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這東西的作用,能把時間變成多麼相對化的東西,天吾在那月光重新痛切的感受到。二十年是漫長的歲月。在那之前可能發生各種事情。很多東西生出來,同樣多的東西消失而去。留下來的東西也變了形,變了質。好長的歲月阿。但對安定的心來說,那並不太長。假定兩個人從現在開始的二十年後才相遇,他在青豆面前,也還是會跟現在擁有一樣的心情吧。 村上春樹,《1Q84》
前幾日臺南之旅,晚上無聊走進一間酒吧,意外遇見同樣喜歡王家衛、張國榮和村上春樹的大姊,雖然她ㄎㄧㄤㄎㄧㄤ的,以致於我們根本沒能聊到什麼,但酒醉之下我大喊著我最愛村上的作品就是《1Q84》,然後自顧自陷入那些曾經,不吃飯的錢都拿去買書看電影,不睡覺的時間都拿來看王家衛和村上春樹,活得像個中文系的日子。
第一次看完《1Q84》是高中的時候,當時只在筆記中記下,「無論冷,或不冷,神都會在這裡。」其實跟故事裡的角色一樣,不太懂這句話的意思,只覺得隱蘊著力量,像是說中我好想弄懂的事情。 後來果然,經過一大串稱之為長大的日子之後再重新看一次,終於知道他想說的不過是信念。在1Q84年裡面,重要的事情必須透過「聽聲音的人」才能知覺和接受。在我們的世界也是,真正的東西總是仰賴許多媒介才得以傳達,像是具體的宗教、政府、媒體,或是整個抽象的社會系統、體制架構,我們相信的已經被從本質上扯遠,被各種各樣的意識形態操控。 但是媒介一旦崩潰,人們該相信的,真正重要的事情,就開始產生偏移。於是心理學家榮格說,無論冷或不冷,神都會在這裡。 其實我不相信神,任何一個宗教意義上的神,一直以來都相信科學勝過超自然的其他。可是我仍相信心裡面的神,可能落入俗套的說法稱為愛,像支持著故事男女主角整整二十年的那一份確信。所以經常忍不住和所謂心裡的神靈對話,跟著家人或出遊的時候,也曾隨性地進入寺院和教堂,閉上雙眼合十雙手,真切的祈求些再努力都做不到的事。
大概也是那些活得像中文系的日子,把感知的閥打開了,所以經常的感覺破碎,自以為是浪上的舟筏,不知所謂地隨著世上波濤流轉不安,可卻也說不出其他心願,只是那時總是懷有年輕的、莫名的寂寞,於是許願的時候,總祝願著身心平安,尤其心裡的。
後來也有某些真正的、掉進深淵的時刻,亟需當下的慰藉,無法藉由他者止痛的話只好回歸信念,滑開線上抽籤的頁面,欺騙一下戒斷期的自己。那時以為消極的平安已無法安撫我的焦慮,所以換了個積極具體的願望,大致與快樂有關。之後向神許的願望竟也如肌肉記憶的一環,在神的面前總重複許下同一個願望,再努力都做不到就重複許願,直至被應允,或直至自己真真切切的確信。
畢竟無論如何神都在,也都不在,重要的是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