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馬茲如何被俄軍「冷酷處決」

記者馬茲如何被俄軍「冷酷處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Inna Varenytsia/AP

Inna Varenytsia/AP


【簡介】

法國三大報【解放報】,一反其極左長期親俄反美立場,以獨立媒體之姿,中立報導烏克蘭戰爭,於今天(六月22日)由記者 Veronika Dorman 撰寫報導,陳述攝影記者馬茲如何被俄軍「冷酷處決」。


raw-image

【全文解讀】

記者馬茲·李文(Мaks Levin)於三月13日於基輔近郊失蹤。這位40歲的烏克蘭攝影記者,於失蹤三星期前開始報導戰火下的基輔區域,並於此日因在森林尋找空拍機,從此自人間蒸發。兩星期後,馬茲和他的隨從保護軍人Oleksiy Chernyshov的屍體,在基輔二十公里近郊森林被尋獲,他們的座車則被燒毀。

根據無國界記者組織於今天(六月22日)發佈的報告指出:「依據現場調查證據顯示,記者和其隨從遭受冷酷處決,並於其死亡當天,可能被拷問與酷刑。」

無國界記者組織報告試圖還原犯罪現場,發現子彈打於樹木衝擊痕跡,子彈與彈夾,和俄軍的痕跡(食物包裝、用餐工具、香菸包裝、導彈操作指南… 等)。依據現場證據,可提出兩個假設。

第一個假設為兩人於森林尋找空拍機時,「於俄軍攻佔區域被擊殺」。報告認為「記者身份俄軍被指認後,臉部馬上遭到槍擊,子彈深入胸膛。馬茲倒地後,其伴隨下車察看,隨即遭受子彈掃射。俄軍向前查看當時可能尚未死亡的馬茲,於其頭顱補上兩顆子彈處決。俄軍隨即以車上剩下的汽油,焚燒汽車和隨從的屍體。」

報告提出第二個依現場證據提出的「拷問處決假設」:「兩人車輛被俄軍阻攔,下車後被分開審訊。俄軍知道馬茲的身份,因其身穿民服,和大字寫上「媒體」的防彈背心。俄軍拷問兩人烏克蘭軍隊的位置,拷問期間,可能發射子彈,尤其在其座車上。依照犯罪現場照片判斷,隨從即可能被淋上汽油,活活燒死。兩人最後都被子彈補上最後一槍。其座車被徹底搜索,財物被強奪一空,剩下的汽油用來燃燒犯罪現場。」

無國界記者組織已向法院提出這兩個謀殺案的證據,子彈,身分證件,俄軍在場證據,和俄軍的DNA遺留證據。

自戰爭爆發以來,已有15位記者陣亡。


【延伸閱讀】

於烏克蘭戰爭爆發三個月多以來,個人有幸於第一時間,主動分析、翻譯 41 篇重要媒體報導,在此摘要如下:

1, 於烏克蘭戰爭爆發前夕,習近平與普丁宣布「無止境友誼」,歷史意義有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成為俄羅斯侵略其他主權國家的一個信心保證。

2,「中俄軸心」(l’axe Pékin-Moscow)成形,共謀「新帝國主義」(néo-impérialisme),其方法為:

  • 逾越國際法:「對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不受國際法制裁
  • 顛覆國際組織:挑戰【北約】存在,顛覆【歐盟】、【聯合國】約制
  • 重新定義國際秩序:破壞「沒落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聯盟」

3,中俄聯合大文宣,「不追求真實」,只以「蒙太奇手法」,「製造混亂」,目的只為其死而復活的幽靈意識形態-「侵略性國族主義」。

將繼續為大家服務,敬請支持,歡迎分享。俄對烏戰爭探討四大主題如下:

1. 俄羅斯民主自由,作為根本問題:

紀念安娜,被暗殺身亡的俄羅斯記者,著作翻譯

「特別行動」下的俄羅斯【教育場景】

「反普丁化」是俄羅斯人共同職責

664 位俄國學者,反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2. 專制國家「中俄軸心」:

俄羅斯與中國「無止境友誼」,共謀「新帝國主義」

「中俄軸心」對抗民主聯盟

中國選擇「專制軸心」,陷入兩難

3. 菁英階層語言操縱:

中國與俄國「相互支援」,運作「造謠計畫」

普丁「黑道語言」,鼓動一個「流氓世界」

傳播俄式謊言,中國作繭自縛

4. 如何以文學對抗侵略:

俄裔烏克蘭作家,安德烈‧克考夫,以筆對抗侵略

烏克蘭戰爭議題,佔據法國書市

對抗普丁侵略語言,一本烏克蘭的愛戀字典

(本系列需大量閱讀法語報導、即時翻譯分析,已生產五萬字,任何引用請註明研究者、譯者,作為對無償獨立研究的基本尊重,感謝!)


raw-image

【原文連結】



avatar-img
陳潔曜的沙龍
325會員
240內容數
近三千年發展的菁英美學主義論述,如何成為問題本身?本計畫企圖以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的精神,以「反抗」《詩學》千年演變思潮,一個當代自發工作之開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陳潔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為法國劇場年度盛事,昨天晚上頒發的 2025 年莫里哀獎,以古典復興、現代民主、底層寫實劇作,全力抵抗川普橫掃世界的權貴民粹風潮。
《質量效應三代》因其爭議性結局,掩蓋其充滿細節與情感的內容刻畫,似可以從這次三部合輯之中,更能顯示出其能夠總結三部史詩的艱鉅任務。 《質量效應一代》:90 分 如《柏德之門一代》奠定其遊戲設定的龐大宇宙,《質量效應一代》橫空出世,創建一個太空歌劇的史詩結構,從日常細節、人物性格,到物
感謝陳郁分牧師之協助,這次個人於倫敦兩場講座,有幸獲得詩人、導演、各行各業的人士參與分享,得到個人舉行二十多場活動以來,最多之聽眾與最飽滿的回饋,十分感激! 這次兩個講座,為個人多年研究的精華,作為知識分享的長期實踐,將持續進行研討、推廣工作,期待與各方人士共同合作,共謀文化的長遠建樹。
作為法國劇場年度盛事,昨天晚上頒發的 2025 年莫里哀獎,以古典復興、現代民主、底層寫實劇作,全力抵抗川普橫掃世界的權貴民粹風潮。
《質量效應三代》因其爭議性結局,掩蓋其充滿細節與情感的內容刻畫,似可以從這次三部合輯之中,更能顯示出其能夠總結三部史詩的艱鉅任務。 《質量效應一代》:90 分 如《柏德之門一代》奠定其遊戲設定的龐大宇宙,《質量效應一代》橫空出世,創建一個太空歌劇的史詩結構,從日常細節、人物性格,到物
感謝陳郁分牧師之協助,這次個人於倫敦兩場講座,有幸獲得詩人、導演、各行各業的人士參與分享,得到個人舉行二十多場活動以來,最多之聽眾與最飽滿的回饋,十分感激! 這次兩個講座,為個人多年研究的精華,作為知識分享的長期實踐,將持續進行研討、推廣工作,期待與各方人士共同合作,共謀文化的長遠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