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焦慮的投資人

這本書的作者史考特.納遜斯是納遜斯指數公司董事長,該公司是世界頂尖的波動率指數和選擇權策略指數的獨立開發商。他認為只要跟金錢有關的事情,人就很難完全保持理性,尤其遇到股市崩盤或空頭市場,自己遭受損失時,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往往會落入各種破壞績效的行為偏誤,做出可怕的投資決策。
作者用4個章節,以一家公司,與兩個股市崩盤的歷史經歷,來分析投資人在金融市場上有多瘋狂。
首先,作者以1720年的南海公司為例,它將債務轉換成股票,讓投資人不再只是被迫持有年金並收取年金利息,自此可以知道任何特定時刻的股票價值,還可以在那個價格買進或賣出,這種將非流動性的債務轉換成流動性的股票成效非常好,1720年,英國政府將這樣的政策推到極致。
但當時的公司資訊相當不清楚,除了債務轉換計畫以外,其他計畫都是含糊地,任何試圖對1720年的南海公司股票價值進行量化分析的人都處於未知領域,當時甚至還沒有財務審查架構,許多人用各種近乎隨意吹噓的方式進行價值評估,而實際的公司價值並沒有人知道。後面的故事就留給有興趣的人自行閱讀。
第二章以2000年的網路泡沫當作案例,分析當時的市場有多不理性,一個由2500萬人構成的新網路市場,媒體追捧科技新貴,絕大多數的公司都以網際網路為核心,但大多數的公司都沒有明確的獲利途徑,甚至許多公司的股價只需要更改公司名稱就會上漲。而這波空頭就由網路股蔓延到其他科技類股,許多企業相繼第二次改名以避風頭。
第三張以2008年的金融海嘯為案例,次級房貸造成房貸市場崩盤,許多投資人都選擇當鴕鳥,減少檢查投資帳戶以免看到虧損。在股價崩跌前,不少銀行已陷入倒閉的風險,並且有一些併購案發生,但市場的反應相當輕微,直到雷曼兄弟破產,股市從驚慌失措到出現危機,再到崩盤,都沒有人能夠提供資金與援助,直到聯準會願意借出所有急需的資金。
書中提到,想讓投資績效更好的幾個關鍵,其中一點是「時間」,統計資料顯示,拉長時間來看,股市正績效的時間與次數比負績效多,若能將持有的時間拉長,獲利的機會是越高的。另一點是分散投資,不同資產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績效表現,分散投資可以降低資產的損失,在大跌中漲回來的速度也比較快,而且分散投資這件事情就像買保險一樣,要在不需要它之前就先取得(做好)。
作者在第四章還列舉了許多人性問題,譬如現狀偏誤、過度自信、損失趨避、
從眾偏誤、反應過度、過度交易等,都是給投資人很直接地提醒與建議。
對於這本書有興趣的朋友,歡迎購入閱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