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 《法高哲》#8 好的教育無法保證幸福

wenyi-avatar-img
發佈於BOOKS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個人閱讀心得記錄,有很多個人想法。
/////////

我們要逃離社會才能幸福嗎?


1) 社會保證人的幸福生活

「亞里斯多德強調,人的幸福是建立於社會生活之上。然而奴隸卻因為他們的生活條件而無法幸福。」
這邊在講前面「為什麼要進入社會?」這章節,亞里斯多德提到的「人是政治性的動物,那麼社會便可讓他實現本性」。這邊提出一個矛盾,我們要獲得幸福就得進入社會,但也因為進入社會無法幸福..??

2)社會造就人的不幸

這邊先引用盧梭的主張,人類不一定要被迫形成社會,野蠻人也可獲得幸福。
尚-雅克·盧梭 - 汲汲營營而犧牲生命
《論人類不平等之起源與基礎》
「野蠻人與文明人的內心與意象非常不一樣,也因此,一邊認為他們獲得了幸福,而另一邊則是陷入了絕望。野蠻人只求平靜還有自由,他只想要悠閒與不受外界干擾的生活,就連斯多葛派※也遠比不上野蠻人對其他一切外在事物的不為所動。相反地,社會中的市民一直都很積極,辛勤、奔波且焦慮地不斷追求更辛勞的工作:他們一直勞苦到死,甚至甘生命危險或是放棄生命以追求不朽。他們逢迎著那些自己厭惡的顯貴自己鄙視的富人,使勁全力就為了獲取能為那些人服務榮幸。他們驕傲的誇耀自己的卑賤,並誇耀那些人所給予的庇護,對自己的奴性洋洋得意,言談之間,輕視那些無法與他們分享同等榮耀的人。歐洲大臣的繁重但令人欣羨的公務,在那些加勒比海人眼中看來會是甚麼樣的景象呢!」
※斯多葛派:古希臘的智者 ( 如同活在公元一世紀的薩內卡,對任何發生的意外都無動於衷 )。他證實了自己能在任何一發不可收拾的情況下,保持鎮靜的勇氣,而獲得幸福。他是自己意志的唯一主宰。
Q:盧梭談到「對其他一切外在事物的不為所動」,也就是說野蠻人 (自然人) 對某些事情還是有偏好的。是什麼事物?
大自然、食物,然後或許神祉?
-
我的想法
書中在盧梭這邊提出,盧梭認為「我們回不去」回不到自然狀態。社會雖然對人們的不幸提出解藥 (工作、權力),但這些不幸 (不滿足、不平等) 卻是社會造成的。
簡單來說處於一個進退兩難的局面就是了。
或許我們不用這麼極端的回到〝原始〞狀態,完全和科技、文明切得一乾二淨。或許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想法「滿足、感恩自己所擁有的」。這概念在現在好像也蠻常看到的,叫人要知足什麼的。如果一直看自己沒有什麼,就永遠不會滿足,而是看自己擁有什麼,並為此感到滿足和感恩。
恩…有點雞湯的感覺..。
上面提到市民汲汲營營的工作,逢迎著自己厭惡的顯貴和富人…。這段在我看來..真是嘲諷滿點…。我會不會也是這樣呢?就這樣忙碌一生,追求金錢,追求榮華富貴?對那些達人顯貴阿諛諂媚?
幸福是什麼呢?
恩…

繼續接著2) 。
高尚野蠻人的神話並不是要人們揚棄讓社會更完美的可能。恰恰相反,憤世嫉俗者因只看的見社會缺陷,而造就自己與他人的不幸。想要逃離社會的渴望,也取決於社會賦予孤獨何種形象。例如社會無法將自主與邊緣放在同個平面。
尼采 - 「成為自己」是社會晚近的發明
《快樂的科學》
「在人類漫長的歲月中,沒有什麼比感覺到單獨更令人害怕。「個人」意味著獨自一人或趕到單獨,既無需服從,也不用命令。在過去,這不是一種樂趣,而是一種懲罰;人們過去曾被判以「個人獨處」之刑。思想自由在過去就代表著不安自身。在我們現在對律法與秩序感到強迫與損害之時,過去的人則是將自私視為令人尷尬之物、視為真正的困境。成為自己,根據自己的標準來衡量自己,這在過去是不合時宜的。對此的愛好傾向在過去被視為瘋狂:因為一切的不幸在過去都與獨自一人連結。凡是對群體有損害的行為,無論個別者是有意或無意為之,他都會受到良心譴責,不管是對他的鄰人或對群體皆是如此!對此,我們的觀點現在已經有了極大的轉變。」
Q:「感覺到單獨一人」,在尼采的文本中,這種感受具有什麼價值?
在過去是一種懲罰,是自私、令人尷尬之物,是不合時宜、瘋狂的,是對群體有害的行為。而現在有極大的轉變。
-
我的想法
這邊我一直在想要怎麼理解尼采講的..。
過去兩個人打獵絕對比一個人好,因為這代表互相照顧,代表多一雙眼睛尋找獵物,代表可以多帶點食物回村莊,而越多食物就能餵飽村莊的人們。或過去可能並沒有這麼安全,需要有人守夜,你不可能說:「今天好懶不想守」這就危害到所有人的安全。而現在,食物與安全都能輕易取得且不太需要與他人的協助,在這情況下,或許…恩..人們就開始想要多為自己著想?
所以有「成為自己」、「多為自己著想」之類的。

