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本質上就是不理性的|《故事經濟學》不負責任隨想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故事經濟學:比數字更有感染力,驅動和改寫經濟事件的耳語、瘋傳、腦補、恐懼
看完GameStop軋空大戰的紀錄片後,那時就覺得整個事件發展過程滿符合《故事經濟學》一書所提的論點,所以把這本書再翻出來,邊看邊回想紀錄片中的情節,確認我的感覺與記憶並沒有錯。
第一次看本書時其實沒有特別感觸,但經歷兩年多的疫情,對於流行病學的科普知識與病毒感染的術語有更深體會,所以重看本書時,對於書中引用的流行病學理論概念,就很有感。
本書作者Robert J. Shiller是貨真價實的經濟學者,還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所以是正統經濟學學術建制培育出來的專家。之前沒特別注意他的學術背景—雖然推薦序有介紹,但被我忽視了。等到這次重讀時才真正意識到他學術背景所代表的意義。
畢竟在經濟學帝國主義下,其他非經濟學的人文社會科學對於經濟學的主流理論假設提出的任何批判,都幾乎不痛不癢的,撼動不了經濟學理論的根本支架。但如果是經濟學界業內行家提出的批評,而且還是諾貝爾獎大師級人物,就很有意思了。
多數人文社會科學都會出現各種批判經濟人模型的理論觀點,社會學更是從誕生一開始就是以批評經濟人模型為己任,馬克斯、韋伯、圖爾幹的著作都是在反駁古典經濟學的假設前提與理論核心。
經濟人模型有兩個層次,一是認為個人會理性地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二是主張理性追求私利的個人透過市場交易會達到資源的最佳配置,也就是說市場存在一隻大家都耳熟能詳的”看不見的手”(價格機制)。
雖然這個經濟人模型在理論上與實務上遭遇各種挑戰與批評,但仍不斷地修正細緻化理論概念,如提出市場資訊不對稱,交易成本的理論來解釋為何個人無法理性的行動,我們只要把一些外在因素與障礙排除後,人還是會理性的行動。
所以經濟人模型也被人批評是在真空中行動,但現實中沒人可以在真空中行為,而完全不受外界的影響,所有人的行動都是鑲嵌(Embedded)在特定的社會制度脈絡中。就算一個單純的交易契約,圖爾幹也認為不能單純只靠利益的考量就能成立,仍必須有道德做為契約的基礎。
本書作者Shiller很熟悉各種對於經濟人模型的批評,也引用各學科中的相關概念,像社會學教科書必定會提到的「自我實現預言」也被提及,用來說明故事是如何影響人們的經濟決策,人們往往不是依據理性計算去消費與投資,反而會受到各種流行敘事或故事的影響,故事不僅提供人們行動依循的劇本,同時也會煽動人們內心的恐慌,不安,樂觀與盲從心態,進而影響他的經濟決策。
如果人們是完全理性的,那些市場行銷伎倆就完全沒用了,商品廣告也不用訴諸各種形象,名人代言與象徵,廣告只要說清楚商品的規格與優缺點處就好了。
流行敘事可能會影響到很多人的經濟行為,導致大家熱情的加入股票投機行為,或基於經濟安全考量減少消費,或追求潮購買蘋果手機,或是要求政府減稅,進而影響整體經濟波動。所以作者認為我們要預測經濟波動,一定要將人類這種非理性決策的面向考慮進去,而非只是考慮GDP,景氣領先指數這些量化數據。
不過社會中流傳的敘事有很多,但只有少數的敘事才會造成重大經濟波動,為何有些敘事會大流行影響到很多人,有些卻不會。作者引入了流行病學的理論,認為敘事的流行就像流行病一樣,只要感染率大於康復率加死亡率,這個敘事就會流行,一旦感染率小於康復率加死亡率,敘事就會消退。
本書主軸就是在探討為何某些敘事會大流行,進而影響人們的經濟行為,分析這些流行敘事有什麼特徵,它是如何運作,感染途徑與機制為何,就像病毒一樣,有些病毒並沒有跨過門檻造成大流行,有些病毒雖然大流行後消退,但會因為突變而再次大流行。敘事也一樣,百年前曾經大流行過,一百年後可能會突變再次流行。
老實說,書中引用的一些其他學科的理論概念大多是老生常談,但特別的是用了新的大數據分析工具去佐證他的論點,其中一個是免費的google ngram ,上去玩了一下覺得很好玩,可惜分析的文本只有簡體中文資料,沒有繁體中文選項可以玩。
書中討論了不少經典而不斷在歷史重複流行的敘事,像比特幣與無政府主義與科技恐慌(盧德主義)的敘事。但讓我訝異的是在討論金本位與金銀複本位對立的流行敘事章節,提到綠野仙蹤原來是反對金本位,支持金銀雙本位的敘事文本。以前修經濟社會學時,金本位與雙本位的辯論與歷史發展脈絡是一定會讀到的東西,但我竟然沒聯想到綠野仙蹤跟這有關,感覺有空要找來再看看。
最後,覺得本書的論點其實不只是可以應用在經濟現象上,在選舉政治上,其實也滿有用,如近年來台灣太陽花反服貿運動,韓流,抗中保台,高雄市長補選,以及今年的選舉,都滿符合本書的分析論點。
重讀本書後,突然覺得應該來推薦本書。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9會員
135內容數
對日常生活所看所聽之事的不負責任隨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菜有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高中時曾讀過《智利秘密行動》,不過那時是衝著作者看的,對於智利那段歷史背景其實完全沒概念,所以看得時候並沒有多大感觸,相較於時報出版同系列叢書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則比較有感,看了好幾遍,印象非常深刻,上大學後還帶去宿舍,沒事翻閱。
