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菜園 3:觀察與維持---工業時代學習自然思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1年8月的照片,用牛奶瓶戳洞自製花盆,扦插超市買回的地瓜葉和空心菜,經過幾週長大的樣子。
當讀者慢慢掌握「土表變乾」即「澆水至盆底出水」的澆水規律後,一邊看著各式書籍了解不同植物所需的盆栽土壤的比例,能開始有餘力欣賞這幾盆親自照顧的植物時,想推薦一些幫助過我的工具書。這些書是地方圖書館的書目,讀者們也能先借過一輪,再決定是否要購買工具書。《樂活陽台蔬菜盆栽》因為實用,有詳細種植教學所以自己購入。
(附註:此專欄為免費沒有接任何業配,用以推廣都市菜園)
~~~
1.《樂活陽台蔬菜盆栽》
2.《超圖解:園藝新手栽培大全》
這本書是判斷植物生長狀態的基本功。
像葉子下垂可能是缺水,要移到陰涼處澆水泡盆(盆栽放入水桶)急救,等葉子恢復再放回原處,並記得要維持澆水頻率,避免未來再度失手。或是葉子轉黃後就不能逆轉回綠色,只能修剪拔掉等。
~~~
接下來的書籍可以先參考,從熟悉生態友善的農法中學習。種植蔬菜之前,讀者可以先嘗試多肉植物和香草類的栽種,這些的成功率較高,適合初心者,圖書館、市面上有許多書籍可以入門。
2022年大片薄荷的起源,來自高中老師送的水插小薄荷盆栽。
這是放在土中長了四個月的樣子。
4.《不依賴農藥的家庭菜園》
5.《無肥料健康栽培農法》
無肥料的難度很高、需要一定的生態圈來維持,我仍然會使用市面上的蚯蚓肥、雞肥等有機肥;書中介紹植物互相拮抗病害的段落很值得讀,是本會想借回來複習的書。
6.《亞曼的樸門講堂》
樸門農法的永續設計,含擴到人類與生物圈的運用再生,這本書對我影響極深。
7.《餐桌的香草植栽》
8.《日日豐收的混植蔬菜盆栽》
~~~
根據台灣目前的氣候生長環境,書目中的蔬菜品種不盡然可以用,因地制宜還是這個氣候緊急的時代所需的。現在每年天氣以高速極端化,病蟲害、高溫休眠、低溫凍傷在小小的家庭菜園也能造成影響,我希望以後有更多關於智慧農業、高科技防災、建築人造環境種植、水耕技術的書籍(我看過《澆澆水就大豐收!水耕菜園》和FB社團「小陽台大花園/小屋頂大農場」的DIY例子)
2021年9月開始用盆栽,插入竹筷防動物把菜吃光。
我還沒有嘗試野菜的種植,野菜通常是原生種,而且能天然抗病害。台灣即使是夏天,地瓜葉與皇宮菜依然維持生長,它們就是台灣的野菜品種,我家菜園 2022的高溫中還能產出蔬菜的功臣們!
因此,找出有氣候韌性的植物,幫助在人口暴增的世界維持各地糧食安全,其實是意想不到的基本功呢。
被工業時代培養的你我,一開始很難掌握自然永續思維,但只要您多看書、多與有園藝經驗的人交流,也能在每日的園藝中找到消失已久的野性精神。
我家可能因為有遮雨棚,又容易潮濕,蔥和青江菜還沒有成功過。鄰居有陽光直射,他們的蔥十分高大呢!(拍手點頭)
扦插枝條的三節生長節,長出另一盆植物。
只採收三分之一,讓植物再收成一次的溫柔,了解壓榨環境對自然、人力的消耗。
學會拿取的熱量要回歸土壤(廚餘、可自然分解物),隨時涵養環境,減少個人能掌握的暖化因子。
體會「買花送鳥」的快樂,有時只為了欣賞風景而回到陽台。
對昆蟲有全新的看法。
慢慢學會減少干預,專注營造水土環境的良好循環,像是水分滋潤的森林不容易森林大火,您手中這片細心呵護的陽台,遠比我們想像的更重要。
我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園藝菜鳥,之前只會讀書長大的都市孩子,許多讀者擁有更雄厚的資本與經驗,是我在這裡淺談遠追不上的。
所以我鼓勵有興趣的讀者動手園藝,吃一盤自己種的菜;收穫豐盛使我們慷慨大方,造成與社區鄰里、家人、朋友的良性循環,「地瓜葉富翁」、「O O菜富翁」的快樂歡迎您一起體驗!
