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馬是靠身體的記憶,並不是頭腦的記憶。」
對講機傳來教練的叮嚀。
坐在馬鞍上的我正在努力記住全身上下需要注意的地方:抬頭挺胸看前方(不要盯著馬的頭),站高然後坐下,在腳往斜後踩的同時站起來(腳盡量不要往前伸),手抓住韁繩但不要拉太緊。
然而,聽到教練說:「身體的記憶比頭腦的記憶好很多,所以偶爾輕鬆一點,讓身體去感覺。」
於是我試著放鬆,讓身體變得更柔軟一些,原本在馬背上站得亂七八糟的,停止思考之後卻慢慢地開始可以配合馬前進的律動了,隨著教練喊的站!坐!站!坐!身體漸漸抓到站立和坐下的節奏感,感受到這就是所謂的「打浪」。
一開始聽到打浪、壓浪這些用語覺得十分有趣,原來馬在快步走和奔跑的時候會帶來一波又一波的浪,駕馭馬的人是乘著浪頭在前進的,騎馬彷彿在海上開船呢!
只不過船並不是生命體,相較之下應該是容易駕馭的,然而馬有馬本身的習性,有時膽小容易被嚇到,也有時會欺負人,每一匹馬還有自己的個性,有的調皮會亂咬人(我被三個月大的小馬咬了袖子和背😂),也有的會故意擺爛慢慢走,因此要達到能精準操控馬匹甚至讓馬照著人的意識前進這種人馬合一的境界實在是很大的挑戰呢。
人生中第一次騎馬是在冰島體驗騎冰島馬,第二次則是在恆春的悠客馬場騎馬過河走入小森林,後來剛好看見噶瑪蘭馬術運動場有提供打工換宿+換騎馬的機會就立刻決定報名了。
小幫手的主要工作是打掃環境、幫客人準備裝備、打掃馬廄,偶爾幫忙牽馬、洗馬、餵馬、備馬等等。
第一天上工去打掃馬廄時,立刻感受到馬場的生活非常消耗體力,把馬匹牽出馬廄之後,先用耙子掃起圓形的馬糞,再用鏟子挖掉吸收了馬尿的大量墊料(木屑),接著把四周最邊緣的墊料鏟到中間鋪平,檢查有無漏撿的馬糞,然後補上新的墊料並鋪平,就可以把馬牽回馬廄了。而裝了便便和馬尿的數個馬糞袋還得用推車搬運到集中的地方,好幾次都搬不動,勉強硬搬的後果就是手掌手指痠了好幾天😅
作為墊料的木屑則因為粉塵蠻多,讓我一邊流著汗拿鏟子挖木屑時還一邊鼻子過敏,不時掏出衛生紙擦鼻水…度過有點難受的第一天。幸好後來似乎習慣粉塵了或是抓到挖木屑不揚起太多粉塵的訣竅,不再那麼容易過敏發作了,否則我可能會跟另一位只工作半天就離開的小幫手說出一樣的話:我可以做到今天就好嗎?
(歷經浪洄瀾潛和噶瑪蘭馬場的體能鍛鍊,可以驗證自己還算是蠻耐操的吧😎 只不過力氣還是偏小,始終搬不了重物…)
工作80小時之後總算可以上馬術課了,從一開始的慢步走練習控制左轉、右轉、停下,進階到快步走練習壓浪還有打浪,雖然因為陰雨綿綿而沒有機會去河堤上騎馬,但已經學到了很多,未來如果有機會再回去馬場補騎吧(´▽`)
了解了馬場的日常工作,也學了一點馬術的皮毛,除此之外讓我印象深刻其實是對馬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例如,原來馬有一節實體的尾巴,不是只有馬尾垂落的毛髮而已。馬只需要睡覺4~5小時,而且中斷睡眠也沒關係,然後吃三餐以外還有宵夜呢。馬會在木屑堆上打滾,會利用欄杆抓癢。貪吃的馬會自己打開人類用來餵飼料的門,等著要吃飯,而很乖的馬在被洗澡時會主動抬起腳來讓我們沖洗馬蹄,還有聰明的馬會自己抽掉插栓、推動門閂走出馬廄,然後跑去其他間馬廄內偷吃別人的乾草飼料😆
待了兩個禮拜,大多依靠毛色和臉部的花紋(聽說稱為流星)來辨認是哪匹馬,馬場的其他伙伴們則可以依靠臉型來分辨,但對我來說同色系的馬都長得很像啊(笑)!不知道馬看我們人類又會是怎樣的心情呢~
意識到自己是有時候會太過較真的人,在騎馬練習打浪的過程讓我真切體認到放輕鬆所帶來的魔力,偶爾還是要自我提醒,別想太多想得太複雜,把身體、把心都再鬆一點吧!
(或許真的該去嘗試一下泰式按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