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你很想問,但是精神科醫師不想回答的30個疑惑 Ch.9 ─ 為什麼醫師沒辦法清楚告訴我生病的「原因」?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本章接續上一章內容,討論其他幾個與「診斷」相關的常見問題。

★我的診斷為什麼很奇怪?

下載「健保行動快易通」App以後,我發現自己的診斷很奇怪。明明只告訴醫師我睡不著,為什麼診斷卻是憂鬱症?

除了上一章「為什麼不同醫師給我的診斷不同?」提過的原因以外,另一個常見理由是「健保考量」:某些藥物只有特定診斷才能開立,某些治療只有特定診斷才能進行。後者在「外科系」中(外科、婦產科、耳鼻喉科、眼科等)較常見,在此僅就「藥物」部份進行說明。
首先要說明藥品仿單標示外使用」(off-label use)這個重要概念。
每一種合法藥品都會有「仿單」(亦即說明書),雖然一般看診領藥時不會拿到(除非特別向藥師要求),但是在健保局網站的「健保用藥品項網路查詢服務」頁面可以查到詳細內容。
仿單內容不但非常嚴謹,其中列出的「藥物適應症」(indication)更是極為保守、且限制很多。箇中理由不難理解:治療後若是發生「萬一」時(嚴重副作用、甚至死亡),仿單內容將會大大影響後續法律責任之釐清與判別(是藥廠的責任?醫師的責任?或是病患自己的問題?)。
然而醫師基於藥理學知識、國內外最新文獻報告、治療經驗等諸多考量,在可以使用的藥物有限、效果又不理想之際,判斷(目前仍未納入適應症的)某些藥物對病患「利多於弊」之後,就會考慮「off-label use」。