下次要與各位分享蔬菜種植入門,關於扦插超市買回來的蔬菜的技巧,一包蔬菜可以吃三次喔。
avatar-img
22會員
332內容數
2025 排程發表詩集《包裹千次》,啊,回到詩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是一篇分享身為新手的種植辣椒過程的文章,內容包括如何播種、注意事項和成長過程。文章透過分享個人經驗,幫助讀者更瞭解種植辣椒的過程。未完待續......
自從開始種綠豆以後,孩子們開始對種植物產生了興趣。吃蘋果時,拿著蘋果籽想要種;吃葡萄籽時,也拿著葡萄籽想要種。本著多多嘗試著心情,我來者不拒,非常單純地想著反正都是種子,預備好盆栽,放進土,戳個洞,把種子埋進去,再澆水,接受著太陽的滋養,然後就順理成章的覺得種子應該會發芽。 然後,兩個星期過去了,
開始種植綠豆,是我覺得很簡單也很適合的一件事。因為只要澆水就行了。我一直認為,教室外面的窗台是最適合種綠豆的地方,因為日照十分充足。當初有許多植物都因為過度日曬又缺乏澆水而枯竭,總是在植物瀕臨垂危之際送給吉叔。 卻沒想到,實際開始種植以後,綠豆發芽抽高的太快,竟然是因為吸收不到陽光而拼命向上長;卻
Thumbnail
春天是一年中最令人期待的季節之一,它帶來了溫暖的氣候、新生命的萌發和大自然的綠意盎然。春天也是居家植栽的理想季節,因為氣溫升高,日照時間增長,這些因素對植物生長非常有利。
Thumbnail
每每看到戶外迎向陽光花開燦爛的日日春,總想著家裡也來種上一盆,但每次從花巿買回來都種不了多久即枯萎,我發現這種不易照顧的盆栽裡面,都會放很多的稻穀殼,不知是太巧合還是怎麼回事,就算買回來放蔭涼處幾週再換掉盆土也一樣,沒幾個月就不行了,整株枯萎。 這是唯一一盆很難得存活超過一年的植栽,也是花巿買的,
Thumbnail
之前阿媽問我種菜想種什麼,我首先想到的是南瓜,因為南瓜生命力強韌,每年收成時期不太需要照顧,就會生一大堆南瓜吃都吃不完,似乎是農業初心者友善的好種作物。再來就是小黃瓜,因為可以生吃也可以炒菜,料理的變化很多,不太會吃膩。收成的時候是夏天,剛好還可以做各種涼拌菜(期待!)。
Thumbnail
童一心得 @ 2023 10/21 〔蕃薯 北極熊班〕
Thumbnail
哇嗚!豌豆實在是CP值很高的自耕食入門植物! 自從2/14種下種子,今天已經是採收第三次,幾乎三、四天採收一次,每次看到又長出一定的量時,心裡都非常地感動!謝謝植物們帶給我的豐盛和滋養~💖 而且豌豆苗可以生吃,適合我這種不擅廚藝的人,今天午餐是將馬鈴
Thumbnail
我是2015年底移居台東後,才開始認識植物的。之前,只是個書呆子,沒種過植物。現在,很意外的成了農婦,每天花好幾個小時在農場上摸泥土、種植物。真是好大的轉變!雖是務農新手,但八年來摸過數十種植物,倒也學到一些心得,也深深迷上種植的樂趣和成就感。泥土和植物,真是上帝美好的創造物
Thumbnail
極端氣候越來越嚴重,冬季暖化對農民生產造成影響。本文以觀葉秋海棠為例,探討冬季暖化對作物生產的影響,及作物如何應對乾旱及高溫逆境。提出針對高溫或乾旱造成災損的目標,並舉出三項可能策略,包括育種、推廣植物工廠系統和調整作物種植策略。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是一篇分享身為新手的種植辣椒過程的文章,內容包括如何播種、注意事項和成長過程。文章透過分享個人經驗,幫助讀者更瞭解種植辣椒的過程。未完待續......
