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5|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妙法蓮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原文+白話)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備註(二):佛經中出現「如是我聞」,「我」即是指阿難,我阿難「親耳聽到佛這樣說的」。
    備註(三):佛將入涅槃,眾弟子都哭起來,尤其是阿難,他是佛的堂弟,又是侍者,所以泣不成聲,這時有阿那律尊者,就對阿難說:「你不能哭,應該趕快問佛,怎麼安排後事?」阿難說:「要問什麼後事呢?」尊者回應要請問佛四件事,其中第三件事則為「佛滅度後,將來結集經典時,一切經典,以何為首?」佛答:「一切經典,當安『如是我聞』,和六種成就,才能表示經典圓滿,及證明是佛所說的。」
    備註(四):息爭論:阿難還未證四果,當時佛的弟子,多是四果大阿羅漢,老參上座,資格和身份都比阿難高深,如果是阿難所說的經典,大家都不佩服,但若加上「如是我聞」,大家便知道,不是阿難說的,而是佛所說,阿難的記性特別強,佛在四十九年中,所說的經典,他都能詳細記得,有條不紊,不會雜亂。現經典前面加上「如是我聞」,這一切法,都是我阿難,從佛處所聽聞的,大眾才不會有爭論。
    備註(五):異外道:外道經首,多安阿或嚘作為開始,佛則咐囑安「如是我聞」,以便和外道不同。
    備註(六):法華經二十八品中,天台智者大師將〈序品〉至〈安樂行品〉為止的前十四品稱為「迹門」,從〈地湧出品〉至〈普賢菩薩勸發品〉為止的後十四品稱為「本門」,並把第二〈方便品〉與第十六〈如來壽量品〉,分別視作「迹門」和「本門」的核心。
    備註(七):第二十五〈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觀世音經)是法華經中最有名的一品;在東亞地區的流行程度,甚至超過其他各品,許多寺廟及殯葬法事單位,會單獨將該品從法華經中抽取出來印刷,方便信徒唱誦。該品描寫觀世音菩薩以三十二種應化身尋聲救苦的事跡。
    --------------------------------------------------------------------
    妙法蓮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爾時大會、聞佛說壽命劫數長遠如是,無量無邊阿僧祇眾生、得大饒益。於時世尊告彌勒菩薩摩訶薩:「阿逸多,我說是如來壽命長遠時,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眾生、得無生法忍,復有千倍菩薩摩訶薩、得聞持陀羅尼門,復有一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得樂說無礙辯才,復有一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得百千萬億無量旋陀羅尼,復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能轉不退法輪,復有二千中國土微塵數菩薩摩訶薩、能轉清淨法輪,復有小千國土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八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四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四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三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三