問題是,這種方式的藥物選擇、使用,往往會造成健保申報時被核刪,也就是醫師不但無法領到藥費(因而損失購藥成本),甚至還會被罰款(藥價的數倍至數十倍不等)。
理論上,若是在被核刪後附上參考資料與詳細說明,就有機會得到「平反」並取得費用補付。然而這只是「理論上」,更別提還得額外花費許多時間準備資料、填寫說明。
因此,另一個更為方便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之道,就是在病歷紀錄中增加一個病患並沒有、但是符合該藥物適應症的診斷。
身心科臨床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單純「失眠」的個案:醫師為了預防藥物成癮而減少開立安眠藥、鎮靜劑,因此開立某些具有放鬆、鎮靜效果的抗憂鬱藥物以改善睡眠。雖然立意良善,但由於這是「off-label use」,因此索性加上一個「輕鬱症」的診斷以省卻後續健保申報麻煩。
當然,不可否認也有極少數害群之馬,為了賺取額外收入(「藥價差」以及藥廠之「回扣」),將根本沒有憂鬱症、躁鬱症、思覺失調症的個案硬是「安」上這些診斷,以便開立較為昂貴的藥物。相關內容於社會新聞中都可查到資料,在此就不指名詳述了。
另一個緊接而來得慎重面對的是「診斷」與「保險」的關聯 — 被安上自己根本沒有的疾病,結果影響到日後有需要申請保險時的資格認定,這可就不是件小事了!後續章節對此會有進一步說明。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807 字、5 則留言,僅發佈於賴仕涵的思考王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259會員
959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的其他內容
談完「看診過程」中一些基本狀況以後,本章將深入討論與「診斷」相關的幾個常見問題。 ★為什麼醫師不用檢查,光靠問問題就能下診斷? 「身心科醫師真的那麼厲害,問幾個問題就能知道我的診斷?這樣的診斷可以相信嗎?」
上一章討論了身心科「初診」時會遇到的問題,本章接著討論幾個「複診」過程中的常見疑惑。 ★如何在有限時間內表達清楚自己的問題? 醫師看起來都很忙,如果有很多問題想問,很多困擾想解決,又該怎麼辦才好? 初診時為了收集詳盡資料,平均看診時間會比較長。相較之下,複診的看診時間就顯得短了許多,這當然會令人感
前幾章討論了「看診前」的準備工作,接下來進入第二主題:「看診過程」中可能會面臨的問題以及注意事項。 先說一個與「精神科問診」有關的笑話(不過的確也有幾分真實性): 回答精神科醫師的詢問時,一定要萬分小心。因為不光是回答的「內容」,連回答時的表情、語氣、態度,都會成為醫師觀察、判斷的指標。
「真正有病的人不想看病,本來沒病的人被害慘反而先來看病」,這是身心科診間中常聽到的真實故事。有什麼辦法能讓真正需要治療的人願意就醫? 本文就以20多年來的身心精神科醫師經歷,歸納出「三不三要」六大原則供讀者參考。 三不:不指責、不命令、不勒索。 三要:要支持、要同理、要動腦。
上一章討論了「如何選擇醫師」。我的結論是:沒有「最好」的醫師,只有「最適合你」的醫師。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正如同找到自己的靈魂伴侶很困難、極不可能第一次就遇到,想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身心科醫師也不是那麼容易。
上一章討論了如何在大醫院與小診所之間選擇,以及如何在不同醫療院所間選擇。不過現今大部分醫療院所都不只有一位醫師,因此本章將進一步討論「如何選擇醫師」。
談完「看診過程」中一些基本狀況以後,本章將深入討論與「診斷」相關的幾個常見問題。 ★為什麼醫師不用檢查,光靠問問題就能下診斷? 「身心科醫師真的那麼厲害,問幾個問題就能知道我的診斷?這樣的診斷可以相信嗎?」
上一章討論了身心科「初診」時會遇到的問題,本章接著討論幾個「複診」過程中的常見疑惑。 ★如何在有限時間內表達清楚自己的問題? 醫師看起來都很忙,如果有很多問題想問,很多困擾想解決,又該怎麼辦才好? 初診時為了收集詳盡資料,平均看診時間會比較長。相較之下,複診的看診時間就顯得短了許多,這當然會令人感
前幾章討論了「看診前」的準備工作,接下來進入第二主題:「看診過程」中可能會面臨的問題以及注意事項。 先說一個與「精神科問診」有關的笑話(不過的確也有幾分真實性): 回答精神科醫師的詢問時,一定要萬分小心。因為不光是回答的「內容」,連回答時的表情、語氣、態度,都會成為醫師觀察、判斷的指標。
「真正有病的人不想看病,本來沒病的人被害慘反而先來看病」,這是身心科診間中常聽到的真實故事。有什麼辦法能讓真正需要治療的人願意就醫? 本文就以20多年來的身心精神科醫師經歷,歸納出「三不三要」六大原則供讀者參考。 三不:不指責、不命令、不勒索。 三要:要支持、要同理、要動腦。
上一章討論了「如何選擇醫師」。我的結論是:沒有「最好」的醫師,只有「最適合你」的醫師。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正如同找到自己的靈魂伴侶很困難、極不可能第一次就遇到,想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身心科醫師也不是那麼容易。
上一章討論了如何在大醫院與小診所之間選擇,以及如何在不同醫療院所間選擇。不過現今大部分醫療院所都不只有一位醫師,因此本章將進一步討論「如何選擇醫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小析因末期腎臟病、腦血管疾病後遺症併左肢體偏癱,於2020年間陸續在四家醫院住院治療,共計住院115天。小析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住院醫療保險金及出院療養保險金,但保險公司以不符合「必要性住院」拒絕理賠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關於我看中醫、身心科的經驗分享,也會提到身心科、心理諮商的差異、我跟我的醫生的故事。
Thumbnail
當然患者如果拒絕吃藥,沒有人能逼他。 有一種人相信藥都是騙人的,也可以。我的經驗是,那些症狀是我在承擔,因此無法工作或就學,也是我在承擔。如果我堅持相信意志力導致復發,然後失業或是入院,絕對不是那些叫我不要吃藥的人在過這種日子,沒有收入,失眠嗜睡等等問題,也不是這些精神飽滿倡導不要吃藥的人在承擔。
Thumbnail
除了藥物以外,還有什麼方式可以幫助自己變得更好。或許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也可能緩解憂鬱的狀況。
Thumbnail
憂鬱症的診斷標準和相關文章和訊息在網路上容易獲得,本文主要探討為什麼人會搜尋憂鬱症的原因,並進一步討論四個可能的原因。
Thumbnail
因為白天嗜睡太嚴重,即使睡了八九小時,白天也常會昏迷打瞌睡,假日睡到自然醒後,有時午覺竟然還睡了兩小時,於是去北醫睡眠門診掛號看診。 尷尬的是我本身睡前就有吃身心科開的助眠藥物,醫生無法判斷是否是藥物影響,但我助眠的藥吃了好幾年,也不知該如何解釋為何在近期嗜睡特別嚴重,於是醫生安排睡眠檢測。檢測共
Thumbnail
六十、該怎麼找合適的醫生 為什麼我一再提到醫生的重要,對躁鬱症患者來說,醫生是極為關鍵的因素,如同《躁鬱之心》作者,凱.傑米森所說的:「如果一位精神科醫師不需要處理許多躁鬱症病人微妙或不怎麼微妙地抗拒治療的問題,那他可算是個稀有動物。」
Thumbnail
小析因末期腎臟病、腦血管疾病後遺症併左肢體偏癱,於2020年間陸續在四家醫院住院治療,共計住院115天。小析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住院醫療保險金及出院療養保險金,但保險公司以不符合「必要性住院」拒絕理賠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關於我看中醫、身心科的經驗分享,也會提到身心科、心理諮商的差異、我跟我的醫生的故事。
Thumbnail
當然患者如果拒絕吃藥,沒有人能逼他。 有一種人相信藥都是騙人的,也可以。我的經驗是,那些症狀是我在承擔,因此無法工作或就學,也是我在承擔。如果我堅持相信意志力導致復發,然後失業或是入院,絕對不是那些叫我不要吃藥的人在過這種日子,沒有收入,失眠嗜睡等等問題,也不是這些精神飽滿倡導不要吃藥的人在承擔。
Thumbnail
除了藥物以外,還有什麼方式可以幫助自己變得更好。或許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也可能緩解憂鬱的狀況。
Thumbnail
憂鬱症的診斷標準和相關文章和訊息在網路上容易獲得,本文主要探討為什麼人會搜尋憂鬱症的原因,並進一步討論四個可能的原因。
Thumbnail
因為白天嗜睡太嚴重,即使睡了八九小時,白天也常會昏迷打瞌睡,假日睡到自然醒後,有時午覺竟然還睡了兩小時,於是去北醫睡眠門診掛號看診。 尷尬的是我本身睡前就有吃身心科開的助眠藥物,醫生無法判斷是否是藥物影響,但我助眠的藥吃了好幾年,也不知該如何解釋為何在近期嗜睡特別嚴重,於是醫生安排睡眠檢測。檢測共
Thumbnail
六十、該怎麼找合適的醫生 為什麼我一再提到醫生的重要,對躁鬱症患者來說,醫生是極為關鍵的因素,如同《躁鬱之心》作者,凱.傑米森所說的:「如果一位精神科醫師不需要處理許多躁鬱症病人微妙或不怎麼微妙地抗拒治療的問題,那他可算是個稀有動物。」