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與亮點
一個講話又快又潑辣、自尊心敏感的「同志圈名人」,遇上了心思細膩、但困於陽剛包袱的肌肉天菜。兩人的背景與性格形成強烈對比,但卻莫名擦出奇怪的火花?從試探到依賴,從衝突到互補,兩位鮮明的主角如何跨越種種障礙、接受另一個跟自己「超不搭」的對象?
這部電影絕非無腦歡樂的喜劇,從刻薄男主巴比流水般碎念的各種厭世價值觀,與對現實的挖苦諷刺,展現了新時代LGBTQ+可能會有的想法。由於台詞的密度相當高且別具巧思,諷刺與幽默塞滿了整部電影,這部喜劇意外的有趣而不俗。不只是帶來一時的笑點,也值得品味與反思。視覺上置入了彩虹歷史博物館、彩虹驕傲遊行的劇情也讓空間多了新世代的鮮活。
除了巴比與高顏質肌肉男主艾倫大尺度的獻影,還有非常多元的性別角色融入在其中,簡單卻有力道地呈現不同族群的樣貌。也就是說,這不只是男同志相關的電影,而是整個LGBTQ+的電影。
評價:⭐8.0---娛樂佳作
----以下微雷---
▊幽默來包裝諷刺與刻板印象
劇情前半段穿插許多短事件,詼諧地描述了同志交友時會遇到的狀況,透過主人翁巴比的視角,搭配浮誇又喜感的演繹而顯得荒誕又寫實。但這些其實不管是什麼性別的環境都會遇到,你/妳中了幾個呢?
- 因身份必須維持陽剛魁梧的形象
- 打招呼、報號碼(猶豫一下+0.5)、上床
- 覺得XX身材性感,但多半很無聊
- 在歡場跟人聊到一半,飄去找別人
- 很自然地加入一對情侶來玩3P
- 在夜店跟第一次見面的人喇舌
- 認識新朋友時強調自己不談感情(但其實有期待)
- 被APP上的陌生人的要求,只好立馬拍自己某部位的照片(還打光)
- 對表情符號敏感,猶豫該按讚還愛心呢
- 跟喜歡的人傳訊息,一字一句斟酌良久,有時候打一長串還刪掉
- 找人搭訕時壓嗓裝man,但卻在事後破功
- 不喜歡自己..如此的需要某個人
▶新時代速食戀愛下衍生出的防衛機制 巴比: 『男人都是好色自私愚蠢的,所以我不信任穩定關係』
一句話切中了男主角的人設,但這並非他真實的內心聲音,巴比象徵了在現實的交友環境下所展生的一種自我保護。他不甘於世俗、強調自我,以外在的強勢與連珠炮挖苦來面對現實環境,而非像大多數他嘲諷的對象那樣:投入一段感情產生依賴,或是練成肌肉棒子成為歡場的焦點。
👉淪為世俗、投身感情,對巴比來說似乎就是「示弱」地展現:
看完同志電影說:
「幸福結局不會得奧斯卡,異性戀喜歡看我們受苦。」
艾倫:我真的不擅長談感情。
巴比:我什麼時候說過有要跟你談感情?
「我們從不在乎自己對別人造成情感上的後果。」
艾倫:等一下....我們這算在談戀愛嗎?
巴比:....沒有!
即使展露了辛辣快嘴的挖苦本事,築起高牆。但細膩善於觀察的艾倫卻找到了這座牆的突破口....於是持續獻身(無誤)
----以下劇情雷---
▊你身邊也有這類的朋友嗎
▶巴比—被聚光燈環繞的孤鷹
👉「你沒有要談感情,也沒有要跟我上床,所以你敲我幹嘛?」
挖苦同志族群常見的現象,到連珠炮的自嘲,巴比總是那麼優雅地憤世嫉俗。這個不受控又潑辣的人,對艾倫有著獨特的吸引力。他很有想法、很有趣幽默,但過於強調自己而難以張弛有度,也成為了巴比孤單的原因....
- 在多人場合時,不斷地把話題轉到自己身上
- 歧視那些不敢走出櫃子、他眼中陽剛卻無腦的肌肉棒子
- 過度要求別人理解與認可他所認為的彩虹文化
這些常見於劇中的極端個性,不只讓觀眾、也讓艾倫捏了把冷汗。在海灘的一場對話揭露巴比強勢又自信的原因:從求學到工作過程中他想嘗試的興趣與自我,不斷地因為陰柔性別氣質被他人打槍。
音樂劇老師、新聞研究所老師、工作的出版社。每一個地方總有人告訴巴比:你聲音太娘了、你走路太GAY了、一直寫同志故事太小眾了....每一個環境都有著不友善的聲音告訴他「你不行」。
於是巴比非常努力的闖出一片天、迎來了這個世界終於有的友善,他成為作家、擁有自己的podcast、同志圈KOL,以及博物館策展人。但這些外在的成功與聚光燈,無法填補他面對情感時內心的沒自信,在陽光帥氣的大眾天菜艾倫旁,他始終保有著一層自卑,特別是當艾倫的視線一直無法離開那些肌肉棒子時....
