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好習慣是你嗎好習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順利走在日常排程內的事情,是運動和料理。

除了下雨和參加活動的日子,幾乎每個下午都固定到馬場報到。基本的備馬已經ok,也開始改善在馬匹忽然改變速度造成的顛簸或失去平衡時,下意識去抓住扶手的動作,星期四時嘗試了沒有扶手的馬鞍,整體感覺很不錯。不過,隔天換了一匹馬後,整個節奏又大亂,抓不到起浪的時機,身體僵硬、膝蓋周圍的肌肉疼痛,重心和用力的部位亂七八糟。

小馬我真的不懂你

小馬我真的不懂你

新手騎馬時要注意的地方太多,我都想寫成口訣。從頭到腳、從上而下:不要一直低頭看馬,肩膀放鬆背挺直(超難完全做不到),持韁繩不過長、雙手放置馬的鬃毛處不要抬起來,雙腿夾緊馬匹,踩實腳蹬(位置無法保持在前腳掌),以及配合馬的節奏。

我自認擅長學習運動,不需要太長時間就能達到可以當娛樂活動的中等程度,但要面對、控制馬這樣活生生又有個性的動物,就像是對一個人的全方位考驗,不只是體能或技術而已,跨物種的溝通、信任,就好像在讀博物學家的手記一樣。從動物身上學到的,往往是另一個世界。


騎馬結束後約莫是個五點,接著傍晚的下廚。仔細檢討,有工作的日子,攝取炸物和飲料的頻率約莫是一週三到四次。金湖的外食選擇非常有限,蛋白質和蔬果的量又很低,想想過去沒廚房的日子實在不可思議。搬到現在的家庭式房子後,發現其實自己滿喜歡煮東西的,有點像做實驗,而且下班後做菜反而有種淨空腦袋的感覺。此外,到處蒐羅出清和特價的食材,充分滿足購物的欲望。

這兩週的小目標是不煮重複的菜色,偶爾在Youtube和Instagram滑一些做菜的影片很有幫助,簡單列一下菜單:

  • 主食、湯:紅醬蝦仁義大利麵、蔬菜奶油濃湯(好市多蛤蜊濃湯罐)、大醬菜湯、麻油乾拌麵線、酸菜雞肉鍋(雙月酸菜白肉鍋底)、馬鈴薯煎餅、咖哩、安城湯麵
  • 蛋白質:毛豆肉燥、煎鹹豬肉、清蒸鱸魚、煎鯖魚、照燒雞腿排、煎雞腿排
  • 蔬菜:炒高麗菜、起司櫛瓜、煎杏鮑菇、紅蘿蔔炒蛋、涼拌菠菜、番茄炒蛋

這星期滿多聚餐的,最特別的是,我終於在記德吃到傳說中的炒沙蟲了!正式名稱為光裸方格星蟲,現在金門幾乎沒人在抓了,要有點運氣才能點到這道菜。視覺上確實有點讓人遲疑,不過本身沒味道,口感偏Q韌,是個有吃過就好的特殊食材。記德的高粱嗆蟹榮登個人嗆蟹排行榜冠軍,給的量很多,各種味道都非常平衡不死鹹,大推;至於那個魚(正式名稱為小鰭鐮齒魚),口感有點過於糊爛,沒有特別喜歡。金門的每家餐廳拿手菜都不同,要湊到整桌都是最好吃的菜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啊!