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二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二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一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一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八世界微塵數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說是諸菩薩摩訶薩得大法利時,於虛空中,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以散無量百千萬億眾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並散七寶塔中、師子座上、釋迦牟尼佛、及久滅度多寶如來,亦散一切諸大菩薩、及四部眾。又雨細末栴檀、沈水香等,於虛空中,天鼓自鳴,妙聲深遠,又雨千種天衣,垂諸瓔珞、真珠瓔珞、摩尼珠瓔珞、如意珠瓔珞,遍於九方,眾寶香爐、燒無價香,自然周至,供養大會。一一佛上,有諸菩薩、執持幡蓋,次第而上,至於梵天。是諸菩薩,以妙音聲、歌無量頌,讚歎諸佛。」
    爾時彌勒菩薩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說偈言:
    佛說稀有法,昔所未曾聞,世尊有大力,壽命不可量。
    無數諸佛子,聞世尊分別,說得法利者,歡喜充遍身。
    或住不退地,或得陀羅尼,或無礙樂說、萬億旋總持,
    或有大千界、微塵數菩薩,各各皆能轉,不退之法輪。
    復有中千界、微塵數菩薩,各各皆能轉,清淨之法輪。
    復有小千界、微塵數菩薩,餘各八生在,當得成佛道。
    復有四三二、如此四天下、微塵諸菩薩,隨數生成佛。
    或一四天下、微塵數菩薩,餘有一生在,當成一切智。
    如是等眾生,聞佛壽長遠,得無量無漏,清淨之果報。
    復有八世界、微塵數眾生,聞佛說壽命,皆發無上心。
    世尊說無量,不可思議法,多有所饒益,如虛空無邊。
    雨天曼陀羅、摩訶曼陀羅,釋梵如恒沙,無數佛土來。
    雨栴檀沈水,繽紛而亂墜,如鳥飛空下,供散於諸佛。
    天鼓虛空中、自然出妙聲,天衣千萬種、旋轉而來下,
    眾寶妙香爐,燒無價之香,自然悉周遍、供養諸世尊。
    其大菩薩眾,執七寶幡蓋,高妙萬億種,次第至梵天,
    一一諸佛前,寶幢懸勝幡。亦以千萬偈、歌詠諸如來。
    如是種種事,昔所未曾有,聞佛壽無量,一切皆歡喜。
    佛名聞十方,廣饒益眾生,一切具善根,以助無上心。
    爾時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阿逸多,其有眾生、聞佛壽命長遠如是,乃至能生一念信解,所得功德、無有限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於八十萬億那由他劫、行五波羅蜜、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密、毗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除般若波羅蜜,以是功德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知。若善男子、善女人,有如是功德,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者,無有是處。」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人求佛慧,於八十萬億、那由他劫數、行五波羅蜜。
