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是資本家的天堂,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世界金融中心是倫敦,通用的貨幣是英鎊,現在則在紐約用的都是美金。
歷史是一面鏡子,總能讓人們看到過去發生的事件,做為參考了解未來的風險在那裡。馬克吐溫說過: "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是驚人的相似。"
資本主義誕生於十七世紀,荷蘭人發明了"它"。並在 1602年成立世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1609年阿姆斯特丹銀行成立,角色是外匯銀行,保障債權人的權益。緊跟著荷蘭盾成為世上第一個儲備貨幣,如此一來荷蘭金融系統位居全球金融中心。
到了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使英國取代了荷蘭,英國是歐洲啟蒙運動的受益者,建立起強大政治制度、尊重法治、重視科學,加上普及的教育,奠定英國取得商業與創新競爭優勢的基礎。英格蘭銀行成立於 1694年,英國大約在 十八世紀末取代荷蘭成為歐洲的經濟與金融強國。英國的全球殖民地的政策,掌握了全球貿易路線,再加上金融創新,讓倫敦成為世界金融中心,英鎊也成為新的世界儲存貨幣。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讓財富與權力重新分配,美國崛起成為世界上的新霸權。1944年布列敦森林協議使美元成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1945年也成立國際貨幣基金(IMF),與世界銀行,支持全新美元為中心的金融系統。如此紐約也躍上世界的舞台,成為全球金融中心,美元也取代英鎊成為世界儲存貨幣。
在如此令人讚賞的夜景裡,它可以繼續燦爛多久 ? 2008年起一波又一波的量化寬鬆(QE)下,由貨幣融資撐起了資本主義的榮景,到底要走到那裡 ? 或許馬克吐溫說過的話會再重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