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聲音》你不是不合群,你只是需要一個人的自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社會日益進步,不確定我們的生活品質是否有跟上,但能夠確定的是壓力逐步成長。

生活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不論是職場、家庭、情感等等。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過:「所有問題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我就不想去,難道不行嗎?

不論是過去的朝代還是現今的社會都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合群」。

不同群體之間容易產生排擠,導致整個環境中很少人能置身事外。大家在成長的歷程上多多少少都能體會到或是觀察到這個情況,甚至自己就是當事人。

比如最常見的聚餐,大家都去就你不去,久了之後大家就不會找你。過段時間說不定就會聽到有人說你「孤僻、不合群」不用找他。

然而,為什麼我們就一定非得去聚餐不可?為什麼我們不能自己決定自己要幹嘛?
不願去的理由可以有很多,不論是哪一種都不應該淪為被指指點點的原因。



我想拒絕,但我怕被排擠

有的人害怕拒絕、或是不知道該如何拒絕,明明不想去的卻還是硬著頭皮去了。

我們都害怕「破壞人際關係」,擔心拒絕後對方會怎麼想?之後會不會被刁難、排擠?這種無形的壓力其實是很重的,畢竟沒人希望自己被討厭還有排擠。

但換個角度想,如果這些人就因為你總是拒絕他們的邀約就開始排擠你,那你跟著些人在一起幹嘛?他們排擠你「並非你這個人做了什麼不好的事,單純只是不跟他們聚會、不順他們的意而已」,既然他們根本不尊重你,你何必委屈自己跟不尊重自己的人相處?

一份合適的關係最重要的是互相尊重,尊重彼此的意願,只有這樣相處才會具有彈性跟包容,互動上也會更加自在。



拒絕需要勇氣,你能鼓起勇氣嗎?

想拒絕時的內心衝突我想很多人是有感的。那種內心的來回拉扯「我不想去,可是要怎麽說?會不會不好?還是算了,就去吧?我很不想去,好煩」。

人在大多時候都有選擇的權力,關鍵在於你有沒有那個勇氣去選擇與承擔。

很多人不敢拒絕是因為害怕承擔選擇後的結果,講白了來說,就是我想要好的結果,但我不想承擔風險。

以聚餐做例子:「可以不去參加聚餐是好的結果,但可能會有被議論的風險。」如果這件事情沒有後面的風險,你會不敢拒絕嗎?我相信不會,因為穩賺不賠。

根本上,你最需要的是承擔風險的勇氣,這是需要去思考的問題,因為這牽涉到了上一點,你想要什麼樣的人際關係,是被尊重的還是不被尊重的?另外一點,你怎麼能確定會發生你擔心的情況呢?如果沒有發生,那是不是白白委屈了自己?萬一發生了,你能不能承受呢?這些值得深思。



如果你想清楚了,就去嘗試吧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就需要付出行動,光想是沒有用的,拒絕也是需要練習的。

