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沒說的真相:唐景崧真的如此無能嗎?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每在課堂上提到「唐景崧」的名字,臺下總是不免傳來陣陣訕笑,說他是「落跑總統」、「十日總統」。而說到丘逢甲,則多為正面的評價。臺灣更有以其命名的大學──逢甲大學。
然而,歷史上的真相究竟為何?唐景崧真的像大家想的那麼懦弱、丘逢甲才是真英雄嗎?
讓我們把時間拉回光緒二十年,西元1894年,那一年,甲午戰爭爆發,臺灣的命運即將面臨重大的轉變。
該年九月,唐景崧出任臺灣巡撫,面對日軍襲來,他整頓軍備,任命劉永福鎮守臺南、林朝棟負責防守臺中。然而隔年的春天,日軍攻破澎湖,清兵潰不成軍,最終派遣李鴻章赴日求和,簽訂《馬關條約》,正式將臺灣割讓給日本。
消息一傳回臺,民眾群情激憤,紛紛上書唐景崧,表達寧死不屈之意。
萬民誓不服倭,割亦死,拒亦死,寧先死於亂民之手,不願死於倭人手。
然而割讓一事已成定局,再多的抗議也無法撤銷此決議。1895年五月,唐景崧出任由丘逢甲等仕紳創立的「臺灣民主國」總統一職。
故事至此,似乎和我們所熟知的發展雷同。然而課本並沒有告訴我們,唐景崧身為清廷派遣的巡撫,這可是正式命官,理應服從中央號令。而事實上,清廷在條約簽署後,也解除了唐景崧的職務,要他帶著一班文官內渡。為何他會和百姓一同「抗命」,成立新的政權來對抗日本?
原來,在臺灣民主國成立當天,唐景崧身穿清朝朝服,遙向京城的方向謝罪,最終是哭著「接受」總統一職。
因為丘逢甲等人,拿著槍枝要脅,強迫他必須就任。
什麼!丘逢甲在課本上不是正義之士的形象嗎?怎麼做出這般流氓行徑?
故事還沒有結束。
「臺灣民主國」國旗
「臺灣民主國」雖看似新的政權,但和今日所稱的「臺灣獨立」可是相去甚遠。首先,它的國號為「永清」,即「永戴聖清」;再者,「藍地黃虎旗」的設計理念,也代表著不敢僭越清朝的「黃地青龍旗」。
「臺灣民主國」的成立,從來不是爭取臺灣這塊土地的獨立。而是希望能夠脫離日本統治,一旦成功,將會即刻回歸清廷的懷抱。因此,即使是被迫上任,唐景崧仍勉強可以接受這樣的理念。在就職後,他也曾經試圖力挽狂瀾,但無奈軍備實力差距甚大。試想,坐擁整片中國江山的大清都不敵擁有強大武力的日本帝國,身為棄子的臺灣百姓,縱使有滿腔熱血,終究仍必須面對敗北的事實。
值得一提的是,日軍登臺後,唐景崧曾經兩次派電報「千急速速赴援」、「萬急速速赴援」要求丘逢甲北上支援,但最終丘逢甲並未前往救援。究竟當時是兵力吃緊,還是有其他理由?現已不得而知。但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唐景崧並非就任後就消極地準備隨時潛逃,至少他仍有嘗試著做點什麼。
另外亦有謠言,丘逢甲在內渡之前,亦有盜用軍餉十萬白銀作為己用之事。然而此貪汙傳言並未存在鐵證,至今仍有不同的說法,僅供參考。
最後做個簡單的總結:就客觀層面而言,唐景崧最終確實選擇逃往廈門,但他被以性命要脅才就任總統的事實、期間仍嘗試以「總統」身分做的努力,也不應該被忽視;相對的,丘逢甲作為抗日義士,為了自身理念流血流汗的精神確實值得尊敬,但其用錯誤的方式威嚇長官卻也是值得檢討的。
況且,若要以「落跑」一事嘲諷唐景崧,大家可別忘了,丘逢甲也沒有真的和日本人血戰至死。得知大勢已去後,他留下了〈離臺詩〉一首,最終同樣離開了臺灣,返回中國。
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鴟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沒有人是完美的,在評價別人之前,或許可以多思考一下:惡名昭彰的人物可能有不為人知的背景,而大家所歌頌的英雄,也可能有其黑暗的一面。
或許有那麼一天,我們可以讓更多人知道關於「十日總統」唐景崧的真相。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0會員
    141內容數
    經歷過兩年教育出版業的編輯,以及正在進行的國高中國文補教工作,分享自己的教學心得,供大家參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unChie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曹丕拉起了白髮蒼蒼的于禁,這麼對他說......
    「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歷史上,三國時代最會射箭的人是誰?
    「如果今天你不小心打破媽媽心愛的杯子,就代表你是個壞孩子嗎?」
    「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史可法口中的恩師,就是左忠毅公──左光斗。他的故事,必須從明神宗萬曆年間說起......
    項羽不殺劉邦,當真是出自於懦弱、婦人之仁嗎?
    曹丕拉起了白髮蒼蒼的于禁,這麼對他說......
    「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歷史上,三國時代最會射箭的人是誰?
    「如果今天你不小心打破媽媽心愛的杯子,就代表你是個壞孩子嗎?」
    「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史可法口中的恩師,就是左忠毅公──左光斗。他的故事,必須從明神宗萬曆年間說起......
