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X-avatar-img
發佈於我看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大學到台北生活了四年,大三大四更明顯意識自己不喜歡都市生活,也開始思考自己家鄉的轉變。因為阿嬤在高三那年離開,是成長過程第一次面對那麼直接的死別,卻仍懵懂而不清楚什麼是失去。台北生活的前兩年在適應喧囂繁華的都市與人際,漸漸顯現的是自己對故鄉的情感。
那時候開始寫了一些關於家鄉的事物,陸續寫了也不太有修改,當然也就沒發表。陸續整理丟上來好了。以下是當時算是序的內容
有好多的東西在我的記憶中飄蕩,或許是好久以前的一段記憶,也或許是對過去生活的一種依戀。它們的存在對我來說是一種包袱,一種我永遠不可以丟下的包袱,包袱裡的記憶在多年以後細細查看,卻發現這些堆積在我記憶深處的過去是那麼的重要。不知道多久以前我開始檢視包袱裡的記憶,但迫使我打開包袱的一定又是一段可以令我懷念的故事。
總覺得我的生活已經少了太多的東西,這些東西好像也都是無法再追回的。我曾經看著家裡的田地被闢為馬路,也眼睜睜的看著那一條通往田地的小徑被怪手一扒一扒的撕裂,那時開始就漸漸跟好多東西斷了聯繫,稻田、水渠、白鷺鷥、螢火蟲……,現在再提起那些東西感覺好遙遠,記憶中已模糊,更不可能在眼前描繪它們的形象了。我也不曾在夢裡與它們相遇,我對過去來說的確像是斷了線的風箏,他們已經不會想要找回這紙鳶,紙鳶也只能漫無目的飛翔,更不可能再回到過去的地方,只能頻頻回首,看著生出他的臍帶,那是他的根本,他最不該忘掉的地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7會員
64內容數
藉著自己的興趣,連結或者開拓人與人的關係。讓咖啡、讓人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XX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囉唆,先上圖。 或紅色或白色,在家裡是隨處可見的花,而且從小到現在一直不間段存在於各角落,甚至牆縫也能長得一副理直氣壯。花色鮮艷而萼部細長易摘取,也就成為小時候常手賤想去摘的花,然而啊~會有雙恐怖的大眼盯著小鬼的手……
小時候就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而離開彰化,也就對彰化、對溪湖的認識不多,跟我相處過的大概都知道我的錯亂,小學二年級之後便待在嘉義直到大學離開,後來又回到中正唸碩班,說是彰化人或是嘉義人都可以,也就不害臊的到處戰火雞肉飯跟控肉飯。但從小到大不管在哪,新竹、苗栗、民雄,幾乎每個週末父母親都會帶著我們回溪湖,
簡媜的〈水證據〉記述了童年冬山河沿岸的生活經驗,其中令我比較有感的是土地對人的性格養成,甚至是成年後對土地的認同與眷戀。
不囉唆,先上圖。 或紅色或白色,在家裡是隨處可見的花,而且從小到現在一直不間段存在於各角落,甚至牆縫也能長得一副理直氣壯。花色鮮艷而萼部細長易摘取,也就成為小時候常手賤想去摘的花,然而啊~會有雙恐怖的大眼盯著小鬼的手……
小時候就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而離開彰化,也就對彰化、對溪湖的認識不多,跟我相處過的大概都知道我的錯亂,小學二年級之後便待在嘉義直到大學離開,後來又回到中正唸碩班,說是彰化人或是嘉義人都可以,也就不害臊的到處戰火雞肉飯跟控肉飯。但從小到大不管在哪,新竹、苗栗、民雄,幾乎每個週末父母親都會帶著我們回溪湖,
簡媜的〈水證據〉記述了童年冬山河沿岸的生活經驗,其中令我比較有感的是土地對人的性格養成,甚至是成年後對土地的認同與眷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述了作者從臺中搬到臺北的過程,搬入了一個緊湊的雅房生活,儘管生活拮据,卻充滿了對成長和人生的反思。作者分享了在新環境中的生活點滴,包括如何適應居住環境、與朋友之間的互動以及面對工作的挑戰。文章展示了年輕人在追夢過程中的掙扎與成就,描繪了那段安穩的日子及未來對自己的期許。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本篇文章回顧了2001年至2013年間,作者在臺北的租屋生活,描述了搬家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從充滿回憶的板橋老公寓,到擁擠的景美小雅房,最後與女房東共處的溫馨日子,這段北漂經歷塑造了作者的成長與回憶。在這些故事中,作者不僅分享了生活環境的變遷。這段時光成為保存在心中的回憶,也是一種珍貴的生活體驗。
我父親是南部人,因工作的緣故,我出生於台北,之後因阿嬤年紀大了,父親請調回到南部。南部高雄是我的家鄉,我們起初是住在一個叫做甲仙鄉的地方生活,大姑媽小姑媽也都在附近居住,兒時有許多記憶都是在兩位姑姑家。其實真正的老家並不再這裡,只因老家在偏遠的山區,沒有太多工作的選擇,所以下山後第一個算是有開發
Thumbnail
小學三年級的暑假,我和母親久違地回到三重縣。 那是我們四年來第一次回到故鄉。 那天,母親手持菜刀哭喊,父親拼命勸說的場景,像傷痕一樣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中。 雖然這是我的故鄉,但我卻沒有感到一絲親切感,或許是因為那件事的影響。 確實,那天母親帶我來到宇治山田車站,還買了杯麵和《週刊少年Ju
Thumbnail
