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4|閱讀時間 ‧ 約 14 分鐘

【南北之世-奇人大眼】

眼睛是靈魂之窗。
哪個天才想到的,起源已不可考,在古希臘時代就已經有相關的說法。
中國人也相信,眼睛的異相,代表了一個人不凡的命運。
傳說中,舜帝有重瞳,即一隻眼睛中有兩個瞳孔。更多人可能知道,項羽也有這樣的異相。
他們都是雙眼重瞳。
南北朝時代,《宋書》的作者沈約,則是左眼重瞳,聰明過人。
玩過光榮三國志的朋友,或許也會對其中一些人名有印象。
比如尹大目、李大目。
尹大目據說本是曹氏家奴,受到曹爽信任為官。高平陵之變後,尹大目未受牽連,有心協助文欽等人推翻司馬師,但文欽不相信他。
李大目則是早期的黑山賊頭領之一。
這些人,原本都是賤民階級,並無名字,所以才會取了這樣的稱號。
像這樣粗俗的名稱,出現在史書上,本身就是很不可思議的事。
而到了南北朝,北魏更有一名大將,名叫楊大眼,在南北戰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而自有傳。
也算是難得了。
楊大眼不是漢人,也不是鮮卑人。北魏史書是不會稱他們自己鮮卑人的,基本上都做「代人」。
代國,是北魏鮮卑接受西晉支援所建立,對抗五胡亂華的國家。
你應該已經猜到了,楊大眼是個「胡人」。屬於五胡的氐族,乃是仇池王國的後人。
仇池楊氏,在東漢末年時,曾經參與馬超發起的關中聯盟反抗曹操。不是大家比較熟的楊秋,而是氐王千萬。後來也是被收服,當蠻子管。
胡蠻大革命之永嘉起義,簡稱五胡亂華的時候,仇池人就建國了。歷經五胡世代,又在南北朝扮演三角關係之下,最後被南朝篡奪,北朝消滅之。
這邊讓我說兩句,當時除了南北朝的各國,都嘛覺得自己是重要的第三角,在那邊牆頭草兩面討好。
仇池很欠消滅就是他們會拿著北朝招牌打南朝領土,拿著南朝招牌打北朝領土。楊大眼的爺爺,就是當年被南人篡位的仇池王,自然是選擇逃入北魏。
北魏對這種來降貴族,通常是挺不錯的,怎麼大眼就是個下等人呢?
Chinese traditional玩法囉。
楊大眼是側室的側室,偏支的偏支。除了眼睛大,他的膽子也大,身強體健,走跳如飛。但終究是下等人,親戚不喜歡他,宗家不照顧他。
你知道,天生神力要有天生大食量來支持的。
楊大眼的少年時代,就在飢寒交迫中度過。
還好,他碰上了北魏孝文帝。
孝文帝初即位時,西北叛亂連連,他爸太上皇帝就是一個猛打。打啊打啊,仇池就給太上皇帝收復了。
為了穩定地方,大赦令啊加官令啊的就這樣送出來。
即使卑微如楊大眼,竟然也領到了一個「奉朝請」的名號。
這真的只有名號,不是官職不是爵位,但允許你上京,在大過年的時候去晉見皇帝。
大概是楊家沒有人想要住在京城,才讓楊大眼領奉朝請。
仇池仍是爭奪要地,風險高,收益也高。
楊大眼也想打仗,但苦無良機。
孝文帝在阿嬤馮太后的照顧下,一開始是以休養生息為主的。等到馮太后過世,孝文帝宣布南征,要親信李沖負責招募將官。
楊大眼連忙巴巴的趕去。
要錢沒有,要家族支援沒有,李沖又不是傻的,怎麼會同意這種人來參與南征呢?
自是不許。
好不容易見到李沖,楊大眼不願放棄,便道:「尚書大人有所不知,且讓下官表現表現。」
說完,楊大眼取出了一條三丈長的繩索,大約是九公尺。
大眼把一頭綁在自己的髮髻上,一聲呼喝:「起!」
長繩頓時騰空而起,與地面筆直平行不墜。
莫非大眼是個妖術師?
