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1|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幫你,是因為我願意,不是我應該】

#同理孩子也要引導孩子理解媽媽
前陣子燁和翎三不五時會在洗碗前請我幫忙:
『媽咪,今天可以妳洗、我沖嗎?或我洗妳沖?』
通常我會依自己手邊事務的完成度,來決定要不要協助孩子。
一晚,我正在為翎剪指甲,
燁又來問了:『媽咪,可不可以妳洗我沖?』
「我正在忙耶,你自己洗吧」
『吼唷…』燁發出哀嚎聲
燁沒有放棄:『那不然…我洗妳沖???』
我停下手邊的事,看著燁:
「不是我不幫,是我正在忙,你有看到我正在幫翎剪指甲嗎?」
燁突然起情緒大起:『吼…!!!!!』
此刻我還能 #溫和堅定地執行自己的決定
沒有回應燁,我低頭繼續剪翎的指甲 .
燁:『那妳幫我排碗呢?』
我:「…」
這下我也不耐煩了起來:
「如果你自己去洗,3分鐘就洗好、沖好、排好了,但你現在一直在這跟我談,時間不是也一直溜走了嗎?」
『蛤…吼唷!!~~~哼哼哼!!!!』
燁生氣了,低著頭不開心地瞪了我好幾下,在旁邊躺了下來。 .
我咧!怎麼變成孩子在情緒勒索我啊!!!
我不幫忙,他反而來生我的氣?!
我想一下,這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噢!我想起來了。
源自於一次我請孩子們去洗自己的碗,但叫不動。那次我想了這個有趣的方法,此後,孩子們偶爾就會來「討」這份funny的協助。
#我對常規的彈性被孩子解讀為隨性了
孩子以為「有一就有二」,事實也是如此,後來我又協助了好幾次。
但現在孩子上演的是「給點顏色開起染房」。
然而,這不是孩子的錯,也不是我的錯,沒有對錯問題,只是我們需要更多的溝通和彼此理解。
不過當下我也不太高興,覺得燁沒有尊重我的意願:
「我覺得你好像有點搞不清楚狀況,洗學校的碗是你的責任,我沒有應該要幫你!怎麼現在變成我不幫,你就生氣,好像我應該要幫你?!」
瞪瞪!話一出口,我發現我正在評價孩子,正在逐漸脫離正向教養的軌道中…
孩子對我有期待,失落了,自然會有情緒。 我不需要批評孩子,只需要連結、並表達家庭常規和界線。
我深呼吸了好幾下,調整一下自己後才開口:
「燁,你生氣是嗎?」
『對!!!』
「謝謝你告訴我,我知道了。」
接著我們又沉默了幾分鐘。 .
過一會兒,我感覺我們都好多了,我說:
「燁,我們家的家事都有分工,你的碗是你的責任,如果我幫你的忙,那是因為我願意,不是因為我應該。當我不幫你,你就生氣對我吼吼叫,我感到不舒服。我沒有要怪你,不過我要說的是,我想清楚了,我也決定了,今天我不會幫忙你,不過我還是很愛你。」
#滿足孩子不合理的期待不是愛 .
燁聽完後不說話,也沒有動作,但我知道他聽進去了,我繼續幫翎剪指甲。
接著,燁起身坐著,時不時看我一下。
我平穩地問道:「燁,晚餐後公家的鍋碗瓢盆都是我在洗的對嗎?媽咪有要求你洗嗎?」
『嗯…沒有。』
「有啦,我曾經有邀請你們幫忙洗,不過我很少這樣做,因為我知道你們有各自的工作要做。但偶爾我請你們幫忙我之後,當你們跟我說不要,我有因此而對你們生氣、或罵你們嗎?」
『...沒有。』
「是,因為我們家庭會議討論好的,公家的碗由我來負責,因此那是我的工作。我可以邀請你們幫忙,而你們也可以決定自己要不要幫忙,對嗎?」
燁微微地點點頭。
「如果你覺得洗自己的碗很不合理,你可以在下次家庭會議時提出來討論。」
我帶著愛溫暖地講完後,轉頭繼續做我的事。
燁安靜地坐著,沒有再argue,而我意識到…我剛剛又說道理了…冏xd。不過燁好像聽進去了,因為不久後,燁摸摸鼻子就去櫥房洗學校的碗了。
當天稍晚,我再次跟孩子們重申關於洗碗的常規:
「我決定從今天開始,不會再協助你們兩個洗碗或沖碗了,免得你們會對我有不合理的期待,造成我們彼此的困擾。請你們負責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像媽咪會完成我的部份一樣。」
後來,兩個孩子都洗好碗之後,我們一起讀了繪本,再進行後續的routine。
就這樣,重新落實了兩週後,燁和翎又回到軌道了:會依照作息表,該洗碗時經提醒後就去洗碗。雖然還是經常需要媽咪在一旁陪伴,但不再提出其它要求、也不再對媽媽我情緒勒索了。(這點很重要啊!)
.
這是正向教養家庭在執行常規時,家長常遇到的問題,在我們家也一樣會發生。
有時候身為家長的我們,會為了偶爾的「方便」、或因特殊狀況做出一些「彈性」的調整,但孩子可能會把家長的隨性解讀為不尊重常規的表現,因此會開始出現「挑戰常規」的歪樓情況。
因為孩子經驗不夠,經常做出錯誤的解讀,這是在執行正向教養的日常生活中,需要父母經常細心檢視、並再次陪孩子修正之處。
不論如何,沒關係的,只要再次校正:先關心孩子,再帶著孩子釐清常規的準則,討論好後,重新再次確實執行。
#只要家長是認真的孩子都感受得到
當然,#家長若是搖擺不定孩子也感受得到。當孩子感到不安,就必需一再測試和挑戰父母的「底線」,以便找到能令自己感到安心的「常規」,在過程中,其實不論是親或是子,雙方都很耗能。
事後我發現,在當下,其實我還是沒有照顧到孩子的感受,而著重在跟孩子說道理…XD。於是雖然隔了幾天,我再次伸出連結的手:
#覺察問題然後做出調整
「燁,我很好奇,那天媽咪拒絕幫忙你,你的感覺除了生氣還有什麼呢?」
『失望、討厭』
「你一直希望媽咪協助你,不管是洗、沖、擺,都好,你需要的是什麼呢?」
燁不說話。
於是我猜測:「你想要我陪你洗碗嗎?還是想要快點把事情做完可以有更多時間?還是什麼呢?」
燁:『我想要快點把事情做好,就能有更多的親子時間可以讀繪本』
我:「哦…原來是這樣,你希望有更多能和媽咪在一起做喜歡的事的時間,是嗎?」
『對』
「那你後來有發現嗎,怎麼做能達到你要的呢?等候媽咪甚至要求媽咪去協助你?還是你自己來?」
『我自己做比等媽咪幫忙還快!』
「那天我跟你一樣,也想快點幫翎把指甲剪好,也希望你們碗都洗好後,能有更多時間陪你們唸繪本,看起來我們有一樣的目標哦!能陪你們唸書我也覺得很開心!」
燁:『我也很開心!那以後我們都各自做自己應該完成的事,大家都快點動作,做好後就可以有多一點時間一起唸書了!』
我也開心地回:「好啊!」
#先連結再教養
當孩子的需要滿足了,其實孩子是很願意與父母合作的!
#因育兒而學會的事
#正向教養 之常規篇
#執行路上遇到的挑戰分享
#阿蕯母高小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