寫在前面: 最近在整理以前大學時寫的一些文章,而這篇散文,是我十幾年前在嘉義大林鎮讀大學時寫的,我忘記我這篇散文拿給老師當報告交時,得到幾分。我只知道當時教我們的散文老師,是希望我們大一新生,可以認識一下自己大學附近的鄰居和鎮上的生活圈。但我永遠忘不了自己當時和不熟的系上同學被約去鎮上逛逛的,那種
Thumbnail
本來只是形式上的故鄉,變成旅人般實質。 又才發現的何時,長輩們的真實姓名當書寫在路口紙條電線桿架著的花籃上,方意味到稱謂與文字的連結,獲得的同時,也是逝去。 無比短暫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的童年生活,通過參加廟會活動、食物和家庭回憶來體驗快樂和困難。文章充滿了個人故事和情感,以及家庭中的重要時刻。作者分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不同感受,並展望未來。這分析了童年時代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今天上課的內容是關於故鄉的主題. 內容是指出生的故鄉和之後生活十年之後的第二故鄉, 這二間中間的變化及自己的感想. 是很有趣的內容, 老師也會要求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故鄉, 要怎麼介紹自己的故鄉讓其他同學也能多了解故鄉的特點. 幸運的是我的故鄉一直都在台北. 不管是出生, 求學, 工作都沒有離開過
成長、離家、改變、再成長、再離鄉,直到發現我們再也回不去,回不去那個家、回不去童年、回不去以前的狀態。 我們早就回不去了,我們都沒發現,再到後來,我們已經不需要回去了,我們明白了那句「此心安處是吾鄉」,無論怎麼變化,唯心境之別。人生中,改變是必然,也漸漸習慣那些必然,漸漸變得麻木不仁。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述了作者從臺中搬到臺北的過程,搬入了一個緊湊的雅房生活,儘管生活拮据,卻充滿了對成長和人生的反思。作者分享了在新環境中的生活點滴,包括如何適應居住環境、與朋友之間的互動以及面對工作的挑戰。文章展示了年輕人在追夢過程中的掙扎與成就,描繪了那段安穩的日子及未來對自己的期許。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本篇文章回顧了2001年至2013年間,作者在臺北的租屋生活,描述了搬家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從充滿回憶的板橋老公寓,到擁擠的景美小雅房,最後與女房東共處的溫馨日子,這段北漂經歷塑造了作者的成長與回憶。在這些故事中,作者不僅分享了生活環境的變遷。這段時光成為保存在心中的回憶,也是一種珍貴的生活體驗。
我父親是南部人,因工作的緣故,我出生於台北,之後因阿嬤年紀大了,父親請調回到南部。南部高雄是我的家鄉,我們起初是住在一個叫做甲仙鄉的地方生活,大姑媽小姑媽也都在附近居住,兒時有許多記憶都是在兩位姑姑家。其實真正的老家並不再這裡,只因老家在偏遠的山區,沒有太多工作的選擇,所以下山後第一個算是有開發
Thumbnail
小學三年級的暑假,我和母親久違地回到三重縣。 那是我們四年來第一次回到故鄉。 那天,母親手持菜刀哭喊,父親拼命勸說的場景,像傷痕一樣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中。 雖然這是我的故鄉,但我卻沒有感到一絲親切感,或許是因為那件事的影響。 確實,那天母親帶我來到宇治山田車站,還買了杯麵和《週刊少年Ju
Thumbnail
寫在前面: 最近在整理以前大學時寫的一些文章,而這篇散文,是我十幾年前在嘉義大林鎮讀大學時寫的,我忘記我這篇散文拿給老師當報告交時,得到幾分。我只知道當時教我們的散文老師,是希望我們大一新生,可以認識一下自己大學附近的鄰居和鎮上的生活圈。但我永遠忘不了自己當時和不熟的系上同學被約去鎮上逛逛的,那種
Thumbnail
本來只是形式上的故鄉,變成旅人般實質。 又才發現的何時,長輩們的真實姓名當書寫在路口紙條電線桿架著的花籃上,方意味到稱謂與文字的連結,獲得的同時,也是逝去。 無比短暫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的童年生活,通過參加廟會活動、食物和家庭回憶來體驗快樂和困難。文章充滿了個人故事和情感,以及家庭中的重要時刻。作者分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不同感受,並展望未來。這分析了童年時代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今天上課的內容是關於故鄉的主題. 內容是指出生的故鄉和之後生活十年之後的第二故鄉, 這二間中間的變化及自己的感想. 是很有趣的內容, 老師也會要求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故鄉, 要怎麼介紹自己的故鄉讓其他同學也能多了解故鄉的特點. 幸運的是我的故鄉一直都在台北. 不管是出生, 求學, 工作都沒有離開過
成長、離家、改變、再成長、再離鄉,直到發現我們再也回不去,回不去那個家、回不去童年、回不去以前的狀態。 我們早就回不去了,我們都沒發現,再到後來,我們已經不需要回去了,我們明白了那句「此心安處是吾鄉」,無論怎麼變化,唯心境之別。人生中,改變是必然,也漸漸習慣那些必然,漸漸變得麻木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