沒,他只是拿出「走跳如飛」的專長。
楊大眼拔足狂奔,拉得九公尺的繩子像在飛一樣。更道:「請大人以快馬追我。」
如果在一望無際的地方,馬兒撒開蹄子奔跑,要拉風箏也不是辦不到。
不過在李沖家的院子?馬兒又怎麼及得上楊大眼的凌波微步?(誤
李沖大聲叫好,表示千古以來,從未聽說過這樣的能人,立刻命楊大眼為軍主,率領一支部隊。
點兵之時,楊大眼跟其他軍主同事說:「我就像是蛟龍入水,今天之後,我們將不會再排在一起了。」
沒錯,隨著戰事一開,楊大眼的神勇,讓他迅速升為大隊長,統率同事。
孝文帝六年南征中,楊大眼的表現,無不是勇冠六軍。這麼厲害的將軍,為什麼完全沒有出現在孝文帝本紀中呢?
都說了,楊大眼只是大隊長。想升上將軍,從來不是靠你能力敵萬人而已。
北魏可是有規矩有制度,有世族的王朝。楊大眼這麼低三下四,不識字只懂武的氐人胡蠻,又怎麼能有一席之地?
氐人沒有,但代人可以有。
在接下來的戰爭中,楊大眼跟另一個代人大隊長攜手共進,導致朝廷不能不承認他的功績。
代人大隊長名叫奚康生,是北魏開國元勳奚斤的族人。康生本在北方柔玄鎮,武藝過人,弓力十石,矢異常箭,為當時所服。
驍勇善戰的奚康生,先是在對柔然的戰爭中建功,被推薦進入南征大軍,率領自己宗族的部曲。
當時面對南軍的抵抗,北魏孝文帝下令能渡淮河搶佔陣地者,可為將軍,奚康生便越眾而出。
康生在小船上堆滿薪柴,點火衝擊南軍船艦。一片混亂中,奚康生更帶人以煙火為方向,順利渡河,殺下了一個陣地,因而得封假將。
之後,奚康生以統軍大隊長的身分,跟楊大眼參與了同一場戰役。
當時北魏四路並出,均為南軍所破。唯有王肅率領的奚康生、楊大眼摧破敵軍。
敵將裴叔業退守城池,卻收到皇帝蕭鸞駕崩的消息。新帝蕭寶卷肆意誅殺重臣,讓裴叔業心中忐忑,終於決定投降北魏。
上一秒還打生打死,更據地嚴守的敵將欲降?北魏這邊大多數將領,都是不信的。
奚康生跟楊大眼再次站了出來,願為先鋒,順利的進佔了壽春城。
自此,原本南北以淮水為界的局勢,開始進入混戰期。奚康生再進一級,楊大眼則接替了他原本的將軍職位。
很顯然,奚康生幫了大眼一把。
不久,外戚高氏當政。高氏不是鮮卑人,事實上,他們是以高句麗王族身分入魏。但北魏世族相當反感,高氏便自稱與孝文帝的文史老師高允同宗。
此時執政,代人跟漢人依然不服,高氏只能拉攏胡人。
楊大眼得以受惠,連番升官,更加為東荊州刺史,負責討平荊州不服之蠻。
出頭的不只是大眼。
楊大眼的妻子潘氏,也是擅長騎射的氐人,更主動請命,從軍幫助丈夫。
「大眼令妻潘戎裝,或齊鑣戰場,或並驅林壑。」
在軍營中,夫妻更是同坐首席,與幕僚討論戰術。如果有人問起,楊大眼都說:「這是朝廷派來的潘將軍。」
隨著官位日高,楊大眼也覺得自己應該要讀書識字,經常請人來說書聽講,倒也頗有所悟。
但真的要他寫漢字讀漢書,那還是半點不行的。
然而,進入了複雜的政壇,任憑楊大眼神勇,也討不了好。
楊大眼參與了親王元英的南征,分頭進擊。
大眼這一線,大勝。
元英一路,也是勢如破竹。
