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麼?
為了嘗試解答這個人們持續在追尋的答案,美國康乃爾大學的人類發展學教授、同時也是國際知名老年學權威:卡爾.皮勒摩(Karl Pillemer),訪問了一千多位美國銀髮族,請教他們在這幾十年來漫長的旅途之中,所學到的最珍貴的事物為何。
基於那一千多則寶貴的人生故事與智慧,在《發現幸福:一千位長者教會我的人生三十堂課》(30 Lessons for living)這本著作裡,他做出了這樣的總結:
就算在這一千個人裡面,也沒有人說,如果你想要快樂,就應該要試圖盡可能地努力工作,賺錢買進你想要的一切。
也沒有人會說,你至少得和週遭的人一樣有錢,而且要比他們更有錢,才叫做真正的成功。
也沒有人會說,你應該依據自己期望的未來收入能力來選擇工作。」
他發現,綜觀那一千多個答案裡,都看不到家財萬貫、功成名就等世俗標準。
而相較之下,與兒女共渡美好時光、共享親情、良好的友誼、歸屬感等聽來平凡無奇的願望,反而才是他們所珍惜的事物。
從以上那些長者們的願望之中,我們可以分析出那些事物的背後都可成歸納一個重點:「掌握權」。
再加以仔細說明的話,就是「對自己切身相關事物的掌握權」。
也就是說,讓自己有能力做出選擇,選擇在自己想要的時間、與喜歡的人、一起做真正期望做的事,這樣的能力彌足珍貴。
因為人類有著對抗心理 (reactance)的習性,人們喜歡感覺自己掌控一切,而厭惡被他人所操縱。
研究專攻憂鬱症、焦慮症的心理學家安格斯.坎貝爾(Angus Campbell)多年試圖研究所謂的幸福有著什麼樣的共通特性。他說到:「 與我們考慮的各種客觀生活條件相比,掌控自己生活的強大感受,是預測正向幸福感更可靠的指標。」
這個指標比薪水高低、房屋大小、職務高低而言,更能直接指向人們對於幸福的感受。
我們可以確定「掌控感」就是感覺幸福的關鍵。
重點不在於是否忙碌,而是在於「這樣的忙碌是否出自於我們的本身的意願?」。
重點也不在超時工作,重點是「是否真正出於我們自身意願,讓我們選擇了超時工作?」
抱持掌控感的方法是,隨時讓自己擁有其他的選項,而金錢是可以讓你辦到這件事的重要資源。
金錢雖然並不是充滿人生智慧的長者們所真正重視的價值,但是金錢所可以買到的東西,可以間接性地維持那些價值。
上述的一千位長者們所期望的幸福願望,都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做為前提。
就算是跟兒女一同看一場電影這樣子的簡單幸福,總也要你買得起電影票,以及那一天你並不處在一個受迫的狀態、而必須與家人分離、待在電影院以外的地方(例如說不得不加班、以免下個月繳不出貸款)。
金錢之所以重要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它跟幸福劃得上等號,也不是在於它可以拿來揮霍,而是他可以讓你取得「選擇和掌控權」,也就是幸福的權力。
回到本文所解析的這本《致富心態》。在 2020 年這本書出版之時,美國人民正處於國史上最為富有的年代,但是當時的美國公民卻沒有比 1950 年代的人們更加幸福。
一方面是因為普遍工作型態有所改變。跟 1950 年代以一級產業、二級產業為主的情況相比,現今的美國人主要工作型態是以勞心多於勞力的決策性、或服務性工作居多。即使是下班回家後,頭腦仍然被工作所佔據,或是透過電話、email、通訊軟體而讓工作進入私領域之中。人們不會下班後就離開工作,因為大腦的注意力仍然會被工作所佔據。不只是美國,發展程度愈高的現代化國家都有這種通病,當然台灣也是(許多人都是心有戚戚焉…)。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美國人是習慣過度消費的民族。
在這本書的後記,作者描述了從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人民是如何因為政府對於民間消費與生產的刺激,而養成了越級消費的文化和典範。多年來他們已習慣了跟身邊認識的人享受著同樣程度的生活水準,哪怕自己的收入跟那些人不是同個水準,就算因此背負了不必要的負債,也認為理所當然。
他們習慣花更多的錢買更大、更好的產品,因而也負債、導致放棄了更多掌控時間的權力。
把放棄了掌控時間的能力,當成是理所當然。這樣的狀況是一種隱憂和危險。
畢竟「對個人時間的掌控權」才是影響幸福感的關鍵。而這樣的能力隨著世代的演進顯得更加減少,即使實質上我們變得比以往世代的人還來得有錢,卻更覺得自己不幸福。這種情況一點都不讓人意外。
對現代人來說,這個並不算是個容易解決的問題,但這也可以讓我們重新思考一下為何我們需要錢的理由,至少不會讓我們在賺錢的過程中迷失自我。
掌握你的時間,就是金錢帶給你的最大的紅利。
你想要用錢買,但絕對買不到的東西是什麼?
