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1|閱讀時間 ‧ 約 12 分鐘

[採訪] 韓國英才院封面報導 - PART 3 相同的主修,不同的出路

小提琴家Inmo Yang & 饒舌歌手Leellamarz(Minkyum Kim) 同根同源,卻結出了不同的果實。 一個在讀譜,一個在寫詞
  Inmo Yang和Minkyum Kim是2008年設立的韓國藝術英才教育院的第一屆入學生,是國家認可的貨真價實的「音樂英才」。該年韓國的英才教育體制迎來了全新的變化,韓國藝術綜合大學預備學校改設為英才院。   兩人一起踏上鋪好的道路。Inmo Yang和Minkyum Kim在就讀首爾藝高的途中,進入了韓國藝術綜合大學。此後,Inmo Yang完成新英格蘭音樂學院的學業,又前往漢斯艾斯勒音樂學院繼續深造,而Minkyum Kim在曼哈頓音樂學院拿到了碩士學位。   然而,兩人現在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Inmo Yang早上起床後拿出樂器練習,Minkyum Kim則是打開筆記本創作歌詞。同樣都是從「藝術殿堂」出發,兩人的活動半徑就此一分為二。   Inmo Yang曾獲得2015年帕格尼尼小提琴國際大賽首獎,是韓國史上第一人,此後躋身為獨奏家。繼DG出道專輯《Paganini: 24 Caprices》後,於2021年3月發行了第二張專輯《The Genetics of Strings》。對他而言,「藝術殿堂」是相當熟悉的舞台,2021年3月13日他也在音樂廳舉行了包含專輯收錄曲目的獨奏會。   反之,Minkyum Kim在自己的rap歌詞中加入了「藝術殿堂」。「下一站是藝術殿堂站」,這是他2015年以「Leellamarz」的藝名在SoundCloud公開的Mixtape專輯《藝術殿堂》中出現的歌詞,實際上韓國地鐵沒有「藝術殿堂」這一站。但是古典樂圈的人應該很清楚,那個地方是指「南部巴士客運站」。(譯註:束草區的英才院在藝術殿堂裡面,南部巴士客運地鐵站也在附近)Minkyum Kim在歌詞中寫到自己小時候揹著小提琴,在「藝術殿堂站」下車過成百上千次。現在的他是嘻哈廠牌Ambition Musik旗下的饒舌歌手。   師出同門的他們為什麼會走上不同的道路?他們回想小時候在韓國藝術英才教育院共度的時光,與筆者聊了許久。筆者透過Zoom跟這兩位音樂家視訊的時候,兩人正好都待在柏林。
Leellamarz 2021年夏天做完《黑白電影》那張專輯就去歐洲玩了幾個月,大概那陣子都跟Inmo一起玩
Leellamarz 2021年夏天做完《黑白電影》那張專輯就去歐洲玩了幾個月,大概那陣子都跟Inmo一起玩
英才院當時的校園氣氛是怎樣的? K:我記得當時是在念預備學校,另外參加考試才進入英才院的。英才院的入學名額比預備學校的學生人數還要少。 Y:所以有些同學沒有考上英才院。英才院就像韓國藝術綜合大學預備學校的延伸。比起劃時代的教育體制改革,我覺得一直以來接受的教育品質變得更高了。 (延伸閱讀:英才院封面報導PART 1
從預備學校、英才院到大學為止,你們都在一起。事實上,在韓國音樂界中,同輩演奏者之間早已形成一種競爭關係。英才院的學生可以說是亦敵亦友,是什麼契機讓你們的深厚友誼維持到現在? Y:我們共度的時光很長,一起上課、演奏、參加音樂營,也會去海外表演……現在想來,好像過得很奢華(?)可以一起享有那種特權好像很幸運。
從某個角度來說,你們比其他人還要早決定好主修科目,壓力應該也不小。 K:長久以來我都是默默接受。 Y:我是上一般的國中,所以我很早就意識到自己的生活跟別人不一樣。就讀英才院的時候,參賽或升學壓力導致我只顧著往前衝刺。 進入英才院的話,可以接受韓國頂尖教授的個人指導。這是韓國的國高中生唯一可以合法上教授課的途徑。現在你們已經是成熟的藝術家了,當時學到的教誨之中,有什麼奠定了你們的基礎嗎? K:嗯……幾乎大部分都是,尤其是國家免費補助學費是最大的優點。
嘻哈專輯《Violinist 2》的帥帥宣傳照,挽救一下金民謙的形象(不是)
雖然是朋友,但是喜好不同。