合流之後,由元英主掌的戰局,卻招致大敗。敗戰責任清算,就壓在了楊大眼跟南朝降將蕭寶夤的頭上。就連中山王元英都難辭其咎。
元英跟蕭寶夤貶為庶人,楊大眼也打回州兵等級。
但皇帝元恪心中雪亮,這幾人並無大錯,實因外戚高氏在搓圓仔。趁著高氏首領高肇征蜀,元恪又再次下詔,要楊大眼入京領兵,對抗南軍。
楊大眼的武勇傳奇,本是洛陽大街小巷茶餘飯後的話題。如今英雄再起,更入京師,一時萬人空巷,紛紛爭睹楊大眼的廬山真面目。
大眼騎在馬上,裝束雄竦,擐甲折旋,一整個雄赳赳氣昂昂。
不過,就有王公子弟來鬧場。
「久聞將軍大名,以為你的眼睛,有車輪那麼大……今天看起來也是一般般嘛。」
楊大眼笑瞇了眼:「怎麼可能有人的眼睛跟車輪一樣大呢?大家稱呼我為大眼,是因為在戰場上,當我全力拚殺時,敵人都無法直視我的雙眼啊。」
說完,楊大眼突地圓睜雙眼,一股殺氣不怒自威,在場眾人都被震懾了。
「張飛再世,也不過如此啊。」
然而,楊大眼率軍出征後,元恪就過世了。南朝蕭衍決定大舉出擊,更派人築堰決堤,這樣寫可能看不懂。
蕭衍要執行的,就是武聖關雲長之水淹七軍戰術。
關羽淹樊城,蕭衍要淹壽春。
楊大眼原本是個把士兵當兒子的好將軍。如果看到士卒受傷,他都會流淚。打仗的時候,更是身先士卒。
反正楊大眼上陣,無一回之將。
但這次是戰術勝負。
楊大眼不能突破,也救不出被困的盧昶。朝廷只能再派蕭寶夤支援。
這樣的局面,讓楊大眼的脾氣變得非常差,經常鞭打士兵,竟也應了先前傳言:「張飛再世不過如此。」
最終,在蕭寶夤提議下,魏軍直接攻打淮堰,仍不能克。楊大眼就派出分隊,前往上游,再來放一波水。
總算有個好結局,楊大眼回返京師。
時為胡太后執政,大眼也是胡人,總算有機會面聖。
胡太后問幾個大將,淮堰仍在,該如何應對?
楊大眼說:「應該水陸並進夾殺,一口氣摧毀敵軍。」
另一個崔延伯則說:「淮堰的地形,實是無法以我北魏擅長的陸軍進攻。要說水軍,我們的訓練也還不夠。若能再給臣一年專門訓練水兵,必可為聖上分憂解勞。」
胡太后點點頭,決定把任務交給崔延伯。楊大眼則再次領命前往駐紮荊州。
不過,楊大眼的脾氣,已經大不如前。
淮堰一戰,讓他覺得威嚇更有用。
這次抵達荊州,楊大眼就把附近的蠻人部落首領都找來,紮了一個稻草人,在他們面前射個萬箭穿心。
「你們要是有不軌,草人就是你們的榜樣。」
又聽說有老虎出沒,楊大眼親往打虎,斬下虎頭在市集懸掛。
荊州的蠻族都說:「楊大眼把我們視如草芥,敢違逆他的,就算是深山猛獸他也會把你抓出來殺掉。」
從此,沒有人敢造反。
啊,其實楊大眼這次也只待了兩年,就在荊州過世了。
卻說楊大眼被貶回州兵時,被派任營州。等到大眼被召還洛陽,他的側室女婿告訴他,夫人潘將軍這段時間有外遇。
楊大眼很生氣,把潘將軍關起來殺掉,又娶了一個元氏。
元氏這時候是啥?是北魏國姓。
所以外遇什麼的我們可以持保留看法,皇帝元恪要拉攏楊大眼才是千真萬確。
那最後駐紮荊州,楊大眼把一家大小都帶了來。
大眼過世,潘將軍的兒子們就問元氏,爸爸的印綬在哪裡?