自從開始種綠豆以後,孩子們開始對種植物產生了興趣。吃蘋果時,拿著蘋果籽想要種;吃葡萄籽時,也拿著葡萄籽想要種。本著多多嘗試著心情,我來者不拒,非常單純地想著反正都是種子,預備好盆栽,放進土,戳個洞,把種子埋進去,再澆水,接受著太陽的滋養,然後就順理成章的覺得種子應該會發芽。 然後,兩個星期過去了,
開始種植綠豆,是我覺得很簡單也很適合的一件事。因為只要澆水就行了。我一直認為,教室外面的窗台是最適合種綠豆的地方,因為日照十分充足。當初有許多植物都因為過度日曬又缺乏澆水而枯竭,總是在植物瀕臨垂危之際送給吉叔。 卻沒想到,實際開始種植以後,綠豆發芽抽高的太快,竟然是因為吸收不到陽光而拼命向上長;卻
Thumbnail
春天是一年中最令人期待的季節之一,它帶來了溫暖的氣候、新生命的萌發和大自然的綠意盎然。春天也是居家植栽的理想季節,因為氣溫升高,日照時間增長,這些因素對植物生長非常有利。
Thumbnail
每每看到戶外迎向陽光花開燦爛的日日春,總想著家裡也來種上一盆,但每次從花巿買回來都種不了多久即枯萎,我發現這種不易照顧的盆栽裡面,都會放很多的稻穀殼,不知是太巧合還是怎麼回事,就算買回來放蔭涼處幾週再換掉盆土也一樣,沒幾個月就不行了,整株枯萎。 這是唯一一盆很難得存活超過一年的植栽,也是花巿買的,
Thumbnail
之前阿媽問我種菜想種什麼,我首先想到的是南瓜,因為南瓜生命力強韌,每年收成時期不太需要照顧,就會生一大堆南瓜吃都吃不完,似乎是農業初心者友善的好種作物。再來就是小黃瓜,因為可以生吃也可以炒菜,料理的變化很多,不太會吃膩。收成的時候是夏天,剛好還可以做各種涼拌菜(期待!)。
Thumbnail
童一心得 @ 2023 10/21 〔蕃薯 北極熊班〕
Thumbnail
哇嗚!豌豆實在是CP值很高的自耕食入門植物! 自從2/14種下種子,今天已經是採收第三次,幾乎三、四天採收一次,每次看到又長出一定的量時,心裡都非常地感動!謝謝植物們帶給我的豐盛和滋養~💖 而且豌豆苗可以生吃,適合我這種不擅廚藝的人,今天午餐是將馬鈴
Thumbnail
我是2015年底移居台東後,才開始認識植物的。之前,只是個書呆子,沒種過植物。現在,很意外的成了農婦,每天花好幾個小時在農場上摸泥土、種植物。真是好大的轉變!雖是務農新手,但八年來摸過數十種植物,倒也學到一些心得,也深深迷上種植的樂趣和成就感。泥土和植物,真是上帝美好的創造物
Thumbnail
極端氣候越來越嚴重,冬季暖化對農民生產造成影響。本文以觀葉秋海棠為例,探討冬季暖化對作物生產的影響,及作物如何應對乾旱及高溫逆境。提出針對高溫或乾旱造成災損的目標,並舉出三項可能策略,包括育種、推廣植物工廠系統和調整作物種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