    於是諸劫中,布施供養佛、及緣覺弟子、並諸菩薩眾,
    珍異之飲食、上服與臥具,栴檀立精舍,以園林莊嚴。
    如是等布施,種種皆微妙,盡此諸劫數,以回向佛道。
    若復持禁戒,清淨無缺漏,求於無上道,諸佛之所歎。
    若復行忍辱,住於調柔地,設眾惡來加,其心不傾動。
    諸有得法者,懷於增上慢,為此所輕惱,如是亦能忍。
    若復勤精進,志念常堅固,於無量億劫、一心不懈息。
    又於無數劫,住於空閒處,若坐若經行,除睡常攝心,
    以是因緣故,能生諸禪定,八十億萬劫、安住心不亂,
    持此一心福,願求無上道。我得一切智,盡諸禪定際,
    是人於百千、萬億劫數中、行此諸功德,如上之所說。
    有善男女等,聞我說壽命,乃至一念信,其福過於彼。
    若人悉無有,一切諸疑悔,深心須臾信,其福為如此。
    其有諸菩薩,無量劫行道,聞我說壽命,是則能信受。
    如是諸人等,頂受此經典,願我於未來,長壽度眾生,
    如今日世尊、諸釋中之王,道場師子吼,說法無所畏。
    我等未來世,一切所尊敬,坐於道場時,說壽亦如是。
    若有深心者,清淨而質直,多聞能總持,隨義解佛語,
    如是諸人等,於此無有疑。
    「又、阿逸多,若有聞佛壽命長遠,解其言趣,是人所得功德、無有限量,能起如來無上之慧。何況廣聞是經、若教人聞,若自持、若教人持,若自書、若教人書,若以華、香、瓔珞,幢幡、繒蓋,香油、酥燈,供養經卷,是人功德、無量無邊,能生一切種智。阿逸多,若善男子、善女人,聞我說壽命長遠,深心信解,則為見佛常在耆闍崛山,共大菩薩、諸聲聞眾、圍繞說法。又見此娑婆世界,其地琉璃,坦然平正,閻浮檀金、以界八道,寶樹行列,諸台樓觀、皆悉寶成,其菩薩眾、咸處其中。若有能如是觀者,當知是為深信解相。」
    「又復如來滅後,若聞是經、而不毀呰,起隨喜心,當知已為深信解相,何況讀誦、受持之者,斯人則為頂戴如來。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不須為我復起塔寺,及作僧坊、以四事供養眾僧。所以者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是經典者,為已起塔、造立僧坊、供養眾僧。則為以佛舍利、起七寶塔,高廣漸小、至於梵天,懸諸幡蓋、及眾寶鈴,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眾鼓、伎樂,簫、笛、箜篌,種種舞戲,以妙音聲、歌唄讚頌,則為於無量千萬億劫、作是供養已。」
    「阿逸多,若我滅後,聞是經典,有能受持,若自書、若教人書,則為起立僧坊,以赤栴檀、作諸殿堂三十有二,高八多羅樹,高廣嚴好,百千比丘、於其中止,園林、浴池,經行、禪窟,衣服、飲食,床褥、湯藥,一切樂具、充滿其中,如是僧坊、堂閣、若干百千萬億,其數無量,以此現前、供養於我、及比丘僧。是故我說,如來滅後,若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若自書、若教人書,供養經卷,不須復起塔寺,及造僧坊、供養眾僧。況復有人能持是經,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其德最勝,無量無邊,譬如虛空、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無量無邊,是人功德,亦復如是無量無邊,疾至一切種智。若人讀誦受持是經,為他人說,若自書、若教人書,復能起塔,及造僧坊、供養讚歎聲聞眾僧,亦以百千萬億讚歎之法、讚歎菩薩功德,又為他人、種種因緣,隨義解說此法華經,復能清淨持戒,與柔和者而共同止,忍辱無瞋,志念堅固,常貴坐禪、得諸深定,精進勇猛、攝諸善法,利根智慧、善答問難。」
