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敦克爾克大行動】2017

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
-通常會跟弟弟強納森諾蘭一起編寫劇本的克里斯多夫諾蘭,自己編劇了【敦克爾克大行動】的劇本,取材自二戰期間40萬英軍從敦克爾克海灘撤退的真實故事,把陸海空各個故事線間的時間差,壓縮到同樣長度,電影只討論這個史上最大的撤退行動的執行,卻沒有「因果」的描述,創造出一個技術複雜但故事疏離的電影空間。
-看【敦克爾克大行動】的電影院,或說是看諾蘭作品,首選一定是IMAX版,純粹就技術面來說,【敦克爾克大行動】又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不用電腦特效、擬真還原的歷史場景,斑駁金屬感的戰爭武器,攝影霍伊特範霍特瑪像油畫般的光影,漢斯季默擅長的音效感配樂(那個時間流逝的滴答感),以及鐵定拿下明年奧斯卡獎的混音音效,看【敦克爾克大行動】的影音觀感,彷彿置身戰場上的槍林彈雨之中,絕對是上乘作品。
-電影本身有理性的保持著距離,不管是哪一個角色,都難以讓觀眾投射自身情感,諾蘭只讓你看到角色在撤退行動中當下的反應,演員們只能自食其力的完成角色的血肉,遇到湯姆哈迪或馬克勞倫斯這樣的戲精就算了,其它小鮮肉們就有如裝置藝術般的存在,加上時間一到,就粗暴地換場──諾蘭究竟是要觀眾保持理性旁觀這樣的歷史事件,亦或是傳遞戰爭之下,人如傀儡般的存在?就成了電影落幕後思考的重點。
-就像諾蘭在之前訪問時所說:「【敦克爾克大行動】不是一部戰爭片,而是一個關於生存的故事。」脫離戰爭電影的範疇,【敦克爾克大行動】的死裡逃生,比較像是一個生存在動亂時期男孩的成年禮──雖然柯波拉【現代啟示錄】、庫柏力克【金甲部隊】、史匹柏【搶救雷恩大兵】多少也在處理這議題,但諾蘭未免也太專精且壓迫性於此,在戰爭中,沒有人是英雄,對電影裡那群年紀只有20歲的男孩來說,能夠活下來的才有資格當「人」。
-陸上一週、海上一日、天空一刻,翻開歷史,敦克爾克大撤退是很阿Q的,明明英國撤退了40萬人,卻感覺像是勝利了般;整部電影有如默片般的精簡對白,旁觀紀錄有秩序又混亂的戰場,感受到分秒必爭敵軍壓境的緊張氣氛,沒有歷史課本那些叫得出名號的政治人物,只有分秒努力想活著回鄉的男孩,一方面逃離戰場,一方面全力救援,在時間的壓力下相互交錯,技術上的無懈可擊,讓具象化的人事景物,轉換成無形的壓力感,【敦克爾克大行動】或許不是史詩級的戰爭電影,但絕對不會覺得手中那張電影票白費──記得,銀幕要挑最大的看,最好是看IMAX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明日報新聞台部落格到串流年代,「影音亞空間」其實一直都在。如果你想看一個中年大叔碎碎唸關於電影、音樂、閱讀及生活的事情... Welcome to my Sub-space !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