之前有追過GameStop的新聞,也上了regedit朝聖了幾次,不過只是很興奮地追了前半段,然後就像很多爆紅新聞一樣,熱度過後,身為吃瓜看戲的鄉民就退場沒在關心,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更新的爆紅事件,所以也不知道之後發生了什麼事情
正如克羅齊所說的”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每一代每一代的人都會從其所處時代特有的問題意識與思考框架出發,重新詮釋與重構過往發生的事件。換言之,過往事件要與當代社會建立連結並產生意義後,才會進入歷史的範疇,否則只是一堆瑣碎雜亂無序的史料或無意義的流水記事帳。 人們受到所處時空脈絡的影響,會形成一種看待
最近一直被《台北女子圖鑑》的負評言論洗版,看到各種嘲諷梗圖與酸文火力全開,想說大家都說了那麼多缺點,我也沒打算去追看。不過今天公司剛好同事在討論這部戲的負評時,有個同事出面幫這齣戲說話,認為或許有人真的是這樣八拉八拉,覺得這些評價對這齣戲不公平。
在《不道德教育講座》一書中,雖然看似討論了很多日本當時各種社會風氣與涉及的道德課題,但三島由紀夫根本不是在討論道德或不道德的問題—道德是啥?可以吃嗎?而是對當時的日本社會做出雙重批判,一邊向左抨擊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商業文明對日本社會的侵蝕殘害,另一邊向右揭露日本社會依循的道德價值所具有的虛偽
本書的核心是把詛咒物當作講述文化悲劇的機制,但這不代表我們不會探討其中可能存在其他難以解釋又極其險惡的力量。 《惡名昭彰的詛咒物》是一本很有趣又讓我有點驚艷的小書,打開後看沒幾頁,就哇一聲,沒想到書的內容是這樣編排,看完時也沒想到這本書那麼小,有點令人意猶未盡,心想怎麼這樣就沒了。 買電子書的一個問
高中時曾讀過《智利秘密行動》,不過那時是衝著作者看的,對於智利那段歷史背景其實完全沒概念,所以看得時候並沒有多大感觸,相較於時報出版同系列叢書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則比較有感,看了好幾遍,印象非常深刻,上大學後還帶去宿舍,沒事翻閱。
之前有追過GameStop的新聞,也上了regedit朝聖了幾次,不過只是很興奮地追了前半段,然後就像很多爆紅新聞一樣,熱度過後,身為吃瓜看戲的鄉民就退場沒在關心,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更新的爆紅事件,所以也不知道之後發生了什麼事情
正如克羅齊所說的”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每一代每一代的人都會從其所處時代特有的問題意識與思考框架出發,重新詮釋與重構過往發生的事件。換言之,過往事件要與當代社會建立連結並產生意義後,才會進入歷史的範疇,否則只是一堆瑣碎雜亂無序的史料或無意義的流水記事帳。 人們受到所處時空脈絡的影響,會形成一種看待
最近一直被《台北女子圖鑑》的負評言論洗版,看到各種嘲諷梗圖與酸文火力全開,想說大家都說了那麼多缺點,我也沒打算去追看。不過今天公司剛好同事在討論這部戲的負評時,有個同事出面幫這齣戲說話,認為或許有人真的是這樣八拉八拉,覺得這些評價對這齣戲不公平。
在《不道德教育講座》一書中,雖然看似討論了很多日本當時各種社會風氣與涉及的道德課題,但三島由紀夫根本不是在討論道德或不道德的問題—道德是啥?可以吃嗎?而是對當時的日本社會做出雙重批判,一邊向左抨擊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商業文明對日本社會的侵蝕殘害,另一邊向右揭露日本社會依循的道德價值所具有的虛偽
本書的核心是把詛咒物當作講述文化悲劇的機制,但這不代表我們不會探討其中可能存在其他難以解釋又極其險惡的力量。 《惡名昭彰的詛咒物》是一本很有趣又讓我有點驚艷的小書,打開後看沒幾頁,就哇一聲,沒想到書的內容是這樣編排,看完時也沒想到這本書那麼小,有點令人意猶未盡,心想怎麼這樣就沒了。 買電子書的一個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每個人看待世界的侷限性,尤其是如何通過編織故事來填補未知的空白。我們的解釋受限於心理模式,常常忽視真實的複雜性,特別是在金融市場中。通過心理學角度分析,本文強調信心過剩和錯誤決策之間的關聯,並試圖揭示人類如何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尋求安慰。這樣的侷限性無形中促進了金融泡沫的形成。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的消費與投資的決策中,是否發現自己常掉入非理性的陷阱,被行銷手法影響、被自己莫名的不理性判斷影響決策? 全書囊括行為經濟學領域著重的各項理論,敘述並解釋了真實世界中,人類是如何決策。前半段著重消費行為的非理性陷阱、後半段著重投資行為的非理性陷阱。
Thumbnail
週末看了這本《資本與意識形態-經濟學知識漫畫》,這本書的畫家非常會知識轉譯,很有幽默感又善於比喻,即使是生硬的經濟學理論,經過圖像的整理脈絡,非常好讀好懂!沒想到講經濟、歷史的書能夠講得如此生動且容易理解,很推薦經濟學小白看看喔!