繼續接著2) 。
莫里哀 - 虛偽的教訓
《憤世嫉俗者》
阿爾賽斯特:「不,我告訴你人們應該毫無顧忌嚴懲這種可恥、假裝的友誼。我希望作為一個人,無論在什麼情況下,說話要發自內心,真誠展現;[…]」

菲蘭特:「很多時候完全的赤裸直白可能會變得可笑,不太容易被接受,而且有時候你得毫無裝飾還讓你覺得受傷,這時反而將實話藏在心裡比較好。」
Q:從阿爾賽斯特的指責來看,不就表明了他相信他所受的社會教育嗎?
「人們說話要發自內心,真誠展現」這應該是他所受的社會教育並相信就該如此吧。
Q「隱藏內心的想法是好的。」對你來說是這樣嗎?
這邊是在說謊言和白謊言嗎?因為我們不可能想到什麼就說什麼,還是需要一點修飾,不然…真相總是傷人的。

3) 社會無法保證幸福

這邊書中提到「個體會將自己的不幸連結到這是社會所導致」這其實是合理,後面沒有做過多解釋。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 - 「好的教育」無法保證幸福
《人類文明及其不滿》
「今天年輕人所受的教育,掩蓋了性對他生命可能扮演的角色,這並非我們當前教育唯一的譴責。這種教育的錯誤在於沒有讓年輕人準備好去面對他們注定成為人際攻擊的對象。教育用心理學方式指導他們進入生活中 […],這方法也是錯誤的,這種教育就等於給前往極地探險的年輕人一套夏季衣物與一張義大利湖泊地圖,都很不合適。[…] 若是教育認為:「這世人為了自身與他人的幸福而應當做的。」這些嚴厲要求並沒有什麼壞處,但是必須了解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反而讓年輕人相信,其他人都遵守了這些道德訓示,也都是良善的。人們因而要求年輕人也變成這樣的人是合理的。」
Q:當我們重建佛洛伊德觀點的推理過程。這樣說或許表達得比較清楚:社會讓人帶有一種內疚感,不讓人快樂!
因為佛洛伊德看到教育的不足,或是說現實就是充滿各種危險,並不是像我們在卡通中看到,或從小就受父母的保護和教導,認為這個世界很美好。我們總是過於保護孩子,讓他們遠離危險,教育他們性、暴力、情緒等等這些東西都是〝不好的〞,因為不好,所以讓他們遠離,不讓他們去了解,然後可能就活在一個幻想的世界,覺得這世界就是如此美好。
而問題後面提到的「不讓人快樂」,我是覺得不是不讓人快樂,而是佛洛伊德應該是在提醒人們要被教育或認識這個世界的〝黑暗面〞,不要活在「這世界就是如此美好」的幻想中。

總結「我們要逃離社會才能幸福嗎?」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書中一開始就提出這點,所以你要獲得幸福就要進入社會,但「2) 社會造就人的不幸」就成為了一個矛盾。書中提出因為憤世嫉俗者只看的見社會缺陷,所以想要逃離社會,所以認為社會是不好的。然後「3) 社會無法保證幸福」社會確實充滿各種醜陋邪惡,但同時那些美好的一面也存在。
書中在最後提出「社會生活的幸福應該是在過多慾望的罪惡感與無法擁有的挫折感之間,達到合理平衡。」
似乎…是一個艱難的道路啊!
但這樣..就能獲得幸福嗎?
然後有一點想記錄一下。
在進入 3) 的時候提到「好的教育無法保證幸福」這點。有段時間我在思考,為什麼這世界有些人事業、家庭、人際關係等都這麼成功,為什麼有些人是流漏街頭,過去有段時間覺得是「教育」出了問題,但這邊直接提出好的教育無法保證幸福,其實看到這點也可以明白,就算今天所有人的不管是學校教育或家庭教育都是頂尖的,也不能保證每一位受教育的人在未來一定怎麼樣,所以我就很好奇這邊書中是如何解釋。
看下去發現這邊大多數是在講教育並沒有將世界的另一面交給孩子,而是只跟他們說:「要當個好人。」沒有說壞人是個怎麼樣的存在,為什麼他們存在之類的。
恩…
所以好的教育真的無法保證幸福嗎?
我覺得有好的教育…應該可以保證一個基本盤吧..?