👉「你就老實說吧,我根本不是你的菜!」
巴比開始施打類固醇、每天挑選黃金時段去健身,嘗試變成肌肉男....這大概是他劇中最明顯的一次示弱與自暴自棄。但施打類固醇導致的易怒副作用讓他失控,現實如一攤冷水澆下逼他回到自己的家的沙發上冷靜。
當艾倫主動求和:「為什麼不再給我一個機會?」
巴比卻回應:「因為我不信任你。」
再次築起防衛的高牆,再次躺在幽暗房間的沙發上,但巴比已經不是那個驕傲又自由的人,他已成為了一個渴望愛、想寫歌給愛人的「俗人」。當博物館成功開幕,親友讓他面對真實的內心,他開始知道自己不信任的人一直是自己,而現在好想將成功的喜悅和某個大功臣分享....
▶艾倫—苦悶中找尋歡愉的野馬
👉「你看起來在生氣,對任何事情生氣像是你的招牌。」
有別於肌肉與粗曠的外表,艾倫看人、面對人總有著一股細膩。他很早就在巴比面前展現出:「我可不是你不喜歡的那種肌肉傻子」,接著是一次次的淺接近。可能是藉由podcast對巴比的特質與幽默掌握了個大概,艾倫自始至終都很明確的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做什麼,但卻又不肯承認。在夜店中突然消失,以及一句「我沒有真的在找什麼」展露了他對自己行動的自我懷疑。
艾倫與強勢的巴比最大不同之處,就是在於他較為入世、能進能退,能看出別人的需要並做出調整。但是善於面對別人的他,難卻不善於面對自己,陽剛的包袱與自我認同缺乏讓他有了許多壓抑,難以敞開心胸地愛自己。所以他被一個嘴巴很賤、感覺一直很有自信又有趣的人吸引。
他們之間潛在的威脅由喬許的出現而顯現出來,性方面較為吃得開且開放的艾倫始終是難以割捨掉慾望上的本能,多P與性感身材的需求對巴比並非必要,但對艾倫來說恐怕不是說捨就棄。當多選題變成選擇題,他要經過什麼樣的事件衝擊來認清自己「比較需要」什麼呢?
40幾歲開始做自己並不算晚,只要你有確實去執行。換了討厭工作、跟喜歡的人在一起,有些一般人很早就能選擇的事情,艾倫終於勇敢做了選擇。畢竟肌肉棒子這世間很多,但那個幽默潑辣又不斷挑戰自己底線的人,這世間只有一個。者有這個人綁得住在外面野了多年的馬。
▊結尾:俗套的結局,不俗的體驗
通常一部好的喜劇,能做到有力道的笑點、完整的故事、正面的省思,《哥兒們》達成了這三項任務。即使是以LGBT+為主要題材,但劇中許多關於人的思維反應其實在異性戀也非常普遍,也可說是全體人類在新時代演化出的樣貌,因此本部電影的受眾並不侷限在小圈子。
但毫無疑問地,要對LGBT文化有較多瞭解、甚至身為其中一份子才能較完整地接收到每一個精緻的幽默。譬如歷史上的名人、LGBT總共是代表哪些?其中像是Debra Messing這位演員的出現很卡,老實說肚臍君要接收男主超....迅速又帶梗的講話方式已經滿吃力了,再冒出這位演員的橋段我直接放棄接梗。事後去查資訊才知道:Debra Messing在電視《威爾與格蕾絲》享有知名度,而她的角色也在當時的同志圈形成某種指標。而在過往,林肯的性向也成為美國人討論的一個話題。觀影時建議大家有時候"get"不到點就乾脆別糾結,前往下一段吧~
▶《哥兒們》帶來的省思
有幾幕頗為有趣,一群LGBT+的名人在會議室中討論林肯的性向,整個空間都有手勢在飛舞,這群本該同心協力的團隊也是有一些矛盾與火藥味。藉由巴比的吶喊自嘲不禁讓我想到,生活中不管「社會議題」、「政治」、或是「身份」,大家都是光譜中的一份子,為何卻拼命地抵制與自己站在不同位置的人?當自己難以給予他人同理時,又憑什麼大聲要求他人理解自己呢?
整部電影我最喜歡的橋段是海灘邊兩位主角的對話,我們得知巴比的人生是如何走到現在、如何變的強勢看起來有自信。但誠如巴比所述:
👉「自信只是你選擇做出來的行為」
「自信就是你知道:你自己是唯一可以信賴的人」
要做什麼大事、完成什麼輝煌成果,它「從來都不容易」,重點是你做了選擇。艾倫的壓抑與自信缺乏,在巴比眼中或許是不需存在的,這個肌肉帥哥外在、經濟均不遜於他,又有家人的支持(?)為何不抬頭挺胸做自己想做的事、試圖更愛自己的人生?沒有海灘的對談,或許就沒有結尾的巧克力。
即使像一般喜劇有如此個happy ending,劇中某些設定也太夢幻又順利。但美好生活的夢想從不嫌浮誇,重點是我們從中得到了什麼,做了什麼選擇。兩個截然不同、相反卻互補的角色縫合了彼此的人生,對性、對感情的各種試探與防衛機制,像是鏡子般照個每個中青時代。留給觀眾笑點,也留給觀眾詢問。
相關知識:
在現代用語中,「LGBT」一詞、除了狹義的指同性戀、雙性戀或跨性別族群,也可廣泛代表所有非異性戀者[1][2]。另外,也有在詞語後方加上字母「Q」,代表酷兒(Queer)和/或對其性別認同感到疑惑的人(Questioning),即是「LGBTQ」。LGBT現今已獲得了許多英語系國家中多數LGBT族群和LGBT媒體的認同及採用。(from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