周末到參加了金門植物園舉辦的昆蟲課程,講者是張永仁,是的,從小到大的昆蟲圖鑑上都是印著這位大師的名字。我對昆蟲實在一籌莫展,老實說也沒有個想好好理解的契機,但我認為要成為自己理想中的環境工作者,絕對不能放掉昆蟲。參加課程的小孩子非常多,果然昆蟲就是對小朋友有著不可思議的吸引力。面對小朋友提出的昆蟲疑惑,我不希望只有「我不知道」這種回答。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65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放牧週記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6會員
51內容數
什麼都可能出現,我自己也不曉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張庭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馬是聰明的動物,他們會知道騎士的能耐,要理解馬、要得到馬的信任,才能真正學會騎馬。
踩在不同的田裡,和背景迥異的農友或地主說話,逐漸意識到外人以為單純的農村,或許早已是截然不同、由更多追求「生活」、「自然」的人們,所刻意組成的集合。他們以各自的方式耕作幾塊田,將理念與生命經驗種進土壤,在夏日收穫稻穗。
雖然秧不是我育的也不是我插的,但一邊吃悟饕便當一邊看插秧機跑來跑去、綠色秧苗一排又一排的當下,我完全可以理解古早時那些威脅沒把飯粒吃乾淨的人會得到報應的詛咒,都是其來有自。
那是一個極為療癒的過程,原先以為能一邊思索幾篇稿子的架構細節,但真正面對大片雜亂荒草,從何處開路、要將草莖削得多短、什麼角度才不會讓芒草不斷纏上機器,又得小心避開石頭或水泥邊角,必須全神貫注。是一種單純且能完全專注當下的勞動。
先報告刮刮樂結果:共刮八張,賠400。 無業第二週遇上農曆年,只有一個早上幫忙處理育苗田裡不太均勻的土壤,緊接著便進入長假模式。看鳥、美食踩點、看鳥、刮刮樂、看鳥、爬山泡溫泉,過這麼爽真的、真的沒有問題嗎? 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在外過年。上次去燻臘肉時,讓附近開民宿的張大姐聽到我要獨自過除夕,
傳訊息和朋友說我要去宜蘭打工換宿。注音輸入的內建選字先是跳出了「還俗」,我差點錯按,隨即又覺得這似乎是更符合現況的詞彙。
馬是聰明的動物,他們會知道騎士的能耐,要理解馬、要得到馬的信任,才能真正學會騎馬。
踩在不同的田裡,和背景迥異的農友或地主說話,逐漸意識到外人以為單純的農村,或許早已是截然不同、由更多追求「生活」、「自然」的人們,所刻意組成的集合。他們以各自的方式耕作幾塊田,將理念與生命經驗種進土壤,在夏日收穫稻穗。
雖然秧不是我育的也不是我插的,但一邊吃悟饕便當一邊看插秧機跑來跑去、綠色秧苗一排又一排的當下,我完全可以理解古早時那些威脅沒把飯粒吃乾淨的人會得到報應的詛咒,都是其來有自。
那是一個極為療癒的過程,原先以為能一邊思索幾篇稿子的架構細節,但真正面對大片雜亂荒草,從何處開路、要將草莖削得多短、什麼角度才不會讓芒草不斷纏上機器,又得小心避開石頭或水泥邊角,必須全神貫注。是一種單純且能完全專注當下的勞動。
先報告刮刮樂結果:共刮八張,賠400。 無業第二週遇上農曆年,只有一個早上幫忙處理育苗田裡不太均勻的土壤,緊接著便進入長假模式。看鳥、美食踩點、看鳥、刮刮樂、看鳥、爬山泡溫泉,過這麼爽真的、真的沒有問題嗎? 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在外過年。上次去燻臘肉時,讓附近開民宿的張大姐聽到我要獨自過除夕,
傳訊息和朋友說我要去宜蘭打工換宿。注音輸入的內建選字先是跳出了「還俗」,我差點錯按,隨即又覺得這似乎是更符合現況的詞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找尋生活的意義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就像鳥鳥最後說的,雖然生活可能不會像短視頻那樣精彩,但在平淡中,我們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份安寧。即使沒有,出去騎一圈又有什麼損失呢?
Thumbnail