但是也必須說,良好的社交活動對人是有益的,對職場也是有益的,這也是在社會生存所需的條件之一,雖非必須,但有幫助。不要全然接受也不要全然拒絕,如何從中取得平衡才是真正的智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唯哞老師-avatar-img
2024/02/18
《被討厭的勇氣》這一本書也有提過相似內容,有一定程度顛覆我的思考!
Siamisiao-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18
唯哞老師 一直想看,但是又一直沒買的書!
Lime-avatar-img
2024/02/26
拒絕也是門藝術!看過一齣日劇《獨活女子的守則》,劇中的女主角從不參與公司聚會,但還是跟公司同事很好。大家都知道她的個性,也知道女主角這麼做,不是討厭他們,而只是想要有個人空間。推薦可以去看!至於拒絕聚會,也可以跟對方說下次有聚會再邀請自己,主要是讓對方知道不是討厭他們才不去。而如果對方有無法理解的狀況出現,剛好也解決了不用跟人際困擾會有很多的人相處,倒也省事。
Siamisiao-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26
Lime 說得真好!
喵喵-avatar-img
2024/02/18
學會拒絕其實會很輕鬆
林漢清-avatar-img
2024/02/18
嗨,午安!說得沒錯啊!單騎溪亭休憩,是的!他人總疑為何不參與車隊,我就是喜歡一個人的自由獨行
Siamisiao-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18
林漢清 沒錯!這才是真的自由自在,真的放鬆。
喵喵-avatar-img
2024/04/06
非禮勿視,非禮勿聞,非禮勿言,這三句我有另外別的定義:不想看的就別去看了,不要非禮自己;不想聽的就別去聽了,不要非禮自己;不想說的就別說了,不要非禮自己。以上我的淺見,覺得挺好用的呢!😁
avatar-img
到底是Siamisiao
69會員
33內容數
「希望能成為一隻螢火蟲,替深陷黑暗中的你燃起一縷螢光。」 雖然不足以照亮前方,但總能為你帶來一絲希望,使你感到溫暖。
到底是Siamisiao的其他內容
2024/12/15
承受代價的不是別人,是你;感到疲憊、沮喪的人,也是你。 「你,不累嗎?」
2024/12/15
承受代價的不是別人,是你;感到疲憊、沮喪的人,也是你。 「你,不累嗎?」
2024/12/05
《原子習慣》這本書相當有名,相信沒看過這本書的人也多多少少聽過這個名字。簡單粗略的說,這本書就是在告訴你一個扭轉人生的道理,就是「養成正確的好習慣」。 但是我必須說,這很難。
2024/12/05
《原子習慣》這本書相當有名,相信沒看過這本書的人也多多少少聽過這個名字。簡單粗略的說,這本書就是在告訴你一個扭轉人生的道理,就是「養成正確的好習慣」。 但是我必須說,這很難。
2024/12/02
眼看著別人越來越好,生活越來越順遂,自己卻是進步很慢,好像都在原地踏步一樣。似乎自己的努力⋯⋯根本一點用都沒有。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感受,或是經歷呢?
2024/12/02
眼看著別人越來越好,生活越來越順遂,自己卻是進步很慢,好像都在原地踏步一樣。似乎自己的努力⋯⋯根本一點用都沒有。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感受,或是經歷呢?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想要交朋友,但沒辦法接受常常跟朋友聚會,這樣行得通嗎? 」帶著困惑問身邊較年長的研究所同學。忘記當年同學回答的內容,印象中聽完他的想法,還是難有結論。不想放棄在交友和保有自我間的平衡,這些年我持續探索友誼的各種可能,在失敗中,越來越看清楚內向者交友之路。
Thumbnail
「我想要交朋友,但沒辦法接受常常跟朋友聚會,這樣行得通嗎? 」帶著困惑問身邊較年長的研究所同學。忘記當年同學回答的內容,印象中聽完他的想法,還是難有結論。不想放棄在交友和保有自我間的平衡,這些年我持續探索友誼的各種可能,在失敗中,越來越看清楚內向者交友之路。
Thumbnail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困惑與掙扎,尋找真心與依賴的平衡。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需要真心的朋友或家人的支持,但同時也需要學會獨立與自立。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在人際關係中的掙扎與尋找出口的心情。如果您也有類似的困惑,歡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
Thumbnail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困惑與掙扎,尋找真心與依賴的平衡。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需要真心的朋友或家人的支持,但同時也需要學會獨立與自立。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在人際關係中的掙扎與尋找出口的心情。如果您也有類似的困惑,歡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
Thumbnail
獨處時,面對自己的心,會不會感到孤寂呢?
Thumbnail
獨處時,面對自己的心,會不會感到孤寂呢?
Thumbnail
人生於世,難以遠離群眾,獨善其身,因此人與人的相處便成了一門非常艱辛的學問......
Thumbnail
人生於世,難以遠離群眾,獨善其身,因此人與人的相處便成了一門非常艱辛的學問......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思想、觀念還有信念都是一種能量跟頻率,交流時顯現的思想更是如此。 有時候即使是喜歡獨處的人,也會有感到孤單的時候,但令人疑惑的是,來到人群中,有時卻感到孤單和消耗,我們會用「合不來」、「不對盤」、「頻率不對」來形容。 其實,當我們獨處時,因為少了周圍影響,比較容易調到自己覺得舒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思想、觀念還有信念都是一種能量跟頻率,交流時顯現的思想更是如此。 有時候即使是喜歡獨處的人,也會有感到孤單的時候,但令人疑惑的是,來到人群中,有時卻感到孤單和消耗,我們會用「合不來」、「不對盤」、「頻率不對」來形容。 其實,當我們獨處時,因為少了周圍影響,比較容易調到自己覺得舒
Thumbnail
從來沒有「三歲定終身」這種話,人類是社會性動物,群體生活的意思代表在你的一生中還會遇見許許多多的人,也許沒有夠好的父母,但只要持續生活下去,總還是會遇到相知相惜的伙伴。人不會永遠孤單,最怕的是過去經驗限制了自己,固執相信自己沒有人喜歡,負面自我預言造就了孤單的結果...
Thumbnail
從來沒有「三歲定終身」這種話,人類是社會性動物,群體生活的意思代表在你的一生中還會遇見許許多多的人,也許沒有夠好的父母,但只要持續生活下去,總還是會遇到相知相惜的伙伴。人不會永遠孤單,最怕的是過去經驗限制了自己,固執相信自己沒有人喜歡,負面自我預言造就了孤單的結果...
Thumbnail
尤其把善於合群當作很會處理人際關係的指標就更可笑了,天下無不散的筵席。
Thumbnail
尤其把善於合群當作很會處理人際關係的指標就更可笑了,天下無不散的筵席。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
Thumbnail
你分得清什麼是「合群」什麼是「不合群」嗎? 在尋求「合群」的同時,你是否失去了「選擇的自由」?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過:「所有問題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Thumbnail
你分得清什麼是「合群」什麼是「不合群」嗎? 在尋求「合群」的同時,你是否失去了「選擇的自由」?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過:「所有問題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Thumbnail
生活在群體社會裡,人際關係的好壞決定了我們的情緒好壞,甚至會左右事業成敗;無論是哪一種人際關係,如果溝通不良,總在雞同鴨講,想要與之疏遠的感覺就會漸漸地在無形中增長。人與人間的相處,透過一段良好關係的發展,無論是家庭、職場或交友,不僅可以為我們帶來溫暖和支持,也是個人成長和實現夢想的重要推手
Thumbnail
生活在群體社會裡,人際關係的好壞決定了我們的情緒好壞,甚至會左右事業成敗;無論是哪一種人際關係,如果溝通不良,總在雞同鴨講,想要與之疏遠的感覺就會漸漸地在無形中增長。人與人間的相處,透過一段良好關係的發展,無論是家庭、職場或交友,不僅可以為我們帶來溫暖和支持,也是個人成長和實現夢想的重要推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