    「阿逸多,若我滅後,諸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是經典者,復有如是諸善功德,當知是人、已趨道場,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坐道樹下。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若坐、若立、若經行處,此中便應起塔,一切天人、皆應供養如佛之塔。」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我滅度後,能奉持此經,斯人福無量,如上之所說。
    是則為具足,一切諸供養、以舍利起塔,七寶而莊嚴,
    表剎甚高廣,漸小至梵天,寶鈴千萬億,風動出妙音。
    又於無量劫、而供養此塔,華香諸瓔珞,天衣眾伎樂,
    燃香油酥燈,周匝常照明。惡世法末時、能持是經者,
    則為已如上、具足諸供養。若能持此經,則如佛現在,
    以牛頭栴檀、起僧坊供養,堂有三十二,高八多羅樹,
    上饌妙衣服、床臥皆具足,百千眾住處,園林諸浴池,
    經行及禪窟,種種皆嚴好。若有信解心、受持讀誦書,
    若復教人書、及供養經卷,散華香末香、以須曼薝蔔、
    阿提目多伽、薰油常燃之。如是供養者,得無量功德,
    如虛空無邊,其福亦如是。況復持此經,兼布施持戒,
    忍辱樂禪定,不瞋不惡口,恭敬於塔廟,謙下諸比丘,
    遠離自高心,常思惟智慧,有問難不瞋,隨順為解說,
    若能行是行,功德不可量。若見此法師、成就如是德,
    應以天華散,天衣覆其身,頭面接足禮,生心如佛想。
    又應作是念,不久詣道場,得無漏無為,廣利諸人天。
    其所住止處,經行若坐臥,乃至說一偈,是中應起塔,
    莊嚴令妙好,種種以供養。佛子住此地,則是佛受用,
    常在於其中、經行及坐臥。
    --------------------------------------------------------------------
    妙法蓮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那時,在這次大會聽到了釋迦牟尼佛親口說,所成就的壽命已是極為久遠的這番話;就有不可衡量、沒有止境、阿僧祇那麼多的眾生,因而獲得了莫大教益。
    在這時,釋尊對彌勒大菩薩說:「阿逸多啊!正當我講出這番話,說如來的壽命已是極為久遠時,就有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那麼多恆河沙數的眾生,悟得一切事物不生不滅的道理了;又有比這多一千倍的大菩薩,獲得聞持陀羅尼(聞佛教法而持善不忘)的法門;又有一整個世界,多如微塵數的大菩薩,獲得說法犀利的口才;另又有一整個世界,多如微塵數的大菩薩,獲得百千萬億、不可衡量的旋陀羅尼(旋轉迴向)法門;又有一整個三千大千世界,多如微塵數的大菩薩,獲得了能力轉動不退轉法輪;又有二千個中千世界,多如微塵數的大菩薩,獲得了能力轉動清淨法輪;又有一整個小千世界,多如微塵數的大菩薩,經過八世轉生便可證得無上正覺;又有四個四大洲,多如微塵數的大菩薩,經過四世轉生便可證得無上正覺;又有三個四大洲,多如微塵數的大菩薩,經過三世轉生便可證得無上正覺;又有二個四大洲,多如微塵數的大菩薩,經過二世轉生便可證得無上正覺;又有一個四大洲,多如微塵數的大菩薩,經過一世轉生便可證得無上正覺;又有八個世界,多如微塵數的眾生,都已發誓追求無上正覺的心願啊。」
    釋迦牟尼佛剛說完這麼多大菩薩所獲得的莫大法益時,從天空中紛紛降下了曼陀羅花、大曼陀羅花,散落在不可衡量、百千萬億棵的寶樹下,師子座上的所有佛陀身上;也散落在七寶塔中,師子座上的釋迦牟尼佛、以及去世已久的多寶如來身上;也散落在一切所有的大菩薩、以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四部眾身上;又降下雨絲絲細粉末的栴檀香、沉水香等;從天空中還傳來天鼓自鳴的美妙鼓聲,非常的深沉悠揚;又降下一千種的天衣、垂下了各式各樣的項鍊:有真珠項鍊、摩尼珠項鍊、如意珠項鍊,遍佈於四方、四維及中央等九方;有非常多寶貴的香爐,燒著名貴的檀香,自然飄散到各處,供養大會的群眾。每一位分身佛陀的上方,都有許多菩薩手持幡蓋,層層疊疊的往上升,一直延伸到梵天。這些菩薩還以美妙的聲音,唱出不可衡量的偈頌,來讚歎所有佛陀啊。