就讀英才院的期間,你們有意識到自己是「英才」嗎? K:(問Y)你有嗎?我有。 Y:我比那還要早之前就意識到了(笑)。從小和同齡人之間就有實力上的差距,進入英才院的時候有種獲得認可的感覺,但是當時沒有意識到在英才院獲得的教育特權,可能是因為我有點習慣那種教育體制了。 一臉淡定的炫耀式發言,看到這邊我真的笑死,但是他有這個資格炫耀吶🤣)
英才是天生的嗎?還是培養出來的? K:兩者皆是! Y:當然還是要有天賦,我是指對聲音敏感之類的。最重要的是快速發現自己擅長的東西,專注地培養那個專長。
要誇自己的話,感覺你們會有點害羞,所以請稱讚一下彼此小時候的優點吧。K:首先,我們兩個的優點都一樣,那就是很固執。 Y:應該是因為很敏感才那樣吧。這雖然是優點,但也讓人很辛苦,對精神健康也不好。 K:Inmo從小就喜歡結構性的理解。他的體力也不太好,拉完整首協奏曲的話應該會很累,但是就算曲子的時間很長,他也會自己分配好,輕輕鬆鬆順利地演奏完,這一點讓我很驚訝。 Y:民謙懂得怎麼競爭。我們常常被迫一起參賽,我發現他會想盡進辦法去比賽。他能夠毫不留戀地放下多年來累積的古典樂經驗,在全新的音樂領域取得好的成果,也是因為他很有鬥志。如果是有把握的事情,他就想快點達成。 在我的記憶中,好像沒有接受古典樂音樂英才教育的人轉換跑道到嘻哈圈。 Y:幾乎沒有那樣的例子。說到底還是喜好的問題。但是無論是做什麼音樂,在加工的過程中,我和民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英才教育的利弊
世宗市(忠清地區)和統營市(慶尚地區)設立了英才院地方校區,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 K:我想為此獻上掌聲。小三的時候我念預備學校,一年來往返於麗水和首爾,來回一趟就要12小時。後來我媽太累了,還說不然別念算了。 Y:真的有很多從外地來的學生,我記得有些同學是從木浦或清州搭客運來上課的。 (簡單來說,韓國英才院就像國家設立的補習班,免費但是要通過選拔,學生週末或寒暑假才會去上課。)
韓國的音樂英才被評價為雖然技巧出色,但是在表達能力方面略顯不足,你們同意嗎? K:大部分都是這樣。 Y:雖然不清楚現在是怎樣,但是我念英才院的時候,授課內容偏重技巧。 K:我們念英才院的時候,參加音樂比賽的氣氛很熱烈,很多人戰勝不了那火熱的溫度就退出了。 Y:有趣的是,到了海外的話,有很多人羨慕技巧豐富但情感不足的我們。我不覺得這樣的教育方式很糟糕,畢竟對學樂器的人來說技巧很重要。
某些海外預備學校也有提供精神訓練或亞歷山大技巧之類的課程。 Y:體能訓練真的很重要,我推薦大家去學瑜珈、皮拉提斯或亞歷山大技巧。學樂器的人,往往會搞垮自己的身體。我在德國上了很多加強身體認知的課。韓國學生的練習量很大,所以常常把手弄傷。如果想要長久做音樂的話,就要知道怎麼使用自己的身體。台風也很重要,在比賽中台風也是重要的一環,我們韓國人在這方面還不太成熟,希望學生們可以學學音樂以外的事情。
除此之外,有哪一點是你們有希望韓國的音樂英才教育體制改善的嗎? Y:我在想教教學生關於音樂和商業性的問題怎麼樣呢?商業性音樂沒有什麼不好,要早點對音樂和金錢有概念才是。 K:我完全同意他的看法。 Y:從音樂學院畢業之後,大部分的人都會加入管弦樂團,因為職缺還算比較多,但是現在想加入樂團的難度也愈來愈高了。離開教育機構後要怎麼就業等等,希望學校可以盡早讓學生了解到跟現實直接掛鉤的問題。
如果可以回到10幾歲的話,有很想接受的訓練嗎?例如「如果當時學過這個的話,現在應該會成為更好的藝術家」之類的。 K:如果有人跟我說「小提琴不用拉的很好也沒關係」的話,我現在應該還會在拉琴吧。其實,古典樂的教育體制讓我很累。我是那種要喜歡才會開始去做的性格,但是韓國教育體制只注重發展。不是只有練習才有辦法滋養音樂家所擁有的根本上的生命力。 Y:「不敢提問」這一點讓我很辛苦。 K:啊,我同意。這是英才院教育體制的問題嗎? Y:應該是我們韓國風情的問題吧。想知道的事情很多,但是沒有勇氣發問……。 K:沒有人發問。 Y:去留學之後我才明白到提問的重要性。授課老師會問「這裡你想怎麼表達」。 K:通常在韓國的話,老師不是會說「這邊就這樣演奏吧」?
