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學習任何事物,通常是先佔有那項技能,而非能力存在於你。
例如學寫作,以前會被要求起承轉合,要求罰寫錯別字,所以我們就被異化了,我們的思考被強迫干預。後來發現小時候的好多選擇,對我來說也曾被異化。不擅聊天的我,為了每一次都能順利回答各式問題,我決定最喜歡的動物是狗,最喜歡的季節是秋,最愛的顏色是藍。我決定,而非感受,這應該也是佔有,佔有那樣的喜歡,喜歡了就不可以變了。
國中時決定我喜歡的棒球隊是統一獅,因為總冠軍的時候7-11會特價;因為他們的主場離我住的高雄最近;因為帶我認識棒球的人喜歡統一獅;因為我看的第一場球賽他們是贏家...無聊又簡單的理由,又或者根本沒有理由。
後來長大,我覺得自己學會最重要的事是感受,讓喜歡的感覺真正存在。
於是又重新進場看球賽的這些年,我還是喜歡統一獅,但知道更重要的是各種感受。所以後來Lamigo桃猿成了我更愛的隊伍,因為一起的人。前面幾年都叛逆的硬是假裝跟同行友人們不同隊,假裝只支持全壘打和勝利時,才會上空的煙火,但其實第一次踏進Lamigo的全猿主場,大概就註定不可能不愛他們,否則這些年也不會這樣舟車勞頓的往返三峽─中壢、永和─中壢、臺北─中壢,甚至到了今年的高雄─中壢;甚至他們從lamigo桃猿變成樂天桃猿,我仍愛著這支球隊。
大學畢業前,最後進球場的幾次經驗不太好,於是我開始感覺厭倦,後來因為路途遙遠,又因為交通費加上票價對於大學生的我,實在超出負荷,一度失去熱情,覺得沒有什麼動力看球了,卻仍是莫名所以、百無聊賴地跟著友人進球場。
直到19年夏天看了好幾場據說最精彩的8:7比分,卻遺憾地以7分落敗的比賽,之後竟重拾熱血,大概又是一種背骨,看不到的贏球和煙火越令人嚮往,越是被友人訕笑的8:7魔咒越是不甘心。
於是繼續一次次往返。每次經歷輸球的低迷,就控制不住地覺得好累,例如今年動紫趴,從高雄北上,和難得相聚的友人玩了一上午,又進場曝曬皮膚,再是看見12:4的慘烈比分,皮膚濕黏、身心疲累的情況下,忍不住開始放空,懷疑自己怎麼在這。但看見全壘打煙火升空,聽見伍佰現場唱著「挪威的森林」的時候,還是向友人吼著:
其實我也不確定我愛的是贏球還是煙火,又或者單純喜愛那種音響震耳和光影炫目的時候,有一點離開現實的一瞬間。
結束後開玩笑的嚷嚷,「好累喔!我不要再來桃園了喔!」,但我想下一次還是會答應再去一次,當然現在我確定,好大一部分原因,不是因為哪個球隊、哪場煙火或是哪個歌手表演,而是一起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