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玉伶.攝影/ Alf Wang
長期擔任清華大學竹蜻蜓綠市集志工的拉拉和鳳嬌,在市集中認識到無包裝商家「綠兔子」工作室,與天然材質產品結下了不解之緣。純手工的竹編袋子、木製餐具、天然香料、布衛生棉,這些無包裝產品,成為兩人創辦「新村小商號」無包裝商店的開端。2015 年時,拉拉與鳳嬌更開始接觸無包裝產品的生產者,在全臺灣的市集開始擺攤販售無包裝產品,兩人開著一輛小貨車跑遍全臺。 新村小商號的店主鳳嬌(前)與拉拉(後),兩人俏皮可愛、親切活潑的個性成為新村的人情味象徵。
減「塑」好生活 無包裝天然產品的秘密 一棵茂密盎然的樹木遮蔽住「新村小商號」店招的邊角,白底紅字手繪風格的招牌字樣由曾經擔任電影看板的繪師手繪而成。一走進「新村小商號」店內,可以看見架上擺放著琳瑯滿目的無包裝產品:木質製品、藤、竹編的小袋子、瓶罐裝的天然香料與食材等。這些產品不但是純手工製作,拉拉與鳳嬌也注重原料的來源,嚴格地為消費者把關。然而我們不禁好奇,一些罐裝的乾貨在沒有包裝的情況下,該怎麼適應臺灣潮濕的環境呢? 店主鳳嬌為我們解釋:「我們所接觸的每個生產者,都提供我們以少量的方式來進貨。而我們在為每一種產品推出無包裝販售前,也會和生產者討論產品適合的容器、溫度,研擬好方案後,才會進行上架。」透過層層把關,在不製造多餘塑膠垃圾的情況下為店內帶來好品質的產品,也讓顧客得以安心使用。注重細節的店主兩人,在琳瑯滿目的選品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苦心。除了用心把關以外,店主們也會提供客人保存、使用產品的小知識,在新村小商號裡,除了販售無包裝產品,更交流著令人感動的「人情味」。
新村小商號以老屋改造而成,走進店內可以感受到房屋的年代感。
串聯各方作夥落實環保 除了致力推廣減塑生活與環保理念之外,新村小商號在 2021 年時也與「新竹縣北埔鄉南埔社區發展協會」合作。有黃金水鄉美名的南埔社區以種植水稻聞名,新村小商號特地結合當地的產業型態,於農曆春節期間和社區發展協會合作推出無包裝的蘿蔔糕商品。由於傳統市面上包裝蘿蔔糕的方式多採以塑膠製品為外裝,因此拉拉、鳳嬌和協會討論改以月桃葉作為裸包裝來取代塑膠,新鮮的月桃葉搭配傳統米食,天然又可愛、略帶月桃香氣的包裝大獲好評,而過程中的協力合作,讓月嬌深刻體會到:「讓無包裝理念深入各處需要眾人的配合才可以完成。」
從開業以來,團隊持續在新村小商號開設藤、竹和藺草編織課程,兩人在販售產品的過程中發現民眾不認識產品原料,更沒有與原料接觸的生活經驗,因此兩人透過開設課程讓民眾認識原物料。拉拉說明:「產品若是沒有人使用,就會沒有人製作,而沒有人製作,也就會沒有人種植。」從生產端到消費端,環環相扣的緊密關係缺一不可。在民眾參與傳統工藝課程的過程中,藉由與原物料的身體接觸,會感受到雙手因製作產品而微微地刺痛,正是這種實際的身體感,讓民眾體驗到天然手作產品的製作過程不易,也能更加珍惜產品價值、願意重複一再使用。
直走進新村小商號的內部,可以發現陳列著多種藤編、竹編的製品,為空間帶來一絲溫暖的手作溫度。
無廢棄生活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 拉拉和鳳嬌近十年來過著無廢棄物的減塑生活,也以精心經營的「新村小商號」持續和民眾連結。在 2018 年時,她們更與一群夥伴在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前廣場發起「公會堂 Ya 市集」活動,邀請在地商家到美學館外擺攤販售產品,鼓勵民眾自備容器來逛市集、共同重新思考生活的方式,市集現場更提供
「食器租借」服務,體貼忘記自備餐具或是臨時起意參加市集的民眾;主辦單位同時也要求攤商不可以使用一次性餐具。透過「公會堂 Ya 市集」不僅讓民眾能夠歡愉地享受週末時光,同時減少垃圾製造量,為環境盡心盡力,甚至能在過程中開始養成自備餐具的好習慣。民眾的踴躍參與也鼓舞了拉拉和鳳嬌,兩人至今為止,一直都還期待著再舉辦一次零廢棄市集。
在臺灣,地方政府積極舉辦免費活動,往往活動中提供大量一次性餐具或發放同質性高的免費宣導品,造成浪費的同時也增加環境負擔,拉拉和鳳嬌建議,政府可以從嘗試補助環保店家開始,並減少辦理免費活動,多加激勵創新店家所推行的活動,如此一來也能達成雙贏的局面。無廢棄生活儼然是一場長跑,起初人們可能會因為一場講座、偶然看到相關書籍而深受環保理念啟發,進而想實踐無廢棄生活,讓地球減輕負擔、永續發展,然而如何不兩天捕魚、三天曬網,「持之以恆」地實踐原則才是無廢棄生活的難題。如果想嘗試落實環保生活,不妨到新村小商號走走逛逛,與親切的店主們聊聊天,大步邁向零廢棄生活的第一條路!
山川米粉與糙米米粉,天然食材皆由店主們精心和生產者溝通後安排上架。
新村小商號資訊
店鋪地址|新竹市北區集賢街 54 號
營業時間|週五至週日 14:00-21:00
本篇文章出自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發行之《巢兼代》刊物 Vol.6 指導單位|文化部 出版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執行單位|城市透鏡文化有限公司
圖片提供|新村小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