Thumbnail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塞勒的研究發現,大腦的三種機制會影響決策,使人難以離開舒適圈。誇大失去的痛苦、低估改變的快樂,以及排斥改變的現狀偏見,都會阻礙我們面對改變。另外,容易被回憶事件左右決策的可得性捷思法也是一個影響因素。面對直銷產業,理性分析是必要的,我們一起從名人發言和相關事件來思考吧。
Thumbnail
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透過「最後通牒賽局」來說明對於公平的感覺,會影響人類理性的判斷,這些研究改變了我們對「公平」和「理性」的理解。 「最後通牒賽局」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Dan
Thumbnail
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一書中,William Poundstone 探討了許多價格決策背後的心理學原理,這些原理不僅影響經濟行為,更滲透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其中,經常被學者用來進行實驗的一個經典經濟遊戲「最後通牒賽局」,可以用來檢測人類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態,特別是對「公平」的感覺與回應,而感覺「
Thumbnail
在商業世界中,如何洞悉消費者進行決策時的心理是企業運行中重要課題。只有真正理解人性中錯綜複雜的盲點與偏見,我們才能提出貼近消費者內心的產品與行銷策略。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指出:人類
Thumbnail
在商業世界中,洞悉人性的複雜面向是相當重要的課課,只有真正理解消費者內心的願景與盲點,企業才能提出貼近他們需求,甚至超越期望的產品與行銷策略。而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就透過「絕對效應
Thumbnail
傳統的經濟學設定人類的決策是「理性」的,但傳統經濟學無法解釋人類的很多行為,進而有學者把「心理學」融合進經濟學,就構成行為經濟學的主軸,也是了解人類實際行為的一門學科
Thumbnail
本文探討每個人看待世界的侷限性,尤其是如何通過編織故事來填補未知的空白。我們的解釋受限於心理模式,常常忽視真實的複雜性,特別是在金融市場中。通過心理學角度分析,本文強調信心過剩和錯誤決策之間的關聯,並試圖揭示人類如何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尋求安慰。這樣的侷限性無形中促進了金融泡沫的形成。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的消費與投資的決策中,是否發現自己常掉入非理性的陷阱,被行銷手法影響、被自己莫名的不理性判斷影響決策? 全書囊括行為經濟學領域著重的各項理論,敘述並解釋了真實世界中,人類是如何決策。前半段著重消費行為的非理性陷阱、後半段著重投資行為的非理性陷阱。
Thumbnail
週末看了這本《資本與意識形態-經濟學知識漫畫》,這本書的畫家非常會知識轉譯,很有幽默感又善於比喻,即使是生硬的經濟學理論,經過圖像的整理脈絡,非常好讀好懂!沒想到講經濟、歷史的書能夠講得如此生動且容易理解,很推薦經濟學小白看看喔!
Thumbnail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塞勒的研究發現,大腦的三種機制會影響決策,使人難以離開舒適圈。誇大失去的痛苦、低估改變的快樂,以及排斥改變的現狀偏見,都會阻礙我們面對改變。另外,容易被回憶事件左右決策的可得性捷思法也是一個影響因素。面對直銷產業,理性分析是必要的,我們一起從名人發言和相關事件來思考吧。
Thumbnail
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透過「最後通牒賽局」來說明對於公平的感覺,會影響人類理性的判斷,這些研究改變了我們對「公平」和「理性」的理解。 「最後通牒賽局」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Dan
Thumbnail
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一書中,William Poundstone 探討了許多價格決策背後的心理學原理,這些原理不僅影響經濟行為,更滲透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其中,經常被學者用來進行實驗的一個經典經濟遊戲「最後通牒賽局」,可以用來檢測人類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態,特別是對「公平」的感覺與回應,而感覺「
Thumbnail
在商業世界中,如何洞悉消費者進行決策時的心理是企業運行中重要課題。只有真正理解人性中錯綜複雜的盲點與偏見,我們才能提出貼近消費者內心的產品與行銷策略。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指出:人類
Thumbnail
在商業世界中,洞悉人性的複雜面向是相當重要的課課,只有真正理解消費者內心的願景與盲點,企業才能提出貼近他們需求,甚至超越期望的產品與行銷策略。而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就透過「絕對效應
Thumbnail
傳統的經濟學設定人類的決策是「理性」的,但傳統經濟學無法解釋人類的很多行為,進而有學者把「心理學」融合進經濟學,就構成行為經濟學的主軸,也是了解人類實際行為的一門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