[不習慣] 我們的習慣 總要用 有些不習慣 來打破
Thumbnail
人是群居的動物,基於驅吉避凶的理論及從眾的心態,人們傾向於選擇和大部份人相同的路。經常性的把身邊人的意見及價值觀套用在自己的身上。 如果身處在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一切又看似平順,也許人生就照著別人的期待一直這麼走下去。 但如果沒有走在屬於自己的道路上,內在的那個不滿的靈魂會時不時的敲打著你的舒適
Thumbnail
五月去花蓮旅遊時,體驗了馬匹治療,感受馬匹對身心的影響,以及蘊含的自我體悟。 文章內容包括了身體騎乘過程中的感受以及體驗後的個人體悟。關於不平衡的平衡、忍耐和放手、臨在與臣服等心靈感悟。
現在已是2024年,回想2022年底,感謝友人的積極邀約,一同去馬場正式的騎了第一次的馬。 回想那時的我,聽從教練的指令也無法完整的做出動作,也不清楚什麼是打浪、壓浪、快步,甚至覺得怎麼可能能在馬背上站得起來! 整理一些網路上得到的知識與術語,並加上自己的心得。 慢步:四拍,馬四隻腳一拍一拍的
一直有刻意提醒自己要保持運動習慣 對我來說 運動大概算是一件不太輕鬆的事吧
Thumbnail
在忙碌的學業與工作中,我如何透過與大自然互動,特別是與馬匹互動,來調適壓力,尋求身心平衡的故事。自己在不同階段都有與馬匹互動的經驗,透過這樣的互動來克服困難,找回自己。文章充滿溫暖與感動,富有分享與陪伴的意味。
Thumbnail
人生第一次在抓馬的中心,但不是什麼可以轉化成經驗智慧的經歷,我就不講是怎樣的事情了。 但最近因為這個人真的讓我體驗到了很多不同層面的自己,無論好壞。這個人似乎真的把我訓練成了一個在有感覺的狀況下,進入一個無欲無求的狀態裡。也是第一次我覺得失去了跟喜歡的人深入交流的慾望。 這幾天因為抓
一個人所累積形成的個人習慣必須要經過頻繁不斷的接觸、甚至訓練至嫻熟境界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找尋生活的意義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就像鳥鳥最後說的,雖然生活可能不會像短視頻那樣精彩,但在平淡中,我們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份安寧。即使沒有,出去騎一圈又有什麼損失呢?
Thumbnail
[不習慣] 我們的習慣 總要用 有些不習慣 來打破
Thumbnail
人是群居的動物,基於驅吉避凶的理論及從眾的心態,人們傾向於選擇和大部份人相同的路。經常性的把身邊人的意見及價值觀套用在自己的身上。 如果身處在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一切又看似平順,也許人生就照著別人的期待一直這麼走下去。 但如果沒有走在屬於自己的道路上,內在的那個不滿的靈魂會時不時的敲打著你的舒適
Thumbnail
五月去花蓮旅遊時,體驗了馬匹治療,感受馬匹對身心的影響,以及蘊含的自我體悟。 文章內容包括了身體騎乘過程中的感受以及體驗後的個人體悟。關於不平衡的平衡、忍耐和放手、臨在與臣服等心靈感悟。
現在已是2024年,回想2022年底,感謝友人的積極邀約,一同去馬場正式的騎了第一次的馬。 回想那時的我,聽從教練的指令也無法完整的做出動作,也不清楚什麼是打浪、壓浪、快步,甚至覺得怎麼可能能在馬背上站得起來! 整理一些網路上得到的知識與術語,並加上自己的心得。 慢步:四拍,馬四隻腳一拍一拍的
一直有刻意提醒自己要保持運動習慣 對我來說 運動大概算是一件不太輕鬆的事吧
Thumbnail
在忙碌的學業與工作中,我如何透過與大自然互動,特別是與馬匹互動,來調適壓力,尋求身心平衡的故事。自己在不同階段都有與馬匹互動的經驗,透過這樣的互動來克服困難,找回自己。文章充滿溫暖與感動,富有分享與陪伴的意味。
Thumbnail
人生第一次在抓馬的中心,但不是什麼可以轉化成經驗智慧的經歷,我就不講是怎樣的事情了。 但最近因為這個人真的讓我體驗到了很多不同層面的自己,無論好壞。這個人似乎真的把我訓練成了一個在有感覺的狀況下,進入一個無欲無求的狀態裡。也是第一次我覺得失去了跟喜歡的人深入交流的慾望。 這幾天因為抓
一個人所累積形成的個人習慣必須要經過頻繁不斷的接觸、甚至訓練至嫻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