    那時,彌勒菩薩從座位中站起來,袒露右肩,雙手合十,向著釋迦牟尼佛,用偈語說:
    佛陀說出非常稀有的法,是過去從來未曾聽過的。
    世尊擁有超凡的大力量,壽命長久得不可衡量啊。
    不可計數那麼多的弟子,聽到世尊詳細分別解釋,
    聞說法而得法利益的人,歡欣和喜悅充滿了身心。
    有些達到不退轉的境地、有些獲得了陀羅尼法門、
    有些能夠自由自在說法、獲得萬億旋陀羅尼總持;
    又有一整個的大千世界,如微塵數那麼多的菩薩,
    每一個都獲得能力轉動,永遠不會退轉的大法輪;
    又有一整個的中千世界,如微塵數那麼多的菩薩,
    每一個都獲得能力轉動,清淨無雜無染的大法輪;
    又有一整個的小千世界,如微塵數那麼多的菩薩,
    各在餘下的八次出生後,將可以達到成就佛道了。
    又分別有四個三個二個,如此陣容龐大的四天下,
    有微塵數那麼多的菩薩,隨四三二次出生便成佛。
    又有一整個的四大部洲,如微塵數那麼多的菩薩,
    將在餘下的一次出生後,就可以得到一切智慧了。
    像這等類的大部分眾生,聽到佛的壽命極為久遠,
    都因而得到了不可衡量,沒煩惱污濁的清淨果報。
    除此之外還有八個世界,如微塵數那麼多的菩薩,
    聽到佛說所成就的壽命,都發心追求無上正覺啊。
    世尊啊您演說不可衡量,那麼不可思議的奇妙法,
    各方從中所得到的受益,就像虛空一樣沒有止境。
    天空紛紛降下曼陀羅花,以及有許多大曼陀羅花。
    帝釋梵天如恆河沙之多,從無數個佛國世界來到。
    雨降著栴檀香和沉水香,繽紛亂墜隨處飄散下來,
    有如鳥兒飛翔在天空下,供養散落在所有佛身上。
    天鼓就在那片虛空之中,自然地發出美妙的鼓聲。
    各色天衣有千萬種之多,一邊旋轉一邊飄落下來。
    有非常之多的寶貴香爐,燃燒著無從估價的檀香,
    香氣自然地飄散開四周,以供養所有的佛陀世尊。
    其中有許多的大菩薩們,手持用七寶造成的幡蓋,
    高大壯觀氣象萬千億種,層層疊疊一直延至梵天。
    在各每一位佛陀的面前,都有豎起寶幢懸掛長幡。
    又以一千句一萬句偈語,來歌頌讚詠所有的如來。
    像這些各種各樣的事情,是過去從來未曾有過的。
    聽到佛的壽命不可衡量,一切眾生個個非常歡喜。
    佛陀名聲傳遍十方世界,可以廣泛利益很多眾生,
    使萬事萬物都具備善根,以助長追求無上的心啊。
    那時,釋迦牟尼佛對彌勒大菩薩說:「阿逸多啊!遇有眾生聽到了佛陀的壽命是如此長久,縱只產生一念的信受、理解,他所獲得的功德,也是沒有限量的。如果有善男信女,為了追求無上正覺的緣故,在八十萬億、那由他的漫長期間,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五種的波羅蜜法,除了智慧波羅蜜之外,以這五種修行所得的功德,與前述的功德比較,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百千萬億分之一也不及的;甚至用算數、譬喻,都是不能知怎樣形容的啊。但如果有善男信女,具備了這麼多的功德,卻在追求無上正覺的中途退轉的話,則就沒有任何用處了。」
    當時釋尊,想重申說明這一段所講,就用偈語說:
    若有人追求佛陀的智慧,在已經歷過了八十萬億、
    那由他那麼漫長的期間,修行五種的波羅蜜法門,
    在於這麼漫長的歲月裡,實行恭敬布施供養佛陀、
    以及修行緣覺乘的弟子、與共非常多的菩薩大眾。
    有各種奇珍異品的飲食、名貴的衣服和上等寢具,
    又用栴檀香木建造精舍,並以庭園樹林來作點綴。
    像這樣各等的去行布施,種種都是精心設計微妙,
    經歷過了這麼漫長歲月,普皆迴向以求達成佛道。
    若兼且還嚴持各種禁戒,清淨得無任何煩惱污濁,