元氏當時已經懷孕,指著自己的肚子說,「大眼的爵位,當然是我兒子的,哪裡輪得到你們?」
楊大眼的長子叫甑生,老二老三的名字可帥了,一個是領軍,一個是征南。
三兄弟就很不爽。
等到喪禮辦完,要送楊大眼的棺木回洛陽。半路上,三個兒子就打開了大眼的棺木。他們聽說,官印通常在裡面的。
側室女婿發現了,正要大喊,就被征南一箭射殺。
這時,元氏也走了過來,見狀連忙逃走。
楊征南也不客氣,彎弓搭箭就要射出,楊甑生連忙制止。
「天下豈有害母之人。」
母不是媽媽。
皇后不是太子的媽媽。
就是「女主人」。
即使跟元氏之間已經再無轉圜餘地,楊甑生還是不願痛下殺手。
招呼了弟弟跟手下,取走楊大眼的屍首,一行轉往南下,投奔南梁襄陽去了。
以上是北魏說法。
好久不見的南北對比要來了。
南朝的說法更血腥一點。
楊大眼有一個兒子,叫做楊華,因為繼承了父親的天生神力,長得濃眉大眼又帥氣,就被胡太后看上了。
楊華害怕,就帶著部下逃亡,投靠南梁。
據說胡太后覺得很想他,還請人做了《楊白華歌辭》日夜表演。
這首歌是有留下來的。
詞曰:「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秋去春來雙燕子,願含楊花入巢裡。」
「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看起來可信度很高對吧?
老實說,《魏書》作:「(大眼)有三子,長甑生,次領軍,次征南,皆潘氏所生,氣幹咸有父風。」
其實意思就是沒有楊華(花)這個兒子。
南朝《梁書》則沒有記載甑生等三人的下落,只有楊華。
這可能性多到太有趣了。
第一,楊華就是楊甑生,但楊甑生不敢告知南朝詳情,幫自己取了一個假名,借《楊白華歌辭》編了一個故事給南朝。
這是最容易解釋的方式,《楊白華歌辭》到底是什麼時候誰做的其實也算是不詳。
第二,楊甑生就是楊華,但因為涉及北朝太后機密,所以把楊大眼長子的名字改掉,並且捏造了這段楊甑生逃亡記。
其實楊大眼能娶元氏,本來就是很驚人的事情。但如果胡太后上了他兒子,要把他支走又要建立關係,這些事情就合理起來了。
說到底,楊甑生的舉動很不自然。一開始要找印綬,後來卻決定扮孝子投降南朝。
第三,楊華根本不是楊大眼的兒子。
他可能是一個接應了楊甑生三兄弟的南朝人,把三兄弟殺掉,拿一個假故事跟楊大眼屍體去換取功名的人。
這邊補充說明的是,楊大眼對於南北朝,當時都是關羽張飛等級的存在。
第四,楊華其實是楊大眼的女兒。華通花是一個,若歌詞為真,他的本名其實是楊白花。
單名華很男人,可白華黃華春華這種,就是女性的名字了。
上面說,《魏書》寫大眼只有三子。
《梁書》楊華傳則寫:「楊華,武都仇池人也。父大眼。」
沒說是子。
楊大眼傳又強調了,他的老婆可是潘將軍啊,軍營中安能辨我是雌雄的勇將啊。女兒不能天生神力很會打仗嗎?在楊大眼家完全是可以的。
楊白花的官職也不明,一般的男子不會有機會跟太后接觸的。光看清宮戲也知道,不是假太監,就是親王貝勒爺,最多再算個太醫完。
但如果是家中女主為元氏的女眷,出入後宮就沒什麼大不了的。
而最後的問題就是,胡太后是不是蕾絲邊?之前在【後宮天下】說過,她是一個有野心的女人,真正想當皇帝的女人。
她始終重視後宮的姊妹們。
男人當皇帝都可以兩性通吃,沒道理女皇帝不行啊。
不過這只是閒聊。
老實說這條路線最可能的是,楊白花收到哥哥們叛逃的消息:「華懼及禍,乃率其部曲來降」。
所以從洛陽逃走了。
至於楊白花為什麼要在南朝扮花木蘭?
木蘭辭跟她有沒有關係?
那就想得太多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