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建商、大型都市計畫案的負責人、建築師、室內設計師、群募經理人、還有房東,我參加了三個研究室,每個研究室的房東持有的物件大概從4~5個到幾十個不等,有幾個是擁有大型集合式住宅的房東。年紀最小的兩個一個是27幾歲的社會新鮮人、另一門課還有一個研究生,其他大部分的人平均分佈在35~65歲(有些老房東年紀滿大的)。
另一部分學員就是ENJOY WORKS裡面的員工,他們公司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單純做房屋設計跟仲介,另一部分則是從事不動產社區營造(包含群募等模式),而進入這個部門要學習的東西非常多,執行專案要用到的人脈也很多,因此我覺得老闆有點像把自己公司員工訓練拿來開課收錢,順便匯聚人脈。員工們跟回鍋參加的學長姐在課程中很積極發言,也會帶動分組討論,再加上大家都是業界相關人士,所以整個課堂進行算很流暢,氣氛也很活絡。
【心得】
社會性與商業性如果以數字分析,就單一商業行為來說,是矛盾的。如果一個物件開放更多公共空間讓周邊居民參與、利用,那勢必減少屋主用來營利的空間。站在公司立場,所有人際關係跟交際都減到最低,用最少時間賺最多錢才是理想狀況。依這個想法來看,開工作坊整理顧客跟周邊居民意見,辦活動等等都是浪費時間人力,能免則免。另一方面能整合客戶、居民意見,業者一樣可以賺錢,大家笑呵呵的方式是什麼?我就很有興趣,所以也依照這個方向來選課。
心得太多,我分幾個部分介紹。
[不動產基金企劃(不動產群募)]
這門課是由主辦公司老闆親自上陣,向各位介紹不動產群募要克服的金融法規,還有他們怎麼邊做邊推動修法,聽了覺得超厲害,有些法條都是他們的案例出來以後這一兩年才推動修法的最新法律。
法規跟方法講解完後,每堂課前半就由ENJOY WORKS的員工介紹自己負責的案子是怎麼規劃,利潤怎麼算,怎麼跟地區協調等等,老闆在旁邊聽完,就會給建議「你這樣講大家可能聽不懂,剛剛那個名詞要不要再解釋一下?」這樣員工邊練習發表,另一群員工跟我們一起聽,老闆也邊指導他們怎麼發表,我們在旁邊聽了也能學到東西。
後半部每次會安排一個學員自我介紹,以及介紹自己現在手上的案子,最後大家討論可以怎麼合作,或是有什麼意見感想(這個模式在另一個研究室也有)。
上完以後覺得想要弄一間符合群募條件的公司有夠麻煩,想要把不動產商品當作基金的投資對象又是另一件麻煩事,最後群募要放在網路上也不是那麼單純,一個服務背後的開發實在麻煩。另外商業模式的規劃,還有跟地方團體的合作關係、利益分配這部分我聽完覺得「還真有人可以做到啊!?」
這門課程來參加的同學最多人在問商業模式,每堂課問題都圍繞著錢打轉,聽下來我自己結論是:要看長線,這可以帶動地區活化,但金錢上的利益,跟傳統不動產操作方式來比,是沒辦法賺那麼多。
另一方面建立了原始商業模式後,可以賣給大公司跟政府,這也不是一般不動產公司辦得到的事,上完覺得他們真的很強。
[不動產中的社群營造]
不動產與社群是一門讓我最有感觸的課。老師第一堂用三個問題開場:「社群重要嗎?」「沒有社群會對你們的生意有什麼影響?」「請大家站在業者的角度思考:為什麼你們做買賣、租賃做得好好的,還要浪費時間來經營社群?」
一個接一個的問題跟討論,帶出了這門課的主旨:「為什麼不動產經營會需要社群」。上課以前我原以為老師上課風格會跟其他那些工作坊一樣很溫馨,結果完全不溫馨,老師講話態度很硬,會直接點人回答問題,而且功課一大堆!但就算是這樣,還是完全不影響大家參與的積極性,因為每個學員都是業者,目的明確,加上課程內容真的耐人尋味了!我覺得整個班級都很樂在其中吧?
