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微波國際新媒體藝術節2022。一半半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微波國際新媒體藝術節2022的展覽於香港大會堂的一樓展覽廳進行,這是他們全新的展覽,內容十分豐富而且主題鮮明,洞察人性內心的各種體驗,值得你花上一個晚上來觀看。

探討的是科技和影像越來越發展的趨勢之下,作為人和機器的並存關係變得更加多樣化。由神級韓國藝術家白南準對藝術和科技間的想法和定義之下延伸,科技的發展加速當中可能有一些我們需要探討的人性問題,探討一半是自然一半是科技的生活是否簡單如常。作品由來自希臘、美國、法國等地方的藝術家創作,尤其是年輕的得獎藝術家。有VR體驗和你一起重拾對自然的觸大感,亦有3D動畫反映科技和人類共存並不容易,和實時取景的Apps讓人反思和接觸更多的即時科技,結合了真實的環境數據去探討滅絕保存的等話題。

raw-image


一般般可以是一半,也可以是一個未知的平衡。AI在現代人的生活中到底有什麼角色呢?科技帶來進步,同時也會有一定的程度的競爭和戰爭,以謙遜的心情保持和自然的生活,是不是這麼容易呢?

當然,藝術和科技之間關係的探討並不是什麼新鮮的事,科技對人生活的干預,重複性的使用帶來的便利使我們的習慣也得以修改,人工智能當中,也有物競天擇的關係?機器也許想不停成熟和進化最後告知人類其實是不適合自然的生存,那麼機器和人類的世界是負還是正的關係,尤其在社交媒體的科技演算法的進化之下,誰才是誰的前提呢?在Twitter正式被收購的一天之下,曾經被屏蔽的用戶都可以回復到其功能的時候,科技的發展和人類的智擺適應力的比拼,也許還是在剛開始的路線上呢。

首先參觀之下有導賞活動,之後的一天還有特別的放映會。會場人數眾多,氣氛良好,還有很多特別的活動,值得一看再看多多想像和反思。

:夢未,90後藝術史研究生

Project Room : The Book about Half Half
實驗M場:半半之書
-
1/11/2022 (Tue 二) – 13/11/2022 (Sun 日)
1200-1900
-
Openground

Festival Grand Opening
藝術節開幕禮
-
28/10/2022 (FRI 五)
18:30 - 21:00
1st Floor, Low Block, Hong Kong City Hall
香港大會堂低座一樓展覽廳

Main Exhibition
主題展覽
-
29/10/2022 (SAT 六) – 6/11/2022 (Sun 日)
12:00 – 20:00
-
1st Floor, Low Block, Hong Kong City Hall
香港大會堂低座一樓展覽廳