    以追求至高無上的佛道,讓許多佛陀都為之稱讚。
    若兼且還修行忍辱法門,達到了調順柔和的境地,
    即使受到各種惡意對待,他的決心依然毫不動搖。
    有些自以為已得法的人,懷著傲慢心看不起別人,
    受到這類人的輕視嗔惱,這樣也仍然能夠忍受的。
    若兼且還非常勤奮努力,意志信念經常保持堅固,
    在無量億那麼漫長期間,依然專心一意毫不懈怠。
    又在不計其數的長時間,居住於空曠閒靜的地方,
    有時打坐有時念經踱步,除睡覺之外都非常專注,
    由於這專注力集中緣故,所以能出生各種的禪定。
    在八十萬億的漫長期間,一直安住心神不曾散亂,
    修持這種專心所得福報,只願用於追求無上佛道。
    如我一樣的得到一切智,全部是來自各種的禪定。
    這一個人經歷過了百千、萬億那麼漫長的期間裡,
    修行得到這麼多的功德,就如上述所說的一般了。
    如果是有善男和信女們,聽到我說佛所有的壽命,
    即使只產生一念的信解,他的福報也遠勝那個人。
    如果有人是完全的沒有,一切任何的疑惑和懊悔,
    內心深處雖只短暫相信,他的福報也都是同樣的。
    其中有許多的大菩薩們,經無量久遠修行菩薩道,
    聽到我說佛所有的壽命,於是就會能夠完全信受。
    就好像這麼樣的一群人,便會頂禮接受這部經典,
    祈願我會在很久的未來,一直保持長壽濟度眾生。
    就好像今日這樣的世尊,是所有釋迦族中的大王,
    在道場上發出獅子吼叫,如萬獸之王無畏地說法。
    願像我等可以在未來世,受到一切所有眾生尊敬。
    當日後坐在道場的時候,也說出壽命長久亦這樣。
    如果是有深厚心志的人,純潔清淨而且質樸率直,
    博學多聞又能記憶下來,是依隨義理來解釋佛語,
    就好像這麼樣的一群人,對於此事就不會懷疑了。
    釋尊接著說:「還有,阿逸多啊!如果有人聽了佛陀的壽命是極為久遠的,而能明解那句話的含義,則這個人所獲得的功德,是沒有限量的,並能啟發起成為如來的無上智慧啊。何況是能夠廣聞多學這部法華經,或教人來聽、或自已受持、或教人受持、或自已書寫、或教人書寫;或是以鮮花、檀香、珠玉項鍊、幢旛、繒蓋、香油燈、酥油燈等,來供養這經卷。這個人的功德就更不可衡量、沒有止境,並能產生一切的佛種智慧啊。
    阿逸多啊!如果是有善男信女,聽到我說所成就的壽命,已是極為久遠的,內心便深深信受、理解,那麼他就有如是看見了佛陀,常在耆闍崛山和大菩薩以及許多聲聞弟子一起,在他們的環繞下說法了。他又會看見這個娑婆世界,它的地面鋪上瑠璃,既平坦又方正;用紫金光色的閻浮檀金,來界定八條幹道,寶樹排列成行;所有的亭台樓閣,都是用寶物建成的;那些菩薩大眾,通通都在那裡住的。如果有人能夠這樣看見的話,便可知道這就是深深信受、理解的表現了。
    又在如來入滅離世後,若是聽了這部法華經,而不加毀謗、評擊,還立刻產生歡喜的心,便可知道已是深深信受、理解的表現了。更何況是讀誦、受持的話,則這些人就是在膜拜如來了。
    阿逸多啊!這樣的善男信女,不須再為我起蓋塔寺,以及建造僧坊;或以衣服、飲食、寢具、醫藥等四事,來供養僧侶大眾了。為什麼呢?因為這樣的善男信女,能受持、讀誦這部經典的話,就等如是已經起蓋佛塔、建立僧坊、供養僧侶大眾了;就等如是以佛陀的遺骨,建造七寶塔,塔身高高聳立,逐漸伸延變小,直達梵天;全塔懸掛許多幡蓋,以及眾多寶鈴;還有鮮花、檀香、珠玉項鍊、末香、塗香、燒香;又配合各樣鼓聲、演奏伎樂、吹簫笛、彈箜篌、表演各種歌舞戲曲等,以這些美妙的聲音,來歌頌讚詠了;就等如是已經在不可衡量、千萬億的漫長期間,做了這樣的供養啊。
    阿逸多啊!如果在我入滅離世後,若聽了這部法華經,有人能夠受持、或自已書寫、或教人書寫的話,那就等如是已建造僧坊了。是以赤栴檀香木蓋起來的許多殿堂共有三十二所,殿堂高於多羅樹八倍,非常高聳壯觀;上百上千的比丘住在裡頭;有園林、浴池、散步徑、禪房靜室;還有衣服、飲食、牀舖、湯藥和一切樂器等,各種設備一應俱全。這樣子的僧坊、堂閣,有大約有百千萬億那麼多,那個數目是不可衡量的啊;就等如是以這些東西陳列在眼前,來供養我及比丘僧了。