這門課我整理出幾個重點。
1.「時間」跟「場域」互補才是永續循環的完整模式:
經營社群的時候大家總會煩惱在主要活動結束後該怎麼維持社群熱度,但上完課之後我就了解到,目前我學到的社群經營都在上圖「時間的設計」那一半,在那一半跑完之後,如果沒辦法把形成的社群放在某個「場域」中,那人一定會散。一直辦活動勞民傷財,因此能把社群放進一個”場域“,讓大家在”場域“中繼續人際關係,恢復能量就顯得重要。
這裡指的”場域“可能是學生的社團辦公室、公司、共享工作空間、某一間店,或是規模更大,老師在課程中常用來舉例的”一整個住宅區“。
2.不是為了跟大家和樂融融才參加社群:
社群是用來交朋擴展人脈,就大家對不動產中的社群最大的誤解。一般大眾對社群的認知中,跟大家打好關係很重要,但放在不動產中比起『個人』之間的關係,更重要的是大家共通的願景。(見上圖)就算個人跟個人間沒有刻意連結,大家也會藉由公共事務(圖中間那個“共”)產生連結。
3.不動產的公共性:
大家思考公共的時候可能會有一種想法:參與公共事務,是一種犧牲自己利益的利他行為。但換個角度想,公共是每個參與者利己思考的最大公約數,當大家有了共同目標,自然會想辦法前進(參考黃色那個上圖)。所以在不動產經營中我們需要的社群不是跟每個鄰居打好關係,而是找到大家共通的願景,依照那個願景來一步步設定具體目標、共同達成。
[不動產再生企劃]
教大家怎麼實際進行空屋再生的企劃跟規劃。從都市中不動產的使用方式,到企劃想法、商業模式、建築物年限估算、災害評估、與都市計畫以及週邊社區的合作方式等等,都有介紹到。
雖然這門課跟不動產社群營造都有談到社群營造跟企劃提案,但再生企劃的內山老師跟社群營造的甲斐老師最大的不同,是內山老師專營都會中的複合式設施,像大車站旁邊的舊大樓再生之類,使用目的以商業為主;而甲斐老師設計的物件比較偏向居住,大型集合式住宅的再生、或是住宅區規劃。
這門課教得非常多,對外行人來說非常不友善,老師人很好但是講話超級催眠。整理一下課程裡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幾件事。
1.日本的建築跟不動產相關法規都是針對要蓋新大樓、新房子的狀況設定,所以想要改建舊物件,或是做一些再利用,就會遇到法規阻擋,加上舊房子很多沒有檢查證書,會更加麻煩,所以業者們就一邊踩著灰色地帶,一邊壓著政府修法。
2.不動產的收益也可能是企業、NPO、公益團體、或是政府出資,只要想辦法找到價值相對應的團體,就可以轉換成利益
3.利潤不夠維持物件經營成本時,要思考其他東西來增加物件的”價值“
[物件參訪/公司拜訪]
ENJOY WORKS在經營課程時,非常積極跟各個學員連結,每堂課學員報告完自己現在工作在幹嘛,公司都會建立成資料庫,一方面在官網或社團幫忙宣傳學員經營的不動產,另一方面也建立自己公司還有同區域的學員之間的連結。
他們跟我第一次主動私下接觸,是我在不動產群募課程上報告完自己想建立台日之間的人流、物流跟金流的模式以後。跟我聯絡的那位專員一開始就說自己是PLUS KAGA(參照本系列
前文)執行單位三島老師的學弟,聊完彼此的專案跟合作可能性,就敲了時間去他們公司看看那些群募的物件。
令人驚訝的是對方積極度很高,當時我在忙台灣大學生工作坊的案子,隔幾天對方就把合作的暫定時間表跟目標都整理回傳,效率著實驚人。
實際上在鎌倉見面已經是快兩個月後的事,我參觀了他們其中兩個辦公室,也跟某些在線上課程中見過我的人打了招呼,去看了物件,看了湘南地區的街景,也逐漸了解ENJOY WORKS公司的經營模式。
ENJOY WORKS是一家專營湘南地區的不動產公司,湘南某個地區是有錢人的別墅區,他們在那邊就很多物件,員工們入職後也幾乎都搬到那一帶,他們主張的不是賣不動產,而是賣給客戶一個理想的生活型態,在當地品牌力很強。
公司運用建築設計、不動產交易賺到的盈餘,來經營不動產群募、基金、學校等等新模式。吃飯時我也稍微跟負責課程的妹妹聊了聊,我問「你們這邊案子那麼多,一個基金或專案都幾個人在負責啊?」她說「一個人可能都要扛兩個或三個吧?」我聽了非常驚訝,因為每個案子的工作量可不是開玩笑的大,再繼續打聽他們公司員工的學經歷,發現這些人不正是所謂的社會精英嗎!?有人從名校來、有人從大公司轉職來,ENJOY WORKS的待遇真的那麼好嗎!?