    項羽不殺劉邦,當真是出自於懦弱、婦人之仁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遼東戰役作為晚明最後三十年最重要的戰役,投入龐大的資源、人力和兵力,卻屢次喪失疆土,不只造就了許多英雄和傳奇,亦釀成不少悲劇,其中佟卜年案是許多案例的典型縮影,亦是天啟帝強勢介入司法的代表。
    明鄭時期 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和滿族八旗軍先後攻佔明朝首都北京,明朝部分遺臣在中國南方先後擁立幾位宗室為帝,組織流亡政府,繼續抗清,是謂南明。鄭成功就是當時抗清的一股強大勢力。鄭氏於1658年至1659年出兵金陵失敗後,決定轉進其父鄭芝龍、顏思齊等武裝海商曾經略之臺灣。1661年,鄭成功
    Thumbnail
    總督府町,一個充滿權力紛爭之地,因為對岸清廷長期對內、外戰爭,原來具領導地位的清廷已無權力, 這塊高砂已是落入日人的領土任人宰割,沒有實權傀儡政府成為各個軍閥的利用對象,在這之前為清廷都沒有勝算了早早撤軍了, 只留下地方角頭抗日,先是台灣民主國的成立,後為北部簡大獅(1898)、中部柯鐵虎,南部
    四、遼東全面淪陷,退守山海關: 1.天啟二年正月的爭論: 天啟二年的正月,明朝政府仍是在對於遼東權責的爭吵中度過,如正月八日刑部郎中徐大化抨擊熊廷弼「受國厚恩,不思與虜戰,而日日與廟堂舌戰、筆戰,其與之同臭味而比和者,逃臣胡嘉棟、朱萬良,建議割棄廣寧之高出耳!由其乖戾兇愎,盡失將士心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年的十一月中,不過就是兩週前,公投大敗,台湾投出了不贊成修改民法,許多同志失落沮喪,甚至是輕生尋死。唐德武雖然也難過自己与湯將臣的婚姻無法得到法律上的認可,但他還是振作地鼓勵著周遭朋友,一連兩三週的与朋友們相聚互相鼓舞強壯著。這週六晚上接小湯的事交給了湯將臣負責。他在晚訓結束小湯等人回宿舍盥洗整理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傅辰曄校長,原本是一個職業軍人,上尉退伍後再去念教育學程的人,本以為當個老師到退伍的。不過上一任的思本高中校長相當賞識傅辰曄,把他當成接班人般的培養著。正如現在思本國中校長陳宗慶,把蔡曜暘當成接班人般。本來「思本軍校」只是少部分人在講,等到傅辰曄接任後,這個說詞愈來愈多人在講,思本軍校不脛而走。
    Thumbnail
    湯德章(1907-1947),一個險些就被淹沒在歷史中的名字。他曾經是效忠日本的警官,也曾經是為台灣人對抗日本的律師;台灣光復後加入中國國民黨,後於二二八事件中被國民革命軍以暴徒之名槍決而亡。
    Thumbnail
    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臺灣爆發「二二八事件」。孫立人認為,二戰結束,國軍接收臺灣,臺灣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遼東戰役作為晚明最後三十年最重要的戰役,投入龐大的資源、人力和兵力,卻屢次喪失疆土,不只造就了許多英雄和傳奇,亦釀成不少悲劇,其中佟卜年案是許多案例的典型縮影,亦是天啟帝強勢介入司法的代表。
    明鄭時期 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和滿族八旗軍先後攻佔明朝首都北京,明朝部分遺臣在中國南方先後擁立幾位宗室為帝,組織流亡政府,繼續抗清,是謂南明。鄭成功就是當時抗清的一股強大勢力。鄭氏於1658年至1659年出兵金陵失敗後,決定轉進其父鄭芝龍、顏思齊等武裝海商曾經略之臺灣。1661年,鄭成功
    Thumbnail
    總督府町,一個充滿權力紛爭之地,因為對岸清廷長期對內、外戰爭,原來具領導地位的清廷已無權力, 這塊高砂已是落入日人的領土任人宰割,沒有實權傀儡政府成為各個軍閥的利用對象,在這之前為清廷都沒有勝算了早早撤軍了, 只留下地方角頭抗日,先是台灣民主國的成立,後為北部簡大獅(1898)、中部柯鐵虎,南部
    四、遼東全面淪陷,退守山海關: 1.天啟二年正月的爭論: 天啟二年的正月,明朝政府仍是在對於遼東權責的爭吵中度過,如正月八日刑部郎中徐大化抨擊熊廷弼「受國厚恩,不思與虜戰,而日日與廟堂舌戰、筆戰,其與之同臭味而比和者,逃臣胡嘉棟、朱萬良,建議割棄廣寧之高出耳!由其乖戾兇愎,盡失將士心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年的十一月中,不過就是兩週前,公投大敗,台湾投出了不贊成修改民法,許多同志失落沮喪,甚至是輕生尋死。唐德武雖然也難過自己与湯將臣的婚姻無法得到法律上的認可,但他還是振作地鼓勵著周遭朋友,一連兩三週的与朋友們相聚互相鼓舞強壯著。這週六晚上接小湯的事交給了湯將臣負責。他在晚訓結束小湯等人回宿舍盥洗整理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傅辰曄校長,原本是一個職業軍人,上尉退伍後再去念教育學程的人,本以為當個老師到退伍的。不過上一任的思本高中校長相當賞識傅辰曄,把他當成接班人般的培養著。正如現在思本國中校長陳宗慶,把蔡曜暘當成接班人般。本來「思本軍校」只是少部分人在講,等到傅辰曄接任後,這個說詞愈來愈多人在講,思本軍校不脛而走。
    Thumbnail
    湯德章(1907-1947),一個險些就被淹沒在歷史中的名字。他曾經是效忠日本的警官,也曾經是為台灣人對抗日本的律師;台灣光復後加入中國國民黨,後於二二八事件中被國民革命軍以暴徒之名槍決而亡。
    Thumbnail
    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臺灣爆發「二二八事件」。孫立人認為,二戰結束,國軍接收臺灣,臺灣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