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手」這個角色,在中國歷史文化裡,自古就存在,可以說是醬缸裡的菁華。
遠在春秋時代,有一種職業叫作「執鞭之士」,手執長鞭,為達官貴人開路,這個職業一直留存至清代。本來職業無分貴賤,如果所賺得的工錢是合義合理的,受之心安,始終都是一份工作。西人有時都會理直氣壯地說:That’s my job!所以孔子說:「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
不過,職業雖無分貴賤,但人格則有貴賤,如果自恃手執長鞭,假借權貴之名而枉法,以暴力來消滅敵對之人,還自以為大義執法,護主有功,這就不能稱之為執鞭之士,免得有污「士」之名。這叫作「爪牙」,張牙舞爪的爪牙。
爪牙,也分兩種,稍有知識的,叫作打手;文化水平低的,叫作嘍囉。什麼叫做嘍囉?就是強盜霸徒的手下,以下三濫的手段行事,以橫暴的手段速殺。而打手,也分作多種,有金牌打手、職業打手、政權打手、文化打手。
講到文化打手,這幾十年來特別流行,屢見不鮮,比較臭名昭著的就是1965年5月11日,上海《文匯報》刊登了姚文元的《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藉此打擊政敵,消除異己。
時至今日,哪些文化打手,已經棄筆從戎,以拳頭代筆,直截了當,速戰速決。
提到「打」字,香港才女林燕妮生前曾鄙視哪些異種文化,忒喜歡用「打」來配詞,什麼打的、打船、打飯、打湯、打傘、打水、打燈、打造…難道是理曲辭窮,簡單直接,以打了事?諸君,你知道什麼叫做「打醬油」嗎?
大家都知道,打手的工齡,一般都很短暫的,當事件受到追究時,首先必棄車保帥,這樣還可以保家;要是跟你劃清界線,衰了都不知是何故!
打手,悲乎!冤乎!
寫於202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