    故此我才說:『在如來入滅離世後,要是有受持、讀誦這部法華經,並為他人解說、或自已書寫、或教人書寫,這樣的來供養經卷,則那就不必再起蓋塔寺,以及建造僧坊,來供養僧侶大眾了。』
    何況有一部分人,除了受持這部經之外,並且從事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禪定、般若智慧等,他們的功德就更勝一籌,是不可衡量、沒有止境的啊。就好比虛空般廣大,東西南北、四維上下、不可衡量、沒有止境的。這些人的功德也就是這麼的不可衡量、沒有止境了,可以迅速地達到了悟一切的佛種智慧啊。
    若是有人讀誦、受持這部法華經,又為他人解說、或自已書寫、或教人書寫;還能起蓋塔寺,以及建造僧坊,供養、讚歎聲聞乘的僧侶大眾;還以百千萬億的種種讚歎方法,來讚歎菩薩的功德;又為他人引用各種因緣,根據義理來解說這部法華經;還能清淨守持戒律,與性格柔和的人在一起;忍辱不生氣動怒,意志、信念堅定;非常重視坐禪,達到各種深層的禪定;勤奮積極,努力進取;吸取各種正確知識;強化認知系統,磨練智慧;擅長應對困難的問答。阿逸多啊!如果在我入滅離世後,要是這麼樣的善男信女,能受持、讀誦這部法華經的話,並且有著這麼多的行善功德,要知道這些人已經是走向道場,接近無上正覺,將坐於菩提樹下悟道了。
    阿逸多啊!對於這些善男信女,無論是在他們坐的地方、或是站立的地方、或是散步的地方,在那些地方裡都應起蓋佛塔,一切天界、人界的眾生,都應致上供養,有如供養佛塔一樣啊。」
    當時釋尊,想重申說明這一段所講,就用偈語說:
    如果在我入滅離世後,能夠奉持這部法華經,
    這人的福報不可衡量,就如上述之前所說的。
    這就等如是已具備了,一切各種各樣的供養。
    如為佛陀的遺骨建塔,用七種的珍寶來裝飾,
    塔頂上的旗竿非常高,往上延變細達至梵天。
    懸掛寶鈴有千萬億個,隨風吹動便發出妙音。
    又在不可衡量的期間,一直恆久供養這座塔。
    有鮮花檀香各式項鍊、天衣及演奏各種伎樂、
    燃點香油燈和蘇油燈,周圍經常都照得亮透。
    若在惡世的末法時期,能夠受持這部經的話,
    就等如是上述所說的,已具備這各種供養了。
    如果能夠奉持這部經,就等如是佛陀在世時,
    以牛頭山赤栴擅香木,用作建造僧坊來供養;
    殿堂總共有三十二所,高度是八棵的多羅樹;
    俱備上等佳餚和衣服、牀舖寢具都樣樣齊全。
    有上百上千僧眾居住、有園林與共許多浴池、
    有散步徑及禪房靜室,各種設施都舒適完善。
    若是有相信理解的心,受持讀誦和自已書寫、
    兼且還能夠教人書寫、以及能夠作供養經卷。
    散下鮮花檀香和末香、以及須曼花和薝蔔花,
    提煉阿提目多伽種子,所搾的香油經常燃點。
    像是這樣作供養的人,將獲得不可衡量功德,
    如同虛空般沒有止境,他的福報也會這樣啊。
    何況除了受持這部經,且還兼實行布施持戒、
    忍辱不生氣喜愛禪定、不會動怒也不亂批評,
    恭敬禮拜於佛塔佛廟,謙虛對待所有的比丘,
    遠離自大高傲的心理,常分析思考磨練智慧。
    有問題刃難也不動怒,而是隨順柔和地解說。
    如果能實行這些修行,那麼功德將不可衡量。
    如果遇見這樣的法師,成就了這各種的功德,
    就應撤以天上的花朵、以天衣覆蓋在他身上,
    頭臉觸地禮拜他跟前,生起心敬如佛的想法。
    又應產生這樣的想法:他不久就能前往道場,
    達到沒有煩惱不造作、廣為利益於眾天人了。
    在他所住休息的地方、散步靜坐躺臥的地方、
    甚至只說一偈的地方,這些地方都應起佛塔,
    並裝飾得它漂漂亮亮,以各種方式作供養啊。
    這位佛子所住的地方,等於就是作佛陀受用,
    經常在這那些地方裡,散步靜坐或躺臥的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