她說「雖然失去了大公司的光環,但是這裡的工作實在太有魅力了!」我看得出20幾歲的她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眼睛在發光,而我也有同感...這間公司在做的事真的太好玩了!!
【社群形成】
作為經營主體,enjoy works很積極的跟每個學員聯絡,也努力尋求新的合作,不僅如此,他們也以商務合作為前提串起各個學員間的橫向連結。
【相關連結】
痛苦指數★★☆☆☆
有一門課的功課讓我很痛苦,兩門課的期末報告讓我非常痛苦...不過還好都過了。其他時間大多都輕鬆愉快,收穫很多。
後記:迎向沒有同溫層的後憤青時代
台灣政府到底在幹嘛?
上完前一篇聊到的政策課程,發表完政策提案以後,我才真正看懂什麼叫「藍綠一樣爛」「統獨是假議題」「撕裂族群有多嚴重」這些事。我從小是個深綠獨派,全家包括整個家族都是,所以就算過了人生第一個憤青時期,我依舊會關注很多側翼粉專。
但上完政策課程,我才發現原來政府沒有很想跟人民溝通。我了解跟人民溝通很麻煩,也不是人人都會想花時間了解政府組織跟政策內容,但看了日本做的政策、政府組織、財政圖像化說明,就覺得⋯台灣到底在幹嘛?為什麼都沒推動政策普及教育、組織改革?然後政府發的案子永遠是被某些公司跟法人單位壟斷,台灣民主化那麼久了,權力核心跟利益循環就被框在那些圈圈裡,這樣對嗎?
(註:附上
茅崎市綜合企劃與
橫濱市財政概覽視圖 讓大家參考)
工程跟政策召開說明會也只是告知,完全沒有想要讓大家發表意見欸!這些事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累積,有改善嗎?
政府單位之間的橫向連結跟組織改革有推動嗎?不是說統獨問題不重要,問題是大家真的了解推動統獨那些複雜的國際角力、世界經濟對中國的依賴性、背後有多少不公開的資訊嗎?如果只看新聞跟檯面上的媒體判斷會準嗎?
意識形態的問題當然可以被討論,但前提是在”大家都為了台灣好,擁有公共意識的前提下”,當然有些人態度不友善,不過塑造良性的對話平台還有氛圍不就是政府的工作嗎?
政府跟公部門不做組織改革,選誰上去,都只是爽一下而已,而且以前那些沒有好好經營的後果,現在都在新聞看不到的地方發酵,從軍公教組織到工程建設都是⋯大家就等著看吧。⋯不過也可能在我看不到的地方其實已經改超好也不一定啦⋯希望囉。台灣有比政治人物私德更值得大家關心的事,老話一句:台灣很小,台灣人要團結。
台灣某些講師愛幹人簡報的影響
某些人就是會去上別人的課然後講義跟簡報偷幹走以後拿去自己的課講。我以前只覺得這些人很賤,不知道會對整個社會有什麼傷害,現在參與那麼多課程以後才知道。首先一種知識、學問,絕對會有變動性,需要各種驗證跟解釋,所以某個講師介紹完了模式,再講他實踐的內容,就有可能有學員會在別的實踐中推翻講師得理論,這時反饋回去,彼此教學相長,才是知識累積的正循環。
如果你偷偷把某個課程的簡報或理論幹走,就拿去教學收費,那不僅無法讓知識跟最新的社會現況接軌,也欠缺共學跟共同行動的社群。這不僅是私德問題,也關係到整個社會能不能往前走。
中產階級自救會
說來說去我還是覺得要組成中產階級自救會啦!社會氛圍爛、大型組織動作慢、政府內部運作又那麼官僚,最後大家還是只能靠自己。這系列到此告一段落,如果你從第一篇看到這裡那真的很厲害!有任何意見,問題都歡迎留言告訴我。
中產階級自救會系列文會在政大女子圖鑑系列文連載完後復刊,感謝各位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