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4|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嗑書系列20-4《學會領導》第三章:「作戰」

第一部,第三章:「作戰」

#簡述

本章節為馬提斯擔任中校營長時,率領部隊參加1990年波灣戰爭的過程;在這章節講述了他所代領的部隊,為了能夠在本場戰役中取勝,所做的各式訓練與磨合。

#重點

(1)成為肌肉記憶般的訓練
馬提斯相當重視訓練,在備戰波灣戰爭的過程中,他們的訓練目標就是要將所有各項技能精通到毋需額外的思考,戰場上的各項行為,透過訓練成為內化成肌肉記憶的「反射動作」。 換個說法,就像棒球選手一般,面對140公里以上的速球,從思考、決定、出棒整個過程不可超過0.4秒,在戰場上就是精通各式武器並應對各種敵情作為及應變狀況,僅需極短暫的判斷,就將繼續行動,以爭取戰場上的「主動性」。 這些訓練,不管是戰鬥兵科或是後勤兵科,均一視同仁,當後勤部隊落單時,馬提斯不必過度擔心他們,因為他們日常的訓練,早已讓他們可以如同一般步兵單位一般,俐落地反擊。
(2)心理建設,意象訓練:
在本次波灣戰爭前 ,部隊中有實戰(越戰)經驗的僅剩少數人員,要將訓練的成果能夠如實展現在真正的戰場上,馬提斯的作法是透過「意象訓練」,想像可能的戰場狀況,讓所有參戰人員,在真正作戰前,早已在心中模擬過多次的狀況。 #口頭表達:為了避免作戰時,因緊張情緒導致無法傳遞正確訊息,馬提斯日復一日要求所有排長、副排長利用無線電對那些帶來壓力的突發狀況做出回應。 #不定期驗證:備戰訓練期間,馬提斯仍不時會至各哨點巡視士兵們的狀況,也會隨機下達假定狀況,並請士兵回答如何處置應對。 (3)集中式觀察(focused telescopes) 馬提斯提到,在作戰中,他會盡可能將戰術指揮權,下放至最低的層級。一旦進入攻擊階段,他不可能對基層直接下達命令。 在作戰中,馬提斯不需要第一線指揮官(連、排長)頻繁回報各種瑣事,他們要做的就是迅速執行並且完成指揮官在作戰前的律定的目標;但部份突發狀況或敵情,仍需要有人組織回報給他知道。 馬提斯的作法是,挑選俱備戰術術養、保持機智並擁有主動性與同理心的軍官作為「觀察軍官」, 這些觀察軍官,清楚明白他(指揮官)企圖,並且可以於現場過濾雜訊,以簡要的敘述回饋必要的資訊給他,以在協助掌握狀況之餘,也讓他的企圖能順利傳達。

#幾個特別註記的小點

(1)指揮官就是哨者: 在被通知準備出發參與波灣戰爭當下,其實馬提斯仍與他的部隊在野外進行著訓練(與上級沒有時刻維持通聯),當上校指揮官聯繫上,要求馬提斯將部隊帶回基地準備時,不清楚狀況的馬提斯回答說,他的部隊正在營外訓練,預計三天後就會回去基地準備。 上校指揮官頓了一下,重申:「我希望你的先遣單位能在早上抵達基地,」上校回答:「其他人則要在明天回來。你該看一下報紙,我們要去打仗了。」 這次的經驗讓馬提斯警覺並且學習到:「任何單位的指揮官必須為團隊擔負如同衛哨的角色:你不能讓部隊對意料之外的狀況毫無準備。你不能自顧自地只看到眼前,只將注意力集中在組織的內部工作上。
(2)營級陣營三角配置: 做為攻勢作戰的部隊,馬提斯在日常演練時,為了讓所有人,不管在何時、何地都能清楚單位內各重要設施的配置,將整個營原本的長方形配置修改為三角形: 「我改進了一項羅馬兵團的技法,將他們長方形的營地改為三角形,這讓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方位。不分晝夜,也不論我們在哪裡紮營,三角形的頂端永遠朝著敵軍所在的北方,這讓每個人都會知道迫砲陣地、通訊中心、油料儲庫甚至指揮所的位置。」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