avatar-img
11會員
188內容數
日常 / 心得 / 設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enyi 的其他內容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 #7 社會能夠阻止衝突嗎?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 #6 社會是否控制其成員?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 #5 為什麼要進入社會?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 #4 什麼是最好的政治體制?是否應該相信政治?
「政治是眾人之事嗎?」和「政治一定要用演的嗎?」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 #7 社會能夠阻止衝突嗎?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 #6 社會是否控制其成員?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 #5 為什麼要進入社會?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 #4 什麼是最好的政治體制?是否應該相信政治?
「政治是眾人之事嗎?」和「政治一定要用演的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什麼所有人都在追求幸福的生活, 但有些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有些人卻獲得了不幸福的生活?
Thumbnail
人生在世活法不一樣 結果也不一樣〜〜 如果你的生活以【金錢】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辛苦』! 如果你的生活以【兒女】為中心,你會活的很『疲累』! 如果你的生活以【愛情】為中心,你會活的很『傷痛』! 如果你的生活以【攀比】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苦悶』! 如果你的生活以【寬容】為中心,你會活的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人的生命極其美麗珍貴,看到不自由的人們隨之都被貪婪的原罪侵佔生命時,立刻就知道現實中偶爾呈現出的混亂,是因為原罪在使用我們的生命,活出它自己。 因此當我們說「打造現實」時,我們擁有著自由,而我們天生擁有的創造能力,也來自於此,但自由的來源是什麼? 讓我們透過舉例認識一二。
Thumbnail
本文繼上一篇,引用「自強不息者最終能得到拯救的主題」探討東西文化差異。在文章中提到了亞斯蘭、彼得、愛德蒙、露西和蘇珊等角色,以及他們在納尼亞世界中的冒險和成長。文章指出人生中充滿了善惡拉鋸的現象,只有忠於展現獨特自我的生命冒險,才能達到人生的最高理想境界。
Thumbnail
人們響往美好的生活如同植物朝向太陽生長一樣,兩者同是存活的需要,否則生存便變得毫無意義。正因如此,人不斷追求更幸福、更美滿的生活。誠然如何界定幸福和美滿的生活,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絕不能一概而論,又或寫上相同的定義去詮釋......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本書收納了盧梭參加第戎學院論文獎獲獎的兩篇論文─〈論科學與藝術〉以及〈論人類不平等起源與基礎〉。第一篇論文中盧梭以「批判社會」的方式,提出科學與藝術等文明的發展,破壞了自然法,導致了人類的不平等。第二篇論文則以「歷史溯源」的方式,假設推理出歷史的「惡」建立在自然的「善」之上,提出對當時政治制
Thumbnail
你分得清什麼是「合群」什麼是「不合群」嗎? 在尋求「合群」的同時,你是否失去了「選擇的自由」?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過:「所有問題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Thumbnail
不快樂一部份是由於社會制度,一部份是由於個人心理,後者是本書裡想談的。作者集中在一般不受著外界苦難的人身上,提出治療日常煩悶的方法。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什麼所有人都在追求幸福的生活, 但有些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有些人卻獲得了不幸福的生活?
Thumbnail
人生在世活法不一樣 結果也不一樣〜〜 如果你的生活以【金錢】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辛苦』! 如果你的生活以【兒女】為中心,你會活的很『疲累』! 如果你的生活以【愛情】為中心,你會活的很『傷痛』! 如果你的生活以【攀比】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苦悶』! 如果你的生活以【寬容】為中心,你會活的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人的生命極其美麗珍貴,看到不自由的人們隨之都被貪婪的原罪侵佔生命時,立刻就知道現實中偶爾呈現出的混亂,是因為原罪在使用我們的生命,活出它自己。 因此當我們說「打造現實」時,我們擁有著自由,而我們天生擁有的創造能力,也來自於此,但自由的來源是什麼? 讓我們透過舉例認識一二。
Thumbnail
本文繼上一篇,引用「自強不息者最終能得到拯救的主題」探討東西文化差異。在文章中提到了亞斯蘭、彼得、愛德蒙、露西和蘇珊等角色,以及他們在納尼亞世界中的冒險和成長。文章指出人生中充滿了善惡拉鋸的現象,只有忠於展現獨特自我的生命冒險,才能達到人生的最高理想境界。
Thumbnail
人們響往美好的生活如同植物朝向太陽生長一樣,兩者同是存活的需要,否則生存便變得毫無意義。正因如此,人不斷追求更幸福、更美滿的生活。誠然如何界定幸福和美滿的生活,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絕不能一概而論,又或寫上相同的定義去詮釋......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本書收納了盧梭參加第戎學院論文獎獲獎的兩篇論文─〈論科學與藝術〉以及〈論人類不平等起源與基礎〉。第一篇論文中盧梭以「批判社會」的方式,提出科學與藝術等文明的發展,破壞了自然法,導致了人類的不平等。第二篇論文則以「歷史溯源」的方式,假設推理出歷史的「惡」建立在自然的「善」之上,提出對當時政治制
Thumbnail
你分得清什麼是「合群」什麼是「不合群」嗎? 在尋求「合群」的同時,你是否失去了「選擇的自由」?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過:「所有問題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Thumbnail
不快樂一部份是由於社會制度,一部份是由於個人心理,後者是本書裡想談的。作者集中在一般不受著外界苦難的人身上,提出治療日常煩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