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市世遺區的街道通常有好幾個名字。目前通用的都是馬來文,但英文才是過去殖民時期的通用語,而方言街名也反映了在地居民對這些街道的認知與記憶。
像過去的“Rope Walk”以及今天的“Jalan Pintal Tali”都指向 “繩索”這個關鍵物品。馬來文的“Pintal Tali”更是生動地呈現了 “轉動的繩索” 這個意象,因此我找到的書面資料都認為“Rope Walk”在港口城市時代是一條與繩索製作與銷售有關的巷子。至少今天Rope Walk的中段路段就可以看到一幅
鐵塑漫畫藝術,呈現著當年這條街被稱為“打索街”的原因。
打索街
但叫我好奇的是竟然查不到“打索街”與繩索的任何關係。至少自19世紀末以來的報章都沒有相關資料。倒是查到一個有趣的、和繩索有關的詞叫“索賂”,那些供應漁船繩索、鉤子等的店就叫“索賂店”。
檳城的“索賂店”多分佈在社尾、打鐵街、緞羅申、中街等處(這些街道的英文名字都叫“Beach Street”,其實是在沿海且相連的一條長街),原有二三十家,到了
1934年多已倒閉殆盡,僅剩瑞霖、吉昌和天成源數家,今天應該都不在了(至少
名單上已經找不到這些店名)。
當時還有
搓麻繩這個職業,而且都是婦女兼職的,想必“打索街”在更早以前也有這樣的職業,並大量地供應船務所需的麻繩吧?
義福街
無論如何,位於“Rope Walk”中段的“打索街”還只是民間存有的其中一個街名,而它還有一個更廣為人知的稱呼是“義福街”,這裡曾是秘密會社“義興公司”的基地。如今這條街上還保留著供奉“義興”成員的“
名英祠”。每年固定在七月遺產日時開放公眾參觀。
“名英祠”的左側有座小型清真寺,但卻有著豐富的歷史。它就是曾與“義興公司”結盟的“白旗”秘密會社的基地,成員多為馬來人、印度人、爪哇人等。可以想像當年這裡肯定是個人潮密集且聲勢浩大的幫派場所。
大順街
“打索街/義福街”兩端分別銜接著“煙筒街”與“大順街”。我們先來看看將“打索街/義福街”銜接到繁忙的“牛干冬”(Chulia Street)的“大順街”吧。
“大順街”從名字來看應該是廣東人的聚集地,畢竟這個名字總是以廣東話來唸。只是為何叫“大順”實在有點搞不明白,朋友笑我坑挖得有點大所以填補不了。
因為有遺產保存的前輩認為“大順”是籍貫的一種,廣州也的確有“大順”這個地區,說不定這裡的人早前都來自“大順”。只是“大順”形成了一條街名,附近卻沒有任何相關的會館,我還是有點保留的。
煙筒路
位於“打索街/義福街”另一端的則是“煙筒路”,據說與鴉片有關因此得名。我還以為所謂的“煙筒”是今天看到的咖啡廠的“煙囪”呢。
早期的煙筒路根本不能是
一條街,在管理單位的歸類裡只能是條巷子(Lane),沒有名字。但今天的煙筒路因為靠近行政中心與商場光大(Komtar),相較“Rope Walk”的其他路段忙碌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