛,為男孩生日這天凝聚在一起,光是這點,就明顯呈現社會對於身障者包容度的差異,而故事裡的男孩和一般的孩子無異,有著好奇心觀看外在的一切,他用相機的方式,記錄他遊玩觀察的視角,不會覺得這男孩,因為坐輪椅而行動受限很可憐,加上以第一人稱敍述,表達我看到了什麼,我感受到了什麼,這樣才讓人感覺這男孩是個個體,是個主角。
《每一個都要到》CRPD的繪本只談論無障礙環境,我覺得還不夠,隨著社會的進步,外在環境和學校資源,和以前相較已有更多的支持,身障議題和訴求也隨之改變,現實生活中的各領域,像是科學、藝術、金融等等,不乏身障者在其領域上發揮專長,而身障者相關繪本的形象,也應要更新進步至2.0,不是再形塑身障者都總是無助悲劇的角色,《雨天相簿》就因為已把環境的友善和接納,融入在故事裡,就有更多的空間講述親子互動和個人感受,身障者就和一般人一樣的看待,或許《每一個都要到》作者是呈現現實某些身障者的境遇,但是作議題的繪本,觀念應該要比現實更進一步,將理想建構在藍圖的想像,期待未來台灣所出版相關議題的繪本,身障者也如同一般人有許多不同面貌出現。
繪本相關連結:
1.《每一個都要到》
2. ALBUM PER I GIORNI DI PIOGGIA (ISBN 9788887938999)
[1] 中文翻譯自童里繪本洋行書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