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03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二戰德國役馬-III號戰車J型

III號戰車J型
III號戰車J型
作品:三號戰車J型(Pz.Kpfw. III Ausf.J) 套件生產商:中國威龍(Dragon) 比例:1/35 塗裝:德國第16裝甲擲彈兵師,1943年7月於庫斯克會戰
三號戰車是納粹德國撕毀凡爾賽和約重新武裝後,第一輛真正意義上的戰車,其扭力桿懸吊系統和三人座砲塔都是劃時代的新銳設計,並深遠的影響到二戰及其後世界各國的戰車設計。但也因為大量採用新技術和新概念研發、製造,加上同時採用至少3家公司的設計卻又沒有整合生產線,造成三號戰車生產嚴重延遲,迫使德軍在發動戰爭入侵波蘭時,將原本只當作訓練戰車用的一號輕戰車和二號戰車,也全部編入裝甲部隊參與戰鬥。這也讓德國裝甲兵之父古德林心目中最理想的裝甲師編制-擁有2個戰車團、每個團至少250輛戰車的規劃,直到戰爭結束都沒有實現過,特別是數量上更從未達到這個數字。
由於是戰前就推出的戰車,而且從一開始設計就預先保留了未來改裝的空間,這使三號戰車產生了相當多樣的改良型或衍生車型,比如馳名的三號突擊砲,或是噴火戰車、砲兵觀測車等車型。戰後包括挪威、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國,也還保有一部份從德軍接收的三號戰車,一直使用到1951年前後才全部退役。
第16裝甲擲彈兵師是二戰德軍的元老部隊之一,前身為1934年10月成立的第16步兵師,曾經參與波蘭和法國戰役。法國戰役後的1940年11月,部隊被一分為二,分別改組為裝甲師和摩托化步兵師,2個師都沿用原本的番號。
裝16師參與過基輔會戰,1941年11月底一度已經攻抵亞速海海濱,但因為紅軍的冬季反攻攻勢而不得不後退。隔年被編入第4裝甲軍團參與藍色作戰,並參與了災難性的史達林格勒攻防戰。該師最終因為落入紅軍口袋無法脫困,在1943年2月2日隨著德國第6軍團投降而全滅,師長京特.安格恩中將(Günther Angern)在投降當天自殺殉國。之後,德軍以在法國的新訓單位為基幹重建了裝16師,第二代裝16師稍後轉戰義大利、烏克蘭和波蘭,1945年5月8日在捷克隨著德國投降解散。
第16摩托化師成軍後,先被用於1941年4~5月的巴爾幹戰役,直到9月才轉入俄國戰場。1942年夏季,與其兄弟部隊一樣參與了藍色作戰,被投入往高加索方面的攻勢。截至11月18日,該師先鋒部隊曾經推進到距離裡海畔城市亞斯特拉罕(Astrakhan)市中心不到30公里-這是德軍在東戰線推進的最東端。但隔天由於紅軍發動「天王星作戰」,部隊不得不西撤,避免了像裝16師那樣的悲劇。
之後,第16摩托化師在1943年改組為裝甲擲彈兵師,參與了庫斯克會戰及其後一連串的撤退和防衛戰,遭到極大的損失,而在次年年初調往法國修整。抵法後部隊再次改組並更換番號,成為第116裝甲師。並參與諾曼第、法萊斯口袋、亨特琴森林及突出部之役等戰役,最終在1945年4月21日於魯爾口袋之役中,隨著德國B集團軍投降而全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