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從4個月半嬰兒期的我,那一天突如其來的發燒,來到寂靜世界。
所有聲音在寂靜世界都不復存在,宛如切斷外界聲音,沒有助聽器幫助之下,試著閉上眼全神貫注靠雙耳尋找一絲絲的聲音,始終尋不著。
聲音是什麼?
聲音,好陌生,對周遭的聲音ㄧ無所知,不知道怎麼描述聲音,只能憑空想像聲音是怎麼樣。
戴助聽器幫助有限,因為助聽器是聽覺媒介輔助,不是萬能,助聽器的構造就是將環境中的聲音全單照收,接著透過擴大機放大的聲音傳送到耳膜。
聽得到,不等於聽得懂。
正常聽力有過濾聲音,甚至能自動調節大小聲音,憑聲音能認出音調、方向的功能等,喪失聽力如同失去所有的功能,
我所聽見是非常吵雜的噪音,像是在行走時,聽到的是混亂聲音,不能分辨方向,更不能辨認是說話,還是車輛呼嘯而過的聲音,所有聲音都混在一起,實在太吵了!吵到我無法忍受,關掉助聽器,躲進寂靜世界。
我試著觸及能傳來振動的物體去感受聲音,或是說話或唱歌時,伸出手輕按喉頭周圍,去感覺聲帶中振動,振動就像是「無形的聲音」,振動具象化如下圖。
值得慶幸的是,我戴助聽器時,所有聲音當中僅有分辨得出鼓聲、鋼琴聲的節奏和旋律,因鋼琴和打鼓的聲音比較大,也有明顯的節奏。
彈鋼琴是我媽咪教的,我只會彈「小蜜蜂嗡嗡嗡」,同時也是我最喜歡的兒童歌曲,更喜歡聽我媽彈鋼琴,彈指之間彈出優美的聲音,輕輕閉上眼享受傾聽,身體不自主地隨著悅耳清脆的旋律而搖擺,而打鼓的聲音可以直接讓我感受震動,我所聽見的是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的節奏聲音。
鋼琴就像是優雅的音樂家,而打鼓像是奔放的藝術家。
以前在公演場景觀賞打鼓表演,由於怕自己的耳朵會不舒服,我就關掉助聽器,用雙眼去欣賞鼓手們專注投入的鼓魂,鼓聲雷動氣勢磅礡,劃破了我的寂靜世界,驚破天驚把全身的我撼住,難以從他們身上的目光移開,渾厚雄壯的鼓聲,隆隆作響傳到我的心中迴盪著。
我戴助聽器的狀態
只能一對一聊天才能懂,其餘就慘不忍睹,但溝通方式有很多種,筆談、通訊軟體、手語等,口語並不是唯一。有趣的是,我發音不標準,和別人交談時,別人都說我的發音不像台灣人(笑)。
在生活當中,有多少會有不便之處,手機收到很多來電,我都是無視,因為無法接聽電話,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戴助聽器所聽到的是無意義的雜音。
所遇到以下問題,都是仰賴別人幫忙。
一、求學時代
課堂上聽不懂老師講什麼,雖然可以讀唇語,但讀唇語是一種非常耗費精神,很吃力,所以上課都是抄黑板和看課本、下課跟同學借抄筆記。不懂部分則私下問老師或是同學。
分組討論則是更困難,聽不懂團體討論內容,沒參與感,而找組也很尷尬,都必須看別人臉色才能加入或靠老師幫忙分配。分組討論結果都是靠私下問同學才能知道自己要負責什麼內容。
二、生活
像是訂位、水電維修、需辦些事情、突發情況等,都必須透過打電話,問題的是,聽力和口語的關係,仍無法接聽電話,都需仰賴路人或家人幫接聽電話。
智慧型手機問世前,當我和家人走散了,找不到家人,我持有手機,卻無法自己打電話,必須請路人幫忙接聽電話報備我的所在位置。或是去服務台登記走失,請他們幫忙廣播,請家人來接我。
交通突發情況,例如火車停駛,會有廣播通知,問題的是聽不到的關係,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傻傻等著火車來。有一天,發生在我身上,因颱風尾的關係,我和聽障朋友們在十分火車站等了一小時等不到,後來去找店家吃飯看電視新聞才知道停駛,難怪遊客本來有,一下子不見了,原來他們早就知道了,只要一聽廣播就能提早離開。
三、點餐、購物
點餐,若要點簡單,我都會指菜單,但若要點很多,我用打在手機上告知店家,因為用講的對方會聽不懂。
店家做完後要叫號,我無法聽到店家叫號,因為助聽器接收是來自各方聲音,無法分辨哪一個聲源,所以不知道店家叫到自己,然後自己傻傻等,直到旁邊客人拍拍我,我才知道店家在叫我。
購買的時候,要問價,我都會問多少錢,但有些店家聽不懂,我只好比手勢,店家才懂,然後回答多少錢,我有時聽不懂,對方就改比手勢,我才懂,這樣互動挺有趣。
四、看診、銀行
以前護理師會出來叫號碼,聽不到的關係,不知道對方在叫我,還好現在醫院、診所已經改用電子螢幕,只要看號碼就知道號碼跑到哪裡。
看診時,先寫好的症狀情形給醫生看,請醫生用筆談回。
銀行,對於聽障申辦信用卡非常不友善,因為要接聽電話驗証明自己是本人,問題的是自己無法接聽電話,要怎麼證明?而還必須親自跑銀行說明,請櫃檯人員幫忙證明,更扯的是,申請還會失敗耶,往後我改請家人幫忙,免得又花時間親跑。
種種不便之處,難免的,因為聽障/聾人的外觀是看不出來的,看上去沒有困難之處,所以很多地方都會被忽略。
現在友善的無障礙環境慢慢有進步,相信以後會越來越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