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它的深義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它的深義是什麼
對凡夫而言,在修行的過程中,眼、耳、鼻、舌、身、意所觸及的色、聲、香、味、觸、法,這種種都是虛妄的,主要是要我們破除對「相」的執著,並不是說「相」是虛妄的,這點要釐清。
到了證道,超凡入聖之後,就進入「體相一如」的境界,不只是「體」圓滿,「相」也圓滿,就算有一天吃大虧也圓滿,這才是真正的自在。
善性導師講述
我也想學佛乘大法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普賢如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會員
5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od cast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所以要不停的加強心法,一旦遇有狀況時,若心法不夠就容易走入外道;正法與外道最大的差別就在思想觀念,所以平常一定要加強、提昇。提昇思想觀念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確信眾生皆有佛性」,要把這個思想觀念鞏固住,而且不要有差別相。
狂慧 偏理廢事,專門攻理,心法覺得很懂,就會覺得狂傲,「我慢」會出來,以為自己理懂得很多,其實是沒有事證的。 乾慧 若是偏事廢理,心法都不懂,偏好事修,每天打坐、拜懺、念佛,那麼得的是乾慧。 乾慧容易出識用神通,識用神通出來一陣子以後,因為愛現,很多人捧你,「我慢」就更重。 善性導師講述
真正的觀因緣 要證本心、出般若,自然能觀因緣,那是一種覺知,其他的觀因緣都是自己在動意識,自己在想像。 那麼想像會不會出現呢?《華嚴經》云:「如是思維,則如是顯現。」如果你的身語意、因緣果具足了,它就會產生;可能下輩子,也可能一百世以後產生,這不叫觀因緣。 「善根發」 善性導師講述
所有經典都是為了人而講,不是為佛講,也不是為菩薩講的,三千世不一定正好三千世,因緣是非常複雜的! 主要是要知道什麼因緣出來弘法是最適當的時機,也最符合祂的因緣,就是這樣而已。 但是真正的實相不是這樣,這是為了讓眾生瞭解,用這樣的方式來表示因緣的複雜性而已。 善性導師講述 我也想學佛乘大法
不是註定,而是無量的完整性 時空統一屬不思議的境界,對聖者而言,是「不思議」的境界;對眾生而言,是「不可思議」的境界,那沒辦法理解,只能實證。 法界有無量的因緣,當實證到那個境界時,是有動有靜,動靜一元,動與靜是同一個源頭,而「佛」就是那個源頭。 要靜就靜,要動就動,要同時動靜皆可,那個才叫自在。
講「同時存在」,是為了讓眾生比較容易了解,其實它沒有存在、不存在的問題。眾生在一個起點開始就有無量因緣,展現無量因緣都同時存在。 譬如,你在電視台上班,但你的因緣並不是只有這條路,而是有無量的路同時存在,只是你正好切入這個因緣而已。 善性導師講述 我也想學佛乘大法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對,所以要不停的加強心法,一旦遇有狀況時,若心法不夠就容易走入外道;正法與外道最大的差別就在思想觀念,所以平常一定要加強、提昇。提昇思想觀念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確信眾生皆有佛性」,要把這個思想觀念鞏固住,而且不要有差別相。
狂慧 偏理廢事,專門攻理,心法覺得很懂,就會覺得狂傲,「我慢」會出來,以為自己理懂得很多,其實是沒有事證的。 乾慧 若是偏事廢理,心法都不懂,偏好事修,每天打坐、拜懺、念佛,那麼得的是乾慧。 乾慧容易出識用神通,識用神通出來一陣子以後,因為愛現,很多人捧你,「我慢」就更重。 善性導師講述
真正的觀因緣 要證本心、出般若,自然能觀因緣,那是一種覺知,其他的觀因緣都是自己在動意識,自己在想像。 那麼想像會不會出現呢?《華嚴經》云:「如是思維,則如是顯現。」如果你的身語意、因緣果具足了,它就會產生;可能下輩子,也可能一百世以後產生,這不叫觀因緣。 「善根發」 善性導師講述
所有經典都是為了人而講,不是為佛講,也不是為菩薩講的,三千世不一定正好三千世,因緣是非常複雜的! 主要是要知道什麼因緣出來弘法是最適當的時機,也最符合祂的因緣,就是這樣而已。 但是真正的實相不是這樣,這是為了讓眾生瞭解,用這樣的方式來表示因緣的複雜性而已。 善性導師講述 我也想學佛乘大法
不是註定,而是無量的完整性 時空統一屬不思議的境界,對聖者而言,是「不思議」的境界;對眾生而言,是「不可思議」的境界,那沒辦法理解,只能實證。 法界有無量的因緣,當實證到那個境界時,是有動有靜,動靜一元,動與靜是同一個源頭,而「佛」就是那個源頭。 要靜就靜,要動就動,要同時動靜皆可,那個才叫自在。
講「同時存在」,是為了讓眾生比較容易了解,其實它沒有存在、不存在的問題。眾生在一個起點開始就有無量因緣,展現無量因緣都同時存在。 譬如,你在電視台上班,但你的因緣並不是只有這條路,而是有無量的路同時存在,只是你正好切入這個因緣而已。 善性導師講述 我也想學佛乘大法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導讀:【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金剛經》前半段經文闡述「緣起性空」的義理,世俗諦緣生,救度諸眾生,勝義諦性空,實無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導讀:   【如來所得法】:如來於法實無所得,以無所得心,悟真空無相之理,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法無實無虛】:真空無相之理,不可取及說,唯假以文字之方便,以心傳心,傳佛心印。如來所得法,此法即此心,心外更無別法
Thumbnail
※經文: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導讀: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如理實見分第五〉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非相者,非真實恆常不變之相,是如幻之假有,知
Thumbnail
※經文: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導讀:   【何以故?此人無
Thumbnail