請試著做一個思想試驗,並且問自己一些問題。請盡可能地對自己誠實回答。
想像一下你開著一台賓利行駛在路上,路上每個行人都對你投以注目的眼光。
第一個問題是「這時你心裡所想的是什麼?」
第二個問題是「你覺得那些關注你的人們,他們心裡所想的是什麼?」
然後再想像一下相反的場景,這次是你當路人,走在路上看到一台賓利呼嘯而過。
第三個問題是「這時,你心裡想的是什麼?」
問題一的答案大概會是:「看吧!果然不出我所料,所有人都在看著我。他們一定都覺得我超酷、超屌的。我真他○的爽翻了!」
問題二的答案則大概是:「哇!這輛車超酷超炫的!開這台車的人超強的,我好羨慕他哦!我將來一定要努力賺很多錢,跟他一樣開一台賓利上下班。」
而問題三的答案十之八九是:「這台車好炫!如果我也開賓利的話,不知道會有多好?一定會有很多妹子圍上來…」
比較以上三個答案,有沒有發現弔詭的地方在哪裡?
在於「 你真正想被別人羡慕你的地方」與「別人真正會羨慕的部分」的差距。
前者就是以上問題一與二的答案:「開著一台賓利、很炫很酷的我」,而後者是問題三的答案:「這台超跑好酷。如果我擁有它,我就很酷」。
差別就在於,後者並沒有「你」的存在。
人們往往想要用財富來向其他人傳遞一種訊息,來表達希望受到他人敬仰、尊重、或羨慕的渴望。
但是在真實世界裡,他人在目睹你所展示出來的財富表象之後,真正所感受到的,是把這個表象當成比較基準,來反映出自己想要受到被別人愛戴、欣賞、與羨慕的欲望。
誰都想受人尊重和敬仰,甚至是羨慕,讓自己感覺到自己很重要,但是如果想得到這些價值,請慎選方法。
有些時候可能要問一下自己,你想買的東西,真的是你需要的嗎?
當收入超過一定水準時,你需要的東西是隱藏在自我背後的事物。
你會發現你想買的東西其實其實並不是金錢真正能買到的,只是你以為可以而已。
沒有別人像你一樣對你的家產念茲在茲,對別人來說你沒有那麼重要。愈早搞清楚這件事,對自己愈好。
如何使用錢來買到最珍貴的資產?
