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8/2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是法官,我無法保證絕對的正義——《判決》

首次刊載於閱讀最前線
出版時間:2015/10
伊恩・麥克尤恩向來擅長以精準的筆調去描寫人性最幽微之處,他不會單單只描寫事件的一個觀點,而是在場的每個人都有得以發聲的機會。其在最有名的作品《贖罪》中已將這點發揮得淋漓盡致,白昂妮反覆不定的說詞展現出人性自我防衛的一面,但同時讀者也能看到羅比與西西莉雅還有事件發生時在場的其他當事人的自白,才不會掉入白昂妮的片面之詞中。
《判決》的筆法雖然相異於《贖罪》的多視角,明顯側重於法官費歐娜,基於她的法官身分,她得以接觸各方的證詞與聲明,她​必須​依照證據,援引法理與判例,考量一切因素之後作出「最適合」的判斷。一個判決的作成,絕不會是個皆大歡喜的結果,除去法律的因素之後,是一則則衝突、挫折與無奈的人性角力戰。作出判決的法官也是人,他們也有私人情感及個人生活,訴訟雙方在法庭上呈現爭執,於法官而言,是價值判斷的判斷衡量,也是種價值的選擇取捨。在有限的證據和辯論之下,法官所能做的是作出「最適」而非「完美」的判決,而有的時候「最適」和正義並非同義的概念。​
The Children Act,兒童法案,也是本書的原文名稱,該法案第一條便開宗明義規定:應以孩童的福祉作為優先。費歐娜是名家事法庭的法官,在她的職業生涯中,​承辦了很多​艱難的案件,牽涉到宗教信仰、文化風俗和社會因素,某些乍看只是無足輕重的爭點,背後卻因價值觀的不同而引發翻天覆地的爭執。

價值的取捨
宗教信仰的踐行是關乎人類自我實踐的一環,但當奉行教義與現代化價值觀產生衝突之時,對於人格——尤其是孩童來說,很容易造成重大影響。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還在摸索成形。在牽涉到「兒童福祉」的議題時,​尊重​個人信仰,任其權利被侵犯或受到傷害,還是強行介入其中,令其回歸世俗,冒有侵害人格的風險,權衡取捨之間終究不會有個圓滿的結果。法律並非神裁,它是證據還有價值的評量。
主角亞當的情況特殊到有點極端:他來自一個信奉「耶和華見證人」的家庭,對於信仰極為虔誠,然而也因為信仰讓自己的性命陷入危機。亞當罹患血癌,他的身體已經停止製造新鮮的血液,若不接受輸血,等待他的就是死亡。頭痛的卻是,他的信仰認為血液是上帝給予人類的珍貴禮物,如果接受輸血,就是玷污這份禮物。亞當是十七歲的未成年人,然而他即將在不久的將來滿十八歲成年。此刻公權力該不該忽視亞當的意志,答應醫院的需求,對其強制輸血,進行治療?
書中有對亞當意志的形成背景做了說明,多數人在知道亞當的健康狀況和他的宗教信仰之後,多半會得出「迷信」的定論,明明只要接受輸血,就能繼續活下去享受大好人生,為了當個虔誠的信徒而犧牲生命,失去許多體驗的機會,值得嗎?兒童法案的宗旨是「以孩童的福祉作為優先」,保障生命權固然無異議,但「孩童的福祉」應是包含但不限於生命權,尊重該名孩童的意志自由也是保障兒童的福祉。書中的亞當已經擁有完整的判斷能力與認知能力,具有文學與音樂的才華,對自己的身體情況和面臨的風險並非一無所知。
這是個可以反覆辯證的論題:完全尊崇奉行教義,違背了現代以科學與法治為基礎的社會秩序,甚至還會侵害到個人的基本權利;另一方面,宗教撫慰人心的功能至今無法被科學和純粹的理性取代,宗教影響人類的人身觀和生死觀,形塑了精神文化,創造了歸屬感,對人文社會影響深遠。在法治精神出現之前,宗教的安定作用與凝聚社會的貢獻是無法比擬的。
身為法官的費歐娜必須就本案作出判斷,基於職責,她需要考量所有的方面,費歐娜的形象被賦予一個代表著理性的寄託,不過費歐娜也是人,在法袍之外她也有七情六慾,就在審理案件的當下,她的生活正面臨著崩解。

情感的評價
此刻的費歐娜正處於兩個極端:她與結縭多年的丈夫之間出現了分歧,驚慌失措而歇斯底里。但在外人看來,她是個德高望重,深具專業素養的法官,帶著權威的理性。她被她的社會地位,聲望與規範困住了。縱使她在事業上是個傑出的女性,縱使無人責怪,但這厭女文化的氛圍還是令費歐娜自發性地對自己進行批判,她未生育的事實就足以抵銷掉她的價值。
一切只因她太過自私、太過任性、只顧重視事業,⋯⋯費歐娜忙著追求自己的目標,卻不願承認工作是她自我實現的重要元素,結果就錯過機會,未能⋯⋯生下孩子。這形同謀殺,只不過沒有屍體,也沒有兇器。
這段文字讀來是令人不適的,如果說亞當的信仰可以被評價為迷信害人,這名少年被宗教的教條束縛住,以為遵循教義是出自於自由意志,那費歐娜這段內心活動何嘗不是一種迷信?她的丈夫傑克想在老年之前再度享受激情,他身為男人可以任意說出「仍愛著費歐娜,但希望與另一名年輕女子發展肉體關係」,還可以得到社會的同情,父權社會可以體諒男性的情慾,認可男性的性需求得以凌駕伴侶之間應負的「忠誠義務」。而同樣老年的女子對情感上的渴望則是被完全否定,就是這種否定意識,為後來的張力劇情帶來了鋪陳。
面對人生才處在萌芽階段的亞當,兩人相距甚遠的人生閱歷在他們之間產生了極大的張力。
費歐娜與亞當,彼此差異甚大,卻相處和諧,理解對方。他們是彼此的「賦格」,令人想要追逐與飛翔的存在,費歐娜在亞當身上看到希望,她對亞當抱有的是壓抑的喜愛,面對少年直白而單純的仰慕,她有著克制與不忍——不會像傑克那樣。而亞當藉由費歐娜,原先只能以殉道的英雄心態看待即將到來的死亡,轉換成面對寬闊的世界而感到茫然的少年,他對費歐娜有著強烈的情感,即使這樣純粹濃烈的情感會有風險,他仍願意去碰撞。

無關正義
故事中費歐娜其實下了兩個判決,第一個是正式允許醫院對亞當輸血的要求,第二個判決相當的隱晦及私密,當亞當將自己呈現給費歐娜時,期待費歐娜能對此下一個屬於他們之間的「判決」。亞當的純粹感情,與傑克追求肉慾的激情形成強烈對比。費歐娜與亞當是飛翔與追逐,卻也同時是美好與心碎。這裡無關乎正義,而是價值的取捨,最誠摯的奉獻並不能保證相等的回應,判決的結果是已經註定的。亞當針對這個判決做了他認為「最適當」的反應。
最後遺憾的是費歐娜面對第二個判決的自責,看著初次離開家庭與宗教保護的亞當自始至終用著同等強烈的熱情來面對著她,亞當依然是那個殉道者,看完這段曲折歷程的,理解他心思的人是很難對亞當做批判的,他有自己的意識,他要負責的對象只有他自己。因為判決並不代表真正的正義,而是艱難的取捨。

其他出沒地:
👉Matters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