Leellamarz和Inmo Yang合作的《Violinist 2》,Leellamarz在採訪中說過這張專輯某部分想呈現的是名為Inmo Yang的小提琴家和小提琴這種樂器,太感人了吧😭整張專輯就像一場演奏會,還有Intermission。雖然是嘻哈音樂,但是偏melodic rap,點開來聽保證不會後悔
音樂英才「該走的正途」存在嗎?
在敏感的青春期,你們的舒壓方式是什麼? Y:我以前偶爾會去踢足球。 K:我從國中開始靠嘻哈音樂紓壓。
光是要學古典樂就很忙了,Minkyum是怎麼接觸到嘻哈的呢? K:在古典樂中,除了作曲家之外,大家都是演奏家。演奏家必須遵循某人創作的曲子。我討厭按照樂譜上的作曲家指令拉琴,但是嘻哈音樂最重要的是創作。因為創作更好玩,所以我最後選擇了這條路。 Y:有一次民謙帶國語字典來學校,說想要rap的話,就要知道很多單字。當時我就直覺認為那不只是單純的興趣愛好。
你們兩人雖然很像但又走了不同的路,Inmo雖然走的是獨奏家這條路,但是也展現出了與眾不同的策劃能力。Minkyum以嘻哈歌手的身分活動,但有時候也會用小提琴創作。其實,以前要是音樂家把目光轉向其他目標的話,有些人就會覺得音樂家不務正業。 K:沒錯,長期以來他人對我帶有偏見,我才剛擺脫那種視線沒多久。 Y:我也不是典型的古典樂音樂家,也不希望自己是。就像民謙說的,我的創作欲望也很強烈,無法只靠詮釋來滿足創作欲。我沒辦法像民謙那樣又會饒舌又會唱歌,所以我想在自己能力許可的範圍內嘗試新的挑戰。饒舌音樂有歌詞,所以可以很直觀地傳遞訊息,我覺得古典樂應該也要傳遞什麼東西給同個時代的人。如果無法回答這個問題的話,好像就沒有做古典樂的確信了。我想要洗鍊地呈現歷史悠久的東西,所以正在進行各種嘗試。
「21世紀的藝術家」究竟是什麼模樣呢? K:我現在說的也跟古典樂很符合,有很多人把所謂的藝術包裝得很模糊。藝術是更直接一點的東西。是一種直接的接觸,因此產生的反應和結果,也會試圖直接改變自己。但是搞藝術的人漸漸不跟彼此交流,過度包裝自己。我們應該創作出他人可以接近的東西,不是嗎? Y:聽完民謙說的話,我突然想到,希望也可以趁機談談藝術家需要怎樣的環境。回顧過去的話,小時候我總是在努力適應狹窄的學校提供的環境。雖然我不知道具體的情況,但是我希望教育機構營造的是學生可以從容地做音樂的環境,因為環境對藝術家的思想影響深遠。
2021年6月雜誌《Auditorium》採訪 撰稿人:장혜선 出處:https://reurl.cc/GEr0yd
◆ 碎碎念: 雙本命一起接受的採訪看得津津有味❤️ 李辣在韓國那麼有名,上次Inmo得獎他還立刻轉發限動,Inmo有時候拍短片也會把李辣的歌改成小提琴版來拉,這兩人的互動我真的是😭😭😭 八月又要進入無情的工作機器模式了,看我啥時有空再來除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