http://www.microwavefest.net/festival2022/index.htm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閱物的沙龍
14會員
36內容數
小小的閱讀造就強大的影響力。讀到感動的書,就分享;讀到打動我的想法,也分享。互動的時代,雙向的信任和創作,相信文字可帶給創作者向讀者瞬間的自由。無私的分享成了習慣,可造就遠大、宏觀的視野。把想像捉緊,寫出最真實的觀感。
小閱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1/15
滙豐千奇百騙藝術展呃Fair 展覽期為三星期,以神祕佈局和呃(ART)的進化呈現,呈現了25件呃piece及互動裝置,適合一家大細觀賞。Airside商場講究空間感,擁抱「和而為一」的生活概念,並是一個新穎概念的商場。值得一遊。
Thumbnail
2024/01/15
滙豐千奇百騙藝術展呃Fair 展覽期為三星期,以神祕佈局和呃(ART)的進化呈現,呈現了25件呃piece及互動裝置,適合一家大細觀賞。Airside商場講究空間感,擁抱「和而為一」的生活概念,並是一個新穎概念的商場。值得一遊。
Thumbnail
2023/09/05
JCCAC素來是藝術科畢業生的展出場地,今次由嶺大策展與藝術史文學碩士學生呈獻的三個展覽正在JCCAC裏空間最大的L1藝廊舉行。畢業生分成三組策展,風格和展出手法都大不相同,有詩意地佈置的行走空間,或明確清晰的定調等。
Thumbnail
2023/09/05
JCCAC素來是藝術科畢業生的展出場地,今次由嶺大策展與藝術史文學碩士學生呈獻的三個展覽正在JCCAC裏空間最大的L1藝廊舉行。畢業生分成三組策展,風格和展出手法都大不相同,有詩意地佈置的行走空間,或明確清晰的定調等。
Thumbnail
2023/09/05
源於art home的駐留計劃,將皇后大道中行的唐樓改成藝術工作室,工作室的條件有利camera obscura 暗房的做法。藝術家Dory發現這個可能性,於是開始了48天的暗房拍攝。 「那裏的窗口很大,四樓的駐留工作室外窗很大。」藝術家很快嘗試和工作室去建立聯繫,她仔細觀察了那裏的空間感。
Thumbnail
2023/09/05
源於art home的駐留計劃,將皇后大道中行的唐樓改成藝術工作室,工作室的條件有利camera obscura 暗房的做法。藝術家Dory發現這個可能性,於是開始了48天的暗房拍攝。 「那裏的窗口很大,四樓的駐留工作室外窗很大。」藝術家很快嘗試和工作室去建立聯繫,她仔細觀察了那裏的空間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這場展覽讓我最衝擊的是,透過想像、基於反思誇大表現的展品,我竟然並不覺得衝突,反而覺得自己參與了一場預言。
Thumbnail
這場展覽讓我最衝擊的是,透過想像、基於反思誇大表現的展品,我竟然並不覺得衝突,反而覺得自己參與了一場預言。
Thumbnail
【超限社會・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科技的進步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究竟是好是壞?! 藝術家們企圖從演算法、數位隱私權、臉部辨識、深偽技術、試管肉、加密貨幣和元宇宙等角度,探討科技發展產生的問題與困境。 生活在數位監控、假帳號、帶風向的社會中,認定的真實,是否真為真實? 人工智慧和深偽技術,又是如何混淆虛
Thumbnail
【超限社會・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科技的進步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究竟是好是壞?! 藝術家們企圖從演算法、數位隱私權、臉部辨識、深偽技術、試管肉、加密貨幣和元宇宙等角度,探討科技發展產生的問題與困境。 生活在數位監控、假帳號、帶風向的社會中,認定的真實,是否真為真實? 人工智慧和深偽技術,又是如何混淆虛
Thumbnail
微波國際新媒體藝術節2022的展覽於香港大會堂的一樓展覽廳進行,這是他們全新的展覽,內容十分豐富而且主題鮮明,洞察人性內心的各種體驗,值得你花上一個晚上來觀看。 探討的是科技和影像越來越發展的趨勢之下,作為人和機器的並存關係變得更加多樣化。
Thumbnail
微波國際新媒體藝術節2022的展覽於香港大會堂的一樓展覽廳進行,這是他們全新的展覽,內容十分豐富而且主題鮮明,洞察人性內心的各種體驗,值得你花上一個晚上來觀看。 探討的是科技和影像越來越發展的趨勢之下,作為人和機器的並存關係變得更加多樣化。
Thumbnail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命名為《超機體》,導覽者洪韵婷先讓大家思考,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否帶著些許反諷意味?——企圖超越人類和機器之間的界線。當專業長久隸屬於嚴謹、獨立的範疇時,藝術家如何整合科技媒材思維,做跨領域整合,引發新的思維,這其實也是《超機體》背後真正的意義。
