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6/26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無處安放,菲律賓滿大街乞丐們到底是誰?

大家好,我是Aufheben,相信各位在菲的「王董」們除了每日燈紅酒綠、出入各種高檔場所,偶爾在開車等紅綠燈、搭本地陸地轟炸機(吉普尼Jeepny,因為實在是有夠吵)或者是直接路過貧民窟,甚至是直接走在號稱亞洲“扭腰克”的馬卡蒂大街上時。這麼一群人你一定見過,那就是菲律賓街頭橫行無阻的乞丐大軍。
一開始我和大家一樣,以為他們就是一群群無家可歸的流浪人,因為缺乏教育或者沒有上進心選擇乞討謀生。但是當我開始搜索關於菲律賓乞丐的故事時,真的大為震撼,乞丐的歷史或者是貧困人口的生存歷史,就是在南洋菲律賓——這片上帝的群島的移民歷史。如果你同樣對他們好奇、不解甚至疑惑,那本期這篇一定要看下去。創作不易,如果看官們覺得有意思請多多訂閱、點贊、轉發支持,動動小手就是對筆者最大的鼓勵。
誰是Aeta?
Aeta人,不會讀?讀伊塔就好。如果我光說個名字你肯定疑惑不解。讓我來說說他們長什麼樣,你一定馬上就會有畫面感。他們中的許多人是帶著年幼的孩子一起乞求食物或金錢的婦女。你可能會遇到他們在路中間敲打車窗,跳進吉普車分發信封,拉扯人們的衣服要錢。通常他們有深色的皮膚,甚至比一般菲律賓膚色要黑上許多。普遍身材矮小,很多Aeta有菲律賓人、華人、甚至很多西班牙後裔都沒有的很明顯的非洲人的捲髮、甚至是金色的頭髮。
其實大部分人可能不知道,他們是最早移居菲律賓群島的南島人的後裔。過去人類學家認為他們來自非洲,並且因為他們的膚色叫他們尼格利陀人(Negrito)。當然菲律賓當地語言對他們的稱呼——Aeta 或者其他外來詞則更具貶義。包括baluga(“混血兒”)和pugot(“獵頭者”)等等,Aeta 自己用各種名稱稱呼和自己體貌特徵不同的“非黑人”群體,其實人類學家們考證這些名稱反映了他們與南島人的古老關係。其中包括ugsinugdinogdenuldin(“紅色”)等名稱;putîpute(“白色”);unat(“直發”);或agani(“[水稻] 收割機”)等等。
與其他黑人一樣,埃塔人是大約 4 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最早的現代人類遷入菲律賓群島的後裔。與後來從海上由台灣遷徙來的的南島人遷徙相比大約早了三萬年 5000 年。2021 年最近的一項研究分析了 118 個菲律賓族群的古老血統,發現了Aeta人中丹尼索瓦人(現代人類祖先之一)的比例非常高。尤其是 Ayta Magbukon 人被發現擁有世界上最高水平的丹尼索瓦人血統。同時,所有抽樣菲律賓種族的血統中,丹尼索瓦人的血統比例約為 10%–20%。
然而他們至今選擇大規模乞討為生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第一個是在西班牙殖民時代,與許多其他菲律賓族群不同,Aeta人表現出對社會變革的強烈抵制。根據西班牙人長達400年記載,Aetas 與西班牙殖民者幾乎沒有任何互動,他們在西班牙統治期間大部分留在山區。
根據Miguel López de Legazpi等西班牙探險家的說法,Aeta人擁有鐵製工具和武器。非常善於捕獵,他們是可怕的戰士,但是很難和外族交流,包括後期移民的南島馬來人、西班牙人、華人和日本人以及印度人,他們從未認真服從過誰的管理。在西班牙時代粗心的旅行者通常很容易成為目標。儘管他們的軍事實力強大,但 Aeta 的人數少、經濟原始和缺乏組織常常使他們很容易成為組織更好的群體的獵物。尋求奴役的讚巴爾人通常會利用他們的內部爭鬥。他們經常被奴役並賣給婆羅洲和中國,唐代貴族流行的“崑崙奴”有人考證就是來自菲律賓的Aeta人。
Aeta 生活方式是完全的遊牧民族的方式。他們只建造臨時避難所,過去這些避難所是用棍子打到地上並用香蕉葉覆蓋的。現代的 Aetas人 已經搬到村莊和山區,他們住在用竹子和茅草做的房子裡。遊牧到城市的Aeta人就變成我們經常看到的大都市“躺平族”。因為沒有固定產業經營和居住,乞討或者是Jeepny吉普尼生活就變成他們唯一的選擇。本就混亂也管不了什麼事的菲律賓政府對作為菲律賓真正原住民的他們保護很少或根本沒有,由於社會和經濟對他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造成的社會和經濟壓力,他們已經變得極度游牧,而這些文化和生活方式此前幾千年來一直保持不變。所以人家這麼活了幾千年了,隨著現代化大都市興起,他們隱藏在城市中,城市無處安放這一群人,失去了自然環境和部落組織,他們也無法在山林發展。他們是菲律賓“最透明”的一群人,社區的不發達和體面工作的稀缺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過著乞討的生活。