※經文: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導讀: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淨信眾生,聞佛教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悲心度生以添油,智心離相照法界,不墮諸有,不落斷滅,前念清淨,付囑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導讀: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今須菩提已明白「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於是佛陀再以微塵世界之喻,闡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Thumbnail
先前分享《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的導讀,其中「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採取散詩的方式來呈現,未能細說。〈正信希有分第六〉,出現了「心不取相」、「無法相」、「無非法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等詞句。「相」和「法」是佛經裡的高頻詞彙,故「無法相」和「無非法相」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解釋。根據《金剛
Thumbnail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有人在听闻这句经文后提出了疑问:“既然所有的相都是虚妄的,那所有声音应该都是虚妄的吧,我们平时称念的佛号是声音,也应该是如幻的吧。这样一来,佛号与我们平时听到的普通音声又有什么区别呢?如果都是一样的,那为什么我们要念佛号,而不是念
Thumbnail
《大乘起信论》云:“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
Thumbnail
【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初解:平等如夢幻,不起凡聖見,一切善惡都莫思量,如是離於相,則法體清淨。淨信眾生,生實想,外離一切相,「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是諸眾生,持戒修福,戒定具足,能發慧覺,得人無我、法無我之慧,人法俱空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導讀:【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金剛經》前半段經文闡述「緣起性空」的義理,世俗諦緣生,救度諸眾生,勝義諦性空,實無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導讀:   【如來所得法】:如來於法實無所得,以無所得心,悟真空無相之理,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法無實無虛】:真空無相之理,不可取及說,唯假以文字之方便,以心傳心,傳佛心印。如來所得法,此法即此心,心外更無別法
Thumbnail
※經文: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導讀: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如理實見分第五〉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非相者,非真實恆常不變之相,是如幻之假有,知
Thumbnail
※經文: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導讀:   【何以故?此人無
Thumbnail
※經文: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導讀: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淨信眾生,聞佛教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悲心度生以添油,智心離相照法界,不墮諸有,不落斷滅,前念清淨,付囑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導讀: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今須菩提已明白「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於是佛陀再以微塵世界之喻,闡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Thumbnail
先前分享《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的導讀,其中「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採取散詩的方式來呈現,未能細說。〈正信希有分第六〉,出現了「心不取相」、「無法相」、「無非法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等詞句。「相」和「法」是佛經裡的高頻詞彙,故「無法相」和「無非法相」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解釋。根據《金剛
Thumbnail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有人在听闻这句经文后提出了疑问:“既然所有的相都是虚妄的,那所有声音应该都是虚妄的吧,我们平时称念的佛号是声音,也应该是如幻的吧。这样一来,佛号与我们平时听到的普通音声又有什么区别呢?如果都是一样的,那为什么我们要念佛号,而不是念
Thumbnail
《大乘起信论》云:“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
Thumbnail
【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初解:平等如夢幻,不起凡聖見,一切善惡都莫思量,如是離於相,則法體清淨。淨信眾生,生實想,外離一切相,「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是諸眾生,持戒修福,戒定具足,能發慧覺,得人無我、法無我之慧,人法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