Thumbnail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命名為《超機體》,導覽者洪韵婷先讓大家思考,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否帶著些許反諷意味?——企圖超越人類和機器之間的界線。當專業長久隸屬於嚴謹、獨立的範疇時,藝術家如何整合科技媒材思維,做跨領域整合,引發新的思維,這其實也是《超機體》背後真正的意義。
Thumbnail
參加此次由林豪鏘老師為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所進行「超機體」展覽的專家導覽,最有趣的是能跟導覽參與者體驗許多互動式的作品。臺北數位藝術節提供一個平台,讓觀展者思考機器人於未來跟人類共存時會面臨的實際問題。
Thumbnail
參加此次由林豪鏘老師為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所進行「超機體」展覽的專家導覽,最有趣的是能跟導覽參與者體驗許多互動式的作品。臺北數位藝術節提供一個平台,讓觀展者思考機器人於未來跟人類共存時會面臨的實際問題。
Thumbnail
在「超機體—臺北數位藝術節」十二件展出作品中,六件來自國外,另六件來自國內,是一個跨越邊界,國內外藝術家對話的展覽空間。 何謂「超機體」?為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演繹各種進化的樣貌、情境,遠望在不遠的未來,人類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造力的機器相處。
Thumbnail
在「超機體—臺北數位藝術節」十二件展出作品中,六件來自國外,另六件來自國內,是一個跨越邊界,國內外藝術家對話的展覽空間。 何謂「超機體」?為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演繹各種進化的樣貌、情境,遠望在不遠的未來,人類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造力的機器相處。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因為機器人的勞動能力高於人類,智慧低於人類,所以由機器人擔任生產者,而人類擔任觀測者。但當機器人的智慧超越人類時,人類可能要面臨「普羅米修斯的窘境」。後人類時代的到來是一種「毒」亦是一種「機會」,在面對人機關係改變下的巨大震撼的同時,人與機械的關係亦得到拓展的可能。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因為機器人的勞動能力高於人類,智慧低於人類,所以由機器人擔任生產者,而人類擔任觀測者。但當機器人的智慧超越人類時,人類可能要面臨「普羅米修斯的窘境」。後人類時代的到來是一種「毒」亦是一種「機會」,在面對人機關係改變下的巨大震撼的同時,人與機械的關係亦得到拓展的可能。
Thumbnail
「藝術,就是將你的經驗、想法做轉化(Transform),每個人獨特的轉化會形成個人的美學與風格。」 對於創作者,什麼是好的轉化呢?推薦大家可以帶著這樣的想法走進「超機體」展覽,在過程中試圖跟自己辯證。因為「試圖」是件很重要的事,就像這試圖探討界線模糊的人機關係吧。
Thumbnail
「藝術,就是將你的經驗、想法做轉化(Transform),每個人獨特的轉化會形成個人的美學與風格。」 對於創作者,什麼是好的轉化呢?推薦大家可以帶著這樣的想法走進「超機體」展覽,在過程中試圖跟自己辯證。因為「試圖」是件很重要的事,就像這試圖探討界線模糊的人機關係吧。
Thumbnail
經典的星戰機器人R2D2,11/22晚間現身松菸5號倉庫入口,歡迎大家蒞臨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開幕晚會!也呼應了本屆臺北數位藝術節以「超機體《Trans-robotics》」為主題,呈現許多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的作品,來探索機器人、 人工智慧(AI)與人類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經典的星戰機器人R2D2,11/22晚間現身松菸5號倉庫入口,歡迎大家蒞臨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開幕晚會!也呼應了本屆臺北數位藝術節以「超機體《Trans-robotics》」為主題,呈現許多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的作品,來探索機器人、 人工智慧(AI)與人類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11月22日即將開跑!內容探討在不遠的未來,人類將如何與機器人等人工智慧共存、共斥。開展前夕,臺北數位藝術節也於11月18日晚間,特地邀請數位藝術節的6位國內邀展藝術家,親至現場與國際藝評人分享作品的創作理念。
Thumbnail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11月22日即將開跑!內容探討在不遠的未來,人類將如何與機器人等人工智慧共存、共斥。開展前夕,臺北數位藝術節也於11月18日晚間,特地邀請數位藝術節的6位國內邀展藝術家,親至現場與國際藝評人分享作品的創作理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