曾經是富比士世界最富有女藝人排行榜第一名的蕾哈娜(Rihanna),在多年前曾因過度消費而導致自己破產,因此她對她聘請的財務顧問提告。
然而,對方的回答相當令人莞爾:「小姐,妳覺得我們有必要跟妳說『如果妳花錢買那些東西,最終妳只會得到那些東西』嗎?」
讓人莞爾的點在於,這種常識等級的東西照理說的確不需要別人跟你耳提面命的。但是現實上違反這種常識,過度消費到令人費解的程度,而導致破產的人真的大有人在,並不只有蕾哈娜一人。
其實這一系列文章讀到這裡,可以發現這本書中有很多概念聽起來是相當普通的常識,但很詭異的是在我們的經驗中,實際上真的有不少人理起自己的財來、像是他們沒有這些常識般地令人匪夷所思。
其實也並不是他們沒有常識,而是他們因為本身有獨特的觀點和角度來看待世界時,導致他們比較容易在處理金錢議題時迷失在人性的貪嗔痴裡。這點在本系列文章的第一篇裡我們有探討過。
如果使用查理.蒙格(Charles Thomas Munger)提倡的反向思考框架,來思考「如何正確使用金錢?」這個問題的話,我們就會先討論「如何避免用錯誤的方式使用金錢?」這個問題。
然後勢必會推導出其中一個答案就是「避免花錢向別人來證明自己有多麼有錢」。
在上一個段落裡,我們也討論過了為何這麼做絕對達不到你想要的效果、只是徒勞無功。
Wealthy 與 Rich 這兩個英文單字一般都可以被譯為「富有」,而在這本書的解釋裡,不但語義上有所不同,很多與金錢有關的糟糕決定,都是源自於沒有清楚兩者的差別。
為了方便起見,在這篇文章裡我把 Rich 這個字解釋為「闊綽」,而 Wealthy 則解釋為「豐盛」吧!
Rich 「闊綽」的意思比較接近於,一個人必須維持著讓其他人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他們非常有錢的高調狀態,開著千萬名車、全身名牌,即使他事實上為了維持這些開銷而負債累累。
Wealthy 「豐盛」的意思則是,他的確是擁有財富,而這樣的財富隱而不見、有進不出。與其說這筆財富是留著日後花用,倒不如說是把它當成是一個可以提供自己更多的機會、選項、與彈性的價值,並且這個價值會不斷增值。
也就是說,他的著眼點在於財富本身可能擁有的複利,以及可以給自己帶來掌握人生的權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後者的心態會帶給你比起前者來說更多的人生選擇權。
錢真正發揮威力的時候,並不是在你去花它的時候,而是在你沒有去花它的時候。
你沒有花掉的錢,就某種意義而言才是你真正的財富,才會讓你有機會換到更具價值的資產。
結語:「你想要的」與「你能要的」
查理.蒙格曾說過:「我從未想要致富,我只想要財務獨立。」
每個人活在世界上,都是在努力地讓「他能要的」更加接近「他想要的」。
「你為何想賺錢?」這個問題表層的答案也許是為了溫飽、活下去,這無可厚非。
但是,我個人跟《致富心態》這本書的作者一樣,希望你的深層答案是「為了真正彌足珍貴的東西」。
遍觀全書,我們可以發現作者在理財上的信念就這麼四個字「保持簡單」。
他對於金錢的看法,建立在許多你我老早就已經知道的簡單常識上,而這些常識看似樸實無華,重要性卻超乎你想像。
它們是人生富足的基石,不只是在金錢方面,在精神領域上也是。
相信仔細吟味這本書,並且連結過往的人生經驗、加以反芻之後,你會發現你想要的不只是錢,而是「隱藏在錢可以買到的東西背後的」那些更加珍貴價值。
金錢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為了那些更珍貴的東西,也許你需要的錢說少並不算少、得來也不見得輕鬆容易,但說多也許並不如一般人直覺想像的那麼多。
錢是所有價值的最大公約數,包括實體的物品、例如車、房、食物、衣物等,也包括幸福、掌控感等對你來說真正重要而難以衡量的無形價值。
金錢能直接買到的,只有實體的價值。但是那些無形的價值,多多少少還是需要實體的價值來間接性地維持。
這點就是金錢的真正價值所在。
當我們對於金錢的運用產生疑惑時,不妨時想起納西姆.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這句名言:
真正的成功就是退出一場永無止境的競爭,調整自己的活動,但求心靈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