巴喬人,海上吉普賽人
馬尼拉大區還有一群乞討者他們的部落叫做巴喬人。巴喬人Badjao 或 Bajau 的意思是海洋之子,這個部落被稱為海上吉普賽人,因為他們乘坐名為 vintas 的小型船屋隨風和潮汐移動,他們可以在許多沿海定居點找到並居住。他們歷史上長期居住蘇祿群島海岸(今天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都有分布)。
按照傳統,勤勞而自豪的巴喬人是海上游牧民族,他們乘船從一個島嶼到另一個島嶼去尋找捕魚的收穫。這個信仰原始宗教部落已經在海上生存了數千年。但由於其他團體使用高科技拖網漁船甚至炸藥捕魚等一切過度捕撈,受到燃料和維修成本飆升的威脅,他們在開闊水域的生活正在乾涸。這些海中的“貝都因人”(中東北非遊牧民族的統稱)很多都不再生活在船上,他們住在薩蘭加尼海岸線某處沒人想要的一小塊土地上的竹高蹺上的茅草屋頂房子裡。他們帶著家庭擁有的小型銀行繼續在水域上游盪,與水流搏鬥以追隨魚群,尋找海洋的恩惠,試圖謀生並在廣闊的深藍色大海中尋求庇護。
巴喬人的守望,近海污染,無處謀生,只能進入城市乞討
儘管歷史上他們的生活看起來很浪漫、居無定所,逐水草而居。但其實巴喬人從來沒有真正過上輕鬆的生活,他們被大陸上民族排斥,前往海上謀生。當他們還在海上生活時,他們至少擺脫了生活在陸地上的其他部落每天帶來的排斥和苦難。這些海洋守護者親身經歷過,海上的日子不好過,而陸地上的日子更糟。目前巴喬族是菲律賓最邊緣化的族群之一,也是菲律賓最貧窮的部落之一。菲律賓大部分信仰天主教,這又是一個幾乎被所有人迴避的穆斯林部落。他們在“上帝的群島”裡仍然是吉普賽人,也被稱為流浪漢和小偷。他們歷史上充滿活力的游牧生活方式,他們祖先留給他們的生活方式已經在棉蘭老島蘇祿海岸的大部分地區消失了。不得已他們又回到城市,做起了乞討甚至偷竊的生活。
幾個世紀以來,巴喬人卻也一直是一個有韌性的部落群體,他在現代化浪潮的席捲下,他們也將不得不想辦法保持他們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否則他們將永遠被上帝遺忘。
當然目前菲律賓尤其是馬尼拉大區越來越多NGO來參與幫助這些流浪、無處安放的“城市遊牧民族”。這些機構通過共同創辦一個名叫#HelptheHomelessPh 的活動來幫助馬尼拉大都會無家可歸者。
與現代會格格不入讓他們幾乎無法獲得體面的工作、乞討或許不是他們的本意,其實每一個個體從更長遠的視野來看都是“外來者”。我們也都因為各種原因來到“上帝的群島——菲律賓”,或許我們也懷揣各種理想或者是僅僅是想像他們一樣精神上“躺平”。
初民看到奇蹟的地方,末人只能看到虛無。」我們肯定無法完全理解這些乞討族的全部,我也無法完全概括他們的全部歷史、人文。
但是讓我們心懷憐憫吧,哪怕他們敲打車窗的時候能給他們一塊麵包或者10塊比索也好。
他們也只是想生存,他們的遊牧其實說到底和我們從世界各地遷徙來到這片群島別無二致。存善心,行好事。希望每一個族群的孩子都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菲律賓是亞洲最大的民族熔爐,不同種族、文化像是在200年前新英格蘭一樣絢爛多彩。固然充滿戰爭、暴力同時各種文化也逐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這是這片群島的特殊故事,你我來到這裡也應該去了解、聆聽這裡的過去。其實多元的民族、文化互相衝擊是菲律賓群島擁有未來的最大助力。菲律賓的未來的發展優勢並不僅僅是很高的英語識字率或者海洋貿易等等,真正讓他能夠厚積薄發的,在未來超越亞洲走向世界的是他們多來源的豐富文化。這片群島雖然依舊窮困但是總是充滿希望和包容。希望讀到這裡文章的你能有所收獲。
願上帝保佑菲律賓群島。
--- END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